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的基因型及β珠蛋白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玲 蒋玮 +4 位作者 许世艳 陈娟 陈路明 田秋红 王继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东地区人群中α、β珠蛋白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并对β珠蛋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为更准确地进行地中海贫血的遗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单管多重PCR检测3种5缺失型地中海贫血,采用反向杂交(RD...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东地区人群中α、β珠蛋白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并对β珠蛋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为更准确地进行地中海贫血的遗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单管多重PCR检测3种5缺失型地中海贫血,采用反向杂交(RDB)/PCR技术检测α^CS、α^QS、α^WS 3种α非缺失型及中国人常见的18种β珠蛋白的基因突变,对454份广东籍受检者标本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对其中的142份标本进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和β珠蛋白全基因测序,分析广东地区人群β珠蛋白基因SNP。结果在438例基因分析确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中,α、β、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分别为246、164和28例。246例5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检出αα/--^SEA197例、αα/-α^3.7 20例、αα/-α^4.2 9例。164例β地中海贫血中,152例(92.7%)为杂合子,以CD41—42、IVS-Ⅱ-654、-28和CD17为主;8例(4.9%)为复合杂合子,4例(2.4%)为纯合子。DHPLC结合测序筛查B珠蛋白基因与RDB诊断结果一致,并发现9种SNP,其中IVS—Ⅰ-13G〉A、IVS-Ⅱ-310 T〉C未见报道。在检测标本中,有4种SNP频率较高,73.2%的患者同时合并其中3种SNP(rs713040、rs10768683、rs1609812)。结论在α地中海贫血中,主要以αα/--^SEA基因型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CD41—42、IVS—Ⅱ-654、-28、CD17为主要突变类型;β地中海贫血复合杂合子、纯合子及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频率较高。DHPLC结合β珠蛋白全基因测序可以快速、有效地检出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型。rs713040、rs10768683、rs7480526、rs1609812在筛查人群中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珠蛋白类
原文传递
广东省梅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烁丹 邹婕 蒋玮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 调查梅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的频率及类型 ,为本地区该病的防治及优生优育奠定基础。方法 红细胞渗透脆性两步法、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pH 8 6CMA缓冲系统 )和血红蛋白一分钟碱变性法。结果 在 62 1 5例中共检出α地贫杂... 目的 调查梅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的频率及类型 ,为本地区该病的防治及优生优育奠定基础。方法 红细胞渗透脆性两步法、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pH 8 6CMA缓冲系统 )和血红蛋白一分钟碱变性法。结果 在 62 1 5例中共检出α地贫杂合子 62 3例 ,检出率为 1 0 0 2 % ,检出 β地贫杂合子 1 92例 ,检出率为 3 0 9%。结论 α地贫杂合子明显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 (8 3 % ) ,β地贫杂合子检出率与广东省平均水平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梅州地区 地中海贫血 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客家人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于国龙 蒋玮 +5 位作者 杜传书 陈路明 林群娣 田秋红 曾敬波 李舒刚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东客家人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lucose- 6 -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 PD)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并结合 DNA测序技术 ,确定客家人 G6 PD基因突变型的类... 目的 研究广东客家人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lucose- 6 -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 PD)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并结合 DNA测序技术 ,确定客家人 G6 PD基因突变型的类型及频率。结果 在客家人中发现 G6 PD c DNA1388(G→ A)、1376 (G→ T)、95 (A→ G)、392 (G→ T)、10 2 4 (C→ T)及 1311(C→ T)复合 11内含子 93位 (T→ C)的突变。结论  G6 PD基因 c DNA1388(G→A)、1376 (G→T)、95 (A→ G)、392 (G→ T)、10 2 4 (C→ T)、1311(C→T)复合 11内含子 93位 (T→C)突变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中的 G6 PD基因突变型。c DNA1388(G→A)、c DNA 1376 (G→ T)是客家人群中最常见的 G6 PD基因突变型。在广东客家人群中未发现新的 G6 PD基因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客家人 G6PD 基因突变型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及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英文) 被引量:18
4
作者 蒋玮 陈路明 +2 位作者 林群娣 耿茜 杜传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G6PD基因变异的技术。观察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与ARMS及DNA测序比较,考察其准确性、灵敏度、效率及耗资。结果在73例G6P...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G6PD基因变异的技术。观察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与ARMS及DNA测序比较,考察其准确性、灵敏度、效率及耗资。结果在73例G6PD缺陷者中发现G6PD1388G→A20例、1376G→T24例、95A→G6例、1311C→T8例、1024C→T3例、392G→T2例、871G→A1例、1376G→A/95A→G4例、1388G→A/95A→G3例、1311C→T/95A→G2例,与DNA测序结果吻合;在酶学正常对照组中发现男1例女2例1388突变。结论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6PD基因变异型的筛查具有准确、高效、半自动化及经济等优点。尤其对无症状女性杂合子及临床Ⅳ型个体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杂合子
原文传递
云南傣族中所见的G6PD突变型 被引量:16
5
作者 蒋玮 杜传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5,共3页
利用错配碱基PCR/酶切法,在云南傣族中发现nt1388G→A、nt1376G→T和nt392G→TG6PD基因突变型。其中主要为1388突变(18/23)。此3种突变也见于华南地区的汉族中,而有别于非中国人的突变型... 利用错配碱基PCR/酶切法,在云南傣族中发现nt1388G→A、nt1376G→T和nt392G→TG6PD基因突变型。其中主要为1388突变(18/23)。此3种突变也见于华南地区的汉族中,而有别于非中国人的突变型。提示傣族与汉族可能有同一民族渊源。利用PCR-SSCP方法在不同外显子中发现3例未知突变,待进一步DNA序列测定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学 傣族 基因突变 G6PD突变型 G6PD缺乏
下载PDF
胎儿侧脑室增宽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志强 谢英俊 +6 位作者 吴坚柱 陈晓丹 林少宾 纪媛君 蒋玮 方群 陈宝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50例经超声检测为胎儿侧脑室增宽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侧脑室宽度1...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50例经超声检测为胎儿侧脑室增宽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侧脑室宽度10mm作为侧脑室增宽的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10~15mm)44例和重度组(≥15mm)6例;根据是否伴有其它畸形,分为孤立性侧脑室增宽21例和非孤立性侧脑室增宽29例。结果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异常共13例(26%),其中轻度组与重度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异常分别为9例(20.9%)、4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组和非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分别为2例(9.5%)、11例(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异常为胎儿侧脑室增宽常见的病因。胎儿侧脑室增宽尤其是非孤立性的侧脑室增宽,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建议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侧脑室增宽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畸形
原文传递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1311 C→T复合11内含子93 T→C突变 被引量:15
7
作者 于国龙 蒋玮 +5 位作者 杜传书 林群娣 陈路明 田秋红 李舒刚 曾敬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目的 探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基因cDNA1311C→T复合 11内含子 93T→C的突变与G6PD缺乏的关系。方法 运用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G6PD患者 ,以定量法确诊 ,运用PCR SSCP筛查 11外显子异常的标本 ,以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 目的 探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基因cDNA1311C→T复合 11内含子 93T→C的突变与G6PD缺乏的关系。方法 运用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G6PD患者 ,以定量法确诊 ,运用PCR SSCP筛查 11外显子异常的标本 ,以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ARMS)法鉴定 1311C→T突变 ,DNA直接测序 1311突变标本的 11外显子和 11内含子。结果 在 12例 1311突变的标本中 ,在 11内含子的93位均发现有T→C突变。结论 cDNA1311C→T突变同时合并 11内含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 标本 患者 筛查 DNA 内含子 外显子 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地区血红蛋白H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素琴 蒋玮 +2 位作者 陈路明 田秋红 曾瑞萍 《新医学》 2015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血红蛋白H病(HbH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433例HbH病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表型资料,包括首发症状、诊断年龄、性别、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红蛋白组分、红细胞参数;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结果非缺失型Hb...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血红蛋白H病(HbH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433例HbH病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表型资料,包括首发症状、诊断年龄、性别、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红蛋白组分、红细胞参数;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结果非缺失型HbH病患者诊断年龄小于缺失型患者(P<0.001),男性患者年轻于女性患者(P<0.05)。所有Hb H病患者均表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缺失型比非缺失型降低更明显(P<0.001)。HbH含量在各基因型中差异显著,从高到低分别为:--SEA/αQSα>--SEA/αCSα>缺失型HbH病。非缺失型患者红细胞计数低于缺失型患者(P<0.05),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均高于缺失型患者(P均<0.05)。红细胞渗透脆性与MCV呈正相关(r=0.304,P<0.001)。237例--SEA/-α3.7患者全部为-α3.7Ⅰ型。结论 Hb H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表型与基因型有关。除了年龄、性别因素外,α-珠蛋白基因缺陷所引发的分子病理机制是决定HbH病表型及其多样性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H病 基因型 表型 中国 南方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 C1311T的多态性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晓琴 杜传书 +3 位作者 林群娣 陈路明 蒋玮 田秋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将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引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C1311T突变型的检测,并利用它调查C1311T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探讨此突变伴发的IVS11C93T是否与酶活性降低有关。方法测序... 目的将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引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C1311T突变型的检测,并利用它调查C1311T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探讨此突变伴发的IVS11C93T是否与酶活性降低有关。方法测序检测G6PD缺乏症患者中的C1311T突变,利用已证实为C1311T标本探索C1311T的ARMS检测法最佳条件,用此法来确定中国人中C1311T的发生频率。再利用测序探讨IVS11C93T是否是某些病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结果在40例G6PD缺乏症患者中检测到4例C1311T突变,摸索了C1311TARMS法检测的最佳条件。在103名正常男性中检测到19名C1311T。对3名具有C1311T的G6PD缺乏症标本进行了G6PDIVS11测序,在93位均为正常碱基C。同时检测到1份正常标本的IVS11的93位为T。结论ARMS法是一种简单、省时、准确的筛查G6PD基因已知点突变的方法,C1311T在中国南方正常人群中的发生频率为184%,IVS11C93T不是C1311T伴IVS11C93T病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它极可能为G6PD基因的另一多态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 CDNA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鹏 蒋玮 +6 位作者 张希希 于国龙 叶文红 林群娣 陈路明 田秋红 杜传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1820名青水畲族和764名穆云畲族人中,分别发现101例和104例酶活性异常,两地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别为0.0607和0.1706。在穆云乡54例纯畲族血缘的样本中,共检出nt1376G→T突变38例、nt1388G→A突变12例、nt95A→G突变6例,三种基因突变型分别占70.3%,18.5%和11.1%;并发现1例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1例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在青水畲族中发现6例nt1024C→T突变,占8.6%;发现1例392G→T突变。结论①nt1376G→T、nt1388G→A是福建畲族中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G6PD基因突变型,因而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②在畲族人群中发现nt1376G→T、nt1388G→A、nt95A→G、nt1024C→T和nt392G→T5种基因突变型。③发现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④nt95A→G是穆云畲族中另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型;1024C→T是青水畲族中常见的一种G6PD基因突变型。⑤明确青水畲族中G6PD基因频率为0.0607,穆云畲族中为0.1706,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DNA突变分析 畲族 突变 G6PD基因突变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 福建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原文传递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G6PD缺乏症及其与疟疾流行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文静 瞿燕 +1 位作者 李海源 蒋玮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985-987,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病率及其与疟疾的关系。方法运用四氮唑蓝纸片法对72例傣族及43例基诺族样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调查其中31例傣族及25例基诺族的既往疟疾病史。结果经筛查...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病率及其与疟疾的关系。方法运用四氮唑蓝纸片法对72例傣族及43例基诺族样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调查其中31例傣族及25例基诺族的既往疟疾病史。结果经筛查发现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G6PD缺乏症的患病率分别为0.2500和0.1395,且后者G6PD缺陷的基因频率为0.1579。结论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及疟疾高发区,两种疾病的流行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G6PD基因突变可能是自然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乏症 少数民族 疟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耿茜 蒋玮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目标是构建人 类DNA序列中多态位点的常见模式,即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简称HapMap。HapMap将成为人们 确定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以及对药物和环境反应有影响的相关... 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目标是构建人 类DNA序列中多态位点的常见模式,即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简称HapMap。HapMap将成为人们 确定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以及对药物和环境反应有影响的相关基因的关键信息。本文将从单核苷酸多 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入手,逐步解析构建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及经典实验,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 单体型图 其意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序列 热点问题 多态位点 人类健康 相关基因 环境反应 应用价值 学术界
下载PDF
G6PD比值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运生 蒋玮 +4 位作者 李长钢 李成荣 孙玲玲 徐刚 刘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5-387,390,共4页
目的确定G6PD/6PGD比值法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时的最佳实验条件,提高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方法(1)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确定女性杂合子的基因突变型。(2)G6PD/6PGD定量比值法。结... 目的确定G6PD/6PGD比值法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时的最佳实验条件,提高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方法(1)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确定女性杂合子的基因突变型。(2)G6PD/6PGD定量比值法。结果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ROC曲线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孵育温度为37℃,底物浓度为0.78mmol/LG6PNa2及0.195mmol/LNADP+,反应时间为10min。结论G6PD/6PGD比值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能大大提高对G6PD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磷酸脱氢酶 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基因 突变 杂合子
下载PDF
广东省江门地区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突变谱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佳 曾钦龙 +14 位作者 杨应松 李秋丽 孙铁兰 钟志来 冯建江 邓筹芬 江洪清 黎箐 孙淑湘 谭洁亮 李智明 谭淑明 钟林 郭奕斌 蒋玮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60-864,共5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江门地区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型。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对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门地区213 593例新生儿进行G6PD活性筛查,对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的标本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 目的调查广东省江门地区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型。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对2012年1月-2018年3月江门地区213 593例新生儿进行G6PD活性筛查,对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的标本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江门地区新生儿群体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5.07%(10 830/213 593),男女阳性率分别为7.32%(8 157/111 395)和2.62%(2 673/102 198)。252例G6PD活性初筛阳性标本共检出10种突变:43例c.95A>G(17.06%)、11例c.392G>T(4.37%)、1例c.487G>A(0.40%)、4例c.517T>C(1.59%)、17例c.871G>A(6.75%)、4例c.1004C>A(1.59%)、15例c.1024C>T(5.95%)、3例c.1360C>T(1.19%)、58例c.1376G>T(23.02%)、81例c.1388G>A(32.14%)和9种复合突变。结论江门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最常见的三种基因突变型是G6PDc.1388G>A、c.1376G>T和c.95A>G。在江门地区开展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工作对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发生率 PCR熔解曲线法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眼皮肤白化病Ⅱ型产前基因诊断研究及二种P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洪义 魏海云 +4 位作者 郑辉 孟舒 蒋玮 陈路明 段红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对1例眼皮肤白化病(OCA)患儿进行基于 DNA 的分型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OCA 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 PCR 技术、DNA 序列测定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层析(DHPLC)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 OCA 相关基因,确定患儿的分型诊断和基因型后,... 目的对1例眼皮肤白化病(OCA)患儿进行基于 DNA 的分型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OCA 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 PCR 技术、DNA 序列测定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层析(DHPLC)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 OCA 相关基因,确定患儿的分型诊断和基因型后,于其母孕20周时取羊水,以 DNA 序列测定技术进行 OCA 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 TYR 基因未见突变,1对 P 基因分别存在 N476D 和 Y827H 突变。群体中100名表型正常者中未见此2种突变等位基因。胎儿获得了母源性 N476D 突变,未获得父源性 Y827H 突变,推测胎儿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胎儿出生后表型正常,与产前基因诊断结果相符。结论成功开展了1例 OCA2产前基因诊断并发现2种致病性 P 基因新突变 N476D 和 Y827H,对今后开展该病的基础研究和预防与优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病 眼皮肤 产前诊断 突变 P基因
原文传递
人类G6PD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玮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现已发现G6PD基因突变型78种,中国人有12种。G6PD205赖氨酸是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第386-387位赖氨酸-精氨酸及第38-44位氨基酸分别为第一及第二NADP+结合点。每个G6PD亚基由两个结构域组成,小的结构域是一个典型的与二核苷酸结合的... 现已发现G6PD基因突变型78种,中国人有12种。G6PD205赖氨酸是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第386-387位赖氨酸-精氨酸及第38-44位氨基酸分别为第一及第二NADP+结合点。每个G6PD亚基由两个结构域组成,小的结构域是一个典型的与二核苷酸结合的β折叠。大的结构域是一个α+β折叠,它们与G6PD的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酰脱氢酶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G6PD缺乏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玮 田兴亚 周秀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53-456,共4页
本文采用低渗溶血,高速旋离沉淀法制得人红细胞膜制剂,再利用酶学比色法测定了11例正常人和11例G6PD缺乏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发现G6PD缺乏时红胞细膜Ca^(2+)-Mg^(2+) 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均... 本文采用低渗溶血,高速旋离沉淀法制得人红细胞膜制剂,再利用酶学比色法测定了11例正常人和11例G6PD缺乏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发现G6PD缺乏时红胞细膜Ca^(2+)-Mg^(2+) 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哇巴因抑制率下降49.4%。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患者红细胞膜结构及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磷酸 脱氨酶缺乏 红细胞膜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487A突变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玮 杜传书 +4 位作者 陈路明 郭茹琴 卢桂森 段山 林群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18-520,共3页
目的 鉴定中国白族和傣族人群中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G487A 基因突变型,为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为研究分子进化、民族起源及迁移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 对云南白族、傣族、汉族及广西汉... 目的 鉴定中国白族和傣族人群中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G487A 基因突变型,为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为研究分子进化、民族起源及迁移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 对云南白族、傣族、汉族及广西汉族的G6PD缺乏症患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E)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及DNA序列分析。结果 首次在白族及傣族人群中发现G6PDG487A基因突变型。66 例白族患者中发现6 例,52 例傣族患者中发现1 例G487A 突变;检查46 例广西汉族患者未发现该突变。G6PDG487A基因突变型的个体在无诱因作用时,其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基本正常。结论 G6PDG487A 基因突变型多属G6PD 缺乏症临床Ⅲ型;该突变型是汉族、白族和傣族共同具有的基因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一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诊断和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佳 潘敬新 +1 位作者 蒋玮 郭奕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I0012-I0016,共5页
目的研究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即X连锁低磷酸盐血症(XLH)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为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和今后的孕早期产前基因诊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在临床初诊的基础上,采用PCR及扩增产物... 目的研究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即X连锁低磷酸盐血症(XLH)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为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和今后的孕早期产前基因诊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在临床初诊的基础上,采用PCR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的PHEX基因进行全面的突变检测;在检出PHEX基因c.2197-2198insAACT新突变后,采用PCR-DHPLC筛检法对随机采集的108例正常对照的相应外显子进行快速的突变筛查,以排除多态性变异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突变部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和突变蛋白的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对其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 (1)先证者PHEX基因第22外显子区域内存在一个新的杂合插入突变即c.2197-2198insAACT。(2)108例正常对照的DHPLC筛检和序列分析中,均未检测到c.2197-2198insAACT突变。(3)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2197-2198insAACT新突变引起密码子发生移位,导致肽链提前在第733位遇上终止密码TAA,致使肽链从正常的749个氨基酸缩短至732个,导致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正常对照无此变化。结论 PHEX基因c.2197-2198insAACT插入突变不是一般的多态性变异,而可能是一种新的致病性突变,它极可能是引起先证者发病的根本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血症性佝偻病 X连锁显性 突变 毒力 PHEX基因
原文传递
一例Lowe综合征男婴的OCRL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素琴 张新愉 +2 位作者 陈路明 田秋红 蒋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鉴定1例眼脑肾综合征(也称Lowe综合征)男婴OCRL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OCRL基因的全部24个外显子及剪接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患儿携带了O... 目的鉴定1例眼脑肾综合征(也称Lowe综合征)男婴OCRL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OCRL基因的全部24个外显子及剪接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患儿携带了OCRL基因第15外显子c.1499G〉A(P.R500Q)突变;该突变遗传自母亲,母亲为该突变的杂合子。该突变已被证实可引起重型Lowe综合征,但尚未在国内患者中报道。结论OCRL基因c.1499G〉A(P.R500Q)突变为该患儿的致病性突变;该研究进一步证实c.1499G〉A突变与严重表型相关,为基因型一表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综合征 OCRL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