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付驹 谭季青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4,共7页
根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台风年鉴资料,在2000~2007年期间登陆我国的台风中选取了18个台风为例,对这18个台风温度距平垂直剖面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垂直结构上,台风登陆前台风暖心结构图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有规则,且圆滑;当台风登陆... 根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台风年鉴资料,在2000~2007年期间登陆我国的台风中选取了18个台风为例,对这18个台风温度距平垂直剖面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垂直结构上,台风登陆前台风暖心结构图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有规则,且圆滑;当台风登陆后暖心结构发生变化,图形呈不规则、扁平。台风登陆前后暖心面积指数大部分都呈减小趋势,极少数呈增大趋势。台风在登陆前暖中心温度距平值最大值达到最大,登陆后逐渐减少。最终结合18个台风登陆前后暖心面积指数衰减率和登陆点的分布,将登陆台风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浙江省的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东北沿海(约119°E~122°E)以及广东省的中部偏东沿海(约115°E~116°E)登陆的台风;第二类是其它的地方登陆的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心结构 暖心面积指数 温度距平最大值
下载PDF
台风“麦莎”两次东折成因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季青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1-827,共7页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主要从副高面积指数、麦莎的移速与台风移向的关系、风场、变高场以及高空辐散场等方面对台风"麦莎"的两次东折作了分析。发现:两次东折时,副高面积指数处在增加中;两次东折前,麦莎...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主要从副高面积指数、麦莎的移速与台风移向的关系、风场、变高场以及高空辐散场等方面对台风"麦莎"的两次东折作了分析。发现:两次东折时,副高面积指数处在增加中;两次东折前,麦莎移速一直在减小,但是东折后开始增加。麦莎两次东折受环境风场的变化影响都比较大。麦莎移动路径与24 h负变高中心的位置变化比较一致,两次东折时更是如此。麦莎第一次东折时,与高空辐散场也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诊断分析 麦莎 东折
下载PDF
河南省三次重污染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齐伊玲 孔海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EC-Interim再分析资料、L波段雷达的探空资料以及空气污染资料,对比分析了河南省2015年11月27日至12月25日的3次重污染过程。首先从范围、时间、强度、首要污染物等方面对比分析这3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其次对比分析这...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EC-Interim再分析资料、L波段雷达的探空资料以及空气污染资料,对比分析了河南省2015年11月27日至12月25日的3次重污染过程。首先从范围、时间、强度、首要污染物等方面对比分析这3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其次对比分析这三次过程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污染期间平直的环流、弱的气压场、高湿、小风、逆温均有利于重污染的产生; I和Ⅱ污染最重日500 h Pa河南处在弱脊区,Ⅲ处在槽后的西北气流中;偏北风有利于污染物由北向南的传输,造成大面积重污染且污染达到最重;三次重污染过程的结束均是由于西路冷空气入侵造成;风速、湿度、24 h变温和24 h变压与PM_(2. 5)有一定的超前滞后关系,其中超前4 h风速、超前1 h湿度、超前10 h变温、超前19 h变压和PM_(2. 5)浓度的相关性最好。边界层内,三次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逆温,I过程大部分时间同时存在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 Ⅱ和Ⅲ整个过程几乎均有接地逆温存在,而大部分时间不存在悬浮逆温;湿度场的垂直方向上,I过程存在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而Ⅱ和Ⅲ过程不存在。Ⅱ和Ⅲ都是中西部污染最先清除、其次是北部、南阳和东部地区;而I过程北部最先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首要污染物 气象条件 相关 传输
下载PDF
河南省冬季3次重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孔海江 栗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079,共9页
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2015年11月27日—12月1日、12月5—14日、12月19—25日河南3次重污染过程,结合空气污染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这3次重污染过程的开始、持续和结束及污染物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静稳天气有利于污... 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2015年11月27日—12月1日、12月5—14日、12月19—25日河南3次重污染过程,结合空气污染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这3次重污染过程的开始、持续和结束及污染物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静稳天气有利于污染的发展持续,3次重污染过程的结束均是由西路冷空气入侵造成的.第1次重污染过程平均风场上的风速均为小风或静风,从湖北到河南南部风向为偏南风;而第2和第3次重污染过程平均风场分别以偏东和偏北风为主.第2和第3次重污染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污染物输送过程.3次重污染过程中,河南省本地排放对本省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最大,而河南省周边区域对河南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在这3次过程中不一样,第1次重污染过程,河南南部主要受偏南风影响,湖北对河南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最大,为20.7%;第2和第3次重污染过程主要受偏东风影响,安徽和江苏对河南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最大,分别为17.7%和18.5%.3次重污染过程中,安阳的主要污染输送源均不相同,分别来自河北、江苏和安徽、本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重污染 输送特征 河南 冬季
原文传递
2016年冬季河南三次持续污染过程的环流及关键气象要素特征
5
作者 谷秀杰 冯丽莎 +2 位作者 田力 王友贺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6期26-34,共9页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出现了3次持续多日的中度及其以上的污染天气过程,分别为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5日-21日、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1日,尤其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 d。第二次污染过程的后4...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出现了3次持续多日的中度及其以上的污染天气过程,分别为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5日-21日、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1日,尤其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 d。第二次污染过程的后4 d,严重污染自北向南发展到全省。为了今后对持续污染天气的预报有所参考,对3次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演变及高空地面形势进行详尽分析,总结具有预报意义的天气学特征:当昼夜温差下降到4~6℃、温度露点差下降到0~5℃、风力约为2m·s^-1、气压变幅<5hPa时,可能会产生严重污染天气;污染期间,500hPa高度正距平达5 dagpm以上,海平面为负距平或与常年同期相当,逐日高空环流显示,河南境内多短波槽活动或长期受偏西到西南气流影响,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或鞍型场,气压梯度小,风力弱,当高低空在此形势配置下时,均有利污染天气的出现或加重;当925hPa与1000hPa的风切<1.5 m·s^-1,近地层湍流扩散弱,大气维持静稳状态,有利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L波段探空显示,当200 m以下有逆温,100 m以下风速<3 m·s^-1,贴地层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有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污染持续期间若出现小雨量级降水时,污染会有所减弱,但不会彻底清除;当高空转为较强西北气流或地面有强冷空气南下时,即气压梯度显著增加、风力明显加大,污染天气将彻底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污染 形势场特点 气象要素演变 L波段探空数据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