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木化石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永栋 +2 位作者 田宁 张武 郑少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69-1678,共10页
木化石在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保存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基于北票木化石树木年轮、树桩直径等数据计算了木材早材与晚材的比率(E/L)... 木化石在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保存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基于北票木化石树木年轮、树桩直径等数据计算了木材早材与晚材的比率(E/L),并推算了松柏类树木古树高。通过已有测量的树木年轮直径,应用Niklas(1994)和Mosbrugger(1994)两种方法恢复了化石森林中松柏类树木的古树高约为25m。推断中晚侏罗世的裸子植物森林树木生长的环境为以火山岩和湖相沉积为主,降水丰富。推断髫髻山组属于温暖、湿润、季节性明显的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木化石木材组织中呈现的特殊解剖构造包括假轮、创伤树脂道、年轮扭曲、虫孔等,也能够揭示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状况。表明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古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生长期间受到了火山喷发、虫害、大风、降温等多种不利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髫髻山组 中晚侏罗世 木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古生态
下载PDF
鄂西早侏罗世香溪植物群真蕨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永栋 田宁 +1 位作者 梅盛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7-540,共14页
近年来对真蕨植物系统发育演化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对地史时期真蕨化石多样性变化、繁殖器官和原位孢子微细构造的探究成为了解该类群植物辐射演化历史和系统发育不可或缺的途径。我国湖北西部早侏罗世香溪组真蕨植物化石... 近年来对真蕨植物系统发育演化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对地史时期真蕨化石多样性变化、繁殖器官和原位孢子微细构造的探究成为了解该类群植物辐射演化历史和系统发育不可或缺的途径。我国湖北西部早侏罗世香溪组真蕨植物化石十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包括合囊蕨科、紫萁科、马通科、双扇蕨科及蚌壳蕨科等,共计约11属25种。近年来,对该地区真蕨植物化石研究日渐深入,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基于鄂西秭归地区保存完好的生殖器官化石标本,先后获得了合囊蕨科Marattia asiatica、马通科Phlebop-teris polypodioides、双扇蕨科Dictyophyllum nilssonii、蚌壳蕨科Coniopteris cf.bella和Coniopteris sp.等种原位孢子。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Marattia asiatica和Dictyophyllum nilssonii原位孢子超微结构的研究,对认识真蕨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证据。香溪组上部真蕨植物代表我国早中生代南方植物区系典型的真蕨植物生态群落,且以马通科Phlebopteris和双扇蕨科Dictyophyllum为主导分子,伴生有合囊蕨科、紫萁科和蚌壳蕨科分子,指示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类型,并代表原位埋藏的泥炭沼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蕨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殖器官 原位孢子 早侏罗世 湖北西部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新进展:多样性变化及古气候波动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永栋 田宁 +2 位作者 杨小菊 丁秋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4,共13页
作为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化石不仅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植物界演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变化和古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证据之一。中国中生代木化石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研究成... 作为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化石不仅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植物界演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变化和古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证据之一。中国中生代木化石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四川、重庆、云南、辽西和新疆等三叠纪—白垩纪化石产地和层位陆续发现了一批木化石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的多样性的认识,并在利用木化石揭示三叠纪至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特征和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中重点介绍在四川盆地晚三叠世、辽西侏罗纪燕辽生物群及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木化石新发现并分析其古气候指示意义,揭示上述化石所反映的气候降温事件、古气候波动及其与带毛恐龙出现的关系等。通过对中生代木化石多样性演化、时空分布模式以及木材生长轮解剖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古气候整体特征,并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化石 多样性变化 古气候波动 中生代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长屿火山的活动过程与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贺振宇 颜丽丽 +2 位作者 褚平利 向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9-1442,共24页
火山是唯一能够直接反映地球深部存在岩浆的地球动力学现象,对于地球气候演变和宜居性具有重要影响。相比年轻火山,古老火山因其活动过程完整、且可能剥蚀出露多阶段火山喷发产物及岩浆通道、岩浆房等,从而为揭示火山岩浆系统演化和火... 火山是唯一能够直接反映地球深部存在岩浆的地球动力学现象,对于地球气候演变和宜居性具有重要影响。相比年轻火山,古老火山因其活动过程完整、且可能剥蚀出露多阶段火山喷发产物及岩浆通道、岩浆房等,从而为揭示火山岩浆系统演化和火山活动过程提供重要的研究窗口。本文选择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长屿破火山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火山地质、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以期揭示其火山活动历史及其对中国东南沿海白垩纪古环境的启示意义。长屿火山出露面积约100km^(2),呈近圆形分布,具有较厚的火山地层厚度(总厚度约570m),类似于破火山内的火山堆积特点。由早至晚三个喷发阶段形成的流纹质角砾凝灰岩都显示了典型的火山碎屑流相的特点,发育典型的条纹斑状结构,但表现出不同的晶屑、玻屑及岩屑含量以及熔结程度等岩相学特征,反映火山喷发从初始到高峰、再到减弱的过程,最后岩浆沿火山通道侵出形成流纹斑岩穹隆,标志着火山活动的结束。长屿火山的火山碎屑流式喷发伴随着快速的岩浆房塌陷,以及缺少普林尼式空落堆积,反映了火山活动发生在伸展的构造背景。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同阶段火山岩一致的形成年龄(97~96Ma),暗示它们具有较短的形成时限,是由同期火山岩浆活动先后喷发形成的。长屿火山岩高的SiO_(2)含量(67%~76%)以及分异的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喷发岩浆来自晶粥提取的熔体,并有晶粥来源晶体的混入。此外,我们在长屿火山岩中发现了南洋杉型丝炭化木(贝壳杉型木属),暗示晚白垩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能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环境,表明中国东南沿海白垩纪大规模火山活动,在古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形成了地形高耸的海岸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火山作用 火山岩相 古环境 丝炭化木 中国东南沿海
下载PDF
从植物化石叶片中获取古大气CO_2浓度的信息 被引量:3
5
作者 倪庆 王永栋 +1 位作者 田宁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5,I0003,I0004,共6页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温室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研究显示,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而认识和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地质...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温室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研究显示,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而认识和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也存在类似的温室气候与全球变暖现象。古生物学家通过对植物化石叶片的研究,成功地获取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信息,因而这一方法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从地质记录中获取古大气CO2浓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气孔参数 古大气CO2浓度
下载PDF
202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建国 初航 +4 位作者 吕大炜 李秋根 王有功 周鹏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8-1153,共6页
分析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质学科所管理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申请、评审和资助情况,以及4类科学问题属性项目的申... 分析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质学科所管理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申请、评审和资助情况,以及4类科学问题属性项目的申报情况;并对2020年1月提交的项目报告进行了审核,对2019年底结题的报告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项目评审 项目进展 报告审查 成果分析
原文传递
锥叠层石向阳性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在明 刘本培 +1 位作者 邓怀林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6-443,共8页
锥叠层石(Conophyton),前人已经作出了良好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学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Conophyton的向阳性判别标志开展探讨。初步认为:锥叠层石的高峰型和低峰型两种形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相互垂直的组... 锥叠层石(Conophyton),前人已经作出了良好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学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Conophyton的向阳性判别标志开展探讨。初步认为:锥叠层石的高峰型和低峰型两种形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相互垂直的组合关系,高峰型锥叠层石两翼的藻席发育或藻丝体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这种现象似乎与锥叠层石生活的弱动力水流环境而又具有较强趋光性能力有关。通过野外定向标本采集和室内薄片观察,获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锥叠层石的古向阳性方向为现今地理坐标的NE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叠层石 向阳性 新元古代 华北板块
原文传递
金原篦羽叶Ctenis kaneharai Yokoyama最完整叶部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少林 李海君 +2 位作者 张武 刘忠诚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概要报道产于辽西北票市常河营乡长垅地沟村东山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中一种大型苏铁类叶部化石———金原篦羽叶Cteniskaneharai Yokoyama.这种化石最早被报道于辽宁东部凤城县赛马集碾子沟中侏罗统大堡组,后来在日本和英国也被发现.但是,... 概要报道产于辽西北票市常河营乡长垅地沟村东山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中一种大型苏铁类叶部化石———金原篦羽叶Cteniskaneharai Yokoyama.这种化石最早被报道于辽宁东部凤城县赛马集碾子沟中侏罗统大堡组,后来在日本和英国也被发现.但是,以往发表的该种所有材料都是些植物叶部断片标本,对它的全貌并不了解.在本文中报道的该种标本,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得特别完整.可以说,这是迄今在我国辽西中侏罗世燕辽植物群中大型苏铁类保存最完整叶部化石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为正确了解我国燕辽植物群的性质,苏铁类的整体形态特征和古气候状况分析,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海房沟组 苏铁类 金原篦羽叶 辽西
下载PDF
京西雾迷山组第4段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晨明 刘本培 +2 位作者 张在明 叶群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60-1877,共18页
燕辽地区雾迷山组下、中部主体属海进阶段的层序旋回,以发育对称型相序组构为特征,但上部表现为强迫型海退过程,层序旋回特征未有精细的研究。为此,笔者等选择京西永定河庄户洼剖面的雾迷山组第4段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沉积相序和层序... 燕辽地区雾迷山组下、中部主体属海进阶段的层序旋回,以发育对称型相序组构为特征,但上部表现为强迫型海退过程,层序旋回特征未有精细的研究。为此,笔者等选择京西永定河庄户洼剖面的雾迷山组第4段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沉积相序和层序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用以恢复沉积相和划分副层序类型,并通过碳、氧同位素组成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庄户洼剖面中共识别出九种岩相,不同岩相反映了特定的水深、地形和生物条件,其δ^(13)C值和δ^(18)O值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古温度T值增大,δ18 O值和古盐度Z值减小,反映海平面上升;反之则指示海平面下降。研究表明,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为不对称相序组构,从潮上带至潮下带其副层序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微层序的主要叠加方式也由1∶4向1∶2演变。因此,雾迷山组第4段层序旋回的相序组构与典型的"雾迷山组旋回"差异巨大,这可能与华北古陆北缘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转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部 雾迷山组第4段(闪坡岭亚组) 强迫型海退 层序旋回 碳氧同位素 构造演化转折
下载PDF
辽西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新材料(Ashicaulis wangiisp.nov.)及古生物地理学和演化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宁 王永栋 +1 位作者 张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62-2273,共12页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本文报道辽西地区新近发现的解剖特征保存完好的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新类型——王氏阿氏茎Ashicaulis wangii sp.nov.化石采自北票市长皋地区中侏罗统髫髻山组.标本呈近圆柱状,由髓、木质部圆筒、皮层及叶柄基外套组成.髓部异质,木质部圆筒由约15~17个木质部束组成,外韧网管中柱,具明显完整叶隙(即时型或延迟型);皮层分内、外两部分,含叶迹数目相对较少.该种具有异质叶柄基硬化环且叶柄基内部皮层含大量厚壁组织.在目前已知紫萁科Ashicaulis属具异质硬化环的5个种中,有4个种报道于中国,而南半球材料多以同质硬化环为典型特征,因而中国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紫萁科根茎化石的属种类型,而且由于其在解剖特征上与产自北美古新统的Osmunda pluma Miller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对探究紫萁科植物的多样性特征、起源与辐射演化,以及该科在北半球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和宏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科 根茎化石 阿氏茎属(Ashicaulis) 解剖特征 辽西 侏罗纪
原文传递
中生代化石森林的高精度重建:方法、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奥伟 王永栋 +6 位作者 田宁 谢小平 李丽琴 席书娜 柳伟波 邓春涛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2-386,共15页
木化石对于重建地史时期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恢复古生态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国内外在中生代木化石森林重建的理论创新及实践研究方面已有一系列积累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地史时期古森林群落的重建提供了依据。文中重点... 木化石对于重建地史时期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恢复古生态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国内外在中生代木化石森林重建的理论创新及实践研究方面已有一系列积累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地史时期古森林群落的重建提供了依据。文中重点介绍高精度化石森林重建的方法,包括野外信息采集、后期数据处理及软件运用等,并基于四川、重庆及新疆等地侏罗系中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开展高精度化石森林重建,揭示和重建侏罗纪不同时期森林植被的总体面貌,进而推断和探究古气候变化以及古生态和古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化石 化石森林 高精度重建方法 中生代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英格兰侏罗纪海岸的远古生命足迹
12
作者 石燕 王永栋 《大自然》 2011年第5期15-17,共3页
英格兰是地质学的发源地,也是探究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足迹的经典地区之一。如今的英格兰地区是地壳上较为稳定的一部分,但是在久远的地史时期,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地质和生命演化事件,比如剧烈的火山喷发、板块碰撞、_二角洲沉积... 英格兰是地质学的发源地,也是探究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足迹的经典地区之一。如今的英格兰地区是地壳上较为稳定的一部分,但是在久远的地史时期,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地质和生命演化事件,比如剧烈的火山喷发、板块碰撞、_二角洲沉积的形成、山脉的隆起,以及海洋和陆地生命的绝灭与复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演化 英格兰 侏罗纪 海岸 地球历史 演化事件 火山喷发 板块碰撞
原文传递
北京永定河谷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叠层石生长控制因素探讨
13
作者 黄敏 苏德辰 +5 位作者 刘本培 陆晨明 赵彦旭 孙爱萍 褚智慧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北京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产出大量叠层石。本文对其形态进行分析测量,获得叠层石优势生长方向的雷达图,结合雾迷山组时期古板块方位、波痕构造所指示古水流方向及当时的构造应力方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叠层石形态生长... 北京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产出大量叠层石。本文对其形态进行分析测量,获得叠层石优势生长方向的雷达图,结合雾迷山组时期古板块方位、波痕构造所指示古水流方向及当时的构造应力方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叠层石形态生长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探讨。分析表明,因雾迷山组形成时期华北板块位于赤道附近,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雾迷山组叠层石形态不受阳光控制,控制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古水流。另外,构造应力活跃所引起的古地震频发导致了软沉积物向深海滑塌也影响了叠层石的生长形态,硅质填充物在后期破坏了叠层石的形态。对叠层石形态生长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帮助理解叠层石形态生长机理和古环境,具有重要的地球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生长控制因素 生态学 雾迷山组 华北板块
原文传递
紫萁科植物——漫长演化历史的见证者
14
作者 田宁 王永栋 +3 位作者 李丽琴 张武 丁秋红 《大自然》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紫萁科是真蕨类植物最古老的代表类群之一,最早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紫萁科的演化是怎样一个漫长而精彩的故事?地球上生长着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其中真蕨类的历史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更为悠久,并见证了许多重要植物的演化... 紫萁科是真蕨类植物最古老的代表类群之一,最早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紫萁科的演化是怎样一个漫长而精彩的故事?地球上生长着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其中真蕨类的历史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更为悠久,并见证了许多重要植物的演化事件,诸如晚古生代的石松植物崛起、早中生代的裸子植物辐射以及自垩纪以来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蕨类植物 演化历史 紫萁科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化石记录 绿色植物 演化事件
原文传递
玉门市硅化木基本特征和向光性分析
15
作者 高磊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248-250,共3页
指出了甘肃省玉门地质公园内分布着100余株裸露出地表的硅化木,其数目、密集程度在全国都较为少见,具有保存完好、木纹年轮清晰等特点。对玉门硅化木矿物成分和植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其为裸子植物,属古松柏纲。通过对公园内原地埋... 指出了甘肃省玉门地质公园内分布着100余株裸露出地表的硅化木,其数目、密集程度在全国都较为少见,具有保存完好、木纹年轮清晰等特点。对玉门硅化木矿物成分和植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其为裸子植物,属古松柏纲。通过对公园内原地埋藏硅化木树桩与现代植物年轮宽面方向之间的偏差,对其向光性和板块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玉门地质公园 硅化木 向光性 板块漂移和旋转
下载PDF
大地怎样转圈圈
16
作者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第8期8-9,共2页
现代的陆地和海洋,如今都各自安好地分布在地球表面,成为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你可曾知道,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陆地板块相聚又分离,不断变化着它们的位置。通过测量古地磁的数据推算出陆地板块的位置变化是传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的陆地和海洋,如今都各自安好地分布在地球表面,成为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你可曾知道,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陆地板块相聚又分离,不断变化着它们的位置。通过测量古地磁的数据推算出陆地板块的位置变化是传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而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教授通过观察古植物化石的年轮也能得知陆地板块是否发生过位置的旋转。接下来就让我们带上罗盘、放大镜,走近植物茎干化石——木化石,通过测量和观察树木年轮,一起探寻大地转圈圈的秘密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 木化石 地球表面 树木年轮 数据推算 古地磁 地质学 放大镜
原文传递
神奇的木化石
17
作者 田宁 《生物进化》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地质博物馆时,解说员往往会给我们介绍一种奇特的“木头”。从表面上看,它们跟平常的千木材没有什么两样,但如果我们用手一摸就会发现,原来它是块冷冰冰的石头!这种外貌似木,质地是石的“木头”就是我们常说的... 在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地质博物馆时,解说员往往会给我们介绍一种奇特的“木头”。从表面上看,它们跟平常的千木材没有什么两样,但如果我们用手一摸就会发现,原来它是块冷冰冰的石头!这种外貌似木,质地是石的“木头”就是我们常说的木化石。木化石俗称化石木,是植物化石家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同样存在着异彩纷呈的生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化石 地质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 组成部分 植物化石 远古时期 生命世界 化石木
原文传递
辽西侏罗纪金松型木化石的新发现及演化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永栋 +2 位作者 郑少林 张武 田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金松属是松柏类金松科的单种属(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和活化石.虽然保存有不少叶部化石记录,但与金松科系统关系密切的木质部化石报道却十分罕见,尤其缺乏对木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髓部和初生木质部特征的解剖学证据,因而无法确知... 金松属是松柏类金松科的单种属(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和活化石.虽然保存有不少叶部化石记录,但与金松科系统关系密切的木质部化石报道却十分罕见,尤其缺乏对木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髓部和初生木质部特征的解剖学证据,因而无法确知金松型植物木材解剖特征的演化关系.辽西地区新发现的中侏罗世金松型松柏类化石木材,标本具有保存完好的原始金松型次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木质部以及异质的髓部.这种木材解剖特征在金松科化石记录中是首次发现,为全面了解该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历史和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解剖学证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北部侏罗纪燕辽植物群的多样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柏类 金松科 解剖构造 髫髻山组 中侏罗世 辽西
原文传递
硅化木向光性与华北板块旋转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本培 +4 位作者 邓胜徽 黎明明 刘璐 董淑欣 卢远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0-230,共1页
树木生长有向光性(phototropism)特征,是中学教材的常识.我国特种兵的"不使用指南针定位"特技,就是合理运用了树干"南大北小"原理.古地磁学者研究认为中生代以来华北板块发生过大幅度旋转.本文通过现生树桩和侏罗... 树木生长有向光性(phototropism)特征,是中学教材的常识.我国特种兵的"不使用指南针定位"特技,就是合理运用了树干"南大北小"原理.古地磁学者研究认为中生代以来华北板块发生过大幅度旋转.本文通过现生树桩和侏罗纪原位直立硅化木的向光性方向比较,开展跨学科式相互验证.根据北京、武汉、云南部分现生树桩的年轮形态观察,发现平原区在正常条件下(无山坡地形、挡光、近水、树根分支等干扰因素)树木年轮最粗大(向光性)的方向为SSW210°±5°(图1).北疆东准噶尔将军庙附近盛产侏罗纪硅化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木 向光性 华北 板块旋转 侏罗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