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在其 陈文标 +8 位作者 陈玮莹 郭彦池 符岳 杨正飞 方向韶 黄子通 赖欣 黄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以04:00-06:00为最低(23 237次、占2.40%).②在109 682次出车中,白云区出车量最多(29 364次、占26.77%),其次是海珠区(20 069次、占18.30%)、天河区(19 962次、占18.20%).③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的比例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57.65%(56 394)比38.48%(37 641),死亡率:59.17%(3 269)比33.95%(1 876)].④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34.57%(33 820),尤其是交通意外,占11.56%(11 307);且以21~50岁青壮年者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⑤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5 525例,占5.65%.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居首位(1 827例、占33.07%),其次分别为其他系统急症死亡(1 646例、占29.79%)、创伤类死亡(866例、占15.67%)、呼吸系统急症死亡(413例、占7.48%)、神经系统急症死亡(329例、占5.95%);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其他系统急症死亡以61岁以上的老年者最多,创伤类死亡以21~40岁中青年者最多.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院前急救 调查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施旖旎 黄子通 +1 位作者 王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8-739,共2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了解UTI对SIR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了解UTI对SIR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CRP)、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B组明显,MODS发生率下降,炎性介质CRP、IL-6、TNFα、IL-10水平在A组改变较B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SIRS的临床症状,对炎性介质起免疫调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SIRS 乌司他丁 UTI 炎性介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患者 结论 水平 目的
下载PDF
小肠杯状细胞在大鼠休克后肠黏膜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常建星 陈双 +3 位作者 马丽萍 常瑞明 黄子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9只,每只重250~300g,分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6个组,分别为休克复苏后1、3、6、12、24和36h组;各组留取回肠黏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9只,每只重250~300g,分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6个组,分别为休克复苏后1、3、6、12、24和36h组;各组留取回肠黏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黏膜的形态改变、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和肠三叶因子-3(TFF3)的含量。结果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3h始肠黏膜出现损伤后修复现象,表现为杯状细胞聚集于损伤的肠黏膜表面;12h后大部分黏膜细胞被杯状细胞覆盖,杯状细胞呈过分泌现象;24h肠黏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得到恢复。黏膜杯状细胞数量24h内从243±13下降到157±9,下降了35.4%(r=-0.910,P<0.01);36h组细胞数量明显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t=4.01,P<0.01)。TFF3含量在12h前明显升高,24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3.24,P<0.05)。结论杯状细胞可能在肠黏膜损伤后的重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FF3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肠黏膜早期重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细胞 肠黏膜 重建 休克 失血性休克 回肠黏膜 杯状细胞 SD大鼠 小肠 损伤后修复 细胞数量 肠三叶因子 肠黏膜损伤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及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洁 黄云苑 +3 位作者 宋凤卿 刘思齐 温立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IS患者184例,根据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91)和未溶栓...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IS患者184例,根据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91)和未溶栓组(n=93),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正常组;溶栓患者根据入院和溶栓后NIHSS评分好转率分为短期好转组(n=58)和短期未好转组(n=33)。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和NLR;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来确定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及NLR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但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比较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好转组与未好转组比较,MPV、PDW、P-LCR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LR与溶栓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NLR越高短期预后越差。结论血小板参数和NLR对AIS患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NLR可预测溶栓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志捷 +1 位作者 邓义军 黄子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 2001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55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1%,其中念珠菌占91%?诱发因素主...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 2001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55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1%,其中念珠菌占91%?诱发因素主要有:基础病情危重?气道开放?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氟康唑治疗效果好?【结论】 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真菌类型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应重视消除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真菌感染 临床特点 诱发因素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莉莉 +3 位作者 吴满辉 杨正飞 余涛 黄子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02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02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注射生长抑素250μg,然后改用3 000μg加生理盐水500 ml以250μ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静滴),连续7~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7~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血钙浓度变化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后3 d和5 d更为明显(P均<0.01)。观察组痊愈率(38.7%)和总有效率(9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2%和77.4%,P<0.01和P<0.05),而MODS的发生率(19.3%)和病死率(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1%和16.2%,P均<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P疗效好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生长抑素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溶栓治疗和TOAST、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洁 黄云苑 +1 位作者 杨正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85例,年龄(69.46±13.02)岁],其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66例,未应用溶栓治疗患者127例,比较溶栓患者与未溶栓患者短期预后;分析TOAST分型、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GCS评分、mR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OAST分型LAA 78例(40.41%),SAO 100例(51.81%),CE9例(4.66%),SOE3例(1.55%),SUE3例(1.55);其中SAO型占得比例最高(51.81%),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L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最好。OCSP分型中LACI 39例(20.21%),PACI 64例(33.16%),POCI 55例(28.50%),TACI 35例(18.13%),其中PACI组所占比例最高,而LACI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TOAST病因分型和OCSP临床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和临床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 TOAST分型 OCSP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 NIHSS评分 GCS评分 mRS评分 NIHSS评分好转率
原文传递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9
8
作者 郑光辉 周天恩 +2 位作者 余涛 杨正飞 《中国病案》 2018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2012级八年制及五年制医学生分成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五年制医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八年制医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 目的探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2012级八年制及五年制医学生分成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五年制医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八年制医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期末理论考试、临床急救技能考试、团队协作意识和医患沟通能力考试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主观题成绩、临床急救技能成绩、团队协作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客观题成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基于CID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满意。结论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绩、急救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急诊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值得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DO教学模式 急诊医学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思 王海兰 +1 位作者 陈嘉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7,221,共5页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是一种卤代烃类化合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分子式为CH2 Cl-CH2 Cl,属高毒物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主要用于工业溶剂和粘合剂的...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是一种卤代烃类化合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分子式为CH2 Cl-CH2 Cl,属高毒物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主要用于工业溶剂和粘合剂的生产,也常被用作金属脱油剂、谷物熏蒸剂等[1]。1,2-DCE 因应用广泛,职业接触人数众多,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0年职业性急性1,2-DCE中毒事故居广东省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第2位,占15.79%[2]。1,2-DCE中毒临床表现以中毒性脑病为主,突出表现为脑水肿,多数患者后遗症状明显[3],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极大;但1,2-DCE中毒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无特效解毒剂,目前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本文将对1,2-DCE中毒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炼红 +3 位作者 钟娃 何志捷 常建星 黄子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动物研究,用改良Chaudry方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动物研究,用改良Chaudry方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和回肠黏膜细胞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血清TNFα、MDA含量以及回肠黏膜细胞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Bcl2明显降低。复苏后血清TNFα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回肠黏膜细胞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Bcl2蛋白明显升高;乌司他丁复苏组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较生理盐水复苏组为好。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休克 失血性 回肠黏膜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炼红 +3 位作者 常建星 何志捷 余涛 黄子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行常规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24 h一次...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行常规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24 h一次,连续3 d;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分别于不同时相(静脉注射UTI前、后24 h、48 h和72 h)测试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和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后不同时相点的TNF-α、IL-1、IL- 6、IL-8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SOD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TNF-α、IL-1、IL-6和IL-8的水平并提高SOD活性,从而达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脓毒性休克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免疫紊乱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1-704,共4页
脓毒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精准的治疗靶点,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病理生理中的意义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脓毒症中免疫功能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精准的治疗靶点,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病理生理中的意义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脓毒症中免疫功能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急危重病(症)救治中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13
作者 岳茂兴 李奇林 +1 位作者 吕传柱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65-70,共6页
急危重病(症)是指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往往不佳的某些严重疾病。急危重病(症)的诊治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手术治疗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等一系列过程,涉及内科、外科以及妇产科等多个专业领域。因此,早期识别、正确诊断... 急危重病(症)是指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往往不佳的某些严重疾病。急危重病(症)的诊治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手术治疗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等一系列过程,涉及内科、外科以及妇产科等多个专业领域。因此,早期识别、正确诊断以及迅速合理的治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急危重病(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病 院内救治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 监护治疗 抢救成功率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氧糖剥夺/复氧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姜骏 符岳 +3 位作者 方向韶 常建星 黄子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复氧实验模型,并尝试确定该模型最合适的缺氧缺糖时间点。方法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d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OGD组和对照组。OGD组根据氧糖剥夺时间的不同又分为1h,2h...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复氧实验模型,并尝试确定该模型最合适的缺氧缺糖时间点。方法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d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OGD组和对照组。OGD组根据氧糖剥夺时间的不同又分为1h,2h,4h,6h,8h,10h亚组。OGD组细胞置于含0.5%氧气的三气培养箱,同时将培养液换成无糖Earle氏液,模拟体内脑缺血损伤。复氧复糖24h后观察对照组和OGD各组的神经元形态,测定MTF细胞光密度值(OD)和培养液LDH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rmett—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缺氧缺糖时间的延长,OGD各组神经元形态学损伤逐步加重,细胞OD值和存活率逐渐下降(rs=-0.961和rs=-0.966,P〈0.01),LDH值逐渐升高(rs=0.990,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6h时,细胞的凋亡率接近50%。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氧糖剥夺/复氧模型,结合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凋亡率,建议将6h作为该模型合适的缺氧缺糖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氧糖剥夺/复氧 凋亡 模型
原文传递
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小鸿 +1 位作者 罗克勤 叶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44-245,25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1994年1月~2004年10月源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比较近10年死亡率的变化,对感染性休克的病死危险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1994年1月~2004年10月源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比较近10年死亡率的变化,对感染性休克的病死危险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994年~2004年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死亡率是64.8%,近10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P=0.725);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越多,死亡率越高;性别(OR=0.206)、MODS数目(OR=11.387)、SIRS数目(OR=6.335)均是危险因素,其中MODS数目是强危险因素。结论近10年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无明显下降趋势,需注重防治MODS,及早采取各种保护器官功能的支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诊断标准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炼红 +5 位作者 钟娃 何志捷 常建星 余涛 王彤 黄子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01-1704,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含量减少。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大鼠的血压、心率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氧化损伤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失血性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患者院外转运服务规范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15
17
作者 岳茂兴 +4 位作者 李奇林 陈晓辉 刘斌 刘晓辉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一、概述救护车院外转运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为满足患者转院、转诊和出院等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医护团队、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运到另一个医疗机构或者其他目的地的一项特殊医疗服务。
关键词 特殊医疗服务 转运 患者 院外 专家 医疗机构 医疗设备 救护车
原文传递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部分支持通气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明根 黄子通 +4 位作者 邓义军 何志捷 余涛 方向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30例有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下,先给予AC1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后改...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30例有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下,先给予AC1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后改为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min。记录上述三个45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的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和平均气道压下降明显,P分别小于0.01和0.05。ASV下的内源性PEEP(PEEPi)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C1的PEEPi发生率46.7%(P<0.05)。ASV的器械附加功(WOBi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明显降低(P<0.01)。而两种呼吸模式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以及前后两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的部分支持机械通气过程中,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呼吸功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朝涛 张萌 +1 位作者 周天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5-889,共5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脑屏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假手术(Sham)6 h组、24h组,每组6只;脓毒症(CLP)及乌司他丁(UTI)6 h组、24h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腹后关腹,CL...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脑屏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假手术(Sham)6 h组、24h组,每组6只;脓毒症(CLP)及乌司他丁(UTI)6 h组、24h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腹后关腹,CLP组及UTI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UTI组建模后1h股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 000U/kg,其他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在建模后6h、24 h断脑取材,取材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取材后HE染色、称量脑干湿质量、伊文思蓝渗透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TUNEL免疫荧光检测脑细胞凋亡.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学分析,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UTI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Sham组(P<0.05),高于CLP组(P<0.05).光镜下CLP组大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水肿较UTI组明显.CLP 24 h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较UTI 24 h组显著升高(P<0.05).CLP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较UTI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抑制脑细胞凋亡,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脑损伤 盲肠结扎穿孔 乌司他丁 伊文思蓝 血脑屏障 免疫荧光 凋亡
原文传递
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洁 陈宇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医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医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EICU轮科的住院医师50名,随机分为两组,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每组25名。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出科时理论考试及CPR成绩,并及时对实践技能、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模式的认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CPR成绩及对EICU急诊教学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92%(23名)的住院医师认可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96%(24名)的住院医师认为能提高临床操作能力,92%(23名)的住院医师认为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92%(23名)的住院医师认为能提高医患沟通和表达能力,96%(24名)的住院医师认为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100%(25名)的住院医师意向再次使用。结论 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能明显提高EICU住院医师CPR的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PBL教学 EICU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