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郭芳 成利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7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6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6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50例)和联合组(35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上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上升或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4.85%,332/350)高于对照组(90.00%,22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应用于老年COPD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起搏器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锋 李学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85-487,共3页
起搏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机制为缩短房内传导时间 ,消除房间传导阻滞 ,逆转异常的心房不应期 ,降低心房节律周期的变异性等 ,故可采用起搏心房的特定部位 ,选择适宜的起搏方式、起搏程序以及置入心房除颤器等方法来预防和... 起搏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机制为缩短房内传导时间 ,消除房间传导阻滞 ,逆转异常的心房不应期 ,降低心房节律周期的变异性等 ,故可采用起搏心房的特定部位 ,选择适宜的起搏方式、起搏程序以及置入心房除颤器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综述 心脏起搏
下载PDF
血清MMP-9 TIMP-1浓度及左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金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8期1029-1030,共2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可使总病死率增加2倍。目前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局限。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MMP-9)是...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可使总病死率增加2倍。目前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局限。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MMP-9)是参与心血管基质降解的关键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清MMP-9 TIMP-1 左房内径 持续性心律失常 血栓栓塞并发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 浓度
下载PDF
38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运动血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卫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7期397-39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 血压 分析 老年人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慢性温和应激刺激对大鼠血压、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5期20-21,共2页
高血压发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多数研究者认为尽管遗传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而环境因素则影响最终的血压水平。其中包括慢性心理和行为压力应激,这些都可导致高血压发病[1]。慢性温和应激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 高血压发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多数研究者认为尽管遗传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而环境因素则影响最终的血压水平。其中包括慢性心理和行为压力应激,这些都可导致高血压发病[1]。慢性温和应激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反过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增强的交感神经系统加速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阻力持续增加,血小板激活,心率增加[2]。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促进高血的发生。因此,我们研究观察是在正常血压大鼠身上,进行慢性温和应激刺激6周,观察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率 大鼠血压 舒张压 动脉压
下载PDF
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PPARα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金金 汤嘉宁 +3 位作者 任引竹 杨玉清 王慧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32-34,I0002,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的发生具有多种原因,但血脂异常、炎症和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不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功能,而且还具有抗AS 作用[1,2].研究还发...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的发生具有多种原因,但血脂异常、炎症和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不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功能,而且还具有抗AS 作用[1,2].研究还发现锌能降低老年受试者的C 反应蛋白、脂过氧化作用和炎性细胞因子,是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剂[3].但补锌能否通过调节血脂来减缓AS 的发展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和AS 斑块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高脂喂养 硫酸锌 VCAM-1 PPARΑ 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金金 丁世彬 +2 位作者 王慧峰 汤嘉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8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Aop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Aop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三组小鼠连续14周喂饲高脂饲料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自由饮用去离子... 目的探讨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Aop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Aop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三组小鼠连续14周喂饲高脂饲料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外,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分别自由饮用浓度为2.5mmol/L、25mmol/L硫酸锌水溶液分别作为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测定小鼠的体重、心重指数、心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金属硫蛋白-Ⅰ型(M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体重增重明显降低(P<0.05);高脂模型组、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心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P<0.01);但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的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P<0.01);高锌剂量组小鼠心脏组织中MT-1mRNA水平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硫酸锌能够明显增强高脂喂养Aop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的抗氧化能力,而MT可能在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硫酸锌 抗氧化剂
原文传递
消化系统疾病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卫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791-792,共2页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分析 误诊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 胸骨后疼痛 上腹部疼痛 消化性疾病 胆心综合征
下载PDF
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入道起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锋 李学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51-252,共2页
关键词 右室心尖部起搏 流入道起搏 右室流出道起搏 研究发现 起搏部位 临床医师 心功能 间隔部 人道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依达拉奉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10
作者 宋士娜 +1 位作者 李常新 段建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胎龄14~16 d的SD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巢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胎龄14~16 d的SD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巢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进行鉴定。原代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皮层神经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表达进行鉴定。(2)将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OGD-R模型组(缺氧处理1.5 h后再复氧培养24 h)、OGD-R+神经干细胞组(缺氧处理1.5 h后再复氧培养时,加入神经干细胞与皮层神经元共培养24 h)、OGD-R+依达拉奉组(缺氧处理前加入100μmol/L依达拉奉,缺氧处理1.5 h后再复氧培养24 h)、OGD-R+神经干细胞组+依达拉奉组(缺氧处理前加入100μmol/L依达拉奉,缺氧处理1.5 h后再复氧培养时,加入神经干细胞与皮层神经元共培养24 h),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神经元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神经元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神经元Notch1、Hes1、Hes5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球巢蛋白、GFAP、MAP2阳性,皮层神经元NeuN及β-Tubulin阳性,均鉴定成功。(2)与正常组比较,OGD-R模型组、OGD-R+神经干细胞组、OGD-R+依达拉奉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减低、凋亡率增加、上清中IL-1β及TNF-α含量升高、Not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R模型组比较,OGD-R+神经干细胞组+依达拉奉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减少、上清中IL-1β及TNF-α含量减低、Hes1和Hes5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OGD-R+依达拉奉组、OGD-R+神经干细胞+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依达拉奉 皮层神经元 氧糖剥夺-再灌注
原文传递
长QT综合征一例并心室颤动的抢救及其家系调查
11
作者 卫文喜 李学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2期962-964,共3页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家系调查 心室颤动 家族性 心电图 抢救 LQTS 成功
下载PDF
血浆一氧化氮和不对称的二甲基精氨酸在高血压患者及其后代中的变化
12
作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11期96-97,共2页
目的对高血压及他们后代与正常血压人群进行研究,比较ADMA和NO在三组人群中的关系。方法选择太原钢铁公司总医院门诊确诊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T)50例,入选符合美国JNC7诊断标准。测量记录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静脉取... 目的对高血压及他们后代与正常血压人群进行研究,比较ADMA和NO在三组人群中的关系。方法选择太原钢铁公司总医院门诊确诊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T)50例,入选符合美国JNC7诊断标准。测量记录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静脉取血,测定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同时检测血浆亚硝酸盐和血浆ADMA。结果高血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高血压后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高血压后代组收缩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舒张压在高血压后代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差异。高血压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后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高血压后代组血浆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血浆ADMA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后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高血压后代组血浆ADM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NO和血浆ADMA参与高血压发病,高血压后代组NO水平降低,提示我们高血压后代组可能早期存在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二甲基精氨酸 高血压
下载PDF
低钾血症误诊为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爱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634-634,共1页
关键词 非Q波型心肌梗死 低钾血症 误诊为 临床分析 急性 CCU病房 2003年 1993年 情况报告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孙莉 赵妙珍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454,共1页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其发生率32.7%,较急性心肌梗死(AMI)高[1].1999~2002年,我们收治AIMI 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AIMI并发AVB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检查 回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