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袁丁 +1 位作者 宋晓红 胡世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582-2584,共3页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根据伤口...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根据伤口评估三角进行伤口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VSD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根据伤口评估三角进行伤口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用湿性愈合理念进行创面换药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创面外观,并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20.7±5.7)d]短于对照组[(36.6±11.3)d],创面愈合率(75.00%)高于对照组(32.14%),换药次数[(3.5±0.5)次]少于对照组[(11.6±4.1)次],感染发生率(0)及疼痛发生率(10.7%)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2.1%,疼痛发生率为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创面外观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结论:与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理念治疗、护理相比,将伤口评估三角联合VSD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更有利于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及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创面 伤口评估三角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标准抗凝治疗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秦金保 +2 位作者 崔健 石亿 周汝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8期3589-3593,3597,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单纯标准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央型(髂股静脉)和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导管溶栓治疗组(...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单纯标准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央型(髂股静脉)和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导管溶栓治疗组(试验组)65例、单纯抗凝治疗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消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肢大腿消肿率[(83.03±4.53)%]显著高于对照组[(50.42±7.41)%](P<0.05);患肢小腿消肿率[(76.48±8.24)%]亦显著高于对照组(54.95±8.14)%(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有效率为92.31%(60/65),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4/28)](P<0.05)。随访半年后,试验组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率为90.67%(57/65),PTS率为7.69%(5/65);而对照组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率为21.42%(6/28),PTS率为14.28%(4/28)。试验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且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杨露 梁珊珊 +1 位作者 宋小倩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26例患者,按术后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6例)采用PCIA,观察组(60例)在...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26例患者,按术后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6例)采用PCIA,观察组(60例)在其基础上联合CFNB。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4和48 h的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2和3天康复训练的总时间、住院天数、CP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24和48 h,观察组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2.946、2.533、2.808、2.438、2.735,P<0.05)。观察组患者第1次在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6.85±2.43)h、第1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2.88±0.5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3.433,P<0.05)。观察组术后1、2和3 d康复锻炼总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2,3.036,2.220,P<0.05)。观察组术后1和2 d所达到的最大CPM角度(53.11±6.28)°、(74.05±3.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11.67%、住院天数(9.97±3.51)d、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NB联合PCIA应用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单纯PCIA,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减少辅助镇痛药物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安全性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下载PDF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应用合理性评价
4
作者 马蒙 孙丹丹 +2 位作者 过之一 梁海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477-482,共6页
目的建立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以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说明书、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260例患者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出院病... 目的建立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以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说明书、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260例患者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结果260例病历中,合理(C_(i)≥0.8)84例(32.31%),基本合理(0.6≤C_(i)<0.8)67例(25.77%),不合理(C_(i)<0.6)病历109例(41.92%)。主要不合理问题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73例(28.08%)、用法用量不适宜86例(33.08%)、使用疗程过长31例(11.92%)、溶媒选择不适宜9例(3.46%)和药物相互作用129例(49.62%)等。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评价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是切实可行的,结果表明亳州市人民医院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管理力度,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 加权TOPSIS法 评价标准 合理用药 无适应证用药 用法用量不适宜
原文传递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1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汝航 邓汝淇 +2 位作者 柴鹏 崔健 《安徽医学》 2019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31例行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31例行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管腔通畅率及有无支架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中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25例,单纯球囊扩张6例,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IVCS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术后3、6个月及1、2、3年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0%、90.2%、85.6%、84.2%及83.1%。1例(6.5%)患者置入支架后近端回缩移位,行补救性支架置入1枚。3例髂静脉闭塞(单纯球囊扩张),1例术后1年支架内形成血栓,4例下肢溃疡愈合无明显复发,26例下肢肿胀缓解,8例下肢静脉曲张及沉重感缓解。结论腔内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支架置入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梁珊珊 杨露 +2 位作者 孟雨 金传名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6-1249,1259,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进行下肢超声检查,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进行下肢超声检查,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188)。分析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的糖尿病比例、未进行术后物理抗凝治疗的比例、未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比例、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高、血小板计数高、合并糖尿病、未进行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术后卧床时间长、未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均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皮肤保护膜对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冰冉 徐袁丁 +1 位作者 李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2719-2725,共7页
目的:探讨皮肤保护膜对行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行VS... 目的:探讨皮肤保护膜对行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行VSD治疗的68例慢性伤口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皮肤保护膜,两组均干预2周;出院时,比较两组MASD发生情况、伤口治疗效果(伤口治愈率等)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ASD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MASD发生时间延迟(P<0.05);观察组使用皮肤保护膜后伤口面积缩小率增大(P<0.05),伤口治愈率更高(P<0.05),伤口愈合时间更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保护膜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行VSD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MASD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肤保护 皮肤保护膜 伤口护理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pEGFP-N2-ECM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
8
作者 李建生 +3 位作者 许戈良 荚卫东 陈浩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构建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稳定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方法应用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pEGFP-N2-ECM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SMMC-7721细胞,G418药物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系。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 目的构建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稳定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方法应用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pEGFP-N2-ECM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SMMC-7721细胞,G418药物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系。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ECM1基因表达。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证实pEGFP-N2-ECM1构建成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CM1的SMMC-7721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2-ECM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肝癌SMMC-7721细胞中稳定表达,为研究ECM1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蛋白-1 肝癌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导致皮肤坏死1例
9
作者 邓汝淇 石亿 +2 位作者 周汝航 崔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华法林(warfarin)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产生抗凝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估出血风险。华法林导致的皮肤坏死(warfarin-induced skin necrosis,WISN)是一种罕见的华法林并发症,... 华法林(warfarin)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产生抗凝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估出血风险。华法林导致的皮肤坏死(warfarin-induced skin necrosis,WISN)是一种罕见的华法林并发症,自1943年首次发现以来,全球仅报道300余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皮肤坏死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细胞外基质蛋白-1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建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细胞外基质蛋白-1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能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促进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血管的生成。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蛋白-1可能在肿瘤的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蛋白-1 肿瘤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