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5
1
作者 詹碧水 +3 位作者 陈成冬 吴猛 周新华 周国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95-496,共2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腰背痛,近几年来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技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不断成熟及完善,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性疾病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药物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fracture 经皮椎体成形技术 腰背痛患者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风险评估与处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君豪 陈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小腿肌肉静脉血栓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8-09行手术治疗的313例老年髋部骨折,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小腿肌肉静脉血栓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8-09行手术治疗的313例老年髋部骨折,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58例术前(18.5%)出现DVT,40例小腿肌肉静脉血栓中25例术前进行抗凝治疗(抗凝组),15例术前未进行抗凝治疗(未抗凝组)。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输血率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大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7 d、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对于年龄>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7 d、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需要预防术前DVT形成。术前对小腿肌肉血栓进行抗凝治疗不能降低血栓进展的风险,还可能会加重术后贫血,此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辅助制动系统在客车上的使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辅助制动系统广泛使用于客车上 ,它可使客车下长坡时保持稳定车速 ,并减轻或解除行车制动系的负荷 。
关键词 客车 排气制动 电涡流缓速器 工作原理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建有 +5 位作者 周国顺 姬亚峰 李雄峰 詹碧水 张少群 陈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33-2236,共4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就诊的5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骨折(157例)和未发生骨折(343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并对7种可能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就诊的5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骨折(157例)和未发生骨折(343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并对7种可能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高和绝经时间与骨折发生率无明显相关(t身高=0.305,P>0.05;t绝经=-1.240,P>0.05),而年龄、体重、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与骨折发生率显著相关(t年龄=3.132,P <0.01;t体重 =2.136,P<0.05;t肌肉厚度=-8.829,P<0.01;t肌力=-4.369,P<0.01;t骨密度=-9.651,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且肌肉厚度、肌力和骨密度为保护因素(β肌肉厚度=-2.575;β肌力=-0.022;β骨密度=-9.982),而年龄和体重为危险因素(β年龄=0.078;β体重=0.054).结论 年龄和体重越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性较大,而骨密度、肌力和肌肉厚度越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则越小,临床上可针对这3个保护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以期达到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折 骨密度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兔软骨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国顺 李雄峰 +3 位作者 管国华 黄胜 陈成冬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669-670,67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高密度培养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变化,为软骨组织工程建立合适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高密度单层培养并传代,HE染色、蕃红-O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和分泌功能,RT-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 目的观察高密度培养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变化,为软骨组织工程建立合适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高密度单层培养并传代,HE染色、蕃红-O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和分泌功能,RT-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高密度培养时,软骨细胞去分化速度减缓,传5代细胞表型保持良好。结论高密度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征,原代细胞高密度培养和传代培养后高密度培养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培养 特征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莫占峰 陆骞 +1 位作者 陈成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BE)及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TED组(45例)和UBE组(4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VA...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BE)及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TED组(45例)和UBE组(4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ODI,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两组术中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PTED组均少(短)于UBE组(P<0.05)。疼痛VAS评分、ODI:两组术后1 d及1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均低于术后1 d(P<0.05),术后1 d、1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及PTED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PTED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胸廓出口综合征26例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国顺 +3 位作者 管国华 朱剑华 沈鹏 姬亚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报道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及臂丛神经松解术后进行5年3个月-10年7个月的长期随访,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14例颈肩部疼痛、手麻症... 目的报道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及臂丛神经松解术后进行5年3个月-10年7个月的长期随访,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14例颈肩部疼痛、手麻症状消失,6例症状明显好转,6例自觉效果不佳或无效,优良率为76.93%。结论胸廓出口综合征是常见病,一旦确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应及早手术。但必需注意术后大约有23.07%的患者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 随访研究 神经松解
原文传递
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放疗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吴锋锋 高宏梁 +4 位作者 黄胜 王国荣 李建有 寿志强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组(A组随访54髋,B组随访55...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组(A组随访54髋,B组随访55髋,C组随访54髋)。A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7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2髋,术后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天2次)2周;B组原发性骨关节炎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2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7髋,给予术前单次7 Gy放疗;C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5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4髋,术前放疗并予术后塞来昔布口服。术后观察各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应用骨盆前后位X线片评定异位骨化情况(采用Brooker分级)。结果:各组平均随访21个月,A组成功随访54髋,出现异位骨化7髋,BrookerⅠ型5髋,BrookerⅡ型2髋;B组成功随访55髋,出现异位骨化8髋,BrookerⅠ型6髋,BrookerⅡ型2髋;C组成功随访54髋,出现异位骨化5髋,BrookerⅠ型4髋,BrookerⅡ型1髋。3组均无BrookerⅢ、Ⅳ型发生,3组异位骨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690)。A、B、C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6例、6例、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935)。结论: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时,首推NS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放疗 骨化 异位性 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气电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欢 何锋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气电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模式和制动模式下的模糊控制策略,嵌入到ADVISOR模型中与电辅助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优于电辅助控制策略,实现了驱动模式下发动机和电机驱动扭矩的合理分配和制...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气电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模式和制动模式下的模糊控制策略,嵌入到ADVISOR模型中与电辅助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优于电辅助控制策略,实现了驱动模式下发动机和电机驱动扭矩的合理分配和制动模式下制动能量的合理回收,降低了客车耗气量,提高了发动机效率和整车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电混合客车 模糊控制 再生制动
下载PDF
芬戈莫德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模型的辅助性T细胞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骨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寿志强 严楷蕾 +5 位作者 李慧辉 黄胜 高宏梁 刘俊华 寿旗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疏松模型的辅助性T细胞17(Thl7)/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免疫机制。方法RA造模10周后进行分组,小鼠每天口服0.25、0.50、1.00mg/kg芬戈莫德,连续...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疏松模型的辅助性T细胞17(Thl7)/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免疫机制。方法RA造模10周后进行分组,小鼠每天口服0.25、0.50、1.00mg/kg芬戈莫德,连续给药8周,观察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OPG水平、脾脏IL-17、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又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及骨OPG、RANKLmRNA的变化。结果小鼠造模后,小鼠血清IL-17水平从(8.07±0.98)pg/ml升高至(32.08±6.09)pg/ml(P=0.007),给予FTY720后,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至(11.49±3.07)pg/ml和(11.49±3.07)pg/ml(分别为P=0.009、0.048);FTY720高剂量组小鼠脾脏中NFAT、ILl7、ROR-γtmRNA水平显著明显降低(分别为JP=0.000、0.009、0.001),同时可显著升高FOXP3mRNA水平(P=0.010);FTY720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OPG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9、0.007)。FTY720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股骨中OPG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0),而高、中剂量组小鼠RANKLmRNA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P=0.049、0.040)。结论FTY720通过抑制Thl7细胞和提高调节性T细胞功能来降低IL-17的分泌.影响OPG/RANK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骨质疏松 辅助性T细胞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
原文传递
外伤性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14例肌电图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倪雅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99-2400,共2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探讨肌电图对其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4例临床考虑为肘部陈旧性骨折形成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患侧尺神经腕一肘段运动... 目的:分析外伤性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探讨肌电图对其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4例临床考虑为肘部陈旧性骨折形成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患侧尺神经腕一肘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7例,肘下5cm~肘上5cm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1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延长8例,波幅降低10例。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10例及伴波幅降低8例,14例腕一肘段感觉电位波幅降低:12例微移电位测定阳性;10块小指展肌、12块第一骨间肌及尺侧屈腕肌5块均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电图检查可证实外伤性肘外翻畸形合并肘管综合征存在.且能明确神经受压部位、程度,为临床诊断与鉴别及治疗方案采用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肘畸形 肌电图
下载PDF
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7
12
作者 詹碧水 周国顺 +3 位作者 陈成东 李炜 陆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29-331,335,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 目的评价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4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提示铰链侧骨质愈合;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末次随访JOA改善率达62.5%;颈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1)mm,术后1个月为(13.5±1.4)mm,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术后各期无明显变化(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2.6±14.7)。,末次随访为(17.1±12.4)。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1),术后6个月内颈椎曲度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有效的扩大并维持椎管矢状径,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管/外科学 颈椎/外科学 钛/治疗应用 颈椎病/外科学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及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国顺 章允椿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2期89-91,共3页
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定位诊断、术前脊髓造影、CT扫描和MRI成像等四组术前诊断的手术诊断符合率,探讨临床定位诊断和三种影像学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X检验,三种影像检查对单纯... 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定位诊断、术前脊髓造影、CT扫描和MRI成像等四组术前诊断的手术诊断符合率,探讨临床定位诊断和三种影像学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X检验,三种影像检查对单纯间盘突出诊断的手术符合率与临床定位诊断的手术符合率有非常显著差别。对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诊断符合率分别是CT921%,MRI286%,脊髓造影263%。结论:在定位诊断中要明确是否合并侧隐窝狭窄,高分辩率的CT扫描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CT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詹碧水 +1 位作者 周国顺 姬亚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融合术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建兰 张英英 +3 位作者 吴燕红 顾学群 陆骞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2期248-249,共2页
骨科手术因其创伤较大,患者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术后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痛疼剧烈,持续时间较长,难以耐受,引发或加剧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恢复[1-3]。因此,术后镇痛极为重要,实现最佳疼痛控制有利于提高活动能力,提升护理... 骨科手术因其创伤较大,患者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术后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痛疼剧烈,持续时间较长,难以耐受,引发或加剧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恢复[1-3]。因此,术后镇痛极为重要,实现最佳疼痛控制有利于提高活动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4]。本研究探讨以护士主导的疼痛管理方案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镇痛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注射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才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20 mg,qd+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bid+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20 mg,qd+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bid+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4 mg·kg^(-1)英夫利西单抗,第1,2,5周,然后每隔8周进行一次用药治疗,共用药6次。2组患者均治疗30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及B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35/38例)和71.05%(27/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13.24±2.43),(22.35±4.22)mg·L^(-1);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15.21±4.22),(28.32±5.22)mm·h^(-1);疼痛程度分别为(1.32±0.31),(2.68±0.65)分;晨僵时间分别为(17.34±3.52),(23.54±4.87)min;CD19^+CD24^(int)CD38^(int)成熟B细胞分别为(23.22±3.11)%,(34.32±5.14)%;CD19^+CD24^(hi)CD^(38-)记忆性B细胞分别为(45.22±7.43)%,(38.13±4.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恶心、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及骨质情况,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静水压对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国顺 李雄峰 +3 位作者 管国华 戴利成 梅锦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静水压对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自细胞介素(IL)-1β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放置在压力装置中采用不同持续时间(0、4、16、24h)和不同大小静水压力刺激(0、20、40、70kp... 目的探讨静水压对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自细胞介素(IL)-1β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放置在压力装置中采用不同持续时间(0、4、16、24h)和不同大小静水压力刺激(0、20、40、70kp)后观察其凋亡及PCNA表达,测定相应细胞培养基中TNF-α和IL-1β的值。结果软骨细胞受到不同大小静压力后,作用早期细胞凋亡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凋亡值出现不同的变化。PCNA的表达在不同的压力下和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可重复双因素分析,时间和压力的交互作用(F=6.90,P〈0.01)。IL-1β可重复双因素分析,时间和压力的交互作用(F=5.80,P〈0.01)。结论软骨细胞在持续高压力应力下凋亡增加,增殖减少;在持续低压力时出现相反的结果。软骨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和TNF-α和IL-1B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脱噬作用 力学
原文传递
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詹碧水 +1 位作者 姬亚峰 周新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18例,观察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采用Borden法测量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18例,观察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采用Borden法测量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2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提示椎间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术前为(3.26±0.68)mm,术后1周为(6.03±0.89)mm(P<0.01);术后6个月为(5.89±0.78)mm,与术后1周比较变化不大(P>0.05)。颈椎生理弧度:术前为(2.55±0.48)mm,术后1周为(3.24±0.67)mm(P>0.05);术后6个月为(8.14±1.17)mm,与术后1周比较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结论颈椎自锁PEEK椎间融合器可以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改善颈脊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自锁 PEEK椎间融合器 颈椎病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FRAX评分与脊柱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有 +5 位作者 张文均 王华军 陈庭瑞 蓝文锐 李义凯 陈超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9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老年人脊柱形态与全身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应用双能X线(DEXA)测量107位老年人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BMD),其中男41例,女66例;年龄48~82岁,平均(67±6)岁.并对其进行骨折风险因...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老年人脊柱形态与全身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应用双能X线(DEXA)测量107位老年人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BMD),其中男41例,女66例;年龄48~82岁,平均(67±6)岁.并对其进行骨折风险因素问卷调查,联合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折风险测评工具(FRAX)对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计算出每个人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主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髋部、前臂或肩部骨折)概率.采用Spinal mouse测量老年人站立位的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并分析骨折风险概率与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的相关性,做曲线拟合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与直立位的T7、T8夹角,胸椎曲度,腰椎曲度成正相关(P〈0.05),与前倾角成正相关(P〈0.05),与其他椎间夹角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老年人的脊柱形态特征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脊柱 老年人
下载PDF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激活Nrf2通路改善小鼠骨质疏松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占峰 陆骞 +3 位作者 姬亚锋 陈成东 唐蟠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 inoldiglucoside,PDG)对小鼠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将构建成功的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MOD)(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目的探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 inoldiglucoside,PDG)对小鼠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将构建成功的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MOD)(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以0.2 mg/kg雌二醇灌胃)、PDG-低剂量组(L)(5 mg/kg PDG灌胃)、PDG-高剂量组(H)(10 mg/kg PDG灌胃)和PDG-H+ML385组(肌肉注射30 mg/kg ML385后,10 mg/kg PDG灌胃),每组10只;另选10只卵巢不做任何处理的小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干预3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PDG-低剂量、PDG-高剂量和PDG-高剂量+ML385组小鼠血清ALP水平分别为(25.88±3.42)、(47.42±5.32)、(36.20±3.37)、(38.95±3.24)、(29.66±2.64),(39.57±2.06)U/dl;血清TRAP水平分别为(2.18±0.40)、(4.69±0.83)、(3.58±0.38)、(3.67±0.48)、(2.93±0.26)、(3.81±0.49)U/L;骨密度(153.04±12.96)、(86.25±6.71)、(126.53±8.99)、(119.77±8.84)、(139.18±15.94)、(92.09±4.17)mg/cm^(2);Nrf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35±0.04)、(0.67±0.05)、(0.54±0.03)、(0.82±0.08)、(0.48±0.04);HO-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25±0.03,0.56±0.03,0.47±0.03,0.71±0.04,0.37±0.04;NQO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38±0.02,0.63±0.03,0.58±0.04,0.79±0.05,0.44±0.03;Nrf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8±0.08、0.26±0.04、0.52±0.06、0.46±0.03、0.86±0.07、0.45±0.05;HO-1蛋白表达水平为0.39±0.02、0.09±0.01、0.15±0.03、0.17±0.03、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骨质疏松 核因子相关因子2通路 炎症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