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效唑连用其它植物激素对水稻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成章 戚秀芳 +4 位作者 郑康乐 徐星明 沈波 于飞 华川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53-458,共6页
本实验采用继代多年的花培体细胞无性系Hu18再生绿芽(0.5mm)为起始材料,研究多效唑(MET)与其它激素配合使用对试管苗的调控作用,结果指出:(1)单独使用MET对绿芽生长有毒害作用,除2,4-D、GA,外,MET与适宜浓度的其它激素配合使用才能发挥... 本实验采用继代多年的花培体细胞无性系Hu18再生绿芽(0.5mm)为起始材料,研究多效唑(MET)与其它激素配合使用对试管苗的调控作用,结果指出:(1)单独使用MET对绿芽生长有毒害作用,除2,4-D、GA,外,MET与适宜浓度的其它激素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增苗、壮苗作用,其中以MET与BA配合使用的培养效果最好,MET与NAA,C_2H_4配合使用的效果次之;(2)MET与其他激素配合使用不但能降低植株高度,促进根系发育,而且可以延长试管苗的保存时间;(3)MET与乙烯利配合使用能加速绿芽成苗速度,而与其他激素配合使则延缓绿芽成苗速度,如与2,4-D配合使用则延缓2,4-D对绿芽的脱分化进程;(4)在本实验条件下,以MET 2.5mg/L+BA 2mg/L+NAA 0.2mg/L配合使用有利根芽的协调生长。本文还从植株干物质累积,叶细胞结构,细胞活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试管苗 激素 水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锐峰 王兴志 华川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105-107,共3页
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野外剖面和薄片观察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龙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长兴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礁灰岩、生屑云岩和礁白云岩四种储集岩类,储集性能以生屑云岩为最好。储集空... 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野外剖面和薄片观察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龙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长兴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礁灰岩、生屑云岩和礁白云岩四种储集岩类,储集性能以生屑云岩为最好。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格架孔和体腔孔为主,渗流空间主要为裂缝,总体上储层表现为中孔、中渗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长兴组 龙岗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5
3
作者 文华国 霍飞 +8 位作者 郭佩 甯濛 梁金同 钟怡江 苏中堂 徐文礼 刘四兵 温龙彬 华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1343,共23页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地层中均有发现,然而该共生体系的发育机理及控制因素目前研究薄弱,亟待厘清。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对国内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已有研究,系...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地层中均有发现,然而该共生体系的发育机理及控制因素目前研究薄弱,亟待厘清。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对国内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已有研究,系统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发育特征及组合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意义,并提出目前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首先,通过梳理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各地质历史时期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特征,发现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广泛分布于全球51个地区,以北半球为主,且亚洲分布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非洲分布相对较少;此外在南美洲及大洋洲也有零星分布;共生体系分布层位众多,从前寒武系到第四系均有分布,以二叠系居多。总结了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组合方式的5种类型: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厚层白云岩上覆于厚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上覆于厚层白云岩、厚层白云岩夹薄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夹薄层白云岩,并探讨了共生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要控制因素以及共生体系发育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其次,在全球共生体系矿物类型、特征精细表征基础之上,由宏观现象分析向微观机理解释转变,并划分出共生体系中6种蒸发岩和5种白云岩类型,初步分析了共生体系特征及成因。最后,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中成岩流体的性质、特征、来源及流体演化路径。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不仅为解决“白云岩(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推动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并为共生体系内油气资源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蒸发岩 共生关系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阮蕴博 周刚 +5 位作者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华川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段2亚段发育一套以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的烃源岩,厚度为20~100 m,页岩平均TOC值为1.08%,最高可达4.01%,泥质灰岩平均TOC值为0.4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Ⅰ型次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早期阶段,生烃潜力较好。②研究区雷三段3亚段发育一套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为4.05%,平均渗透率为1.1 mD,具有低孔中渗的特征。③雷三段2亚段烃源岩与3亚段储层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可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裂缝系统既为油气运移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上覆雷四段膏盐岩和须家河组一段泥岩均为有效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白云岩 源储配置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雷口坡组三段 中三叠统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华川 张本健 +5 位作者 刘四兵 王文之 周刚 和源 李堃宇 文华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84,共15页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广安—石柱古隆起,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该古隆起属于川中古隆起向东部的延伸。通过恢复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厚度,明确了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平面展布特征,其形态总体...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广安—石柱古隆起,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该古隆起属于川中古隆起向东部的延伸。通过恢复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厚度,明确了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平面展布特征,其形态总体呈NW—SE向的鼻状,EW向延伸较远,而SN向较窄,在东侧存在局部古高点。井-震结合的精细解释结果表明,广安—石柱古隆起形成于震旦纪早期,终止于寒武纪晚期。震旦纪—寒武纪,广安—石柱古隆起区沉积具有从斜坡向核部超覆的特征,在多次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褶皱变形,并在古隆起东侧的石柱地区形成一个隆起幅度不大的自成古圈闭。结合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发育特征,重建的地质过程显示古隆起共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包括早震旦世的雏形阶段、晚震旦世—早寒武世中期的发育阶段、早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的调整定型阶段和奥陶纪的隆升活动消亡阶段。广安—石柱古隆起的形成受基底隆升、板块运动、构造活动和隐伏花岗岩侵位等因素控制。在古隆起发育区,灯影组、龙王庙组和洗象池组发育大规模丘滩体沉积,且受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改造,可形成川东地区优质的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广安—石柱古隆起 震旦纪—寒武纪 成因机制 油气地质意义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东部龙王庙组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岩流体示踪 被引量:1
6
作者 华川 文龙 +5 位作者 周刚 梁金同 和源 刘四兵 霍飞 文华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7-1202,共16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川中地区,对于川东地区龙王庙组白云岩的研究相对薄弱。为此,选取川东地区3个野外剖面(习水土河、彭水板凳沟、巫溪徐家坝)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川中地区,对于川东地区龙王庙组白云岩的研究相对薄弱。为此,选取川东地区3个野外剖面(习水土河、彭水板凳沟、巫溪徐家坝)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石学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等研究,探讨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石化流体特征及白云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龙王庙组主要发育泥微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3种岩石类型,虽然各类白云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均较低,但随着白云石化程度逐渐增强、晶体粒度增大,总稀土含量减少、(Nd/Yb)_(SN)值增高;②由泥微晶白云岩到细晶白云岩的Ce/Ce^(*)值逐渐降低,U含量逐渐增加,指示白云岩形成环境的氧化程度逐渐降低,成岩系统越来越封闭;③3类白云岩经海水标准化后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与泥晶灰岩相似,具有Ce正异常和右倾的特征,并无明显Eu正异常,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为未受热液影响的海源流体;④川东地区龙王庙组泥微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分别由(准)同生期的蒸发浓缩白云石化作用和浅埋藏期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细晶白云岩为前驱白云岩在中—深埋藏阶段发生次生加大作用形成;⑤结合沉积背景及物性发育特征,认为粉晶白云岩是川东地区龙王庙组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并且局限台地内早期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最有利于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流体 稀土元素 白云岩 龙王庙组 川东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