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芸苔链格孢菌毒素对白菜细胞膜透性、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董金 樊慕贞 +2 位作者 韩建民 刘书华 曹丽慧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本文以白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芸苔链格孢菌毒素(AB- 毒素) 对白菜叶片细胞膜透性及叶片内SOD 酶、POD 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叶片用AB- 毒素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 本文以白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芸苔链格孢菌毒素(AB- 毒素) 对白菜叶片细胞膜透性及叶片内SOD 酶、POD 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叶片用AB- 毒素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不同白菜品种用毒素处理后膜透性的改变与病菌接种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即电导率大的白菜品种,叶片发病也重。试验结果还发现,芸苔链格孢菌及其毒素处理白菜后,体内SOD 酶和POD 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处理后12 h 内急剧下降,然后(12 ~48 h) 活性上升。而对照处理基本变化不大。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苔链格孢菌 毒素 膜透性 酶活性 白菜细胞 SOD
下载PDF
2011年黄淮海夏玉米区二点委夜蛾暴发危害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振营 石洁 董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4,共3页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玉米上的新害虫,2005年首先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和北京7省(市)暴发危害,对夏玉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结合二点委夜蛾近年...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玉米上的新害虫,2005年首先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和北京7省(市)暴发危害,对夏玉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结合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结果,对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二点委夜蛾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真菌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Ⅰ.植株和组织器官水平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47
3
作者 董金 朱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9-103,共5页
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是毒素研究的关键,本文从整株,组织器官、细胞、细胞器,酶活性以及代谢途径等不同水平将连续介绍30余种常用的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的程序及研究概况,为真菌毒素的定量及应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测定 组织和器官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及交配型测定 被引量:59
4
作者 孙淑琴 温雷蕾 董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113,123,共3页
试验对采自2003年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大斑病菌17个标样进行了分离并对其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我国的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类繁多,出现了0、1、2、3、N、12、23、123、13N、23N、123N共11种类型,尽管0、1号生理小种仍为优势小种,... 试验对采自2003年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大斑病菌17个标样进行了分离并对其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我国的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类繁多,出现了0、1、2、3、N、12、23、123、13N、23N、123N共11种类型,尽管0、1号生理小种仍为优势小种,但出现的频率尚不到20%。在此基础上利用菌株对峙杂交法测定了其交配型,发现A、a和Aa共3种交配型,且交配型为Aa的两性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占47.06%,比以前大幅度提高,说明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品种的更换,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的变化出现了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交配型
下载PDF
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及新命名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国胜 董金 +3 位作者 邓福友 郭爱国 张凤国 臧漫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5-310,共6页
在分别含Ht1、Ht2、Ht3和HtN的单基因玉米鉴别寄主上测定了全国玉米各产区的百余份大斑病菌标样。结果表明,按传统方法命名的1号(或称0号)生理小种仍然是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73.0%;2号(1号)生理小种占1... 在分别含Ht1、Ht2、Ht3和HtN的单基因玉米鉴别寄主上测定了全国玉米各产区的百余份大斑病菌标样。结果表明,按传统方法命名的1号(或称0号)生理小种仍然是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73.0%;2号(1号)生理小种占1.9%。虽然未出现已报道的3号(23号)、4号(23N号)和5号(2N号)小种,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25.1%的未定名的新类群。为克服传统命名方法的局限性及指导抗病育种及品种布局,本文初步提出用毒力频率法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毒性频率 命名法
下载PDF
灰葡萄孢毒素的组分分析和生物测定 被引量:30
6
作者 郑晓莲 董金 +1 位作者 齐秋锁 李冬梅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用PD培养液培养灰葡萄孢菌,过滤液中含活性成分,经氯仿提取后TLC分离获6种组分,Rf值分别为Ⅰ(0.36)、Ⅱ(0.48)、Ⅲ(0.54)、Ⅳ(0.65)、Ⅴ(0.11)、Ⅵ(0.77),经针刺果实生物测定发现,Ⅲ... 用PD培养液培养灰葡萄孢菌,过滤液中含活性成分,经氯仿提取后TLC分离获6种组分,Rf值分别为Ⅰ(0.36)、Ⅱ(0.48)、Ⅲ(0.54)、Ⅳ(0.65)、Ⅴ(0.11)、Ⅵ(0.77),经针刺果实生物测定发现,Ⅲ、Ⅴ、Ⅵ具有毒性。BC-毒素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对不同科属的番茄、茄子、黄瓜、白菜、油菜、小麦、玉米、棉花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致病毒素 生物测定 蔬菜病害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的形态、为害及防控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立涛 马继芳 +5 位作者 董立 许佑辉 柴同海 董金 姜京宇 董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4,I0001,共4页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二点委夜蛾的为害症状类型,在河北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关键技术。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形态 为害 防控
原文传递
玉米大斑病菌的RAPD分析Ⅰ.应用CTAB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 被引量:35
8
作者 安鑫龙 董金 韩建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采自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等 5省的 1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为试材进行液体培养 ,然后采用CTAB法从菌丝中提取DNA ,通过 75 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 ,最后将所提取的DNA在热循环仪PE - 480 0上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 用采自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等 5省的 1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为试材进行液体培养 ,然后采用CTAB法从菌丝中提取DNA ,通过 75 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 ,最后将所提取的DNA在热循环仪PE - 480 0上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果发现 ,所提取的DNA的OD2 60 /OD2 80 比值介于 1.730~ 1.847之间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得到了较清晰的扩增图谱 ,从而证明采用的CTAB法是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并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RAPD 分析 DNA提取 CTAB
下载PDF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活性氧代谢及其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董金 韩建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介绍了活性氧的种类、代谢途径和测定方法 ,以及植物体内存在的抗氧化机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活性氧的产生及遗传基础 ,重点对活性氧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抗病信号转导、抗菌作用、膜脂氧化、细胞壁强化。
关键词 活性氧 抗病性 过敏性细胞死亡 植物 病原物
下载PDF
几种真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蒋继志 赵丽坤 +1 位作者 史娟 董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9,共5页
测定了8种真菌发酵液在5种不同浓度下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静止、静止胞萌发、附着胞形成和侵入丝形成等不同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真菌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上述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均随发酵液... 测定了8种真菌发酵液在5种不同浓度下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静止、静止胞萌发、附着胞形成和侵入丝形成等不同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真菌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上述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均随发酵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为100%时,抑制作用均达到最高。其中,立枯丝核菌发酵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浓度为100%时,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4%,而静止胞萌发率仅为2.4%,附着胞及侵入丝均未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发酵液 致病疫霉 抑制作用 农作物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黑色素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曹志艳 杨胜勇 董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黑色素是一类生物聚合分子的总称,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种类不同,其中报道较多的是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但其合成底物和途径不同。DHN黑色素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广泛存在,与病原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 黑色素是一类生物聚合分子的总称,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种类不同,其中报道较多的是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但其合成底物和途径不同。DHN黑色素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广泛存在,与病原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病原菌侵染寄主时黑色素沉积在附着胞细胞壁的内层,防止了形成膨压的溶质渗透到细胞外,产生很大的机械压力,保证病原菌侵入寄主。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黑色素的种类、性质及黑色素与病原菌致病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附着胞 侵染能力 致病性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中除草活性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朝华 张立新 董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本试验对一些主要的植物病害真菌毒素的除草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供试杂草为田间主要杂草反枝苋、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F - 8菌株的培养滤液不仅对反枝苋、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而且对它们的根... 本试验对一些主要的植物病害真菌毒素的除草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供试杂草为田间主要杂草反枝苋、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F - 8菌株的培养滤液不仅对反枝苋、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而且对它们的根、茎生长抑制也很强 ;F - 5菌株的培养滤液可强烈地抑制反枝苋种子萌发及根茎的伸长 ;某些菌株的代谢物只能起到单方面的抑制作用。出苗后的茎叶处理结果发现 ,F -8菌株的培养滤液对供试杂草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叶黄化干枯 ;F - 9、F - 19菌株的培养滤液对稗草、狗尾草表现出抑制作用 ;此外 ,F - 16菌株也可抑制狗尾草的茎叶生长。F - 8菌株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 ,该菌株对玉米苗前、苗后均表现安全 ,但抑制小麦、大白菜种子的萌发 ,而对其苗后生长无影响。因此 ,可考虑作物的不同反应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 除草活性物质 筛选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温瑞 黄梧芳 +2 位作者 康绍兰 董金 王景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总结前人的研究并结合笔者的试验结果 ,重点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机制、抗性遗传进行了综述。以此为基础 。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抗病性 防治 症状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微生物除草剂与生物安全 被引量:28
14
作者 马娟 董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效、环保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微生物除草剂的种类、剂型及特点,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及其天然产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效、环保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微生物除草剂的种类、剂型及特点,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及其天然产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微生物除草剂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种类 剂型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郝婕 董金 《河北林果研究》 2005年第4期369-372,共4页
天然抗氧化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它可以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而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效。因此,研究抗氧化剂对于保障人体健康、抗老防衰、防止食品腐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枣中多酚物质提取和功能研究的... 天然抗氧化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它可以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而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效。因此,研究抗氧化剂对于保障人体健康、抗老防衰、防止食品腐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枣中多酚物质提取和功能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作用机理、提取分离、结构鉴别及其功能分析,旨在开发和利用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提取 分离 功能
下载PDF
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魏铁松 朱维芳 +3 位作者 庞民好 刘颖超 王振营 董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18,123,共4页
以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研究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后对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大、环境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在降水量小、环境相对湿... 以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研究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后对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大、环境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在降水量小、环境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棉铃虫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相同害虫危害条件下,降水量大、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玉米螟 玉米穗腐病
原文传递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抗病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董金 黄梧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在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寄主植物表现出种种防御病原物的特殊能力,这种防御能力在病理学上称为抗病性(resistance)。长期以来。人们对各自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抗病性进行了描述和分类。如根据寄主植物防御病原... 在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寄主植物表现出种种防御病原物的特殊能力,这种防御能力在病理学上称为抗病性(resistance)。长期以来。人们对各自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抗病性进行了描述和分类。如根据寄主植物防御病原物的机制,可分为形态结构抗病性和生理生化抗病性。前者主要是通过寄主形态结构的差异产生物理上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形态结构 抗病性
下载PDF
葱叶枯病菌 Stemphylium botryosum毒素的分离与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金林 董金 +1 位作者 樊慕贞 李川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0-66,共7页
葱叶枯病菌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 ,用改良 PS培养基培养所得滤液经TLC分离获得 、 、 、 、 5种组分 ,其 Rf 值分别为 0 .31、0 .4 7、0 .74、0 .80和 0 .90 ,在乙醇中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为 2 4 0、2 4 7、2 2 3、2 36和 2 58nm。... 葱叶枯病菌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 ,用改良 PS培养基培养所得滤液经TLC分离获得 、 、 、 、 5种组分 ,其 Rf 值分别为 0 .31、0 .4 7、0 .74、0 .80和 0 .90 ,在乙醇中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为 2 4 0、2 4 7、2 2 3、2 36和 2 58nm。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组分 、 、 对马唐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组分 生物活性最高。粗毒素对禾本科杂草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高于对阔叶杂草 ,而对玉米、水稻、油菜等种子萌发影响很小。试验还发现 ,毒素对马唐的防效最高 ,与百草枯药效相当。毒素对马唐叶绿素 a的含量影响不大 ,但对叶绿素 b和叶绿素总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叶枯病菌 毒素 分离 除草活性 除草剂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的MAPK基因及其功能 被引量:23
19
作者 范永山 刘颖超 +2 位作者 谷守芹 桂秀梅 董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7-551,共5页
叙述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基因的种类和特征 ,概括了MAPK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胁迫反应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讨论了进行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 叙述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基因的种类和特征 ,概括了MAPK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胁迫反应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讨论了进行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意义及重点研究的课题 ,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了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 MAPK 信号转导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结构的确定及几种类似物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16
20
作者 董金 李正平 +1 位作者 薛峰 李贵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通过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1与标准5-羟甲基-2-呋喃甲醛核磁共振1H谱比较,进一步明确了组分1的化学结构。用玉米离体叶浸渍法及离体根冠细胞致死生测法对Ht-毒素组分1、5-羟甲基-2-呋喃甲醛、呋喃甲醇、呋喃... 通过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组分1与标准5-羟甲基-2-呋喃甲醛核磁共振1H谱比较,进一步明确了组分1的化学结构。用玉米离体叶浸渍法及离体根冠细胞致死生测法对Ht-毒素组分1、5-羟甲基-2-呋喃甲醛、呋喃甲醇、呋喃甲醛、呋喃甲酸进行毒性和致病活性比较,结果表明,Ht-毒素组1、标准样品及几种毒素类似物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寄主玉米均有高度的生物毒性,其中以呋喃甲酸毒性最大。从TLC扫描光谱和色谱来看,5-羟甲基-2-呋喃甲醛确为Ht-毒素的一种主要毒性组分,而且该化合物在体内外随着不断氧化,生物毒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HT-毒素 毒性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