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灌溉下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水溶性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邱菁华 薛铸 +4 位作者 孙书洪 彭劲舟 张鹏飞 衣若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7,共8页
为探寻间歇灌溉下水稻适宜施硅肥时期。2021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津原85”为研究对象,在间歇灌溉下以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水溶性硅肥(6 kg·hm^(-2))设置6个处理,即:分蘖期(S1)、拔节期(S2)、孕穗期(S3)、抽穗期(S4)、扬花灌浆期(S5... 为探寻间歇灌溉下水稻适宜施硅肥时期。2021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津原85”为研究对象,在间歇灌溉下以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水溶性硅肥(6 kg·hm^(-2))设置6个处理,即:分蘖期(S1)、拔节期(S2)、孕穗期(S3)、抽穗期(S4)、扬花灌浆期(S5)和不施硅肥(CK)。分析间歇灌溉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水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并作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下增施硅肥对水稻功能叶的叶面积、实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均有促进作用。间歇灌溉下水稻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改善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但施硅肥提高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不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间歇灌溉下分蘖期施硅肥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率最高。综上,分蘖期为间歇灌溉下水稻推荐的施硅肥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灌溉 水稻 硅肥 产量 灌水利用效率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申孝军 张笑培 +4 位作者 姚宝林 李强 薛铸 衣若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不同区域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该研究利用北疆和南疆试验区实测地温数据与同期平均气温数据确定了花生播种前日平均地温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新疆51个气象站点1951—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 为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不同区域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该研究利用北疆和南疆试验区实测地温数据与同期平均气温数据确定了花生播种前日平均地温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新疆51个气象站点1951—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不同产区膜下滴灌花生播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种前农田表层土壤温度与日平均气温呈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当春季连续5 d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4.00和16.10℃时,同期表层土壤温度维持在12和15℃;播前连续5 d表层土壤温度维持在12℃时播种,东疆、南疆和北疆花生产区播期日序数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6.94、108.53和121.09;播前连续5 d表层土壤温度维持在15℃时播种,东疆、南疆和北疆花生产区播期日序数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14.39、117.02和128.58;近70年新疆绿洲花生适播期平均日气温呈上升趋势,东疆、南疆和北疆地区花生适播期分别提前了1.44~1.75、1.13~1.43和1.05~1.88 d/10a;根据播前农田耕层土壤地温与播后根区土壤地温的变化规律,新疆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东疆花生产区比南疆早2 d左右,南疆比北疆早12 d左右,目前,北疆花生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底至5月上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绿洲不同花生产区适宜播种日期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播种 气温 土壤温度 播期 膜下滴灌 花生 新疆
下载PDF
间歇灌溉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邱菁华 孙书洪 +3 位作者 薛铸 彭劲舟 衣若晨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目的】探究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施硅肥时期。【方法】选取“津原85”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间歇灌溉模式下设6个施硅肥处理(不施硅肥(CK)、分蘖期施硅肥(F1)、拔节期施... 【目的】探究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施硅肥时期。【方法】选取“津原85”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间歇灌溉模式下设6个施硅肥处理(不施硅肥(CK)、分蘖期施硅肥(F1)、拔节期施硅肥(F2)、孕穗期施硅肥(F3)、抽穗期施硅肥(F4)、扬花灌浆期施硅肥(F5))。研究间歇灌溉下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间歇灌溉下增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增长1.15%~11.36%,干物质量增长9.17%~24.24%,产量增长2.05%~8.63%,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长2.16%~8.63%。不同生育时期施硅肥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分蘖期施硅肥效果最佳。【结论】间歇灌溉模式下,通过增施硅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可将分蘖期作为间歇灌溉下“津原85”水稻适宜的施硅肥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灌溉 水稻 硅肥 生长性状 产量 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豫北地区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衣若晨 申孝军 +4 位作者 李松敏 薛铸 杨丽霞 高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优化豫北地区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2.0,4.0,6.0 L/h)和滴灌带间距(40,60,80,100,120 cm)对灌溉水在土壤中分布、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灌水均匀度而言,缩... 为优化豫北地区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2.0,4.0,6.0 L/h)和滴灌带间距(40,60,80,100,120 cm)对灌溉水在土壤中分布、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灌水均匀度而言,缩小滴灌带间距和增加滴头流量可以提高灌溉水在冬小麦根区的分布均匀度;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铺设超过80 cm,会影响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滴灌带间距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适宜的滴灌带间距及滴头流量组合能在同一灌水条件下,有效减小耗水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的参数组合的产量最高,达到10626.45 kg/hm 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42 kg/m 3。综合分析灌溉水均匀度、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以及滴灌带间距80 cm、滴头流量6.0 L/h的参数组合是适宜的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头流量 滴灌带间距 灌水定额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无水层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劲舟 孙书洪 +3 位作者 薛铸 邱菁华 衣若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改善天津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并进一步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以水稻品种‘津原85’为研究对象,以控制土壤水分下限的4个水平作为灌溉试验处理,即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Ⅰ)、70%(Ⅱ)、80%(Ⅲ)、90%(Ⅳ),来研究不同无水层控制灌溉处... 为改善天津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并进一步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以水稻品种‘津原85’为研究对象,以控制土壤水分下限的4个水平作为灌溉试验处理,即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Ⅰ)、70%(Ⅱ)、80%(Ⅲ)、90%(Ⅳ),来研究不同无水层控制灌溉处理对水稻的生长性状(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水分亏缺,除株高外,均有助于水稻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产量的提高。不同处理下水稻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高于对照的3%~26%、6.53%~12.35%、0.9~1.56 kg·m^(-3)、7.24%~9.5%。综合考虑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当控制土壤饱和含水率70%为下限(处理Ⅱ)进行灌溉,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层控制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花生叶面积指数精准快速监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申孝军 +5 位作者 衣若晨 李强 苗昊翠 侯献飞 陈军伟 薛铸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4,104,共8页
为探索适用于花生叶面积指数快速精准测量方法,基于田间调查实测数据,分别采用网格法、比叶重法、系数法、AutoCAD法以及扫描法等5种方法计算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并以基于扫描法的估算结果为对照,评价了基于其他4种监测方... 为探索适用于花生叶面积指数快速精准测量方法,基于田间调查实测数据,分别采用网格法、比叶重法、系数法、AutoCAD法以及扫描法等5种方法计算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并以基于扫描法的估算结果为对照,评价了基于其他4种监测方法估算结果的精度,并优化了系数法和比叶重法调查花生叶面积的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比叶重法精度较高、监测速度较快、可操作性强,利用比叶重法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叶片取样数分别为24、30、24和30片,相对误差分别为4.13%、4.07%、0.02%和0.13%,标准均方根误差为7.494%,适宜的干重比系数分别为150.00、143.26、187.58和157.20 cm^(2)/g。比叶重法是适宜于花生叶面积快速精准测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面积指数 测定方法 叶面积系数 比叶重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