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被引量:237
1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9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华伟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1-384,共64页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口服抗凝药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 被引量:208
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7 位作者 马长生 杨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华伟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吴立群 廖德宁 黄鹤 李述峰 吴钢 蒋晨阳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6-289,共44页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CardiovascularSociety,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心电生理 心血管病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 被引量:198
3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8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华伟 黄鹤 江洪 李莉 刘少稳 刘旭 刘兴鹏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5期377-434,共58页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05
4
作者 张骞 刘小慧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2-276,共5页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成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显著增高。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成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显著增高。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从最初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转变为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延缓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的长期策略。慢性心力衰竭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可以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的降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因而文章将主要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 被引量:93
5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0 位作者 马长生 杨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28-369,共42页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 人类健康 人群 患病率
原文传递
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76
6
作者 王志燕 陈晨 +2 位作者 吕强 杜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2-1255,共4页
2021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了新版的急慢性心力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新指南结合近年来心力衰竭诊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等进行了更新。该文结合临床诊疗实践和循证医学证据,就新指南亮点进行解读,以... 2021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了新版的急慢性心力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新指南结合近年来心力衰竭诊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等进行了更新。该文结合临床诊疗实践和循证医学证据,就新指南亮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室性早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评价 被引量:52
7
作者 马长生 +7 位作者 刘旭 周玉杰 王勇 颜红兵 赵瑞革 杜昕 刘兴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评价单形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 97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室早患者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 ,男 38例、女 5 9例 ,年龄 46 .2± 7.1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 评价单形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 97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室早患者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 ,男 38例、女 5 9例 ,年龄 46 .2± 7.1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97例室早全部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 95例 ,全部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 2例 ,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其中 1例V1导联呈Rs形态 ,1例呈rsr′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5 .9% (93/ 97)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 2 0416± 1891次 / 2 4h和 12 2± 140次 / 2 4h(n =19,P <0 .0 0 1)。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1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为 91% ,复发率是 4.3% (4/ 93)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 ,可作为症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室流出道 心电图 经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40
8
作者 马长生 +3 位作者 刘兴鹏 龙德勇 王京 刘小青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间我院对68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n=56)或EnSite/...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间我院对68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n=56)或EnSite/NavX(n=12)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收集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初始肺静脉电学隔离率、最终肺静脉电学隔离率及并发症资料。结果68例患者共计完成136个环形消融线,操作时间平均为(240±65)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7±12)min。用于左心房重建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放电时间分别为(20±9)min和(62±24)min。在完成预定环肺静脉消融线后,初始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50.7%(69/136),经寻找缝隙补充消融后最终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6%(130/136)。70.2%(59/84)的缝隙分布于左侧,29.8%(25/84)见于右侧。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和2例锁骨下及左胸部皮下血肿,均经保守治疗康复,无肺静脉狭窄。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隔离 线性消融 三维标测 方法学评价 导管 环状 系统 肺静脉电隔离术 2004年 操作时间 曝光时间 抗心律失常 肺静脉消融 肺静脉狭窄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相关数据 操作过程 皮下血肿 心脏压塞 保守治疗 并发症率 左心房
原文传递
1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被引量:41
9
作者 马长生 胡大一 +6 位作者 杨新春 商丽华 丁燕生 李毅刚 刘旭 叶行舟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5年第1期6-7,共2页
因行电生理检查和/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总成功率占99%(1188/1200)。气胸发生率占0.75%(9/1200);误扩张锁骨下动脉占0.08%(1/1200);刺激... 因行电生理检查和/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总成功率占99%(1188/1200)。气胸发生率占0.75%(9/1200);误扩张锁骨下动脉占0.08%(1/1200);刺激性咳嗽、咯血占0.16%(2/1200)。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虽然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发生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穿刺术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100例心房颤动临床评价 被引量:39
10
作者 马长生 +7 位作者 刘兴鹏 龙德勇 刘小青 王京 刘闯 李勇胜 藏敏华 刘晓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对连续100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系...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对连续100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系统(76例)或EnSite-NavX系统(24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彻底电学隔离。结果100例患者共完成200个环形消融环,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0%。操作时间150~365(240±65)min,X线时间为23~61(37±12)min。其中8例(8.0%)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随访5.5~12(10.2±5.7)个月,累计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为85.0%。术后1、2、3、4、5、6个月时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分别为66.0%、82.0%、87.0%、85.0%、85.0%、88.6%。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结论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原文传递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蚀治疗 被引量:37
11
作者 马长生 杨新春 +8 位作者 胡大一 黄德嘉 方全 商丽华 刘旭 孙英贤 刘宣力 王乐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4,共4页
经导管射频消蚀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缺乏大样本评价。该文介绍26例ILVT病人行射频消蚀治疗的经验。26例均为男性,年龄36±11岁。21例在室速发作中行激动标测与消蚀,即在左侧室间隔寻找心室波前... 经导管射频消蚀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缺乏大样本评价。该文介绍26例ILVT病人行射频消蚀治疗的经验。26例均为男性,年龄36±11岁。21例在室速发作中行激动标测与消蚀,即在左侧室间隔寻找心室波前有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s以上的高频、低幅电位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消蚀靶点;5例因导管机械刺激终止室速或室速诱发后不能持续而采用起搏标测。26例病人全部一次消蚀成功,平均随访4个月,1例2个月后复发再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消蚀术时间1.6±1.1小时,X线照射时间26±16分钟,放电次数为4.0±1.8次,放电功率10~30W。成功消蚀靶点全部在间隔后半部分,主要位于间隔中部。结果表明射频消蚀治疗ILVT安全、有效,可作为这类病人的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放电过程中房室结改良已经成功的征象 被引量:35
12
作者 马长生 +5 位作者 杨新春 商丽华 孙英贤 刘旭 叶行舟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蚀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96例资料,全部为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时沿三尖瓣环首选希氏束与冠状窦口间距的中点为消蚀靶点,采用时间递增法放电。把持续60秒以上的放电规定为1次放电,共2...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蚀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96例资料,全部为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时沿三尖瓣环首选希氏束与冠状窦口间距的中点为消蚀靶点,采用时间递增法放电。把持续60秒以上的放电规定为1次放电,共216次。放电过程中有交界性心律或交界性逸搏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者,房室结改良成功率为81.8%;无明显交界性心律演变者,房室结改良成功率为18.8%,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放电过程中交界性心律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对房室结改良已经成功的阳性预测值为81.8%,阴性预测值为86.7%。房室结改良总成功率为99.0%。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交界性心律数量逐渐减少或消失是房室结改良已经成功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消蚀术 房室结改良 射频消蚀术
原文传递
脑钠素和N-心钠素在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13
作者 黄彦生 魏经汉 +4 位作者 魏太星 王锦荣 赵洛沙 邱春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脑钠素(BNP)和N心钠素(NA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筛选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心力衰竭患者32例,并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 目的:评价脑钠素(BNP)和N心钠素(NA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筛选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心力衰竭患者32例,并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血浆BNP和NANP水平。结果: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血浆BNP〔(98.72±48.96)ng/L〕和NANP〔(1382.25±549.51)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06±18.20)ng/L和(422.06±255.38)ng/L,P<0.05和P<0.001〕,却显著低于心力衰竭组〔分别为(150.90±83.66)ng/L和(4020.43±2090.95)ng/L,P<0.05和P<0.001〕;血浆BNP>75.00ng/L(对照组的x+1.96s)时,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4%;血浆NANP>923.00ng/L(对照组的x+1.96s),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结论:BNP和NANP可用来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且以BNP>75.00ng/L同时NANP>923.00ng/L作为诊断无症状性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无症状性 N-心钠素 脑钠素 诊断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群碎裂QRS波群的检出与意义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颖 刘兴鹏 +5 位作者 闫倩 黎旭 于立群 刘小慧 马长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fQRS)在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入选连续1 0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年龄18~65岁),采集其静息状态下的常规心电图。fQRS的定义为至少2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存在≥2个...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fQRS)在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入选连续1 0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年龄18~65岁),采集其静息状态下的常规心电图。fQRS的定义为至少2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存在≥2个R波或者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切迹。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与fQRS检出相关的指标。结果:总计86例(8.6%)检出fQRS,其中男性占69.8%(60/86),平均每例的fQRS导联数目为(2.3±0.5)个。90.7%(78/86)的fQRS分布于下壁导联,另9.3%(8/86)分布于胸前导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QRS时限偏长及额面心电轴<30°是健康成人常规心电图检出fQRS的独立相关因素。胸前导联呈现fQRS的导联(8例)均包含QRS移行所在导联。结论:①fQRS在健康成年人群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在下壁导联;②健康成年人fQRS的产生似与轻度室内传导延缓和(或)平均心电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群 健康成人
原文传递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被引量:30
15
作者 马长生 +7 位作者 刘旭 王勇 颜红兵 周玉杰 李宪伦 刘兴鹏 杜昕 赵瑞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59-163,共5页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指南2022 被引量:31
16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8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张健 张宇辉 张抒扬 杨伟宪 王水云 邹长虹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2期80-105,共26页
本指南将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评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及流程,临床分型及分期,并发症,遗传评估和家系筛查,鉴别诊断,治疗,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特殊人群管理,自然病程及预后等方... 本指南将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评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及流程,临床分型及分期,并发症,遗传评估和家系筛查,鉴别诊断,治疗,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特殊人群管理,自然病程及预后等方面详细介绍HCM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目的是在国内推广关于HCM的最新诊疗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HCM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指南 中国 更新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长生 刘兴鹏 +9 位作者 颜红兵 王勇 周玉杰 刘旭 张晓 刁鸿英 李霄 郑知刚 柯元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电图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Omin内房早/房颤消失及随访期内可以无须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果:92.6%(25/27)的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其中尤以双上肺静脉居多(21/25)。随访2.4±3.7个月后有13例患者(68.4%)达上述成功标准,其房早数目由术前的3720±2741个/日降至216±139个/日,除1例发生心房穿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罗太阳 聂绍平 +11 位作者 康俊萍 吕强 杜昕 胡荣 刘新民 张崟 贾长琪 刘小慧 陈方 吕树铮 吴学思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DESIRE-plus(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 plus)研究中符合本研究的3186例患者分为三组,无吸烟组1714例,已戒烟组462例,在吸烟组1010例。通过分析三组间一般... 目的探讨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DESIRE-plus(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 plus)研究中符合本研究的3186例患者分为三组,无吸烟组1714例,已戒烟组462例,在吸烟组1010例。通过分析三组间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无吸烟组、已戒烟组、在吸烟组三组间年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别为62.5±9.8岁、60.5±9.9岁和55.3±10.3岁(P<0.001);在吸烟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3.0%、5.7%,明显高于无吸烟组(13.1%、4.9%)、已戒烟组(12.3%、3.0%),P<0.001。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也有明显差别,已戒烟组中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分别占45.4%、10.6%,明显高于无吸烟组(39.2%、8.5%)和在吸烟组(35.2%、6.5%),P值分别为0.006和0.024。已戒烟组CABG率(33.8%)明显高于无吸烟组(29.0%)和在吸烟组(24.5%),P=0.001。三组间随访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有明显差别,无吸烟组、已戒烟组、在吸烟组随访死亡率分别为1.6%、3.9%、1.3%(P=0.001),总死亡率分别为1.6%、3.9%、1.3%(P=0.001)。结论吸烟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提前,能促发血脂异常、炎性反应,从而引发冠心病,并有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访死亡率、总死亡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单用与联用低分子质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作用比较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凌 +3 位作者 李莉 刘瑞云 陈庆华 张金盈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8-659,共2页
目的 观察单用阿司匹林和联用低分子质量肝素 (法安明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阿司匹林 )及治疗组 (阿司匹林 +法安明 ) ,疗程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88 37% ,... 目的 观察单用阿司匹林和联用低分子质量肝素 (法安明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阿司匹林 )及治疗组 (阿司匹林 +法安明 ) ,疗程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88 37% ,对照组为 6 7 4 4 % (P <0 0 5 ) ;观察 4周治疗组无 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组发生 3例 (9 38% )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 ,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单用 联用 低分子质量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
原文传递
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27
20
作者 马晓海 赵蕾 +4 位作者 李松南 张天静 安靖 范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 目的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mapping成像、延迟对比增强(LGE)成像。测量不同受检者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22例(22/30,73.33%)患者存在延迟强化,DCM组15例(15/27,55.56%)患者存在延迟强化,对照组无延迟强化。比增强前,HCM组[(1 294.79±85.22)ms]、DCM组[(1312.88±59.57)ms]左心室心肌T1值均较对照组[(1 266.56±57.33)ms]显著增加(P均<0.05);对比增强后,HCM组[(491.31±121.59)ms]、DCM组[(466.77±126.34)ms]左心室心肌T1均值较对照组[(534.09±92.73)ms]显著减低(P均<0.05)。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8,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9,P<0.05);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相关;T1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