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1980—2005年ENSEMBLES(Ensemble-based Predic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季节—年际多模式历史回报数据和20世纪耦合季节预测(CSF-20C)回报数据的月平均海温、地表气温、降水、风场及位势高度场资料,利用依...本文基于1980—2005年ENSEMBLES(Ensemble-based Predic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季节—年际多模式历史回报数据和20世纪耦合季节预测(CSF-20C)回报数据的月平均海温、地表气温、降水、风场及位势高度场资料,利用依赖月份的集合成员间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影响东亚气候的两种途径。结果表明,春、夏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暖异常与西南风异常密切耦合,暖中心由春至夏季加强西移,该暖海温异常能够激发东传的Kelvin,造成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显著增强,促进了中南半岛北部、日本南部及我国南方大部的降水增长。而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在春季呈现东北暖、西南冷的偶极子型异常,该海温异常通过与风场的强烈耦合,激发了遥相关波列,影响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及东亚大槽,造成东北亚地区的低压异常,导致了朝鲜半岛、日本大部及我国东部的气温降低。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基于1980—2005年ENSEMBLES(Ensemble-based Predic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季节—年际多模式历史回报数据和20世纪耦合季节预测(CSF-20C)回报数据的月平均海温、地表气温、降水、风场及位势高度场资料,利用依赖月份的集合成员间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影响东亚气候的两种途径。结果表明,春、夏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暖异常与西南风异常密切耦合,暖中心由春至夏季加强西移,该暖海温异常能够激发东传的Kelvin,造成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显著增强,促进了中南半岛北部、日本南部及我国南方大部的降水增长。而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温在春季呈现东北暖、西南冷的偶极子型异常,该海温异常通过与风场的强烈耦合,激发了遥相关波列,影响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及东亚大槽,造成东北亚地区的低压异常,导致了朝鲜半岛、日本大部及我国东部的气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