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克隆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1 被引量:66
1
作者 李克 王琳 +12 位作者 成军 张玲霞 段惠娟 陆荫英 杨继珍 刘妍 洪源 夏小兵 王刚 李莉 钟彦伟 陈菊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未知蛋白基因。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CV核心蛋白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筛选出30个阳性克隆,对既... 目的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未知蛋白基因。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CV核心蛋白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筛选出30个阳性克隆,对既能在4缺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SD/-Trp-Leu-Ade-His)又能在涂有X-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长出蓝色菌落,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HCV核心蛋白基因分为大、中、小三段,与所克隆的未知功能基因回交,以证实其相互作用的部位。结果分析的结果显示,其中1号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1个未知功能序列有99%的同源性,初步证明了此基因与HCV核心蛋白有结合活性(GenBank号:AY032593).HCV核心蛋白的全长、2/3,1/3三段,回交显示三段均能在酵母中与此未知基因具有结合作用。结论 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肝细胞基因克隆成功,核心蛋白与此未知基因的作用部位应是氨基端.此项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此基因在HCV致病机制以及在肝细胞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肝炎样病毒属 遗传学 病毒蛋白质类 遗传学 病毒基因 分子克隆 遗传学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刘妍 +6 位作者 成军 钟彦伟 夏小兵 李克 王琳 施双双 段惠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结果质粒 pVR10 12 X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X蛋白 ,共转染实验中 pVR10 12 X组 β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是空质粒对照的 3 2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基因 真核表达 反式激活 SV40早期启动子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毛艳飞 张良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0-52,共3页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战略 旅游产业 优化升级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3
4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3 位作者 刘妍 杨继珍 张玲霞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筛选、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 (NS) 3的人单链抗体 (ScFv) ,以解决鼠单抗的免疫原性问题 ,为HCV的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的HCVNS3为包被抗原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 目的 筛选、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 (NS) 3的人单链抗体 (ScFv) ,以解决鼠单抗的免疫原性问题 ,为HCV的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的HCVNS3为包被抗原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HCVNS3人单链抗体 (ScFv片段 )阳性克隆 ,并对其进行免疫及序列测定。结果 筛选出来的ScFv片段具有抗NS3的特异性。结论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丙型肝炎 非结构蛋白3 单链噬菌体抗体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异质性及对其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妍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琳 王刚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X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为了进一步探讨X区突变对X蛋...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X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为了进一步探讨X区突变对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 ,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X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 1( )载体的EcoRI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并分别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提取细胞裂解液 ,检测SV40启动子调控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共转染结果显示 :野生株X蛋白能够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异质性 反式激活 HBV
下载PDF
《2013年日本肝病学会肝细胞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SH-HCC指南第3版)》要点解读 被引量:43
6
作者 吴银莲 林苏 +1 位作者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0-851,共2页
日本肝病学会(JSH)肝细胞癌(HCC)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2版(JSH-HCC指南第2版)分别于2009年发布了日文版,2010年发布了英文版。指南第2版文献检索工作截止于2007年6月。由于该领域的知识与信息迅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修订,工作组从2011... 日本肝病学会(JSH)肝细胞癌(HCC)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2版(JSH-HCC指南第2版)分别于2009年发布了日文版,2010年发布了英文版。指南第2版文献检索工作截止于2007年6月。由于该领域的知识与信息迅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修订,工作组从2011年9月开始收集文献,经讨论后于2013年10月在日本公布了JSH-HCC指南第3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日本 指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进 +5 位作者 施双双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洪源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异质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已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加以比较。...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异质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已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加以比较。测序结果发现 ,来源不同的 5株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一致率为 93 6 % ,不同克隆的 4个开放读码框架长度有明显区别 ,氨基酸序列中存有移框、缺失、替换等多种变异类型。说明来源于同一患者的HBV基因组序列之间存在有较明显的变异现象 ,在患者体内构成了准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准种 遗传变异 HBV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序列突变及准种 被引量:39
8
作者 皇甫竞坤 +5 位作者 邓红 成军 施双双 洪源 任喜民 李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研究,阐明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存在的意义。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的BCP基因,采用聚丙烯酰...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研究,阐明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存在的意义。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的BCP基因,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展示缺失突变,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发现,57.8%患者血清中可见2-3条扩增条带;测序结果发现BCP区存在多种突变形式,点突变中以140nt(T→C)最为常见,缺失突变多见于TA1,TA2及TA3,多表现为8bp、20bp的缺失。结论 HBV B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并在患者个体体内存有多种变异形式;TA1,TA2及TA3的变异可能影响e抗原的表达。结果提示HBV慢性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遗传学 病毒基因 遗传学 突变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施双双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李莉 斯崇文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 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37例测序结果提示来源于不同患者HBV X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但每个序列均不一致。X区除了存在广泛的碱基点替换突变外,序列的缺失突变占测序克 隆总数的51.4%(19/37);氨基酸缺失及移框突变多发生于123位氨基酸残基之后,可导致X蛋 白多种羧基端形式。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该区突变结果可能影响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反式激活 X基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DNA序列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皇甫竞坤 施双双 张国庆 洪源 李莉 斯崇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 ,自 18例慢性患者血清中分别扩增前C/C基因、P基因逆转录酶区 (RT)、HBV全S区、X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 ,自 18例慢性患者血清中分别扩增前C/C基因、P基因逆转录酶区 (RT)、HBV全S区、X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挑选 81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除外大段缺失突变的克隆 ,来源于同一患者前C/C区、RT区、全S区、X区和全基因组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 0 %~ 99 1%、98 7%~ 99 3%、97 5 %~ 10 0 %、93 0 %~ 98 2 %和 96 6 %~ 97 5 %。前C区A83点突变、C抗原内部缺失较为常见 ,缺失突变、终止替换突变、短序列的插入或缺失突变造成的移框突变在各个区域中均可检出 ,X基因 (核心蛋白启动子区 ,CP)内部缺失突变不仅导致X蛋白羧基端的多样性 ,而且调控HBeAg的表达。编码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和缺陷病毒基因亦在患者外周血中。结论 多区域测序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HBV呈现准种群共存 ,X区 (CP区 )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 ,CP区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 ,这些变异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缺失突变 体内 准种 HBV CP 乙型肝炎病毒DNA 变异 种群 全基因组序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刘友昭 王刚 施双双 夏小兵 邵清 斯崇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准种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截短型囊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成军 +5 位作者 王勤环 王刚 施双双 刘妍 夏小兵 斯崇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者体内存在的特殊状态。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设计,以多聚酶链反应(PCR)自患者血清中扩增全S基因片段,测序以明确变异的部位,并与既往已发表的HBV adr亚型进行序列比较。结果经...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者体内存在的特殊状态。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设计,以多聚酶链反应(PCR)自患者血清中扩增全S基因片段,测序以明确变异的部位,并与既往已发表的HBV adr亚型进行序列比较。结果经测序发现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有变异病毒株编码的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基因,并存有HBsAs和多聚酶区缺陷型病毒基因。结论在外周血中存在HBV截短型囊膜蛋白编码基因,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截短型囊膜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准种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33
13
作者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王刚 施双双 刘友昭 夏小兵 邵清 斯崇文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准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以已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Teasy质粒 ,用限制性片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准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以已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Teasy质粒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 ,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分别自 3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 2 9、2 8和 8个阳性克隆 ,以EcoRI酶切患者 1和 2的RFLP结果提示各有 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 ,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表现为高度保守 ,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DNA序列高度一致 ,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 97%。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 ,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变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HBV
原文传递
cDNA文库噬菌体展示法的建立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结合蛋白筛检 被引量:31
14
作者 施双双 +4 位作者 王业东 皇甫竞坤 李莉 张玲霞 成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2,共2页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 ,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 ,经过“包被 吸附 洗脱”筛检过程 ,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 ,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 ,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 ,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 ,经过“包被 吸附 洗脱”筛检过程 ,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 ,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 ,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过 4轮生物淘洗过程。结果提示 ,神经胶质瘤抑制子候选基因区基因 (GLTSCR) 2上游部分序列存在于与HBV前S1结合的重组T7噬菌体中 ,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前S1蛋白结合蛋白具有KxPxKSGxxxL结构域。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GLTSCR 2的编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噬菌体展示法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结合蛋白 筛检
下载PDF
脂肪肝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35-1037,共3页
关键词 致病机制 病毒性感染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
下载PDF
可溶性HCV非结构蛋白NS3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3
16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3 位作者 刘妍 杨继珍 张玲霞 《肝脏》 199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获得可溶性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NS3 ScFv和进一步HCV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重组的HCV非结构蛋白NS3为包被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 目的 获得可溶性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NS3 ScFv和进一步HCV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重组的HCV非结构蛋白NS3为包被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HCVNS3人单链抗体ScFv片段克隆,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及免疫活性测定。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转化琥珀突变非抑制型大肠杆菌HB2151;IPTG诱导表达HCV NS3可溶性单链抗体;ELISA和dot blot检测其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 克隆了HCV NS3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经DNA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抗体基因由747个碱基组成。ELISA和dot blot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HB2151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可溶性HCV NS3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具有结合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的特异性和免疫活性。结论 克隆、鉴定并在大肠杆菌HB2151中表达了可溶性的ScFv-N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 单链可变区抗体 表达
下载PDF
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妍 成军 +5 位作者 李克 夏小兵 王刚 杨继珍 王琳 《肝脏》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表面抗原中蛋白羧基末端缺失突变体 (MHBst)的反式激活功能。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截短的HBV表面抗原中蛋白 (MHBst167)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中 ,转染COS 7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表面抗原中蛋白羧基末端缺失突变体 (MHBst)的反式激活功能。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截短的HBV表面抗原中蛋白 (MHBst167)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中 ,转染COS 7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MHBst167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 pSV lacZ共转染COS 7细胞 ,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结果 构建成含有约 5 0 0bp基因的质粒 pcDNA3 .1(-) Mt ,在COS 7细胞表达出相应蛋白 ,对pSV lacZ的表达具有反式激活作用。 结论 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截短 反式激活 表面抗原 MHBs^t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敦敬 朱芳芳 +6 位作者 牟英峰 吕水清 周梦超 林小千 李金梅 耿德勤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328例首次脑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为降压组161例和对照组167例。降压组24 h内予以降血压治疗,降血压幅度为10%-25%,但不低于126/80 mm Hg;7 d...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328例首次脑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为降压组161例和对照组167例。降压组24 h内予以降血压治疗,降血压幅度为10%-25%,但不低于126/80 mm Hg;7 d内保持血压〈140/90 mm Hg,并于14 d内维持此水平;对照组不予以降血压治疗。发病后90 d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血压治疗与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降压组的血压在随机分组后的1-14 d和90d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 1);第14和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0(1.0-3.0)和1.0(1.0-3.0)]和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2.0(1.0-3.0)和1.0(1.0-3.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影响患者第14和90天的神经功能[OR=0.98,P=0.70;OR=0.96,P=0.52]。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影响生活质量,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降血压治疗 生活质量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成军 钟彦伟 +3 位作者 刘妍 杨继珍 陈菊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克隆 4株利什曼原虫表面无鞭毛体蛋白 (amastin)的编码基因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锥虫 (T .cruzi)与利什曼原虫亲缘关系相近的原则 ,首先以锥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为参考 ,对GenBank中的dbEST数据库检索 ,获得硕大利什曼原... 目的 克隆 4株利什曼原虫表面无鞭毛体蛋白 (amastin)的编码基因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锥虫 (T .cruzi)与利什曼原虫亲缘关系相近的原则 ,首先以锥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为参考 ,对GenBank中的dbEST数据库检索 ,获得硕大利什曼原虫 (L .major)一段 30 9核苷酸片段 ,根据其序列合成探针 ,对硕大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文库筛选 ,首先获得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 ,再以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序列为依据 ,合成特异性引物 ,以多聚酶链反应 (PCR)扩增获得亚马逊利什曼原虫 (L .ama .)、巴西利什曼原虫 (L .bra .)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 .mex .)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结果 克隆了 4株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编码的基因。均为国际上首次克隆化基因 ,已被美国GenBank收录。结论 实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锥虫 基因克隆化 无鞭毛体蛋白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前-前-S区编码基因的界定 被引量:30
20
作者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内部结构基因与编码基因之间相互重叠,是基因组序列高度集中利用的一个典型。早期研究中确定了编码病毒蛋白的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本研究通过对于中国HBV感染者的流行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阐明...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内部结构基因与编码基因之间相互重叠,是基因组序列高度集中利用的一个典型。早期研究中确定了编码病毒蛋白的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本研究通过对于中国HBV感染者的流行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基因组结构的特点,并探索是否存在新型ORF的可能性。方法:考虑到HBV基因组序列的准种特点以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的精确度,我们采用的技术是长距离且精确PCR(LA-PCR)技术,根据中国HBV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设计PCR扩增用引物,自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挑选克隆进行全基因组DNA测序,与其他HBV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测序结果5株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存在一新的ORF,定义为前-前-S区,并发现该区之前存在一TA富集区,提示存在新型启动子的可能性。新界定的前-前-S区ORF编码氨基酸序列为MQLIITSKLGIIYILCGRLVFYIREKLHAVPHFVGHHILGNKSYS,与前-S1、前-S2和表面抗原主蛋白编码基因框架一致表达。结论:在HBV基因组中存在有一新的ORF,命名为前-前-S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前-前-S区 编码基因 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