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中国目标下省域未来人居环境地理图景效应评估——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匡文慧 +2 位作者 窦银银 萨日盖 尹哲睿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8,共9页
文章以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针对提升人居环境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从美丽宜居模式、基准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刻画了2035和2050年人居环境地理图景,并评估了人居生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图景效... 文章以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针对提升人居环境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从美丽宜居模式、基准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刻画了2035和2050年人居环境地理图景,并评估了人居生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图景效应。研究表明:2020—2035年福建省人居环境地理图景变化将尤为显著。预计到2035年,全省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将达到4.89%~5.55%,耕地和林地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生态保护模式中未来建设用地集约程度更高、资源利用水平最强,全省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将明显提高。建议福建省未来延续集约的建设用地发展模式,到2035年全省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控制在5%以内,重点保护南部地区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适度提升东北部城市建成区绿地空间比例以增强人居环境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绿色发展 建设用地 人居环境 美丽中国
原文传递
近20 a内蒙古高原城乡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2
作者 萨日盖 包玉海 +3 位作者 窦银银 潘涛 匡文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2-933,共12页
内蒙古高原人类城乡开发建设活动监测及其对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的科学评估对于建设国家北方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气象观测资料和其他辅助信息,综合应用动态度分析和邻域替代等方法,评估了2... 内蒙古高原人类城乡开发建设活动监测及其对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的科学评估对于建设国家北方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气象观测资料和其他辅助信息,综合应用动态度分析和邻域替代等方法,评估了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城乡开发建设的空间范围、扩张速度以及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内蒙古高原城乡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18206.4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6%。(2)2000—2020年城乡建设扩张面积为7462.99 km~2,59.76%源于工矿用地的扩张。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占用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其中城市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以占用农田为主,工矿用地以占用草地和荒漠为主。(3)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由于人类城乡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损失达到143.51×10~4tC,采矿开发导致的损失最多,占比由2000—2010年的60.72%增加到2010—2020年的73.91%。2010年以来,城乡开发建设占用农田导致的NPP损失有所缓解,然而草地NPP损失在加剧。(4)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系统NPP损失主要由采矿开发导致。城镇人口、GDP增加以及相关政策引起城乡建设不断扩张,对生态系统NPP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内蒙古高原高质量城乡开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开发建设 生态系统 NPP损失 内蒙古高原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楠林 任志彬 +4 位作者 付尧 郭玉洁 毛之夏 常馨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34-1545,共12页
基于长期不透水面和MODIS地表温度数据,分析2000—2015年中国城市群扩张及热岛效应时空演变,进而综合采用冗余分析(RDA)、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分配分析(VPA)等方法,揭示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内建成区面积快速扩... 基于长期不透水面和MODIS地表温度数据,分析2000—2015年中国城市群扩张及热岛效应时空演变,进而综合采用冗余分析(RDA)、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分配分析(VPA)等方法,揭示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内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不透水面比例从2000年2.08%增长到2015年5.33%,且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城市群;2000—2015年,夏季热岛分布较广,且白天强度高于夜晚。东部以及大部分北部城市群如哈长城市群等,降温强度较大,但其夜晚热岛效应在不同程度增强。冬季夜晚比白天热岛分布广、强度高,北方、西北、东部等地区夜晚热岛效应也在增强;自然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城市群热岛强度,降水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22%),纬度越高,冬季夜晚热岛强度也越高。人为因素显著影响夜晚热岛分布和城市群内热岛强度的平衡,城市植被覆盖显著减少夜晚城市群内热岛分布,灯光强度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24%),对热岛比例起显著正贡献(27%),人口密度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31%);自然环境因素对热岛强度的贡献占主导,而人为干扰因素对热岛比例的贡献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群 热岛强度 遥感分析
下载PDF
1990-2015年朝鲜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于皓 +1 位作者 王宗明 李明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300,共13页
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提取1990年和2015年朝鲜土地覆被信息,定量描绘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25年间朝鲜土地覆被共变化1.1×104km2,林地和湿地分别减少4976.1 km2、203.3 km2,耕地和人工表面分... 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提取1990年和2015年朝鲜土地覆被信息,定量描绘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25年间朝鲜土地覆被共变化1.1×104km2,林地和湿地分别减少4976.1 km2、203.3 km2,耕地和人工表面分别增加4821.5 km2、80 km2;耕地面积增加明显,94.6%的耕地来源于林地,两者的主要转化区在海拔为100~1000 m、坡度为8°~35°的坡地;黄海北道的土地覆被变化最显著,其次是平安南道,两江道最不明显。人口增长、经济环境退化和宏观政策的调控等人为因素是推动朝鲜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弥补了朝鲜长时间尺度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空白,同时为东北亚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力 遥感 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 朝鲜
原文传递
鸭绿江流域跨国界地区水土保持功能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常馨悦 +5 位作者 包广道 苗正红 任志彬 张达 冯恒栋 胡楠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以跨境的鸭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采用遥感解译、InVEST模型等手段,定量分析1988—2018年鸭绿江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变化,探讨二者间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及耕地为流域内主要用地类型,2018年中国一侧、朝鲜一侧林地覆... 以跨境的鸭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采用遥感解译、InVEST模型等手段,定量分析1988—2018年鸭绿江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变化,探讨二者间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及耕地为流域内主要用地类型,2018年中国一侧、朝鲜一侧林地覆盖率分别为76.78%和75.84%;而耕地覆盖率分别为20.02%和21.63%。近30年来,流域水田面积变化率最大,中国、朝鲜两侧分别增长了330.63%和127.52%。1988—2018年间流域中国一侧产水量增加118.40×10^(8) mm,朝鲜一侧产水量增加33.76×10^(8) mm;1988—2018年间流域中国一侧土壤保持量增加111.71×10^(8) t,朝鲜一侧土壤保持量增加102.61×10^(8) t。流域中国一侧水土保持功能呈现明显的协同关系,朝鲜一侧水土保持功能呈现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态势。本研究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InVEST模型 鸭绿江 跨国界地区 时空格局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低碳城市研究进展
6
作者 《城市地理》 2016年第12X期69-,共1页
低碳城市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模式中成为焦点,其已成为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低碳经济的空间基础面。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GIS技术与构建低碳城市理念相结合,将为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做出客观的贡献。本文对GI... 低碳城市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模式中成为焦点,其已成为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低碳经济的空间基础面。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GIS技术与构建低碳城市理念相结合,将为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做出客观的贡献。本文对GIS支持下的低碳城市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低碳城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