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梯导轨冷拔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初元璋 郭建昆 +2 位作者 郑集成 张云生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电梯导轨 冷拔 断裂 生产工艺 技术要求
下载PDF
絮凝体沉速在线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2
作者 宋启敏 巴怡然 +3 位作者 潘晓 张群 宋振亚 《供水技术》 2010年第1期5-7,13,共4页
提出了在絮凝池在线测量絮凝体沉速的方法,通过连续采集絮凝体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跟踪絮凝体运动轨迹,从而计算每一个絮凝体的沉速,同时介绍了数据处理的过程和基本算法。将基于该方法的絮凝体沉速测量设备(FVD)应用于临江水厂,对试... 提出了在絮凝池在线测量絮凝体沉速的方法,通过连续采集絮凝体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跟踪絮凝体运动轨迹,从而计算每一个絮凝体的沉速,同时介绍了数据处理的过程和基本算法。将基于该方法的絮凝体沉速测量设备(FVD)应用于临江水厂,对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表明,絮凝体沉速既可作为评价絮凝效果的指标,又可作为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效果 絮凝体沉速 在线测量 评价 FVD
下载PDF
T型电梯导轨冷拔过程有限元模拟
3
作者 初元璋 张曼华 +2 位作者 郑集成 张云生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2,共3页
根据T型电梯导轨冷拔过程的变形特点 ,通过对冷拔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研究了两种不同模具对冷拔金属流动的影响 ,得出改进模具形状可减小导轨弯曲度 ,与生产实践相符。
关键词 T型电梯导轨 冷拔 有限元模拟 模具 金属流动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4
作者 《唐山文学》 2016年第8期74-74,共1页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作家,在他的《彷徨》和《呐喊》两部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人物形象的作品就有15篇,占这两部小说总篇章的半数之多,可见鲁迅对当时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关注度以及渴望他们能够自我救赎的强烈期盼。鲁迅用生动、...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作家,在他的《彷徨》和《呐喊》两部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人物形象的作品就有15篇,占这两部小说总篇章的半数之多,可见鲁迅对当时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关注度以及渴望他们能够自我救赎的强烈期盼。鲁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披露出知识分子在当时动荡不堪、四分五裂、烈强凌弱、腐朽封建的国情背景下的悲惨遭遇,细致刻画出知识分子的沦落与挣扎,还有那即将被磨灭的一丝渴望与执着。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 《彷徨》 自我救赎 人物形象 《呐喊》 国情背景 陈士成 文学作家 《伤逝》 魏连殳
原文传递
摄影艺术的“情知对流效应”
5
作者 《摄影之友》 2015年第10期70-70,共1页
知识与情感,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摄影的创作与欣赏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幅好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情感与知识信息,不仅容量大,而且总是令人难以忘却,实践还表明:摄影创作者的文化知识越广博,情感就越丰富;情感深厚的摄影家则又特... 知识与情感,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摄影的创作与欣赏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幅好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情感与知识信息,不仅容量大,而且总是令人难以忘却,实践还表明:摄影创作者的文化知识越广博,情感就越丰富;情感深厚的摄影家则又特别注意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并能牢固的予以记忆,其拍摄的作品所含知识与情趣的信息容量也更大,我们难以设想:一个知识匮乏的摄影者能够产生诗人般的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 智力因素 摄影者 安塞尔·亚当斯 信息容量 朱宪 信息传递 跳丧舞 摄影语言 中原人
原文传递
全省推进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建设暨实验教学现场会在孝南区召开
6
作者 吴金洲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0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全省推进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建设暨实验教学现场会于2010年1月7日在孝感市孝南区召开,各市、州、县教育局领导、装备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省教育厅督导办公室主任邴俊英参加会议,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蔡民族,省教育厅副厅... 全省推进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建设暨实验教学现场会于2010年1月7日在孝感市孝南区召开,各市、州、县教育局领导、装备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省教育厅督导办公室主任邴俊英参加会议,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蔡民族,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彭水成,以及孝感市、孝南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孝南区 现场会 标准化 中小学 装备 主要负责人 省教育厅
下载PDF
住房“刚需”的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7
作者 《上海房地》 2017年第6期62-62,共1页
几十年来,我国老百姓住房改善的幅度之大有目共睹。上世纪70年代,各地农村基本是破旧的民宅,城镇的住房也是水泥结构的简易筒子楼。80年代起,农村兴起“盖房热”,但新建的住房主要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宅。90年代以后,城市实行住... 几十年来,我国老百姓住房改善的幅度之大有目共睹。上世纪70年代,各地农村基本是破旧的民宅,城镇的住房也是水泥结构的简易筒子楼。80年代起,农村兴起“盖房热”,但新建的住房主要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宅。90年代以后,城市实行住房体制改革,促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形成,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都市型生活方式也在全国迅速普及。各地进城打工后返乡盖房的青壮年农民,不再满足当地传统的民居形制,而更多模仿城里的楼房,房屋装修的豪华化趋势也从城镇蔓延到乡村。这意味着居民明快、舒适、卫生(室内冲水马桶和淋浴)和便捷(拥有上下水、煤气、电、网络等)的居家日常生活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住房体制改革 住房改善 房地产市场 70年代 水泥结构 80年代 地方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