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及驿站述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巍 《社科纵横》 201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吐蕃王朝时期,吐蕃在其先民通往西域道路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与唐朝战争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以吐蕃—勃律道、吐蕃—于阗道和吐蕃东道为主和以玉门军道、大勃律—朅师—护密道、朅师—淫薄健道等为补充的交通道路。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吐... 吐蕃王朝时期,吐蕃在其先民通往西域道路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与唐朝战争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以吐蕃—勃律道、吐蕃—于阗道和吐蕃东道为主和以玉门军道、大勃律—朅师—护密道、朅师—淫薄健道等为补充的交通道路。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吐蕃进入西域的道路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保持道路的通常,吐蕃还设立了相应的驿站。本文对这一时期吐蕃通向西域的交通和驿站加以述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西域 交通 驿站 述考
下载PDF
陇山东西道路变迁探析
2
作者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陇山是纵贯陕甘宁交界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也是阻隔东西交通的一个天然屏障.陇山一带的交通道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在张骞通西域时草创形成.此后的每个历史时期,陇山一带交通道路的走向受到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变化和军事形势的影... 陇山是纵贯陕甘宁交界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也是阻隔东西交通的一个天然屏障.陇山一带的交通道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在张骞通西域时草创形成.此后的每个历史时期,陇山一带交通道路的走向受到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变化和军事形势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两汉以后,陇山一带的道路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而明清以后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的活跃则进一步完善了交通道路的网络化布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往来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山 丝绸之路 交通 网络化
下载PDF
明初汉族移民甘肃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玲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10期16-21,共6页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约有50万人从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各地,他们或戍守或屯耕,促进了甘肃的开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格局,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甘肃 汉族移民
下载PDF
试论秦至元朝甘肃汉族移民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石莉萍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古代甘肃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栖息的热土,同时也是从中原地区汉族移民边疆地区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从秦朝到元代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级阶层的汉族移民通过多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地区,为甘肃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原王朝边疆... 古代甘肃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栖息的热土,同时也是从中原地区汉族移民边疆地区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从秦朝到元代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级阶层的汉族移民通过多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地区,为甘肃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原王朝边疆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甘肃地区汉族移民呈现出持续性、不巩固性、类型来源的多样性和强制性与自发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汉族移民 特点
下载PDF
洪武永乐时期明朝与西域诸“地面”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武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3,共5页
明初西域除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两个势力强大的帝国外,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地面",学界对诸"地面"则鲜有涉猎。洪武永乐时期,与明朝关系相对密切的当是在东察合台汗国控制下的土鲁番、哈剌火州、柳城和于阗等... 明初西域除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两个势力强大的帝国外,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地面",学界对诸"地面"则鲜有涉猎。洪武永乐时期,与明朝关系相对密切的当是在东察合台汗国控制下的土鲁番、哈剌火州、柳城和于阗等。这一时期,瓦剌进入西域,并与东察合台汗国展开了角逐,瓦剌在西域地区的兴衰变化不仅对当时西域局势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以后西域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西域 地面 瓦剌
下载PDF
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朝廷对西域诸国的政策及目的
6
作者 洲塔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朝廷对西域诸国实行的政策是明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明朝与北元及后来的鞑靼和瓦剌这对主要矛盾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因而它服从和服务于明朝对蒙古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明廷在这个时期对西域诸国的政策得... 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朝廷对西域诸国实行的政策是明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明朝与北元及后来的鞑靼和瓦剌这对主要矛盾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因而它服从和服务于明朝对蒙古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明廷在这个时期对西域诸国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 永乐 明朝 西域 民族政策 对外政策
下载PDF
以史为鉴,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同治年间西北回族起义为例
7
作者 何生海 《甘肃民族研究》 2011年第4期6-12,共7页
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回族起义,时以陕西的关中为发轫,席卷整个西北,历时17年。是一场具有明显的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民族运动。若把回族起义作为我国历史上固定时空下民族问题的视角来理解,总结清王朝治理民族地区... 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回族起义,时以陕西的关中为发轫,席卷整个西北,历时17年。是一场具有明显的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民族运动。若把回族起义作为我国历史上固定时空下民族问题的视角来理解,总结清王朝治理民族地区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促进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会为我们提供一个难得的反面教材。距今时隔150年,回顾这段历史,本着尊重历史,反省历史,感悟历史,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至少应注意以下五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回族 民族关系 和谐发展 以史为鉴 起义 同治年间 尊重历史 同治元年
原文传递
史前到先秦时期甘肃地区的古人类与民族活动
8
作者 冯小琴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7-51,共5页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多民族的栖息地。从史前的远古时代开始,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也创造了诸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辉煌灿烂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甘肃大地上的氐、羌、大月氏和乌孙等民族在甘肃的...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多民族的栖息地。从史前的远古时代开始,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也创造了诸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辉煌灿烂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甘肃大地上的氐、羌、大月氏和乌孙等民族在甘肃的繁衍生息,为甘肃的早期开发和促进中西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古人类 民族
下载PDF
1979——2004年回族文化研究综述
9
作者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1期94-100,共7页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97%的县市),也是我国人口数量占第三位的少数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为9816805人),同时,回族又是一个跨国民族(中亚和泰国、缅甸等国家)。回族以伊斯兰教作为其最根本...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97%的县市),也是我国人口数量占第三位的少数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为9816805人),同时,回族又是一个跨国民族(中亚和泰国、缅甸等国家)。回族以伊斯兰教作为其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最重要的处世准则、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最执著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展现出这个民族的全部,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也就成为其与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个人来说,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来说,要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也就必须更深入地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成为解读众多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回族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少数民族 人口数量 跨国民族 价值取向 伊斯兰教 精神追求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从《竹山先生文集》看陈诚第二次出使西域
10
作者 洲塔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5期28-32,共5页
陈诚是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一生由安南到西域,多次出使,不辱使命,受到明朝洪武、永乐两朝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他闲赋在家时,把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的记录和与之相关的文章做了整理,是为《竹山先生文集》。本文依据这一珍贵的文献,论... 陈诚是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一生由安南到西域,多次出使,不辱使命,受到明朝洪武、永乐两朝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他闲赋在家时,把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的记录和与之相关的文章做了整理,是为《竹山先生文集》。本文依据这一珍贵的文献,论述了陈诚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山先生文集》 陈诚 西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