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 被引量:74
1
作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6-98,共13页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但采木时间延续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之深远,莫过于明清两朝了。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的采造中的采矿、采珠、烧制砖瓦、织造等问题有较多的研究,...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但采木时间延续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之深远,莫过于明清两朝了。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的采造中的采矿、采珠、烧制砖瓦、织造等问题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采造中“最巨且难”的皇木采办及其影响却还缺乏系统研究,这种状况与皇木采办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相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采办皇木 楠木 《明神宗实录》 《四川通志》 杉木 《明史》 《明经世文编》 大清会典 《皇朝经世文续编》
原文传递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被引量:61
2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安史之乱 唐代 中原 大一统 兴衰 农耕 保证 扩大 条件
原文传递
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88,共5页
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认为 ,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在中国在饮食口哧上形成了长江上中游辛辣重区、北方微辣区和东南沿海淡味区三个辛辣口味程次的地区。最后认为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 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认为 ,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在中国在饮食口哧上形成了长江上中游辛辣重区、北方微辣区和东南沿海淡味区三个辛辣口味程次的地区。最后认为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环境因素 ,同时也分析了形成辛辣重区的社会因素 ,如移民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味 地理特征 环境成因
下载PDF
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被引量:42
4
作者 布雷特.辛斯基 +2 位作者 刘建 钟春来 严奇岩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65,共16页
本文联系东亚、欧州和北美气候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中国各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历史的关系。指出以农为本的中国 ,尤其是北方 ,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气候变化影响农业 ,从而影响社会各方面。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朝 ,中国气候温暖期与... 本文联系东亚、欧州和北美气候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中国各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历史的关系。指出以农为本的中国 ,尤其是北方 ,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气候变化影响农业 ,从而影响社会各方面。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朝 ,中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 ,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两种生态环境较量与整合的过程。在温暖期 ,中国经济繁荣 ,民族统一 ,国家昌盛 ;寒冷期 ,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 ,游牧民族南侵 ,农民起义 ,国家分裂 ,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最后 ,作者指出 ,在历史时期 ,气候是中国北方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中国 生态环境 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
原文传递
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共12页
明清之际玉米、马铃薯、红薯的传入和推广除了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外,还存在许多负面影 响。其负面影响是为清代“人口奇迹”创造了基本条件,使南方亚热带山区形成了结构性的贫困,制约了亚热带山区产出多样性而来的商品经济发展,从而... 明清之际玉米、马铃薯、红薯的传入和推广除了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外,还存在许多负面影 响。其负面影响是为清代“人口奇迹”创造了基本条件,使南方亚热带山区形成了结构性的贫困,制约了亚热带山区产出多样性而来的商品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物入侵 亚热带山区 结构性贫困 美洲农作物引进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 被引量:36
6
作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7,共12页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追补和程限的制度与实际运行有较大区别。京铜运输是清代规模宏大的运输工程,其运输道路网络相当复杂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滇铜 京运路线 分运 递运 长运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的地理演变 被引量:23
7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1期107-118,66,共13页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的地理演变蓝勇关于唐宋时期酉南地区城镇的地理格局演变问题我已在《唐宋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演变研究》一文中作了探索①。唐宋时期是西南地区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那么在唐宋以后西南地区城镇分...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的地理演变蓝勇关于唐宋时期酉南地区城镇的地理格局演变问题我已在《唐宋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演变研究》一文中作了探索①。唐宋时期是西南地区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那么在唐宋以后西南地区城镇分布和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呢?这便是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明清时期 城镇分布 四川东南 州县 四川西北地区 经济地位 成都府 城镇经济 唐宋时期
原文传递
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9-237,共9页
以往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分析还完全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 ,如简单地认为南辣北淡 ,对各个食辣区的食辣程度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 ,认为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 以往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分析还完全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 ,如简单地认为南辣北淡 ,对各个食辣区的食辣程度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 ,认为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 :即长江上中游重辛辣区 ,包括四川 (含今重庆 )、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 ,辛辣指数在 151至 2 5左右 ;北方微辣区 ,东及辽东半岛、北京、山东等地 ,西经山西、陕北关中及以北、甘肃大部、青海到新疆 ,是另外一个相对辛辣区 ,辛辣指数在 2 6至 15之间 ;东南沿海淡味区 ,在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为忌辛辣的淡味区 ,辛辣指数在 17至 8间 ,其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传统认为食辣仅主要是去湿驱寒 ,而本文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主要环境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味 地理特征 环境成因 中国 饮食 自然环境 社会因素 移民迁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3年第2期13-39,共27页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使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气候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对中国西南一隅的气候变迁研究极其薄弱。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南亚热带 全新世中期 年降雨量 高原地区 川西山地 云贵高原 纬度 中国西南 科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4期19-32,共14页
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蓝勇樟科楠木属(PhoebeNees)楠木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经济林木。古代楠又写成,又有称其为赤、交让木。在历史时期中国楠木生长的地理分布远比现在广阔,成林面积十分广,在中国经济中... 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蓝勇樟科楠木属(PhoebeNees)楠木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经济林木。古代楠又写成,又有称其为赤、交让木。在历史时期中国楠木生长的地理分布远比现在广阔,成林面积十分广,在中国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最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分布变迁 明清时期 悬棺葬 唐宋时期 地理分布 《山海经》 省博物馆 四川 民族学研究
原文传递
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2期141-156,1,共17页
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蓝勇清代四川地区土著和移民问题,是清代历史研究中较重要的问题。清初四川究竟存有多少土著?土著存留多少有无地域差异?究竟有多少移民进入四川?各省移民的具体比例怎样?各省移民进入四川后... 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蓝勇清代四川地区土著和移民问题,是清代历史研究中较重要的问题。清初四川究竟存有多少土著?土著存留多少有无地域差异?究竟有多少移民进入四川?各省移民的具体比例怎样?各省移民进入四川后的分布有无地域差异?均是需要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移民 地理特征 四川地区 川东地区 土著 成都平原 川南地区 明末清初 地理分布 川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26,共11页
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蓝勇明末清初的四川战乱造成四川人口大量耗损,土旷人稀,经济凋弊,以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大量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地区。元明清时期云贵地区设立行省后,大量汉族移民通过屯田、经商... 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蓝勇明末清初的四川战乱造成四川人口大量耗损,土旷人稀,经济凋弊,以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大量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地区。元明清时期云贵地区设立行省后,大量汉族移民通过屯田、经商、戍边等方式进入云南、贵州地区,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社会 湖广填四川 客长 四川人口 元明清时期 云贵地区 汉族移民 会理州 思南府 新宁县志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 被引量:21
13
作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77-81,共5页
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蓝勇以往研究云贵地区清代移民问题,在分析移民构成这一点时一般是用个别县志中计算的当地构成状况来说明整个云贵地区移民构成状况,但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其研究的信度是不够高的。若能... 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蓝勇以往研究云贵地区清代移民问题,在分析移民构成这一点时一般是用个别县志中计算的当地构成状况来说明整个云贵地区移民构成状况,但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其研究的信度是不够高的。若能找出一个更全面的统计移民构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地区 明清时期 汉族移民 移民迁入 江西籍 地理特征 江南 贵州地区 古人声 明末清初
下载PDF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 被引量:21
14
作者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43,共7页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蓝勇长江上游自古滩多水险,舟行稍有不慎即遭覆没。早在唐代就有专门的“篙工”专司引导航,明清时期也有专门的滩师专司过滩引导,但是仍免不了常常失吉成灾。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已成定局,...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蓝勇长江上游自古滩多水险,舟行稍有不慎即遭覆没。早在唐代就有专门的“篙工”专司引导航,明清时期也有专门的滩师专司过滩引导,但是仍免不了常常失吉成灾。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已成定局,四川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长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救生船 巫山县 明清时期 嘉陵江 宜昌 乾隆时期 乾隆皇帝 直隶州 红石
下载PDF
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以近两千年长江上游为时空背景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权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42,共12页
清代中叶以前长江上游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时期燃料总体十分富足,唐宋元明时期个别煮盐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薪材匮乏的现象,但并不影响总体的生物质燃料的丰富充足状况。长江上游最早在汉代就开始发现火井,并在晋代利用天然气作为手... 清代中叶以前长江上游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时期燃料总体十分富足,唐宋元明时期个别煮盐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薪材匮乏的现象,但并不影响总体的生物质燃料的丰富充足状况。长江上游最早在汉代就开始发现火井,并在晋代利用天然气作为手工业燃料,但直到清代才逐渐在川东、川南部分地区盐业中广泛使用,而在生活中较多使用天然气等液化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煤炭在中国也是早在汉代就开始,在长江上游的使用早在唐宋就出现,但很长时期内不论是在生产中或是在生活中都是煤炭与木材、木炭并用。近代以来,城市生活和生产煤炭使用范围扩大,但农村受多方面的制约,煤的使用程度并不十分普及,直到今天,农村生物质燃料仍为主体。由于人口压力、工业化过程中燃料换代不能实现,清中叶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是长江上游生物质燃料的危机时期,也是从生物质燃料向非生物质燃料转换的转折时期,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达到顶峰。近十多年来,由于液化气、煤炭、沼气、电力等非生物质燃料大量使用,燃料换代加速,加上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实际生活人口减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烹熟可食用品增多,虽然生物质植物燃料在农村仍为主体燃料,但城市乡村的生物质燃料薪材采伐量大大减少,森林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长江上游 燃料换代 森林分布
原文传递
乾嘉垦殖对四川农业生态和社会发展影响初探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清代康乾嘉时期四川人口膨胀和不合理的垦殖对清后期四川农业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康乾复垦带来了四川经济繁荣,但以后乾嘉时期人口膨胀和四缘山地陡坡垦殖,大量破坏森林,加重水土流失,极大地破坏... 本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清代康乾嘉时期四川人口膨胀和不合理的垦殖对清后期四川农业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康乾复垦带来了四川经济繁荣,但以后乾嘉时期人口膨胀和四缘山地陡坡垦殖,大量破坏森林,加重水土流失,极大地破坏后期农业生态环境,使土壤日趋贫瘠,自然灾害频率增大,部分农作物单产下降,是造成清后期四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垦殖 四川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经济 社会发展 人口膨胀
下载PDF
清代滇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兼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资源东运工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103,共9页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南地区、长江和运河两岸交通与城镇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沿途地区民工和下层官员增收的机会。其消极意义是增大了云南、长江和运河沿线地区行政管理负担,地方政府、官员用各种手段侵占运铜经费,用不法手段弥补亏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运河沿途的正常运输和社会治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铜京运 跨区域调配 西南资源东运工程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 被引量:20
18
作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3,共7页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但就是整个清代而言,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的平面符号和散点透视的写意山水方法进行地图绘制,中国历史地图是在清末才开始采用现代经纬测绘平面符号绘制和多色套印印刷,这方面日本人早于中国用现代方法绘制中国历史地图。从20世纪五十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地图编绘进入了繁荣时期。当代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如存在将历史地图看成文化工程而不是科学工程、强调绘制技术忽视基础研究的误区,从而影响了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科学信度和使用功效。未来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释文同步化、地图信息化、多维直观化、历史场景化应该是四大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 历史轨迹 思考 四化
下载PDF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续考 被引量:19
19
作者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50-54,共5页
本文认为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数应比以前统计的更多,地域分布也更广一些;同时对清代救生红船的形制、每船水手数、运作经费和水手报酬、救护奖励和义埋制、管理体制与衰败原因等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考证,提出救生红船的每船水手数在实际... 本文认为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数应比以前统计的更多,地域分布也更广一些;同时对清代救生红船的形制、每船水手数、运作经费和水手报酬、救护奖励和义埋制、管理体制与衰败原因等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考证,提出救生红船的每船水手数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固定,而水手的报酬因时因地相差较大;最后提出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除随时救险外,还有租赁护航的功能,其救护制度在中国水上慈善救护史上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长江上游 救生红船制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及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彩红 李仁忠 +2 位作者 陈明亭 王黎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月报表、季报表收集患者发现、治疗及痰菌阴转数据,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筛出率评价高危人群筛查的患者发现策略;通过分... 目的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月报表、季报表收集患者发现、治疗及痰菌阴转数据,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筛出率评价高危人群筛查的患者发现策略;通过分析标准化治疗方案使用情况以及6月末痰菌阴转情况,评价耐多药标准化治疗策略。结果耐多药2 657例可疑患者进行药敏试验,880例(33.1%)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其中经过治疗前体检和医生评估的814例患者,仅有473例(58.1%)纳入治疗,433例(91.5%)接受标准化治疗;完成6个月治疗的124例患者中,痰涂片和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7.7%和63.7%。结论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筛查是适合中国目前技术能力和资源情况,符合成本效益的患者发现策略;标准化治疗方案能够满足大部分患者治疗需求,并获得理想的痰菌阴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高危人群 发现 治疗 痰菌阴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