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 被引量:109
1
作者 邹泓 胡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自我表露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咨询和治疗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介绍了自我表露的概念,静态的现象或动态的过程;描述性与评价性自我表露或正向与负向自我表露类型;自我表露的功能;社会渗透理论、压抑理论、沟通隐私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及主... 自我表露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咨询和治疗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介绍了自我表露的概念,静态的现象或动态的过程;描述性与评价性自我表露或正向与负向自我表露类型;自我表露的功能;社会渗透理论、压抑理论、沟通隐私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及主要测量方法。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目标人、性别差异及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亲密友谊的关系等方面,AIDS/HIV表露、儿童性侵犯表露、情绪表露和创伤表露等现实社会问题的表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焦点。扩展自我表露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我表露以及完善和发展自我表露的研究工具是未来的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露 AIDS/HIV表露 儿童性侵犯表露 情绪表露 创伤表露
下载PDF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89
2
作者 何姗姗 邹泓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400,共7页
随着犯罪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问题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 随着犯罪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问题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沟通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开始深入探讨青少年认知过程在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社区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变量与家庭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趋势和以往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家庭因素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家庭成员行为
下载PDF
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侯珂 邹泓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0-650,共11页
国外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发展临床取向和社会人格取向,文章简要概述了两种取向的差异,并重点从社会人格取向的角度介绍了有关成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表征的社会认知研究和情绪调节策略的依恋类型差异的研究,以及成人... 国外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发展临床取向和社会人格取向,文章简要概述了两种取向的差异,并重点从社会人格取向的角度介绍了有关成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表征的社会认知研究和情绪调节策略的依恋类型差异的研究,以及成人依恋对亲密人际关系中目标信念、沟通和自我表露、归因和冲突解决、支持寻求和照顾行为等的影响研究。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社会认知 情感调节 亲密关系
下载PDF
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 被引量:46
4
作者 沈清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4-640,共7页
目的:探讨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特征及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湖州两地区初一至初二、高一至高二、大一至大四青少年1141名。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学生... 目的:探讨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特征及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湖州两地区初一至初二、高一至高二、大一至大四青少年1141名。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进行调查。将PWBS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其余为中间组。结果:高中生LAPS、PWBS、SLSS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均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如,LAPS得分,(3.5±4.2)vs.(3.8±4.7),(3.7±4.0);均P<0.001];性别与年级在生命意义感的意义意志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及积极情感上有交互作用(F=3.67、7.20、4.92;均P<0.05)。高生命意义感水平青少年的PWBS、SLSS和PANA的积极情感得分均高于低生命意义感青少年[(4.5±7.6)vs.(3.5±7.0)、(3.3±4.0)vs.(2.7±4.1)、(3.6±2.5)vs.(2.8±3.8);均P<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死亡接纳及生命目的因子得分与PWBS总分呈正相关(0.11~0.39,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生命目的、苦难接纳因子得分与SLSS总分呈正相关(0.38、0.12、0.11,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因子得分与积极情感总分呈正相关(0.25、0.31、0.18,均P<0.001)。结论:青少年中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较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幸福感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生命意义感 心理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31
5
作者 邹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从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主题入手,以文献研究和已有问卷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编制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对917名青少年进行了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与同... 从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主题入手,以文献研究和已有问卷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编制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对917名青少年进行了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主题包括亲子关系、身体发育、兴趣爱好、亲密友谊、学习情况、学校经历和观点态度7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7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自编的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 自我表露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下载PDF
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莉 王孟琦 +1 位作者 张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10名医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水平较高。(2)不同生命意义感的医学生... 目的:研究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10名医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水平较高。(2)不同生命意义感的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3)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对其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能够预测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使命感 生命意义感 幸福感
下载PDF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廖冉 夏翠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为检验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效果,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选取大一新生36名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18名和对照组18名,对实验组进行连续6周、每周1次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被试自尊和内控性得分... 为检验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效果,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选取大一新生36名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18名和对照组18名,对实验组进行连续6周、每周1次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被试自尊和内控性得分显著提高,抑郁得分显著降低,而对照组18名被试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后6周干预效果依然存在。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团体辅导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丁金琦 +3 位作者 刘艳 陆元圆 李小青 陈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6,共12页
基于压力认知失眠模型,采用网络欺凌/受欺凌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每次间隔半年,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 基于压力认知失眠模型,采用网络欺凌/受欺凌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每次间隔半年,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路径中均起到链式中介作用;(2)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启示要改善网络欺凌者与受欺凌者的睡眠质量,应关注网络欺凌给他们带来的情绪困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情绪问题,才能最终有效促进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受欺凌 社交焦虑 抑郁情绪 睡眠质量 青少年早期
原文传递
医护人员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国英 郭琪 +2 位作者 李钰 于悦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 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医患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 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青少年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艳 邹泓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9-231,共3页
采用问卷法,以655名初高中生为被试,考察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生与不同表露对象以及在不同主题上的自我表露都高于初中生;(2)女生在除身体发育外的6个主题上的自我表露以及与同性最要好... 采用问卷法,以655名初高中生为被试,考察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生与不同表露对象以及在不同主题上的自我表露都高于初中生;(2)女生在除身体发育外的6个主题上的自我表露以及与同性最要好朋友的自我表露都高于男生;(3)青少年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以及在兴趣爱好和身体发育两个主题上的自我表露能显著负向预测其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 自我表露 发展特点 孤独感
下载PDF
温州医学院学生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晨虹 谢茜茜 +1 位作者 汤茗月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当代医学生幸福感、自我和谐、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yff幸福感量表、自我和谐量表(SSCS)和大学生压力量表以及压力应付方式问卷对温州医学院380名医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医学生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性别... 目的:探讨当代医学生幸福感、自我和谐、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yff幸福感量表、自我和谐量表(SSCS)和大学生压力量表以及压力应付方式问卷对温州医学院380名医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医学生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医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医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即压力应对方式越成熟,幸福感程度越高。自我和谐、压力应对方式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自我和谐、压力应对方式能预测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自我和谐 压力应对 医学生
下载PDF
温州市居民非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丁娜妮 焦阳 +2 位作者 高晟 郏超男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民众对于非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民众对PBSC捐献的认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降低悔捐率。方法:对温州市区822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用无记名自填问卷或询... 目的:了解温州市民众对于非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民众对PBSC捐献的认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降低悔捐率。方法:对温州市区822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用无记名自填问卷或询问后由调查者填写的方法,进行PBSC捐献相关知识、态度和意愿三大方面42个题目的调查,其中态度又分为自身健康、移植风险、个人价值观3方面。结果:PBSC捐献知晓率为56.1%,中华骨髓库知晓率为74.8%,了解程度较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均对民众捐献意愿起积极作用,其中态度作用更为明显,个人价值观为最主要影响因素,相较于个人价值观低分组,高分组意愿评分高出2.1(P<0.001)。结论:增强公众对PBSC捐献的意愿度,需要进一步普及PBSC捐献相关知识,注重态度转变,结合运用社会支持、量表测评等心理学方法,同时给予志愿者最优保障,提高志愿者入库率,降低悔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市 非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认知态度 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庭暴力暴露与小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与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小青 汪玥 +2 位作者 孙裕然 翁浩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暴露与小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并考察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462名小学生(男生255人,Mage=10.7,SD=0.7)填写多重形式暴力量表、愤怒反刍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以及反应性...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暴露与小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并考察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462名小学生(男生255人,Mage=10.7,SD=0.7)填写多重形式暴力量表、愤怒反刍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以及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结果:(1)家庭暴力暴露、愤怒反刍、内化问题(抑郁、社交焦虑)以及外化问题(攻击行为)之间两两正相关;(2)愤怒反刍在家庭暴力暴露与小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中均起显著中介作用;(3)性别在愤怒反刍与攻击行为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愤怒反刍与男生攻击行为的联系更为紧密。结论:可在小学开设情绪调节策略类课程,通过减少小学生的愤怒反刍以缓解其内外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暴露 愤怒反刍 抑郁 社交焦虑 攻击行为 性别
原文传递
暴力暴露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青 刘银章 +1 位作者 汪玥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存在不同校园欺凌潜在模式,男生分为4组:低卷入组(61.90%),中度卷入组(16.49%),高度卷入组(5.05%),受欺凌组(16.56%);女生分为3组:低卷入组(74.16%),中度卷入组(14.29%),受欺凌组(11.55%);(2)暴力暴露是校园欺凌的危险性因素,对校园欺凌的预测效应因情境和形式不同出现差异。从暴力暴露形式出发,亲历暴力均为男女生卷入欺凌的最大危险性因素;从暴力暴露情境出发,家庭及学校、社区分别对男生、女生卷入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性别青少年在校园欺凌方面的差异以及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为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暴力暴露 潜在剖面分析 青少年早期
原文传递
吸烟与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伟 温娜 +2 位作者 刘家洪 刘林晶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6期955-956,959,共3页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伴发代谢综合征,为患者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调查吸烟与非吸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以温州康宁医院男性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与非...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伴发代谢综合征,为患者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调查吸烟与非吸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以温州康宁医院男性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每组分别为45例患者。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身高,体重,腰围等)、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情况。结果 90例患者中,18例患者有代谢综合征(20%)。吸烟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2%(10例),非吸烟组为17.8%(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中,高血压者3例(3.3%)、高血糖症者7例(7.8%)、高甘油三酯血症者43例(47.8%),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23例(25.6%),向心性肥胖(腰围>85 cm)53例(58.9%),体质量指数≥25 kg/m2者26例(28.9%)。吸烟组患者的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大于非吸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2组患者的身高、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无差异,未发现代谢综合征与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吸烟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雨锴 李洁琦 +1 位作者 李小青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结交越轨同伴与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校园欺凌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2)结交越轨同伴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学业参与同时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之间起调节作用。相比于高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家庭暴力暴露对低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校园欺凌、结交越轨同伴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暴露 结交越轨同伴 校园欺凌 父母学业参与 儿童
原文传递
青少年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
17
作者 洪德帆 徐逸杰 +5 位作者 胡茜 张嘉瑛 黄莹莹 毛然 陈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9,共14页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抑郁情绪在传统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调节了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高友谊质量下,网络受欺凌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更强,符合反压力缓冲模型,但友谊质量无法调节抑郁情绪在传统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提示,校园受欺凌是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友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但高友谊质量也可能与更高的抑郁情绪有关。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抑郁及自杀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校园受欺凌 网络受欺凌 抑情绪 自杀意念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导师制在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效用和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施秀剑 赵翔 《科技信息》 2012年第19期4-4,8,共2页
目的:考察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档案法调查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成效和机制,采用访谈法分别访谈了3名成功导师和4名成功导生。结果:(1)41.0%的导生表示对导师制满意;(2)导师制对本科... 目的:考察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档案法调查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成效和机制,采用访谈法分别访谈了3名成功导师和4名成功导生。结果:(1)41.0%的导生表示对导师制满意;(2)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课题的申报,课题的实施,专业论文的撰写;(3)导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通过小组会议、个别谈话等方来开展;(4)成功导生对科研的积极性比普通学生高,而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导师资源;(5)成功导师与普通导师更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指导的针对性更强,经验更丰富。结论:导师制对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医学院校 本科生 科研能力 效用 评价
下载PDF
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芳芳 +3 位作者 赵翔 李长瑾 陈莉 何金彩 《医学与社会》 2012年第3期88-89,共2页
目的:考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采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分别对温州高教园区586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幸福感水平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心理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 目的:考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采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分别对温州高教园区586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幸福感水平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心理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结论: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幸福感 团体辅导
下载PDF
温州市高校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献明 范燕 《医学与社会》 2013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总体上持宽容理解态度;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态度;生命意义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具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能够影响自杀态度,自我和谐能够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观教育 自杀态度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