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铁》实验的改进和补充
1
作者 蒙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2,共2页
一、实验目的要求《电磁铁》一课是学生在已学习和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电源的正负极、电流的方向大小等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性质;通过实... 一、实验目的要求《电磁铁》一课是学生在已学习和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电源的正负极、电流的方向大小等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性质;通过实验对比观察,认识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条件和电磁铁磁极变化的条件;通过实验比较,认识磁铁、电磁铁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联系实际,结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性质。难点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进行研讨、概括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极 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电磁起重机 南北极 磁线 从具体到抽象 记录表格 相异点
下载PDF
自然课实验教学的特点
2
作者 蒙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7-18,共2页
自然实验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实验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和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是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科... 自然实验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实验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和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是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质的必要手段。教好实验课要注意以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学生科学素质 抽象概括能力 操作实验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会聚光线 设计程序 手摇发电机 直观性
下载PDF
《空气》单元练习设计
3
作者 蒙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33,共2页
一、练习内容 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份:①空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和物。②空气的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还有微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及其它气体。 2.认识氧气和氮气的性质:①燃烧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物质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②有的物质能... 一、练习内容 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份:①空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和物。②空气的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还有微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及其它气体。 2.认识氧气和氮气的性质:①燃烧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物质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②有的物质能燃烧,有的物质不能燃烧。③氧气有帮助燃烧的性质,氮气不帮助燃烧。 3.认识二氧化碳气的性质:①燃烧和呼吸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气体。②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对呼吸没有好处,比空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 练习设计 物质燃烧 混和物 广口瓶 练习内容 玻璃钟罩 固体二氧化碳 火柴梗 气法
下载PDF
《水的压力和浮力》愉快教学实录与评析
4
作者 蒙明 李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40-41,共2页
生:碎石在河道里的分布规律是:从上游到下游,石块越来越小。师: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作下面实验。
关键词 教学实录 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 浮力作用 磨圆 教学片断 乐学 愉快教育 思维能力 液柱
下载PDF
《水的压力和浮力》课堂教学节录
5
作者 蒙明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89年第5期16-17,共2页
一、水的压力实验: 师:什么力使苹果落地的? 生:地球引力使苹果落地的。 师:把砖头放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生:砖头对手产生一种压力。 师:饭盒放在手上,往盒子里装水,有一种什么力? 生:是水的压力。 师:水内部也有压力吗? 甲生:水内部没... 一、水的压力实验: 师:什么力使苹果落地的? 生:地球引力使苹果落地的。 师:把砖头放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生:砖头对手产生一种压力。 师:饭盒放在手上,往盒子里装水,有一种什么力? 生:是水的压力。 师:水内部也有压力吗? 甲生:水内部没有压力。 乙生:水内部有压力。 师:游泳时,水淹没了胸部时,呼吸怎样? 生:呼吸比较困难。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引力 浮力作用 课堂教学 塑料泡沫 同体 皮膜 弓丝 下压 液柱 它比
下载PDF
《青蛙和蟾蜍》
6
作者 蒙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28,共2页
《青蛙和蟾蜍》(第二册十六课)教学目的要求是,通过指导儿童观察青蛙和蟾蜍的外形特点,生长发育史,以及如何适应水陆两栖生活,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联系生态环境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认识青蛙和蟾蜍对农业生产有益,对学... 《青蛙和蟾蜍》(第二册十六课)教学目的要求是,通过指导儿童观察青蛙和蟾蜍的外形特点,生长发育史,以及如何适应水陆两栖生活,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联系生态环境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认识青蛙和蟾蜍对农业生产有益,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形特点 发育史 水陆两栖 教学目的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课型 幼蛙 蛙类 感性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