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曹玉红
陈晨
张大鹏
刘美云
董舜舜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773-4781,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571124)
-
文摘
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战略区,对经济发展和区域振兴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引发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快速转变、景观格局中的关键生态涵养源萎缩、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等方面的快速变化,区域生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研究收集了皖江城市带多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影像解译数据,获取DEM、降水、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自然生态属性数据,基于GIS平台,综合集成应用生态风险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分析法开展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1995-2015年近20年的生态风险整体不断上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生态风险明显增强的区域主要是合肥以及芜马铜沿江城市为主,西南大别山区与南部皖南山区没有大的变化,生态风险增加的区域主要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平原、丘陵地带,区域内生态风险分布的两极分化特征明显。有利于推动生态风险的理论研究,且对安徽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保护长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皖江城市带
-
Keywords
ecological risk
land use
Wanjiang City Belt
-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生态文明建设中沈巷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晨
曹玉红
刘崇刚
刘美云
董舜舜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69-72,14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571124)
-
文摘
将沈巷镇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TM影像图进行解译,结合ArcGIS软件平台的空间分析能力,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这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沈巷镇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草地面积在5个时期没有发生变化,重心也没有偏移;水域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变化幅度不大,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且呈现出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移的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一直在增加,在2010—2015年变化最大,其补充来源多为耕地,重心向东北沿江方向偏移;耕地的面积逐年减少,变化幅度较大,大部分转为建设用地。皖江承接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带动了沈巷镇经济发展,促使各土地利用的转型。
-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土地利用
沈巷镇
-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and use
Shenxiang Town
-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