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趋势 被引量:10
1
作者 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新的发展趋势及这种趋势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个体化 趋势 公共性
下载PDF
“单位制”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敬畏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单位制度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制度,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国社会可以得出有关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结论,也可以显示出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的不同。
关键词 单位制 文献述评
下载PDF
文化公共性与村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敬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范式众多,然而仔细梳理公认的四种研究范式,发现其很难推而广之。原因在于研究者依据不同地域概括出的范式,既是一种自证预言,也忽视了村落共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既是当时村落社会公共性所在,也是更大层面社... 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范式众多,然而仔细梳理公认的四种研究范式,发现其很难推而广之。原因在于研究者依据不同地域概括出的范式,既是一种自证预言,也忽视了村落共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既是当时村落社会公共性所在,也是更大层面社会共识能够达成的原因。回顾这一点有助于在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和研究中,更好地把握城镇化背景下的村落定位,推进新的村落文化公共性的形成,巩固社会团结和整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研究 公共性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重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敬畏 高孟然 《江南论坛》 2023年第8期14-19,共6页
文化自信作为最本质最深沉的自信,是文化主体在历史和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在民族与世界的比较中生成的文化认同及文化心理。文化自信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文化主体性重构,离开主体性谈文化自信,只会导致自信变成虚无。文化主体... 文化自信作为最本质最深沉的自信,是文化主体在历史和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在民族与世界的比较中生成的文化认同及文化心理。文化自信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文化主体性重构,离开主体性谈文化自信,只会导致自信变成虚无。文化主体性重构过程,也是文化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明晰文化主体性及其构成,也要明晰自身文化及其面临的挑战。只有如此,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变成主体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网络舆论审判”:变局时代中的非正式控制及制度因应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时雨 敬畏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61,157,158,共12页
在文化思潮、政治制度、生存模式发生深刻变迁的转型中国社会,频繁引发情绪对垒的“网络舆论审判”,实则是一种弥补正式治理秩序空缺的自发性社会调节机制:在社会规范更迭、行为约束缺位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审判”表征着互联网“无道”... 在文化思潮、政治制度、生存模式发生深刻变迁的转型中国社会,频繁引发情绪对垒的“网络舆论审判”,实则是一种弥补正式治理秩序空缺的自发性社会调节机制:在社会规范更迭、行为约束缺位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审判”表征着互联网“无道”情境中的神圣道德律令,强化了由德性论、社会性道德形塑的道德主义行为规范;权利意识抬升、意见吸附有限条件下,“网络舆论审判”是溢出性民粹冲动的鲜活呈现,并可能在“闹大-维稳”的互构中成为被默许的补充性政治参与;社会联结脱嵌、风险共同体涣散基础上,“网络舆论审判”是公众消解社会风险、找回脱域化社会团结的恰适工具,借助网络“全视监狱”曝光越轨者,并重新展示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规范。但这一自发性秩序愈发挤压着正式规则的客观独立空间,并由于国家缺场而造成过罚不当、破坏性大于恢复性的随意制裁,亟须接受制度性控制的价值引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审判 变局时代 非正式控制 社会调节机制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微观机制和关联效应
6
作者 金晶 敬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3,共8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动力。居民消费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成果之一。供需双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增量,推动供需双侧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通过逻辑推演,阐释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 数字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动力。居民消费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成果之一。供需双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增量,推动供需双侧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通过逻辑推演,阐释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终点,是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重要参照;分析数字经济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加有效需求的驱动作用。通过理论分析,以市场经济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阐释数字经济在创造新的供需动态平衡,追求市场最优的过程中实现消费升级的微观机制。同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有限的实证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验证数字经济赋能下,供需双侧驱动消费升级的路径有效性和存在的阻滞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供需平衡 高质量建设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新中国70年:从“组织起来”到“社会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敬畏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0,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组织社会、直接管理社会走向社会建设的国家协调社会、间接管理社会,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的应有内涵,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在转向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根据...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组织社会、直接管理社会走向社会建设的国家协调社会、间接管理社会,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的应有内涵,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在转向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不仅重塑国家自身,也在重塑社会。未来,培育新的社会公共性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共享、利益协调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治理 公共性 社会建设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槟 敬畏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5-13,25,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热度居高不下,迅速成为学界广泛关注和聚焦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加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研究,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既有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热度居高不下,迅速成为学界广泛关注和聚焦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加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研究,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既有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学界围绕这一主题主要从概念界定、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理论价值几个方面构建基本研究范式。在初步界定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五个文明”“共同富裕”总结为其科学内涵;其次将生成逻辑分解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最后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进行阐释。在系统的研究范式下,有关研究取得一定共识和成果,夯实了未来研究的理论基础。此外,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方法和人权等研究,学界皆有所涉及。虽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研究主题意蕴广泛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理论研究仍然显得学术性不足、整体性研究有待加强以及学科视角有待拓展等,未来研究应在加强学术性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研究框架,突破学科研究界限,从而不断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内涵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丧葬中互惠共同体——以临潼区S村丧葬仪式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敬畏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人类学一直关注礼物和互惠,然而人类学关注的不是礼物和互惠本身,而是它背后的人群结合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呈现不同面相。陕西关中地区人群结合的面相是什么?笔者从涂尔干的宗教、仪式与社会研究的传统出发对此进行探讨和解读。
关键词 礼物与互惠 丧葬仪式 人群结合
下载PDF
空间、家屋与人观——以关中邓村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敬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近年来空间研究备受学界关注,家屋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一种表征形式,在社会事实与文化意义的构建中,沟通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认知与实践,养成个体人观,体现在地社会结构和教化运作模式,塑造行动者对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认知,并借此再生产地域... 近年来空间研究备受学界关注,家屋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一种表征形式,在社会事实与文化意义的构建中,沟通生活于其中的个体认知与实践,养成个体人观,体现在地社会结构和教化运作模式,塑造行动者对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认知,并借此再生产地域社会原有的认知及社会权力结构。透过此一再生产,原有地域社会及文化意义得以续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邓村 家屋空间 人观展演 人观实践 地域文化意义 再生产
下载PDF
让“协商”与“数字”叠加赋能乡村治理
11
作者 黄鹏进 敬畏 《理论导报》 2024年第3期58-59,共2页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充分利用以5G、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充分利用以5G、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将进一步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崭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信息通信网络 基础设施 现代信息技术 全面振兴 农业强国 大数据 物联网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丧葬中的互惠共同体——以临潼区S村丧葬仪式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敬畏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9,共7页
人类学一直关注礼物和互惠,然而人类学关注的不是礼物和互惠本身,而是它背后的人群结合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呈现不同面相。陕西关中地区人群结合的面相是什么?笔者从涂尔干的宗教、仪式与社会研究的传统出发,对此进行探... 人类学一直关注礼物和互惠,然而人类学关注的不是礼物和互惠本身,而是它背后的人群结合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呈现不同面相。陕西关中地区人群结合的面相是什么?笔者从涂尔干的宗教、仪式与社会研究的传统出发,对此进行探讨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与互惠 丧葬仪式 人群结合 共同体
原文传递
礼物与互惠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敬畏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中国文化与社会当中,礼物与互惠是人们处事的重要原则。这种原则既是传统中国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文化根源,人们经由礼物与互惠达成共享;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重建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借鉴。只有将本土的文化公共性根源与西方的公共性... 在中国文化与社会当中,礼物与互惠是人们处事的重要原则。这种原则既是传统中国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文化根源,人们经由礼物与互惠达成共享;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重建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借鉴。只有将本土的文化公共性根源与西方的公共性理论结合起来,才能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性。而礼物与互惠在文化层面对于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功能,在学界已有充分认识。文章分别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学界有关礼物与互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且指出现有研究缺陷,以期为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和公共性重建提供讨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 互惠 社会团结 社会公共性
下载PDF
“底线型上访”——转型期涉法涉诉访的一种分析进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敬畏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6期46-51,共6页
"底线型上访"与民众通过上访维权、获利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目的都是维权,相异之处是底线型上访多属于涉法涉诉访,民众试图通过这种上访寻求某种公正底线,以回应自身遭遇的不公正现象。"底线型上访"... "底线型上访"与民众通过上访维权、获利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目的都是维权,相异之处是底线型上访多属于涉法涉诉访,民众试图通过这种上访寻求某种公正底线,以回应自身遭遇的不公正现象。"底线型上访"产生原因包括压力型维稳制度、权力与资本的结合造成相对剥夺感加强、成文法与民间习惯的内在张力、价值与信仰的破坏与缺失。"底线型上访"是民众个体对于转型期社会道义公正底线丧失的抗争,也反映了社会失范背景下民众对于重建文化和伦理秩序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型上访 涉法涉诉访 社会伦理
下载PDF
流动与社会边界——流动人口融合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固化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在城镇化进程中消除这种社会边界,将是政府和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构建农民工群体融合认同能够有效消解社会边界,推进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社会边界 消融 公共池塘资源
下载PDF
网络社区的性质、议题分类及其影响——以微博与微信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敬畏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全新但又与现实空间交织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互动的人们构成网络社区,网络社区日益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又与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契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其扩散程度也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全新但又与现实空间交织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互动的人们构成网络社区,网络社区日益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又与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契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其扩散程度也不同。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其传播特征、参与主体、议题性质和社会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区 议题分类 影响 微博 微信
下载PDF
流动人口污名化与公共服务 被引量:3
17
作者 敬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6,共6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然而,基于制度设置的原因,城乡分离的格局一时无法打破,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各种对于流动人口的污名化现象。文章认为,要切实推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必须加快完善对流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然而,基于制度设置的原因,城乡分离的格局一时无法打破,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各种对于流动人口的污名化现象。文章认为,要切实推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必须加快完善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以公共服务促融合,以公共服务消污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污名化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 被引量:3
18
作者 敬畏 《当代社科视野》 2010年第7期10-15,共6页
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既有模式缺陷总结之后提出的新型发展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与当下中国社会所处的阶段——社会转型有何关系,文章对此进行探讨。文章认为,社会转型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既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遇。这... 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既有模式缺陷总结之后提出的新型发展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与当下中国社会所处的阶段——社会转型有何关系,文章对此进行探讨。文章认为,社会转型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既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机遇。这种挑战和机遇处理得当,将为中国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和谐社会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生态文明 挑战 机遇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公共性——兼评《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敬畏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文化创造力 大众文化 中国社会 公共性 社会空间 自由意志 自我意识 人类学
下载PDF
从“嵌入”到“脱嵌”的“市场社会”——对《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质疑和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敬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巨变》的解读,进而对博兰尼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博兰尼对自由调节市场、市场和市场社会的认识不明确,比如博兰尼认为的自我调节市场历史性,"脱嵌"是否存在,虚拟商品商品化是市场社会等等问题的存... 文章通过对《巨变》的解读,进而对博兰尼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博兰尼对自由调节市场、市场和市场社会的认识不明确,比如博兰尼认为的自我调节市场历史性,"脱嵌"是否存在,虚拟商品商品化是市场社会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他在对市场社会进行道德批判的同时也使自己被一系列逻辑悖论所牢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脱嵌 自由市场 市场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