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服务购买中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以S市JD区助残服务购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纳 姗姗(校译)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19年第2期1-56,282-288,338,共64页
在社会结构转型的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直线发展的。对于这一关系的产生与变迁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本研究以S市JD区残联向社会组织购买助残服务为例,采用中观组织研究和微观行动分析... 在社会结构转型的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直线发展的。对于这一关系的产生与变迁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本研究以S市JD区残联向社会组织购买助残服务为例,采用中观组织研究和微观行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制度逻辑——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着重在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揭示政府与社会组织微妙的互动关系及其复杂的因果关系,即从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角度去微观动态地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并从政府与社会组织各自的制度逻辑的角度中观地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形成原因,以此来展示国家与社会相互型构、相互创造的过程,以便揭示更微观的真实动态过程,对以往的宏观的关系研究进行补充,在中国社会发生转型之际,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思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购买 社会组织 残联 制度逻辑 行动策略
原文传递
“寺庙重建热”中的乡土秩序重构!——以J村社区为例
2
作者 骆建建 姗姗(校译)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18年第1期274-323,357-363,6,共5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寺庙重建"的热潮。虽然可以说寺庙是一个超然脱俗、世外桃源般的宗教信仰场所,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之下凝结着多种力量的社会组织。"寺庙重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是一个...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寺庙重建"的热潮。虽然可以说寺庙是一个超然脱俗、世外桃源般的宗教信仰场所,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之下凝结着多种力量的社会组织。"寺庙重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本文以位于江苏南部地区的J村为个案,透过J村寺庙重建的详细过程,以及J村寺庙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分析,探讨了许多J村社区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张力、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从理论意义上讲,一方面,寺庙重建与地方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寺庙重建早已超出地方社会的范畴,新兴力量的嵌入使得乡土逻辑日渐消解,寺庙事实上成为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从实践意义上讲,大量田野材料亦提醒有关部门,寺庙重建中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改进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重建 集体记忆 权力技术 仪式实践 经济利益
原文传递
主动选择性依赖下的基层党组织创新权力来源——以上海市L社区为例
3
作者 谭婷 姗姗(校译)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19年第1期216-268,291-297,9,共61页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国家主导的市场社会的形成,既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历史性的挑战,也创造了党进行自我改造、重新聚合社会利益、重构自身权威的机遇。L街道创建阳光驿站、党群中心,前者通过"中介性组织"定位...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国家主导的市场社会的形成,既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历史性的挑战,也创造了党进行自我改造、重新聚合社会利益、重构自身权威的机遇。L街道创建阳光驿站、党群中心,前者通过"中介性组织"定位下组织机制的创新获得更多行动空间,通过象征符号和仪式的有效运行实现文化认同和行为动员,通过对政党的协调和服务、表达与沟通功能的深入发掘和拓展应对现代大型政党的共同发展境遇;后者则通过建立楼宇综合服务站增加自身优势,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构建了于己有利的行动框架和议定环境,创建"红船"构建和管理自身合法性。不论是前者通过开发自身内部资源适应环境,还是后者通过有效动员和整合外部资源改变环境,无不与L街道党工委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依赖、实现自身权力再生产的行动策略有关,不断凸显主动选择性依赖下的基层党组织权力再生产的深层逻辑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组织行动者 权力-依赖逻辑 阳光驿站 党群中心
原文传递
拆迁政治的经纪选择全景——以豫中前河村为例
4
作者 孙敬良 姗姗(校译)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18年第2期49-97,214-220,8,共5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由城市改造、城中村拆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政府获得土地财政、农民实现身份转变推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拆迁利益的存在,强拆、上访、"钉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由城市改造、城中村拆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政府获得土地财政、农民实现身份转变推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拆迁利益的存在,强拆、上访、"钉子户"等非和谐因素也给拆迁本身带来更深刻的思考。选择家乡的一个城郊村作为调研点,记录了从1996年开始历经5次的征地拆迁,目前正在进行规模较大的第6次拆迁。通过运用"过程—事件"研究方法,比较完整地再现了2009年拆迁即第五次拆迁过程,并通过总结,提出了"经纪选择"的解释性概念。拆迁权力结构的权力等级差和信息差,是拆迁秩序形成的基础条件,政府主体在拆迁利益上的自由裁量权就是利益的"经纪空间"。在经纪人的选择上,利益、风险和成本是最重要的变量,血缘与地缘关系、社会资本与政治资本的大小是一种序列性的选择,但在"血缘"原则与"利益"原则冲突时,利益成为拆迁户选择的优先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迁政治 委托-代理关系 熟人社会 经纪选择 利益优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