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8
1
作者 门广田 张正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4,共4页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岩性气藏勘探的需要 ,在大量钻井岩心分析基础上 ,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资料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火山活动的 5种亚相和相应的岩石类型 ,并通过探井揭示的火山岩岩性与CSU测井响应特...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岩性气藏勘探的需要 ,在大量钻井岩心分析基础上 ,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资料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火山活动的 5种亚相和相应的岩石类型 ,并通过探井揭示的火山岩岩性与CSU测井响应特征 ,建立了 6种主要火山岩类测井识别图版 ,形成了火山岩地质 测井解释模型 ,利用井旁地震道在各类火山岩相地震响应特征上的差异 ,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质 测井、地震解释模型 ,优选了均方根速度进行火山岩体平面分布预测 ,以内部反射特征预测火山岩体内岩性、岩相。在松辽盆地共预测火山岩体 31个 ,探井已证实了 14个(新获工业气流的火山岩体 5个 ,获低产气流的火山岩体 3个 ) ,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和较高的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体 岩相 松辽盆地 油气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7
2
作者 门广田 +3 位作者 赵洪文 霍凤龙 江涛 邵明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8,292,共5页
火山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分布上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 ,沿断裂成带分布 ,不仅分布在山岭地区也广泛分布在断陷盆地的沉积地层中 ;储集空间为原生气孔、杏仁体内孔、次生的斑晶溶蚀孔、基质内溶孔和构造溶蚀裂缝 ... 火山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分布上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 ,沿断裂成带分布 ,不仅分布在山岭地区也广泛分布在断陷盆地的沉积地层中 ;储集空间为原生气孔、杏仁体内孔、次生的斑晶溶蚀孔、基质内溶孔和构造溶蚀裂缝 ;孔隙结构组合为单一裂缝及斑晶溶蚀孔与裂缝组合而成的孔隙结构 ;在成因上分为喷发溢流时形成原生气孔 ,喷发间歇期受风化淋滤形成次生孔隙及在埋藏过程中成岩、构造作用的影响 3个阶段 ;裂缝是改善火山岩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 ,成岩作用既加剧了次生孔隙的充填也加剧了溶蚀孔隙的形成 ,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没有影响。火山岩在烃源岩中相对独立的分布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成藏条件 ,构造运动和后期风化剥蚀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断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生界 火山岩储层 特征 气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识别与预测技术 被引量:49
3
作者 李明 邹才能 +5 位作者 刘晓 吴海波 陈树民 陈根文 周普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84,共8页
李明 ,邹才能 ,刘晓 ,吴海波 ,陈树民 ,蒙启安 ,陈根文 ,周普清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识别与预测技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77~ 4 84  火山岩地震勘探一直受到地球物理界的重视 ,特别是火山岩储层由于固有... 李明 ,邹才能 ,刘晓 ,吴海波 ,陈树民 ,蒙启安 ,陈根文 ,周普清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识别与预测技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77~ 4 84  火山岩地震勘探一直受到地球物理界的重视 ,特别是火山岩储层由于固有的岩性和储集空间的复杂性使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利用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实际资料 ,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储层预测技术 :1全三维精细解释技术 ;2三维地震反演技术 ;3地震波形属性分析技术 ;4烃检测技术 ;5地震属性技术。配合开发对上述技术进行配套应用和筛选 ,见到了明显效果 ,表明该套技术对于火山岩储层预测是成功的 ,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识别 预测技术 松辽盆地 储层预测 配套技术
下载PDF
白垩纪松辽盆地:从火山裂谷到陆内拗陷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56
4
作者 王璞珺 赵然磊 +3 位作者 瞿雪姣 朱德丰 高有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17,共19页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西伯利亚板块相连,东部通过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其形成演化受这两个活动陆缘带的影响。营城组和嫩江组顶部的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把松辽盆地分成3个构造层: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拗陷层(登娄库组—嫩江组)和反转层(四方台组—依安组)。前者属火山裂谷盆地,后两者为陆内拗陷盆地。断陷期150~110 Ma,在北部与东部两个活动陆缘带共同作用下,板块重组导致区域性伸展和大规模裂陷,形成同裂谷期火山-沉积序列。后裂谷期110~79.1 Ma沉积,是火山期后热沉降与区域走滑拉分沉降叠加的结果,其沉降速率高沉积厚度大,因此形成大规模烃源岩沉积。挤压反转期79.1~40 Ma,表现为沉积沉降中心向西北迁移和盆地逐渐萎缩消亡,是白垩纪中期至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边缘近于正向俯冲、区域挤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松辽盆地 火山裂谷陆内拗陷 华北西伯利亚太平洋板块 西拉木伦河—蒙古—鄂霍茨克—锡霍特—阿林缝合带
下载PDF
地震火山地层学及其在我国火山岩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王璞珺 张功成 +3 位作者 鲁宝亮 朱德丰 孙晓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7-610,共14页
火山地层,物源来自于地下,搬运和分散方式有岩浆流、碎屑流、空落堆积及它们的再搬运,是不同于所有沉积地层的"异化地层".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地层类似,火山地层学着重研究火山岩系的层序界面和内部充填样式,通过地震层序分... 火山地层,物源来自于地下,搬运和分散方式有岩浆流、碎屑流、空落堆积及它们的再搬运,是不同于所有沉积地层的"异化地层".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地层类似,火山地层学着重研究火山岩系的层序界面和内部充填样式,通过地震层序分析刻画成因地层单元和地层对比关系.应用地震火山地层学在南海北部陆缘带识别出向海倾斜反射(SDR)、向陆流、外高和供给岩墙等表征火山裂谷陆缘的地震-地质单元;在松辽盆地识别出组-段-旋回三级层序界面,和垂向加积、侧向前积、披盖沉积、造丘和穿切五种充填样式.目前,火山地层学研究分为陆内和陆缘两个方向.陆内盆地的中小尺度地震相-火山岩相的研究精度高;而陆缘盆地大尺度地震-地质单元的成果更具普适性.二者取长补短、互为借鉴,将成为今后地震火山地层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地层 地震火山地层学 南海盆地 松辽盆地 向海倾斜反射(SDR)
下载PDF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背景与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迟元林 杨玉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0-15,共6页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非均质性强 ,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变化快 ,成藏条件较为复杂 ,隐蔽性强 ,不易发现。因此 ,应用板块构造、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 ,深入开展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对岩性油藏的...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非均质性强 ,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变化快 ,成藏条件较为复杂 ,隐蔽性强 ,不易发现。因此 ,应用板块构造、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 ,深入开展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有了新认识 :提出了长期稳定的构造沉降是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基础 ;湖平面频繁波动、湖岸线进退交替变化 ,导致纵向上砂泥岩交互沉积 ,形成了多套含油组合 ,在三角洲前缘的砂泥岩交互沉积带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 ;下、中、上 3个成藏系统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与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在这些认识指导下进行了有利区预测 ,指出了勘探方向 ,对于松辽盆地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背景 分析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41
7
作者 宋维海 王璞珺 +3 位作者 张兴洲 单玄龙 程日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7,共6页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 -沉积序列中。在火山 -断陷成盆期 ,深湖相泥质岩与火山岩呈现垂向或侧向的接触关系 ,是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 -沉积序列中。在火山 -断陷成盆期 ,深湖相泥质岩与火山岩呈现垂向或侧向的接触关系 ,是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溢流相 ,尤其是溢流相顶底部的气孔带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 3种类型。区内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NNE向和近EW向两组区域大断裂控制 ,大多分布在区域性断裂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生代 火山岩油气藏 特征 二元结构 区域断裂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CO_2气储层的岩石学与碳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立 高玉巧 +4 位作者 曲希玉 高福红 任延广 朱德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29-2236,共8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 CO_2气储集砂岩中含有大量片钠铝石,是查明无机 CO_2气注入对砂岩的改造和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的理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 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中的...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 CO_2气储集砂岩中含有大量片钠铝石,是查明无机 CO_2气注入对砂岩的改造和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的理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 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中的胶结物与自生矿物类型、成岩共生序列和引起片钠铝石形成的 CO_2的成因。CO_2气注入前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次生加大石英和高岭石,在次生加大石英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第一期油气注入。CO_2气注入晚于第一期油气注入,CO_2气注入后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第二期油气注入发生在 CO_2气注入后。片钠铝石的δ^(13)C 为-5.3~-1.5‰PDB,与片钠铝石平衡的δ^(13)C_(CO2),为-10.7~-7.0‰PDB,与海拉尔盆地 CO_2气的δ^(13)C_(CO2)值(-11.36~-8.02‰PDB)一致,表明形成片钠铝石的 CO_2和气藏中的 CO_2均来源于无机 CO_2与有机 CO_2混合背景,总体上以无机 CO_2为主。结合含片钠铝石砂岩与 CO_2气的分布都受控于深大断裂和γ5花岗岩的特点,CO_2气和形成片钠铝石的 CO_2绝大部分属于幔源-岩浆型。含片钠铝石砂岩中保存了 CO_2驱油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无机CO2气 岩石学 碳氧同位素 片钠铝石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特征及勘探对策 被引量:41
9
作者 白雪峰 +3 位作者 梁江平 唐振国 薛涛 彭建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9,共7页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主力层系,是一套以青山口组一段为源岩和以泉头组三段、四段河流—三角洲相致密砂体为储层的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扶余油层的致密油具有源岩条件好、储集体类型多样、源储匹配关系好的特点,但单一砂体规...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主力层系,是一套以青山口组一段为源岩和以泉头组三段、四段河流—三角洲相致密砂体为储层的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扶余油层的致密油具有源岩条件好、储集体类型多样、源储匹配关系好的特点,但单一砂体规模小、连续性差、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油气沿广泛分布的通源断裂下排,匹配的断砂疏导体系决定了油气平面及纵向分布.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内砂岩厚度大,砂地比适中,易于形成致密油气藏,整体呈现大面积连片含油特征.采用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法、含油产状统计法综合确定了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的物性下限及分类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及勘探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扶余油层 致密油 基本特征 勘探对策
下载PDF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 被引量:31
10
作者 万传彪 +5 位作者 乔秀云 孙跃武 单玄龙 徐衍彬 任延广 赵传本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3-184,共12页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 :哈氏三角孢 -微细云杉粉 ( Deltoidospora hallii-Piceaepollenites exilioides)组合和澳洲无突肋纹孢 -卵形光面单缝孢 ( 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L aevigato-sporit...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 :哈氏三角孢 -微细云杉粉 ( Deltoidospora hallii-Piceaepollenites exilioides)组合和澳洲无突肋纹孢 -卵形光面单缝孢 ( 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L aevigato-sporites ovatus)组合 ,分别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和二段 ,组合特征明显 ,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两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的孢子花粉 ,结合在数以千计的岩心样品中没有发现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 ,推测产这两个孢粉组合的大磨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 ( Valanginian— Hauterivian) ,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 ( Barrem 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海拉尔盆地 大磨拐河组 孢粉组合 早白垩世 地层
原文传递
贝尔凹陷与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油气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控制作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刘立 +2 位作者 曲希玉 汪成辞 王小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2-1240,共9页
早白垩世铜钵庙—南屯组的火山岩和砂岩是中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其中: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南屯组储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在铜钵庙组的火山碎屑岩中,贝尔凹陷主... 早白垩世铜钵庙—南屯组的火山岩和砂岩是中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其中: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南屯组储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在铜钵庙组的火山碎屑岩中,贝尔凹陷主要为凝灰岩,塔南凹陷主要为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最高热解温度数据表明,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其次为原生孔,属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均发育2个异常高孔隙带,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塔南凹陷 储层特征 控制作用 孔隙度 油气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玉华 +4 位作者 梁江平 白雪峰 彭建亮 薛涛 汪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3,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大庆油田致密储层非均质特性,从精细落实资源、水平井提产及有效开发等3个方面开展一体化联合攻关,探索建立了以资源精细评价、甜点精细刻画与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油层增产改造为代表的致密油勘探适用技术系列,形成了以"实现有效开发"为目的的低成本、高效率工厂化实施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水平井油层平均钻遇率保持在75%以上,压后初期平均日产油30t以上,是周边直井的17倍;建成3个试验区,投产井累计产油超过7×104t;新增三级储量超过2×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非均质特征 勘探技术 进展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储集空间与油态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何文渊 崔宝文 +25 位作者 王凤兰 王永卓 张金友 邵红梅 王瑞 白云风 林旭东 赵莹 孙宝刚 付秀丽 徐庆霞 崔坤宁 钟建华 高剑波 孙宁亮 毛毳 邵珠福 倪良田 宋全友 薛纯琦 郝兵 圣朋朋 张继震 王宇航 张文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3-741,共49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深入研究,发现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除了纳米孔缝外,还有页理缝。根据页理缝的规模和与油气的关系,可分为5类:①纳米缝,缝宽在10~50 nm,缝长50~100 nm,或更长;两端尖中间宽,微弯曲呈蠕虫状;本身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是纳米级油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纳米级孔油元和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②微米缝,宽0.1μm到数微米,长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与纳米级油元和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③中微缝,宽数微米到数十余微米,缝长数百微米,与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④大微缝,宽数十微米到100μm,长数百微米到数毫米,与微米级油基和微微缝及中微缝关系密切和⑤大页理缝(宽数百微米,肉眼明显可见),与各级微裂缝关系密切。此外,可见高角度倾斜或直立的裂缝,由于这些页理缝顺层发育,所以往往当做页理对待。通过研究,认为页理缝主要是嫩江组沉积末期(嫩末)和明水组沉积末期(明末)的构造反转褶皱过程中形成的。另外,还发育了大量的顺层方解石脉,根据方解石脉的宽度分为3类:①小型介于0.1~1.0 mm;②中型介于1.0~5.0 mm;③大者介于0.5~1.0 cm,最大宽度2.5 cm。较大的顺层方解石脉由垂直页理的纤柱状方解石组成。大方解石普遍发育共轭裂缝和挤出构造,是古龙凹陷嫩末和明末古应力反转的结果,也是古应力恢复的重要依据。经应力恢复认为嫩末和明末,可能一直延续到依安组的最大应力来自于水平方向(东西方向),在1500 m和2500 m深度水平最大挤压应力分别可达139.16 MPa和204.27 MPa,而垂向最小应力则分别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纳米孔缝 微米孔缝 储集空间 页理缝 顺页理方解石脉 “五级”运聚 青山口组 古龙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选址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璞珺 刘海波 +8 位作者 任延广 万晓樵 王树学 瞿雪姣 黄永建 黄清华 高有峰 王成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温室气候变化,以期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的挑战。据此确定松科2井的选址原则:地层沉积记录连续;以沉积岩为主,尤其是以湖相细碎屑岩为主;厚度尽可能薄;构造简单;地面施工条件好。松科2井选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中沙河子组湖相泥岩最为发育的宋站地区。钻探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断陷层序的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钻遇主要岩性为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互层序列,以河湖相反映还原环境的暗色岩系为主。期间穿过断陷层顶(T_4)、底(T_5)界面,上下白垩统界面和白垩系/侏罗系(K/J)界面等反映区域构造-成盆作用的重要地质界线,还会取得与白垩纪超静磁带(CNS)和全球大洋缺氧事件(OAE-1)等重要地质事件相对应的连续岩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 河湖相沉积序列 白垩纪温室气候 蒂托阶至阿尔必阶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黄薇 +2 位作者 林铁峰 张顺 厉玉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4期6-11,共6页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实际情况,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对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展开了精细地质研究,认识到油气藏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并划分出构造油气藏分布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带和岩性油气藏分布带,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岩性油藏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地层层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璞珺 +1 位作者 杨宝俊 程日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4,共9页
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 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火石岭组 )、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 )和后碰撞期火山... 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 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火石岭组 )、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 )和后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营城组 )。超层序组底界 T5界面是前三叠纪拼合基底与侏罗系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序列之间的反射界面 ,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 4 5 Ma;界面之下是古亚洲洋构造域时期形成的拼合基底 ,界面之上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超层序组顶界 T4 界面是断陷期火山岩—碎屑岩互层序列与上覆坳陷期正常沉积岩层序之间的反射界面 ,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为 3~ 5 Ma;界面之下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晚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 ,界面之上是太平洋构造域早期形成的坳陷期沉积层序。层序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高产工业气藏主要见于超层序组的顶界面 ;工业气藏和低产气藏主要出现在层序界面附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松辽盆地 油气地质意义 断陷期 地质属性 刻画 活动大陆边缘 超层序 反射界面 沉积建造 构造域 沙河子组 古亚洲洋 沉积层序 控制作用 碰撞期 沉积岩 火山岩 坳陷期 气藏 营城组 间歇期 侏罗系 三叠纪 碎屑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构造应力场弹-塑性增量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志德 +2 位作者 万天丰 贾庆军 张廷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83-492,共10页
泥岩裂缝油气藏是大庆油田古龙凹陷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构造裂缝储层在该类油气藏中占有重要地位。老第三纪末及现今的应力释放区是该区泥岩裂缝性储层的主要发育区。构造应力释放区的泥岩储层渗透条件得到改善 ,现今应力场控制着地... 泥岩裂缝油气藏是大庆油田古龙凹陷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构造裂缝储层在该类油气藏中占有重要地位。老第三纪末及现今的应力释放区是该区泥岩裂缝性储层的主要发育区。构造应力释放区的泥岩储层渗透条件得到改善 ,现今应力场控制着地层压力的分布。采用弹塑性增量的有限元法模拟了古龙地区青山口组地层老第三纪末与现今两期构造应力场。根据区域构造研究结果确定主应力方向 ,以确定应力场的分期。采用晶格位错密度法、水压致裂法及声发射法测定岩石的构造应力值 ,并作为构造应力场模拟的约束条件。由岩石力学试验测定岩石物性参数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 ,根据区域沉积相带分析建立岩相地质模型。结合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 ,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识别出古今四个应力释放区。其中他拉哈、新站两应力释放区的勘探程度高 ,绝大多数钻井资料印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而葡西、杏西高西两应力释放区钻井资料较少 ,应作为潜在的裂缝储层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凹陷 弹-塑性增量法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场 泥岩裂隙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27
18
作者 崔宝文 +1 位作者 白雪峰 梁江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经过60年的勘探实践,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进入了常规油与非常规油并重的新阶段,必须重新认识资源潜力,明确勘探方向,制定勘探对策,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富油气区集中勘探、精细勘探,新区新... 经过60年的勘探实践,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进入了常规油与非常规油并重的新阶段,必须重新认识资源潜力,明确勘探方向,制定勘探对策,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富油气区集中勘探、精细勘探,新区新领域甩开勘探、风险勘探"的工作要求,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确立了"精细勘探常规油、稳步推进致密油、积极准备泥(页)岩油"的部署思路。精细勘探常规油,建立了"2新、4精、1控、2突出"的高效勘探模式,老探区走出了新路子;稳步推进致密油,形成了以"5精细、8优化"为核心的勘探配套技术,实现了规模增储;积极准备泥(页)岩油,明确了古龙地区为有利勘探突破区,甩开探索获新进展,松辽盆地北部多类型石油勘探见到好效果,老探区焕发出新活力。提出了常规油精细勘探要全面展开、致密油勘探要加快节奏及新类型研究要加大力度等3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对策 潜力分析 石油勘探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纪友亮 曹瑞成 +2 位作者 张革 渠永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7-835,共9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层序结构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的层序类型、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1层序为初始裂谷...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层序结构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的层序类型、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1层序为初始裂谷期湖泊层序,发育冲积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2层序为裂谷高峰早期湖泊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3层序为裂谷高峰中晚期湖泊层序,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浅湖、深湖等沉积组合;SQ4层序为裂谷后期过渡层序,发育半深湖—深湖,大型长轴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层序的结构特征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下载PDF
陆内裂陷盆地的复式断陷结构类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海-塔盆地早白垩世盆地为例 被引量:26
20
作者 朱德丰 +1 位作者 陈均亮 漆家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5,共10页
陆内裂陷盆地通常发育大量地堑、半地堑,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受盆地内部地堑、半地堑的叠加与复合方式的影响。文中将由多条断层、不同期次的断层共同控制的断陷称为"复式断陷"。依据同一时期断陷复合构成的盆地结构可以将复... 陆内裂陷盆地通常发育大量地堑、半地堑,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受盆地内部地堑、半地堑的叠加与复合方式的影响。文中将由多条断层、不同期次的断层共同控制的断陷称为"复式断陷"。依据同一时期断陷复合构成的盆地结构可以将复式断陷划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斜列式和交织式等4种复合型式,依据不同时期断陷叠加构成的盆地样式可以划分为继承型、利用型、新生型3种叠加类型。海-塔盆地在早白垩世最初是发育大量相对分隔的小型地堑、半地堑,随着地壳渐进的伸展构造变形,多个同期小型半地堑复合在一起形成相对大的断陷(相当于铜钵庙组沉积期)。在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南屯组沉积期),新发育的断陷叠置在早先发育的断陷之上,最终形成了盆地中的17个区域规模的复式断陷。海-塔盆地早白垩世的断陷复合和叠加过程直接影响沉积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并联式、交织式复合和继承型、利用型叠合形成的复式断陷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断陷复合过程中的构造变换带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及相关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含油气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复式断陷 裂陷盆地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