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_2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雷 王志刚 +2 位作者 雷泽华 高峰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8-564,共7页
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_2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78例远端胃癌患者。38例采取全腹腔镜下D_2根治术(TLDG组),40例采取开腹D_2根治... 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_2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78例远端胃癌患者。38例采取全腹腔镜下D_2根治术(TLDG组),40例采取开腹D_2根治术(OD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与ODG组比较,TLDG组手术时间(229.3 min vs.197.7 min)与消化道重建时间(27.6 min vs.18.5 min)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99.5 m L vs.175.3 m 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6 d vs.4.7 d)、术后理论出院时间(10.7 d vs.14.7 d)均明显减少(均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近切缘距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率、复发转移率、2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7 d所测白细胞、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免疫系统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FP、AKP、γ-GT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青云 雷泽华 +1 位作者 高峰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行TACE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行TACE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ACE术前及术后3、28 d血清AFP、AKP、γ-GT变化,并分析其与TACE效果的关系;统计1 a生存率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TACE术后3 d血清AFP、AKP、γ-GT水平较术前上升,术后28 d较术前、术后3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ACE介入治疗有效率为30%,有效组术后28 d血清AFP、AKP、γ-G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随访时间,80例肝癌患者中,1 a生存率为88.75%。结论血清AFP、AKP、γ-GT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效果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肽酶 预后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6
3
作者 雷泽华 高峰畏 +7 位作者 赵欣 谢青云 龚杰 乌建平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22-525,共4页
目的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 目的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C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利用近红外光三维显像胆总管及胆囊管结构。结果行LC的30例患者中有27例(90%)术中胆囊管及胆总管均经ICG显像成功;2例胆囊管未显像,胆总管显像;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均未显像。平均手术时间为35(27-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5)d。术后患者恢复顺利,1例脐部伤口红肿,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5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中利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可以实现术中对胆总管及胆囊管的早期定位显像,有助于术中实现对肝外胆管系统的可视化,避免术中因对肝外胆管显示不清引发的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保障手术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 术中导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青云 雷泽华 +2 位作者 高峰畏 刘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甲磺酸阿帕替...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DEB-TACE治疗纳入观察组,58例采用DEB-TACE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生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76.19%,大于对照组的51.72%(P <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升高、上消化道出血、心脏毒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42.86%,均大于对照组的56.90%和24.14%(P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1(4~1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7(3~13)个月,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显著,明显提高生存率,但不良反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中晚期肝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载药微球
下载PDF
沿肝静脉主干入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龚杰 雷泽华 +6 位作者 高峰畏 杜波 付金强 谢青云 周泉宇 薛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沿肝静脉主干入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在原发性肝癌(PH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拟行LAH治疗的PHC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主干组和常规组各34例,分别经肝静脉主干和传统入路完成手... 目的研究沿肝静脉主干入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在原发性肝癌(PH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拟行LAH治疗的PHC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主干组和常规组各34例,分别经肝静脉主干和传统入路完成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引流量、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主干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第3 d引流量较第1 d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 d血清ALT和AS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血清ALT和AST水平较第1 d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9%和32.35%(P>0.05)。结论采用肝静脉主干入路实施LAH手术治疗PHC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为推广腹腔镜在肝脏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术 腹腔镜 肝静脉主干入路
下载PDF
“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雷泽华 谢青云 +18 位作者 赵欣 杨洁 鲁恒 高峰畏 龚杰 张艳 余会平 罗忠纯 刘宇 王清 周泉宇 薜谦 甘元涛 乌建平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许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 目的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例围术期采用"LEER"模式ERAS方案(ERAS组)。"LEER"模式为: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结果 ERAS组相比于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12±0.78) vs (4.59±1.01),t=6.459,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3.28±0.46)d vs (3.76±1.01)d,t=2.205,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0.79)d vs (2.62±0.64)d,t=3.635,P<0.05]及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3.28±0.46)d vs (6.05±1.39)d,t=7.056,P<0.05]更早,胰漏发生率更低[20.00%(5/25) vs 51.35%(19/37),χ^2=6.181,P<0.05],住院时间更短[(11.52±1.39)d vs (15.76±2.51)d,t=7.671,P<0.05],住院费用更低[(61 610.92±4 272.13)元 vs (70 167.70±3 736.14)元,t=8.348,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LEER”模式
下载PDF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雷泽华 高峰畏 +9 位作者 赵欣 王滔 谢青云 乌建平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刘宇 甘元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5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早期行保守治疗,后...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5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早期行保守治疗,后因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治疗。12例明确胰腺疾病并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3例因再发消化道出血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死亡及失访病例。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时机应是明确胰腺疾病并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胰腺疾病 脾切除
原文传递
PIVKA-Ⅱ与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泉宇 吴红樱 +2 位作者 雷泽华 高峰畏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Ⅱ及AFP的浓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II及AFP的检测效能,确定其检测HCC的临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对HCC患者进行变量分析,以确定肿瘤组织微血管侵袭性(MVI)的潜在预测因子。对术中采集的肿瘤及各相邻非瘤肝块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并予以评分。结果 HCC组患者的PIVKA-Ⅱ中位浓度为136 m AU/m 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26 m A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AFP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VKA-Ⅱ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544(95%CI:0.444~0.645)],优于AFP诊断HCC的能力[0.453(95%CI:0.350~0.555)]。对于HCC的诊断,PIVKA-Ⅱ检测早期HCC的最佳临界值(Cut-off)为42 m AU/m L,此时检测HCC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2%;AFP检测早期HCC的(Cut-off)值为5.8 ng/m L,此时其检测HCC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50%。PIVKA-Ⅱ>90 m AU/m L(HR 3.5;95%CI,1.08~11.8;P=0.043)和中度/低分化肿瘤(HR 3.4;95%CI,1.04~11.05;P=0.037)是MVI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PIVKA-Ⅱ比AFP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将PIVKA-Ⅱ血清水平和组织表达作为MVI的术前生物标志物使用,可以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肿瘤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Ⅱ 诊断
下载PDF
“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谢青云 雷泽华 +6 位作者 高峰畏 杨洁 鲁恒 龚杰 赵欣 薛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目的探讨以“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和“安心(reassuring)”为最终目标的“LEER”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 目的探讨以“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和“安心(reassuring)”为最终目标的“LEER”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9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在围术期采用传统模式处理的40例(传统组)和采用“LEER”模式快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处理的58例(“LEER”-ERAS组)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LEER”-ERAS组较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t=2.925,P=0.004),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更早(t=3.071、t=3.770、t=3.232,均P<0.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t=5.025,P<0.001),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更早(t=3.232,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t=4.831,P<0.001),住院费用更低(t=3.062,P=0.003),患者就医满意度更高(χ2=9.267,P=0.002)。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术后不良事件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R”模式ERAS方案在围术期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与传统模式组比较,具备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有术后更轻的疼痛、更快的康复、更短的住院时间、更节约的费用和更高的患者就医满意度,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R”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峰畏 +3 位作者 雷泽华 谢青云 赵欣 龚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化脓和坏疽性胆囊炎病人45例,均采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5例病人中除... 目的探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化脓和坏疽性胆囊炎病人45例,均采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5例病人中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00.3±38.6)分钟、术后住院时间(4.3±2.2)天。全部病例均无胆道损伤、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优化手术路径的手术思维模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术中出血
下载PDF
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路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胆囊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峰畏 +8 位作者 雷泽华 谢青云 赵欣 乌建平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龚杰 薛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乐山市人民医院采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5例急性化脓... 目的探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乐山市人民医院采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5例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胆囊炎病例作为观察组(ABD观察组),同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采用常规路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0例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胆囊炎病例(常规对照组)作对比,比较2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参数。结果本研究纳入ABD观察组4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9例),常规对照组5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6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胆囊情况、术前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D观察组无胆管损伤病例,常规对照组发生胆管损伤4例(8.0%),但2组的胆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中ABD观察组中转开腹1例(2.2%),中转开腹率低于常规对照组(10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清晰地辨明胆囊管与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能够有利于防止胆管损伤,并能降低中转开腹率,值得临床尤其是区县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A-B-D”路径 胆管损伤 术中出血
原文传递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柯 +1 位作者 廖玉平 涂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8-674,共7页
目的 探讨保留或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PD)与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系统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Biosis数据库、COCHRANELibrary、Science Citation I... 目的 探讨保留或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PD)与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系统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Biosis数据库、COCHRANELibrary、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选取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参考Cochrane Handbook5.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应用Review Manager 5.2对两类术式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381例患者.DPPHR组与PPPD/PD组比较,在围术期死亡率(RD =0.01,P=0.51)、术后出血(RD=-0.01,P=0.72)、胰瘘(RD=-0.01,P=0.59)、胃排空延迟(RD=-0.15,P=0.10)、完全腹痛缓解(RR=1.06,P=0.32)、总体生活质量评分(WMD=10.31,P=0.19)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RR =0.60,P=0.008)、手术时间(WMD=-71.60,P=0.03)、术后住院时间(WMD=-3.95,P<0.01)、体重增加(WMD=3.68,P<0.01)及工作恢复(RR=1.38,P=0.008)等方面DPPHR组优于PPPD/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PPHR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体重恢复及工作恢复等方面优于PPPD/PD,有利于提高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临床拓展新路径——加速康复医学临床应用体系构建之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泽华 曾国军 +4 位作者 赵欣 谢青云 杨��洁 龚��杰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145-153,共9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实施有益于外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的ERAS体系则是为临床更好实施ERAS理念建立的系统、...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实施有益于外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的ERAS体系则是为临床更好实施ERAS理念建立的系统、规范和标准化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经临床外科和外科联合具有综合属性的全科医学科建立的加速康复All in One病房的初期探索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结果,均证明LEER模式ERAS不仅能系统、全面、规范地执行ERAS措施,也可以将LEER-ERAS理念拓展应用到加速康复All in One病房共同协助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及管理促进患者加速康复。在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将有益于患者治疗后加速康复的ERAS理念延伸、拓展成加速康复医学(enhanced recovery after treatment,ERAT)理念来拓宽加速康复All in One病房的应用范围,包括应用到临床所有的非外科专业科室,其目的是探索和研究如何应用ERAT理念构建医院ERAT临床应用体系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R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 All in One病房 加速康复医学 应用体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团队构架下建立的All in One病房工作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泽华 赵欣 +7 位作者 谢青云 杨洁 龚杰 高峰畏 薛谦 李凡敏 王利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参与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MDT)构架下建立的All in One(AO)病房,通过外科联合具有综合属性的内科协助外科治疗作为AO病房的主体病房,纳入在专业治... 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参与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MDT)构架下建立的All in One(AO)病房,通过外科联合具有综合属性的内科协助外科治疗作为AO病房的主体病房,纳入在专业治疗上需要进行深度介入干预的相应专业组成的辅助病房以及协助外科完成治疗工作的相关专业组成的支持治疗病房,组成综合性独立单元体,其目标是探索多学科协同促进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策略。通过在加速康复AO病房实施LEER模式工作流程(即“少痛”“早动”“早食”“安心”)来实现患者术后加速康复这一共同目标。通过AO病房的治疗,期望增加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手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加快外科病房周转,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并拓展ERAS的应用领域。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了MDT,不仅有利于医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为外科纾困解难,也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慢病管理和临床专业协同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R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团队 All in One病房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的非RCT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峰畏 +7 位作者 雷泽华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谢青云 周泉宇 薛谦 赵欣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目的系统性评估比较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 Data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性评估比较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 Data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计808例患者,其中TLPD组401例,OPD组407例。TLPD组与OPD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发生率、B/C级胰瘘发生率、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围手术期二次手术率、围手术期死亡率、R0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P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OP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OPD组(P<0.05)。结论相较于OPD术,TLPD术是安全可行的,虽然TLPD的手术时间相对长于OPD术,但在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活动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一步法与二步法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肝总管置管引流术在晚期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16
作者 龚杰 许朕华 +4 位作者 雷泽华 高峰畏 谢青云 赵欣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究一步法与二步法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肝总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hepatic duct drainage,PTHD)治疗晚期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3年7月于本院接受姑息性穿刺减黄手术治疗的晚期低位胆道梗阻病人11... 目的探究一步法与二步法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肝总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hepatic duct drainage,PTHD)治疗晚期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3年7月于本院接受姑息性穿刺减黄手术治疗的晚期低位胆道梗阻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步组56例,采用一步法PTHD手术;二步组56例,采用二步法PTHD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一步组术中出血量为(2.96±0.50)ml,与二步组的(3.02±0.5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引流量分别为(555.84±90.51)ml和(560.52±104.23)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步组手术时间为(32.50±4.26)分钟,术后VAS评分为(3.72±1.57)分,二步组分别为(36.43±3.58)分钟和(4.53±1.34)分,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43%和76.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TBIL、ALP、AL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步组与二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0.679);一步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二步组病人(94.64%vs.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法PTHD术操作时间更短且穿刺成功率更高,病人疼痛较轻,可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胆道梗阻 经皮肝穿刺肝总管置管引流术 一步法 二步法
下载PDF
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杰 高峰畏 +3 位作者 雷泽华 谢青云 赵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66-2672,共7页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例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共获得52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样本,其中行沿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7 d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4^(+)T细胞、CD8^(+)T细胞、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患者占比、肝门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外周血IgA、IgG、IgM和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IgG、CD8^(+)T细胞水平高于常规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免疫功能损害和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主干入路 解剖性肝脏切除术 开腹手术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治疗L_(1)H_(0)O_(0)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杨满誉 谢青云 +5 位作者 赵欣 龚杰 毛天阳 雷泽华 高峰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治疗L1H0O0型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共62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2...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治疗L1H0O0型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共62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41例,年龄(59.9±10.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分为荧光组(n=17)和白光组(n=45)。荧光组在术中观察到病变肝脏出现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并根据荧光分界确定左右半肝切除线。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光组中转开腹率为24.4%(11/45),高于荧光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的肝功能指标、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治疗L1H0O0型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术中荧光导航降低中转开腹率,在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有提高手术安全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吲哚菁绿 解剖性 直接胆红素 左半肝切除 肝功能指标 术前肝功能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欣 雷泽华 +6 位作者 高峰畏 乌建平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谢青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3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早期行内镜下治疗,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治...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3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早期行内镜下治疗,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治疗;11例早期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及失访病例,未再发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定期复查胃镜及腹部CT检查,曲张胃底静脉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对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明确诊断是关键,应选择针对胰腺疾病的相应手术治疗方案。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胰源性 上消化道出血 脾切除
原文传递
LEER模式下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谦 雷泽华 +5 位作者 高峰畏 谢青云 杨洁 赵欣 龚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 目的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围术期管理 LEER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 质量控制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