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sPn震相确定甘肃岷县M>4.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苏金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震中距 走时差
下载PDF
四川木里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一川 戴仕贵 魏娅玲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3-940,共8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木里地区地震震源位置的重新确定,反演了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小震群震中分布成带状,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12km范围内;2经过对震群空间分布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小金河断裂西侧的一条NWW向分支... 本文通过对四川木里地区地震震源位置的重新确定,反演了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小震群震中分布成带状,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12km范围内;2经过对震群空间分布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小金河断裂西侧的一条NWW向分支断裂;33次4.0级以上地震震源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浅源逆冲事件表现出受垂直方向应力(重力)作用的特征,走滑事件表现出与区域应力构造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活动 地震条带 双差定位方法 震源机制
下载PDF
P波走时反演安徽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7
3
作者 戚浩 一川 +3 位作者 夏仕安 张炳 程鑫 王琐琛 《四川地震》 2012年第3期9-11,19,共4页
本文用P波走时反演了安徽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对二层模型和三层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二层速度模型、地壳厚度以及地壳底部P波速度,并对不同模型造成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壳 速度结构 地壳厚度 P波速度
下载PDF
四川地震预警系统数据产出结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娅玲 周文英 +3 位作者 一川 吴朋 罗松 彭涛 《四川地震》 2022年第1期7-14,共8页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事件共处理出574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每个地震事件平均约有20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通过对连续超快定位结果和预警终端接收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1)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地震定位的发震时刻结果较好,可以直接向地震预警终端推送;(2)82.8%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较好,其他0.9%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偏差较大;(3)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定位的M≥4.0地震震级普遍偏小,在震级计算公式中应考虑设置合理的校正系数;(4)29个M≥4.0地震的预警时间集中在5~15 s,随着后续项目台站密度的增加,地震预警速度还会加快;(5)速报烈度图与现场调查烈度图差别较大,建议结合经验模型与实测值综合绘制仪器烈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强震动仪 预警速度 地震烈度
下载PDF
国家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践
5
作者 申源 郭凯 +4 位作者 梁厚朗 一川 米思衡 程思智 赵俊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消息队列等技术,采用JAVA语言完成了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B系统)的设计与定制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纳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的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应用,解决了现有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单一运行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地震信息 B系统 系统设计 地震预警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前单台波速异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隗永刚 陈学忠 +2 位作者 郭祥云 一川 王恒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底左右开始,震中附近区域的CD2、MEK、GZA、MDS、HSH、JJS台站同步出现了长达两年明显的P波视速度和S波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且异常现象都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单台波速比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故多个台站同步出现长时间、明显的单台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并且集中在某一断裂带附近时,则有可能是大震孕育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波速比 P波视速度 S波视速度 芦山7 0级地震
下载PDF
采用sPn震相确定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四川地震》 2014年第3期24-27,共4页
通过对2013年1月至11月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相的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260 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本文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长宁地区2个M≥4.0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 通过对2013年1月至11月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相的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260 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本文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长宁地区2个M≥4.0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2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均小于3 km,是较为精确的震源深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震中距
下载PDF
四川长宁地区M_L 4.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反演 被引量:5
8
作者 一川 程静馥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6期14-18,共5页
2013年1月至11月四川长宁地区发生5次M_L≥4.0地震,利用四川省数字地震台网近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其震源机制进行反演。结果显示:5次中强地震震源错动类型均属于逆断层;主压应力P轴倾角较小;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震源深度3—5 km。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数字地震台网
下载PDF
四川长宁地区宽频带数字近震记录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一川 王宇航 《四川地震》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四川省长宁地区ML≥3.5的20个近震重新进行分析后发现,在ML≥4.0时,该地区近震面波发育,ML震级略大于MS震级;100-160 km以内的部分台站即可清晰记录到上地壳绕射波Pb,也可清晰记录到下地壳反射波Pm P;在研...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四川省长宁地区ML≥3.5的20个近震重新进行分析后发现,在ML≥4.0时,该地区近震面波发育,ML震级略大于MS震级;100-160 km以内的部分台站即可清晰记录到上地壳绕射波Pb,也可清晰记录到下地壳反射波Pm P;在研究时间段内,该地区仅发生1次ML≥5.0地震,用波形记录测定出有两个不同的破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震 界面波 震相 破裂点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特征——以中等强度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17,共12页
以四川地区2008—2015年期间发生的ML4.0~6.0地震为例,利用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地震... 以四川地区2008—2015年期间发生的ML4.0~6.0地震为例,利用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存在显著空间分区特征。逆冲型地震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东盆地,揭示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相互作用方式——强挤压。走滑型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这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东推挤和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扩张所导致的上地壳物质沿大型断层滑移。正断型地震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断裂带北段和汶川大震主震区,金沙江断裂带北段的拉张应力状态应是由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物质流动对上地壳物质有拖曳作用,与多力源组合共同作用决定的;而汶川主震区的正断型地震应是主震后震源区不同来源动力作用的复杂应力调整现象。其他类型地震都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属于汶川或芦山地震的余震活动,其成因为大震后震源区不同来源应力作用使主应力方向倾斜偏离了水平面和垂直面而引起的应力变形。(2)震源机制解参数中的P、T、N轴反映了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变化,是震源区构造应力的一种体现。四川地区构造地震的P、T轴方位空间展布存在地区差异:川西高原地区以约31°纬线为界,北部区域P轴方位呈NEE向,南部区域呈SEE向(平均约E19°S);龙门山断裂带南段P轴方位呈SEE向(平均约E25°S),中、北段P轴方向离散,无优势方位;攀西地区P轴方位呈SE向(平均约E51°S);T轴方位在川西高原呈近SN向拉张,在攀西地区又转为NE向,呈顺时针旋转趋势。(3)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从整体来看,四川地区地壳优势孕震层深度范围为5~15km,深度更深的地震分布在地壳厚度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矩心深度 空间分区特征 应力场
下载PDF
雅江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游凤林 苏金蓉 一川 《四川地震》 2001年第4期21-26,共6页
20 0 1年 2月 14日和 2月 2 3日在四川省雅江县发生Ms5 0级和Ms6 0地震。对这两次地震和余震进行了时、空、强特征的初步分析研究 ,从能量分布的角度看雅江地震是前—主—余震型地震 ,两次地震破裂面构成共轭破裂。
关键词 雅江地震 地震序列 相对定位 时空分布 地震破裂面 共轭破裂
下载PDF
雅砻江流域测震台网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思路与部署情况简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谌亮 宋澄 +4 位作者 景晟 徐志勇 王余伟 一川 吴朋 《四川地震》 2017年第3期25-29,共5页
雅砻江流域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是四川省首个按全流域规划设计的,台网中台站间的信息通讯方法采用了卫星、CDMA、SDH等多种通信链路联合组网形式,实现了台站的数据实时传输,同时给台网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与部署带来挑战。本文针对这... 雅砻江流域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是四川省首个按全流域规划设计的,台网中台站间的信息通讯方法采用了卫星、CDMA、SDH等多种通信链路联合组网形式,实现了台站的数据实时传输,同时给台网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与部署带来挑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系统需求,简要介绍台网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网中心 通信系统 IPStar卫星 CDMA SDH
下载PDF
利用VB和Fortran编程实现芦山地区震后远震事件挑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宇航 苏金蓉 +4 位作者 袁文扬 一川 吴朋 段云歌 黄春梅 《四川地震》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四川省"4·20"芦山7.0级大地震以后,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布设了现场地震观测仪器台阵,在该地区获得了海量的余震信息。针对这些地震观测数据,通过VB和Fortran编程实现了将地震目录中GMT时间转换到北京时间,并且根据实际需要... 四川省"4·20"芦山7.0级大地震以后,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布设了现场地震观测仪器台阵,在该地区获得了海量的余震信息。针对这些地震观测数据,通过VB和Fortran编程实现了将地震目录中GMT时间转换到北京时间,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自动挑选出一定震中距条件下的地震事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提取地震信息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转换 远震事件挑选
下载PDF
利用人工爆破检验四川芦山及邻区地震定位精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唐涛 《四川地震》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Loc3D和HYPOSAT两种定位方法对芦山科考的8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和两种速度模型都能较为准确地测定爆破事件的震中位置,震中定位精度均可优... 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Loc3D和HYPOSAT两种定位方法对芦山科考的8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和两种速度模型都能较为准确地测定爆破事件的震中位置,震中定位精度均可优于2.5 km;根据爆破点位置、炸药当量估算震级和定位震级的对比,可验证四川盆地属于介质低衰减区,川西高原属于介质高衰减区,两个区域地震震级平均偏差为0.3;震源深度误差受最近台站震中距的影响比较大,当最近台站震中距小于10 km时,两种定位方法反演的震源深度误差均可优于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中偏差 最大空隙角 震源深度 地震定位精度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科学台阵台基噪声分析——以XRE、PKO、AXR台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宇航 杜文康 +3 位作者 谢江涛 吴朋 一川 黄春梅 《四川地震》 2014年第3期34-37,共4页
地震信号中总是含有噪声的,了解噪声源和掌握噪声计算方法都是很重要的。本文以"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台基勘选为例,详细介绍了台站的勘选标准、噪声的类型以及噪声功率谱的计算方法,并以勘选数据为... 地震信号中总是含有噪声的,了解噪声源和掌握噪声计算方法都是很重要的。本文以"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台基勘选为例,详细介绍了台站的勘选标准、噪声的类型以及噪声功率谱的计算方法,并以勘选数据为基础选取了其中XRE、PKO、AXR台,采用PSD算法进行台基噪声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以上三台均达到了流动台站的架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噪声分析 PSD算法
下载PDF
四川西昌MS5.1地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1 位作者 罗松 周文英 《四川地震》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于四川、云南2省14个固定台站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方法,采用3个不同速度模型对四川西昌MS5.1地震进行波形反演,并对余震序列空间展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1级地震震中位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与磨盘山—昔格达断裂带之间,反演... 基于四川、云南2省14个固定台站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方法,采用3个不同速度模型对四川西昌MS5.1地震进行波形反演,并对余震序列空间展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1级地震震中位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与磨盘山—昔格达断裂带之间,反演得到的地震矩震级为MW4.87,节面I走向为183°、倾角为65°、滑动角为-6°;节面II走向275°、倾角85°、滑动角-155°,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为142°、仰角为21°;张应力T轴方位角为46°、仰角为14°,属于略兼正倾滑分量的左旋走滑断层类型;由反演结果推断此次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约为10 km,深度较浅,是一次发生在脆性上地壳的地震;结合主震震中、余震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断裂构造,初步认为近南北走向的得力铺断裂应为西昌MS5.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该断裂带走向一致的节面I为同震断裂面,其地震成因应为川滇块体近南东向水平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发震断层
下载PDF
印尼苏门答腊巨大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四川地震》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主要使用了USGS全球地震查寻结果,对比研究了本世纪至今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构造背景、巨大地震及其余震的活动特征,其主要结果如下:①巨大板块地震很少在原地重复发生,有迁移性和明显的填空特征;2000年之前的四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北... 主要使用了USGS全球地震查寻结果,对比研究了本世纪至今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构造背景、巨大地震及其余震的活动特征,其主要结果如下:①巨大板块地震很少在原地重复发生,有迁移性和明显的填空特征;2000年之前的四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特征,2000年之后三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南迁移和填空的特征;②2000年8.3级地震余震区南段存在约170 km的5级空段;③2004年9.0级地震余震填充了在巽他海沟东侧长约1 000 km的8级空段,其余震区南段存在约200 km的5级空段,沿板块边界形成的余震带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特征;④2005年8.7级地震发生在2004年9.0级地震的200 km的余震空段上,余震分布不但填充了2000年8.3级地震170 km余震区5级空段,而且其余震区南段还存在约200 km和300 km的2个5级空段;⑤2007年8.5级地震发生在2005年8.7级地震约300 km余震空段的最南端,其7.9级最大余震发生在2005年8.7级地震约300km余震空段的最北端,使约300km余震空段的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⑥2005年8.7级地震约200km余震区5级空段内的能量有可能还未得到释放,该地区是否还会发生一次巨大地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巨大地震 余震序列 余震区 空段 迁移 填空
下载PDF
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娅玲 一川 苏金蓉 《四川地震》 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四川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了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震级相近的两类地震事件震相特征的不同,指出在震中距小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特征差异显著,通常爆破地震波形多显示为Pg振幅突... 对四川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了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震级相近的两类地震事件震相特征的不同,指出在震中距小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特征差异显著,通常爆破地震波形多显示为Pg振幅突出,垂直初动向上,Sg波不易识别,面波相对较发育等特征;在震中距大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比较相似,不易直接通过波形记录进行判别,需进一步计算出地震波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后才能判别。正确判定地震事件类型有助于提高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工作质量,能更好地为地震科研工作者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震 人工爆破 震相特征 原生波 次生波
下载PDF
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SAC到EDAS数据格式的转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春梅 王宇航 +3 位作者 吴朋 一川 李兴泉 唐涛 《四川地震》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4·20"芦山7.0级大地震以后,随着科考台站的架设,从该地区台阵获得了海量的地震信息。本文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将SAC格式的地震单台波形数据进行自动截取并转换为港震EDAS格式的地震事件数据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20"芦山7.0级大地震以后,随着科考台站的架设,从该地区台阵获得了海量的地震信息。本文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将SAC格式的地震单台波形数据进行自动截取并转换为港震EDAS格式的地震事件数据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如研究区域S波分裂、泊松比分布以及地壳流分布空间和流动方式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语言 SAC EDAS 数据格式转换
下载PDF
初始震源深度对双差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一川 《四川地震》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选取芦山M7.0地震余震中初始震源深度在10~15 km范围内的地震,通过将震源深度减小5 km、增加5 km和直接固定震源深度的方法,获得不同的震源深度值来作为初始震源深度,采用双差定位法分别对不同初始震源深度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定位结... 选取芦山M7.0地震余震中初始震源深度在10~15 km范围内的地震,通过将震源深度减小5 km、增加5 km和直接固定震源深度的方法,获得不同的震源深度值来作为初始震源深度,采用双差定位法分别对不同初始震源深度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定位结果的震源位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认为初始震源深度误差对双差定位结果的震中位置影响比较小,但对震源深度结果却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重定位 相对定位 震源深度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