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罗诗雨 税典奎 +5 位作者 陈峭 叶剑 梁谊深 宁庆云 覃凌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并统计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分别对有效患者进行半年内复发情况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17.2%,对照组为65.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疗效确切且安全,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附子理中汤 四神丸 TNF-Α IL-6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谢胜 梁健 +6 位作者 颜春艳 朱初良 梁宜深 宁庆云 张志杰 杨文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理。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理。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抑酸及促胃动力治疗,分别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早晚间隔12h各服1次),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饭前15min)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食管压力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4h食管pH<4反流总时间百分率有明显下降(P<0.05),酸反流大于5min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也有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消化道镜提示,食管炎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总体疗效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0.0%,组间比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穴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
下载PDF
66例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谢胜 颜春艳 +4 位作者 朱初良 张志杰 宁庆云 曾均 《北京中医》 2004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以提高中医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通过对 6 6例经食管 2 4hpH及胆红素动态监测确诊为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收集病史资料 ,进行临床辨证研究 ,提出... 目的 探讨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以提高中医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通过对 6 6例经食管 2 4hpH及胆红素动态监测确诊为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收集病史资料 ,进行临床辨证研究 ,提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切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证型及治则治法。结果  6 6例患者中肝胃郁热 5 1例 (77.3% ) ,胃热气逆 9例 (1 3.6 % ) ,痰热内蕴 6例 (9.1 % )。结论 提出对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随证分别予以疏肝和胃降逆、清热和胃降逆或清化痰热为法。这对加深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更好地指导GERD的临床辨证论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混合反流型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分型 GERD 肝胃郁热 胃热气逆 痰热内蕴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谢胜 张越 +9 位作者 周晓 税典奎 侯秋科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徐宏 刘园园 韦金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主导功率均较治疗前增高显著(P<0.01),有统计学差异;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14天与第7天相比任脉穴位皮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可增强胃主频率、主导功率,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胃电图 元气亏虚 任督二脉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2
5
作者 谢胜 韦金秀 +9 位作者 周晓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徐宏 刘园园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120例GERD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120例GERD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这3个反映酸反流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24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天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酸反流有改善作用,可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交会失衡,任督二脉经气交会的改善有助于减少酸反流。本研究初步证明"任督二脉交会失衡是GERD发病的经络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背俞指针疗法 酸反流 任督二脉
原文传递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胜 欧阳波 +10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徐宏 刘园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酸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32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宁庆云 李灿 +2 位作者 胡雄丽 颜春艳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片和莫沙必利片口服...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片和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极大缓解其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功能障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穴位埋线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寒热错杂证 张仲景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税典奎 罗诗雨 +4 位作者 陈峭 叶剑 张丹璇 梁谊深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任督二脉皮温,血浆生长抑素(SS)、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6.7%)高于西药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穴位埋线组症状积分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和中药对照组中脘、关元、任脉及督脉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西药组各穴位皮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各穴位皮温均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血浆SS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浆SP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穴位埋线组血浆SS含量均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血浆SP含量均高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FD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SS及SP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肝郁脾虚型 穴位埋线 生长抑素(SS) P物质(SP)
原文传递
基于体质学说观察茯苓四逆汤联合背俞雷火灸对阳虚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庆 +2 位作者 胡健 韦宝 谢元元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679,共3页
目的基于体质学说观察茯苓四逆汤联合背俞雷火灸对阳虚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200例阳虚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受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茯苓四逆汤口服,观察组给予茯苓四逆汤联合背... 目的基于体质学说观察茯苓四逆汤联合背俞雷火灸对阳虚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200例阳虚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受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茯苓四逆汤口服,观察组给予茯苓四逆汤联合背俞雷火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体质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质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四逆汤联合背俞雷火灸法能有效改善阳虚患者的症状及体质,提高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应用度,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学说 中药方剂/茯苓四逆汤 以俞调枢 阳虚质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秋科 税典奎 +3 位作者 陈峭 谢胜 周晓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指针疗法,中药组给予枳术丸,西药组予以莫沙必利分散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中药组有效率为95...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指针疗法,中药组给予枳术丸,西药组予以莫沙必利分散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中药组有效率为95.0%,西药组有效率为92.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3组早饱、脘腹痞满、纳呆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餐后胃电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胃电主频率、增高电幅值、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虽然治疗后其主频率、增高电幅值的提高程度不及西药对照组,但其可以明显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证 背俞指针疗法 枳术丸 莫沙必利分散片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艳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6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立即给予曲马多肌内注射镇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立即给予曲马多肌内注射镇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现疼痛时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3d内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能有效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角调式音乐 穴位按摩 疼痛
下载PDF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胜 张越 +6 位作者 周晓 税典奎 徐宏 颜春艳 张云波 罗晓璐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并与中药对照组64例及西药对照组64例比较,总疗程为3周。结果:周易象数切脉组治疗后胃电皆较同组治疗前有提高(P<0.01)...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并与中药对照组64例及西药对照组64例比较,总疗程为3周。结果:周易象数切脉组治疗后胃电皆较同组治疗前有提高(P<0.01),治疗后,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可以减少胃电紊乱系数,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提示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节律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 胃电节律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税典奎 罗诗雨 +5 位作者 陈峭 叶剑 梁谊深 宁庆云 覃凌娜 《河南中医》 2019年第7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GERD肝胃郁热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GERD肝胃郁热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的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 38%,治疗组有效率为94. 7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192,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烧心、反酸、胸痛、反胃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TL、PG、SOD和L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GERD肝胃郁热证疗效佳,在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能降低患者血清MTL、PG、SOD和LPO水平,减轻胃、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证 丹栀逍遥散加减 胃蛋白酶原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税典奎 陈云 +2 位作者 陈峭 周晓 《河南中医》 2017年第8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西药组、中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中药组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组给予穴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西药组、中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中药组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西药组有效率为82.5%,中药组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治疗组低于中药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胃电主频率、电幅值及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降低患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成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FD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动力、调节胃电图及其胃肠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寒热错杂证 穴位埋线 半夏泻心汤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倩 肖艳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0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药穴指针疗法后按胃食管反流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包括调摄精神、饮食调护、五音疗法、生...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药穴指针疗法后按胃食管反流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包括调摄精神、饮食调护、五音疗法、生活起居指导及循经皮肤护理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可强化疗效,缩短住院治疗有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药穴指针疗法 中医护理
下载PDF
70例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9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及对策。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发放调查问卷,包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态。结果胃食管反流病... 目的探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及对策。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发放调查问卷,包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态。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病人有明显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与非胃食管反流人群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相关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税典奎 陈峭 +1 位作者 侯秋科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符合FD诊断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主症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符合FD诊断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主症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检测值。结果 (1)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中药组、西药组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97.5%、95.0%、92.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3组治疗后早饱、脘腹痞满、纳呆、脘腹灼热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胃电主频率、增高电幅值、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水平,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FD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气滞证 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开穴疗法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胜 颜春艳 +6 位作者 梁健 朱初良 梁宜深 宁庆云 张志杰 杨文革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疗效可能机理。方法:70例GERD患者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疗效可能机理。方法:70例GERD患者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总体疗效显示,有效率97.1%,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GERD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 药穴指针疗法
下载PDF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胜 张越 +6 位作者 周晓 税典奎 徐宏 颜春艳 张云波 罗晓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23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并与中药对照组64例及西药对照组64例比较,总疗程为3周.结果:周易象数切脉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皆较同组治疗前有...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并与中药对照组64例及西药对照组64例比较,总疗程为3周.结果:周易象数切脉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皆较同组治疗前有提高(P〈0.01),治疗后,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可以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提示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可以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血浆胃动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 血浆胃动素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