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持工件打磨作业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流行病学调查
1
作者 潘思玉 严茂胜 +5 位作者 肖斌 贾艳霞 郑浛君 林瀚生 王梅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手持工件打磨作业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HAVD)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某运动器材生产企业的222例OHAVD患者(病例组)、275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接触组)和同企业不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243名健康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手持工件打磨作业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HAVD)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某运动器材生产企业的222例OHAVD患者(病例组)、275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接触组)和同企业不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243名健康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3组人群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采用人体振动测量仪检测手传振动的接触水平,计算8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8)]和累积振动暴露水平(CVEL)。结果接触组和病例组人群手指发冷、麻木、刺痛和振动性白指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病例组人群上述手部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接触组(P值均<0.05)。病例组人群A(8)和CVEL均高于接触组(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CVEL均是OHAVD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接触手传振动人群CVEL水平与罹患OHAVD的风险存在正向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1,非线性P<0.01),随着CVEL的增加,罹患OHAVD的发病风险呈递增趋势。结论接触手传振动是OHAVD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接触手传振动人群进行干预,降低振动接触水平,控制振动接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振动病 手传振动 累积振动暴露水平 影响因素 剂量-反应关系
原文传递
广东省重点行业高强度噪声频谱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国勇 +4 位作者 何智鹏 严茂胜 晏华 肖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重点行业高强度生产性噪声的频谱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21个地级市280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测量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噪声,并测量噪声声压级≥85.0 dB(A)工作场所的噪声频谱。结... 目的分析广东省重点行业高强度生产性噪声的频谱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21个地级市280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测量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噪声,并测量噪声声压级≥85.0 dB(A)工作场所的噪声频谱。结果共监测30个重点行业的23076个工作场所噪声和20969个工作岗位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_(25),P_(75))为82.3(78.6,86.5)dB(A),噪声超标率为30.4%;工作岗位噪声声压级M(P_(25),P_(75))为78.6(70.0,83.5)dB(A),噪声超标率为18.0%;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噪声超标率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86,P<0.01)。工作岗位噪声超标率≥25.0%的重点岗位噪声超标率为46.5%,相应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58.1%。共监测5636个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85.0 dB(A)的场所的噪声频谱,结果显示,数量最多的噪声源为打磨机(441个),噪声源平均噪声声压级最大的为筛分机[93.0 dB(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噪声源可分为3类,包括:除8000.0 Hz外各频段均>80.0 dB的宽频型噪声;噪声声压级最大的频段在1000.0、2000.0和4000.0 Hz且低频<75.0 dB的中高频型噪声;500.0 Hz以下且噪声声压级均>85.0 dB的中低频型噪声。结论广东省重点行业工作场所中的工作岗位噪声超标率较高,涉及行业广泛,其对应的噪声源噪声声压级较高且频谱特征明显。可根据不同的频谱特征和大小制定相应的噪声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行业 噪声 频谱 特征 高强度 工作场所 工作岗位
原文传递
标准声源花瓣传递式比对方法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的运用
3
作者 徐国勇 肖斌 +5 位作者 何智鹏 赖明珍 晏华 严茂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通过以标准声源花瓣传递式方法开展噪声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了解广东省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制定6台不同声压级的标准声源,以盲样花瓣式传递方法分6组发放到96家参比机构,采用稳健z比分数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通过以标准声源花瓣传递式方法开展噪声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了解广东省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制定6台不同声压级的标准声源,以盲样花瓣式传递方法分6组发放到96家参比机构,采用稳健z比分数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标准声源稳定性测试结果中,6组标准声源比对前、中、后平均值的最高与最低值相差最大为0.6 dB(A),声源稳定,比对结果有效。96家机构中,按0.5、1.0 m两个距离的z比分数计算,12家机构出现≥1个离群结果或2个有问题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按实验室间z比分数(zB)和实验室内z比分数(zW)计算,16家(16.7%)机构出现≥1个离群结果或2个有问题结果,判定为不合格。广东省部分机构噪声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保证标准声源稳定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可开展多种多样的噪声能力验证项目,并采用多种z比分数统计方法,评估各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标准声源 花瓣传递式比对 实验室间比对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原文传递
指端收缩压在手臂振动病诊断中的检测效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浛君 严茂胜 +4 位作者 肖斌 贾艳霞 潘思玉 林瀚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选择6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30名接触手传振动(HTV)的男性工人作为接振组,进行职业健康特征以及指端收缩压(FSBP)采集,计算健康人群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比较10℃以及15℃下对照组FSBP指数(%FSBP)的差异,并分别绘制两种温度下除大拇... 选择6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30名接触手传振动(HTV)的男性工人作为接振组,进行职业健康特征以及指端收缩压(FSBP)采集,计算健康人群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比较10℃以及15℃下对照组FSBP指数(%FSBP)的差异,并分别绘制两种温度下除大拇指外四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FSBP诊断手臂振动病(HAVD)的价值。结果显示,食指至小指的%FSBP医学参考值上限10℃时分别为99.08%、102.46%、107.83%、105.49%,15℃时分别为130.71%、145.29%、137.34%、136.89%;10℃时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80、0.755(P<0.05),10℃时小指以及15℃时四指的AUC均P>0.05。提示%FSBP检测在HAVD及其他振动性血管损伤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首选指标可以定为10℃时的中指%FSBP,异常判定值可设为7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收缩压(FSBP) 手传振动(HTV) 医学参考值 手臂振动病(HAVD)
原文传递
手持高尔夫球头打磨的减振措施效果分析
5
作者 林瀚生 +5 位作者 何智鹏 晏华 徐国勇 严茂胜 肖斌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2-143,共2页
整群抽取1个班次25名手持高尔夫球头打磨工人作为测试对象,分别测量采用不同胶垫层数、新旧型号砂带、动平衡校正前后前置打磨轮等三种减振措施前后工人打磨作业时的手传振动加速度,以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双层胶垫的... 整群抽取1个班次25名手持高尔夫球头打磨工人作为测试对象,分别测量采用不同胶垫层数、新旧型号砂带、动平衡校正前后前置打磨轮等三种减振措施前后工人打磨作业时的手传振动加速度,以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双层胶垫的手传振动加速度[(3.16±0.35)m/s^(2)]低于单层胶垫[(5.61±0.37)m/s^(2)],新型号砂带(3M 50#)的手传振动加速度[(1.52±0.20)m/s^(2)]低于旧型号砂带(WY 60#)[(3.91±0.56)m/s^(2)],经动平衡校正前置打磨轮的手传振动加速度[(3.24±0.45)m/s^(2)]低于校正前[(6.05±0.36)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双层高弹橡胶垫、新型号砂带(3M 50#)、平衡校正前置打磨轮等减振措施对于降低手持高尔夫球头打磨作业的振动加速度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夫球头 打磨 减振措施 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防护手套减振效果和灵巧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斌 +6 位作者 温薇 严茂胜 徐国勇 何智鹏 林瀚生 晏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4-1219,共6页
[背景]佩戴减振手套是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预防手臂振动病的手段。由于振动作业的类型不同,对佩戴的减振手套要求存在差异。[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防护手套的减振效果和灵巧性,为振动作业人群科学佩戴减振手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抽... [背景]佩戴减振手套是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预防手臂振动病的手段。由于振动作业的类型不同,对佩戴的减振手套要求存在差异。[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防护手套的减振效果和灵巧性,为振动作业人群科学佩戴减振手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28家企业的接振工人使用的9种防护手套(A、B主要材质为浸胶,C、D、E为橡胶,F、G为纺织纤维,H为棉纱,I为皮革)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测量防护手套的基本参数,依据ISO 10819:2013采用手套振动传递率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佩戴不同防护手套的振动传递率,分析减振特征频谱,采用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试验的放置试验测试灵巧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手套厚度、振动传递率、灵巧性指数和握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橡胶型手套(C、D、E)中、低频段的校正振动传递率平均值■和高频段的校正振动传递率平均值■均小于其他类型手套(分别为0.89~0.91和0.59~0.80),50~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为0.81~0.97,315~125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随着频率增加而下降(最小为0.13);其他类型手套(A、B、F、G、H、I)■分别为0.95~0.98和1.03~1.11,50~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为0.96~1.02,400~125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呈现增高趋势(最大为1.29)。双层防护材料的橡胶型手套(C、D、E)的■以及40~125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较单层防护材料均有明显下降,但其他类型双层材料的手套(F、H、I)的■仍分别大于0.9和大于1.0,25~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较单层防护材料无明显变化(0.91~1.06),250~63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增高(最大为1.22)。浸胶型手套(A、B)灵巧性指数和握力指数最小,橡胶型手套C灵巧性和握力指数最大。防护手套厚度与振动传递率呈负相关,与灵巧性指数、握力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振动传递率与灵巧性指数、握力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9种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传振动 手臂振动病 手套 振动传递率 灵巧性
原文传递
3种常见防护手套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瀚生 陈青松 +7 位作者 陈婷 张丹英 晏华 徐国勇 何智鹏 严茂胜 肖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 对3种防护手套的振动传递率进行测试分析,明确其实际减振效果。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3种防护手套为试验材料,并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为受试者。依据ISO 10819:2013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Hand-arm Vibration--Measure... 目的 对3种防护手套的振动传递率进行测试分析,明确其实际减振效果。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3种防护手套为试验材料,并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为受试者。依据ISO 10819:2013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Hand-arm Vibratio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of Gloves at the Palm of the Hand(以下简称“ISO 10819:2013”),调查与测量防护手套的基本参数,采用手套振动传递率(GVT)测试系统对受试者佩戴不同防护手套的振动传递率进行测试,并进行减振特征频谱分析。结果 3种防护手套的减振材料厚度均符合标准要求。防护手套A、B、C的25.0~200.0 Hz频率修正后振动传递率平均值分别为0.91、0.75和0.94,200.0~1 250.0 Hz频率修正后振动传递率平均值为1.05、0.85和1.10。减振特征频谱分析结果显示:佩戴3种手套在25.0~200.0 Hz频率无减振效果;佩戴手套A和B对部分200.0~1 250.0 Hz频率振动具有放大作用;佩戴手套C对部分200.0~1 250.0 Hz频率振动具有一定减振效果,其中在频率1 250.0 Hz的减振效果最明显。结论 佩戴3种防护手套时测得GVT平均值尚未能满足ISO 10819:2013有关要求,减振效果欠佳,均不能定义为减振手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传振动 手套 振动传递率 减振效果 频谱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桥梁响应统计信息的智能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逸平 +3 位作者 周立成 刘泽佳 程楠 汤立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67-1671,共5页
文章以珠江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桥梁在随机车流作用下不同拉索损伤工况所对应的应变响应,进一步采用应变响应统计信息,引入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2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损伤拉索进行识别,从而提出了一种... 文章以珠江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桥梁在随机车流作用下不同拉索损伤工况所对应的应变响应,进一步采用应变响应统计信息,引入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2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损伤拉索进行识别,从而提出了一种结合桥梁响应统计信息与机器学习的损伤识别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损伤定位和定量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验证了其应用于大跨度桥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文提出的方法为有效利用桥梁长期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损伤识别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健康监测 有限元 损伤识别 统计特征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