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株奇异变形杆菌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分布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冯福英 杨湘越 +4 位作者 洪宇 郑宗富 张薇 曾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461-2463,共3页
目的了解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奇异变形杆菌院内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方法对20株不重复奇异变形杆菌采用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AmpC)酶、碳青霉烯酶(K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并测序;PCR法检测整... 目的了解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奇异变形杆菌院内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方法对20株不重复奇异变形杆菌采用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AmpC)酶、碳青霉烯酶(K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对这20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从这20株奇异变形杆菌中均检测出TEM-1和CTX-M-14型耐药基因,10株菌中分离出CMY-2型耐药基因。从19株菌中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分别整合的基因盒有"aacA4+cmlA1","dfrA12+orfF+aadA2"和"dfrA32+ereA+aadA2"。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聚类分析20株菌可分为P1~P11的11个PFGE型别,其中P1~P3的12株菌为同一克隆株。20株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高。结论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出现奇异变形杆菌同克隆株的传播;携带的耐药基因以CTX-M-14和CMY-2型为主;Ⅰ类整合子携带率高,耐药基因盒以"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为主;菌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氨曲南均为敏感;临床科室应同样重视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耐药基因 整合子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某部军人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江汉龙 陈芳旺 +6 位作者 夏学林 田俊 韩秋凤 钟青 陈正娇 刘小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084-4091,共8页
目的:了解部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感染情况,探讨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南方战区某地510例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7项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的问题.H.pylori检测采用血清H.p... 目的:了解部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感染情况,探讨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南方战区某地510例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7项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的问题.H.pylori检测采用血清H.pylori IgG抗体和14C呼气试验检查,如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则判H.pylori感染为阳性,分析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10例军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和H.pylori检测,H.pylori感染率为59.2%.H.pylori感染率与年龄、服役时间、住排房时间、入伍前家庭人口数、吃生姜和土豆及其制品正相关,与洗刷碗筷时使用洗洁剂负相关;已婚、入伍前有集体生活史的军人,H.pylori感染率亦显著增高.结论:军人H.pylori感染率为59.2%,H.pylori感染与年龄、服役时间、住排房时间、婚姻、入伍前集体生活史和家庭人口数以及个人饮食卫生习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问卷调查 军人
下载PDF
某部军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班排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江汉龙 陈芳旺 +6 位作者 夏学林 田俊 韩秋凤 钟青 陈正娇 刘小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是否存在以班、排为单位的聚集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13年7-8月对南方战区某地51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 目的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是否存在以班、排为单位的聚集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13年7-8月对南方战区某地51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7个可能与Hp感染有关的问题;采用血清Hp Ig G抗体和14C呼气试验方法进行以Hp感染检测,如任何一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判断Hp感染为阳性。应用SPSS 18.0软件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二项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班排感染的聚集性。结果 510名军人Hp总感染率为59.2%。Hp感染率随年龄、服役时间和住排房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已婚、入伍前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数多和有集体生活史的军人Hp感染率显著升高,喜爱吃生姜和土豆及其制品的军人Hp感染率明显升高,洗刷碗筷时使用洗洁剂的军人Hp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在以班为单位时有聚集性(χ2=10.57,P<0.05),而在以排为单位时无聚集性(χ2=9.99,P>0.05)。结论 Hp感染在部队军人中特别是班内具有聚集性,且随年龄、服役时间和住排房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鉴于军人健康对于国防的重要性,应引起部队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逐步降低军人的Hp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聚集性
原文传递
奇异变形菌耐药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福英 杨湘越 +4 位作者 洪宇 郑宗富 张薇 曾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104-4107,共4页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菌医院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以便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PCR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2月分离的2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AmpC酶和ESBLs基因检测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检测...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菌医院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以便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PCR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2月分离的2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AmpC酶和ESBLs基因检测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检测和分析菌株间同缘性。结果从20株奇异变形菌中均分离出TEM-1和CTX-M-14型耐药基因,10株菌中分离出CMY-2型耐药基因;从19株奇异变形菌中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其中17株奇异变形菌中扩增出带有耐药基因盒的两个可变区,所带基因分别为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另2株奇异变形菌扩增出1个可变区,所带基因盒为dfrA32+ereA+aadA2;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聚类分析20株菌可分为P1-P11的11个PFGE型别,其中P1-P3的12株奇异变形菌为同一克隆株。结论病区流行株的耐药性与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ESBLs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有关,主要耐药基因为TEM-1、CTX-M-14、CMY-2、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应重视由奇异变形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采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菌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