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近”的消失与再造——反思技术扩张时代的社会团结 被引量:27
1
作者 山民 赵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共11页
"差序格局"与"附近消失"分别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其中内含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是对社会结构基底不同与转变的精准表征。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就是在技术加速扩张之下"差序格局"的覆盖面不... "差序格局"与"附近消失"分别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其中内含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是对社会结构基底不同与转变的精准表征。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就是在技术加速扩张之下"差序格局"的覆盖面不断缩小"、附近"逐渐消失的过程,相反相成的两者又集中表现为"附近"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加速重构。技术扩张一面冲刷着社会团结的基底,另一面却蕴含建构新型社会团结的契机。若能合理地引导技术加速的边界,处理好技术内部的张力,以人类精神维度的共同历史叙事为枢纽,再造"附近"完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附近” 消失 再造 社会团结
原文传递
康德“自主性”概念及其超越 被引量:7
2
作者 山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26-631,共6页
在有关现代性的讨论中,标志性的概念"理性"已经被人们解构,但是另一概念"成熟"及其相关的词汇"自主性"则被学人忽略。自主性在康德的视野中是摆脱监护和控制状态实现启蒙的重要预设。福柯不满意康德的普... 在有关现代性的讨论中,标志性的概念"理性"已经被人们解构,但是另一概念"成熟"及其相关的词汇"自主性"则被学人忽略。自主性在康德的视野中是摆脱监护和控制状态实现启蒙的重要预设。福柯不满意康德的普遍理性概念,从而引进历史本体论来批判理性及其公开运用的可能性.在对理性进行拆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主性的背谬。自主性在中国现代性和后现代皆有体现的语境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主性 理性 立法 启蒙精神 自我创造
下载PDF
内在的善与余数分配——“科恩难题”的伦理进路
3
作者 山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9,共13页
科恩在试图推广野营旅行遵循的共享和平等原则时遇到了困难,即无法为慷慨无私等美德找到组织机制和运用场景,我们可以称之为“科恩难题”。按照科恩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市场错误地激发并利用了贪婪、自私等恶劣的人性动机,导致... 科恩在试图推广野营旅行遵循的共享和平等原则时遇到了困难,即无法为慷慨无私等美德找到组织机制和运用场景,我们可以称之为“科恩难题”。按照科恩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市场错误地激发并利用了贪婪、自私等恶劣的人性动机,导致人类片面地追求外在利益,忽视了实践活动内在的善。然而,人类活动自然承载的内在的善却被长期而普遍地遮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却特别依赖这种内在的善。实际上,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社会资产,从而推动余数分配和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恩难题” 外在利益 内在的善 余数分配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统一战线动员策略优化:从科层动员到话语动员 被引量:5
4
作者 山民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年第1期86-91,共6页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交媒体。智能化传播方式的出现影响了权力发挥作用的形式。权力结构转换,动员模式也需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和国家关系中,科层动员准确而有效地促进统一...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交媒体。智能化传播方式的出现影响了权力发挥作用的形式。权力结构转换,动员模式也需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和国家关系中,科层动员准确而有效地促进统一战线发展。这是由动员的社会基础--社会结构稳定而清晰以及伞状传播方式等因素决定的。数字时代,信息科技革命改变了动员的社会基础,社交媒体使自上而下的科层动员模式受到冲击。统一战线需要优化动员策略,融合话语动员策略。话语动员与传统的科层动员构成双轨,使动员策略在"权力中心动员社会"与"由社会动员权力中心"之间切换。统一战线要充分认知社交媒体在数字时代的作用,切实从话语领导权争夺、身份重建等方面升级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科层动员 话语动员 数字时代 社交媒体
下载PDF
杜威与李普曼“公众”之争的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山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9,共6页
20世纪早期杜威与李普曼就公众和民主问题进行了争论。前者认为,作为有机体成员的个体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积极的公众并对现代民主的健康运行发挥作用;而后者则认为,公众基于自身的原因是容易被操纵的,而且公众只是一种幻影,对于... 20世纪早期杜威与李普曼就公众和民主问题进行了争论。前者认为,作为有机体成员的个体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积极的公众并对现代民主的健康运行发挥作用;而后者则认为,公众基于自身的原因是容易被操纵的,而且公众只是一种幻影,对于民主来说公众只有作为消极力量才能起到作用。从这一认知出发,前者的民主观内涵丰富且充满理想色彩,而后者则主张精英政治,要求严格地限制公众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李普曼 公众 民主
下载PDF
罗蒂的“自我”观及其政治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山民 陈亚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焦点就是"权利"和"善"何者优先问题,其中的症结就在于"自我"的地位,是镶嵌于共同体之中的,还是无拘的自我?罗蒂在"民主先于哲学"一文中围绕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批评...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焦点就是"权利"和"善"何者优先问题,其中的症结就在于"自我"的地位,是镶嵌于共同体之中的,还是无拘的自我?罗蒂在"民主先于哲学"一文中围绕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实用主义立场,试图把"自我"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借助对尼采的"自我观"和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学进行创造性地解读,提出信念和愿望之网的自我观,从而在政治框架,而不是在哲学藩篱中解决这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先验自我 自我克服
下载PDF
数据、平台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危机 被引量:1
7
作者 山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25,共10页
公共领域在媒介平台化和平台媒介化的互动下出现了新转型,这是平台资本主义挖掘数据、进行数字化生产的结果。作为新历史形态的数字资本主义使平台用户成为流众,流众的数字劳动经过赋形成为流量。在争夺流量的过程中数字媒介平台形塑了... 公共领域在媒介平台化和平台媒介化的互动下出现了新转型,这是平台资本主义挖掘数据、进行数字化生产的结果。作为新历史形态的数字资本主义使平台用户成为流众,流众的数字劳动经过赋形成为流量。在争夺流量的过程中数字媒介平台形塑了数字媒体生态,其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虚假自主权的用户进入了茧房和回音室。封闭式交往是无效的自我叠加或复制,公共领域对话质量由此下降,损害了公共性与协商政治。身处国家能力弱势和社会科技强势这个双重态势中的哈贝马斯,要求增强国家规制、整合新技术,以修复受损的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数据 平台媒介 公共领域 流众
下载PDF
数据、平台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危机
8
作者 山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9期44-45,共2页
面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形态“数字资本主义”一的入侵,哈贝马斯用“反公共性”来表达其对公共领域被破坏的不安。数字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的历史形态,核心是按数据生产。数据类似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原材料,是生产的准备,只有经... 面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形态“数字资本主义”一的入侵,哈贝马斯用“反公共性”来表达其对公共领域被破坏的不安。数字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的历史形态,核心是按数据生产。数据类似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原材料,是生产的准备,只有经过算法赋形的数据一流量才成为有用的信息。而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智能要件和环节是让具有复杂商业功能的媒介成为平台的前提;而媒介平台化,或平台媒介化又是让哈贝马斯主张的发生在公共领域的协商政治出现转型的历史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大数据 数字资本主义 商业功能 数据生产 媒介化 媒介平台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以借读费为例的道德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山民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0期197-200,共4页
文章试图从实践伦理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义务教育中的"借读费"问题。在界定借读费的基础上,检讨借读费存在的理由。受教育权,因为公共物品拥挤,市场的介入,而遭到了损害。这种损害得以辩护的伦理理由是,地方性的道德压倒了普遍... 文章试图从实践伦理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义务教育中的"借读费"问题。在界定借读费的基础上,检讨借读费存在的理由。受教育权,因为公共物品拥挤,市场的介入,而遭到了损害。这种损害得以辩护的伦理理由是,地方性的道德压倒了普遍性的公民资格及其相应的权利。驳斥地方性,甚至说,具有模糊边界的共同体道德是本文的主要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读费 公共物品 教育公平 地方性利益
下载PDF
所有制-国家角色双重调整下的资本主义及其困境 被引量:2
10
作者 山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168,195,共8页
资本主义自工业革命发展至今历经了繁荣和萧条的交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入剖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调整。历史上资本主义经过两次重大调整:一是所有制的调整,二是国家角色的调整。两次调整不同程度激活了社会创造力和平衡力,其理论... 资本主义自工业革命发展至今历经了繁荣和萧条的交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入剖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调整。历史上资本主义经过两次重大调整:一是所有制的调整,二是国家角色的调整。两次调整不同程度激活了社会创造力和平衡力,其理论上支持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向。调整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仍然没有解决成本外部化难题,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债务危机、尖锐的社会冲突和滋生了右翼民粹主义。所有制和国家的双重调整受制于顶层设计,难言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 国家角色 调整 新自由主义 成本外部化
下载PDF
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微观政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山民 《理论界》 2007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消费社会,在市场逻辑的驱动下,女性形象在广告中被对象化为商品性能的代言符号。这是消费文化隐藏着的男性视觉运作的产物,男性借助现代媒介暗中实施着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控制,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微观政治。如何反抗这种支配,是本文力图... 消费社会,在市场逻辑的驱动下,女性形象在广告中被对象化为商品性能的代言符号。这是消费文化隐藏着的男性视觉运作的产物,男性借助现代媒介暗中实施着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控制,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微观政治。如何反抗这种支配,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市场逻辑 微观政治 反抗
原文传递
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等式”的张力剖析——兼论普鲁姆德的批判生态女性主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山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7,共6页
生态女性主义者在论述自己的环保立场和解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等式是:自然-女性,这个等式的背后隐藏了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西方有些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道家或者道教思想中找到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思想资源,并准备吸取道家智... 生态女性主义者在论述自己的环保立场和解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等式是:自然-女性,这个等式的背后隐藏了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西方有些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道家或者道教思想中找到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思想资源,并准备吸取道家智慧,反抗男权中心主义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然而,自然-女性的隐喻及其推论"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存在巨大的逻辑困境,如不消解这一困境,其追求的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解放将难以如愿。以生态自我为核心的普鲁姆德的批判的生态女性主义实现了对隐喻思维和二元思维的超越,从而重构了生态女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女性 普鲁姆德
下载PDF
马克思本体论的实践转向、维度与旨归 被引量:2
13
作者 山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2,共9页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本体论转向 意义本体论
下载PDF
哲学终极及其意蕴:罗蒂和马克思的视域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山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罗蒂是一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运动有着不浅渊源的新实用主义者,他出生并生活在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幼年罗蒂的双亲与美国共产党人来往甚密。这对罗蒂的人生和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罗蒂最后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但他的... 罗蒂是一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运动有着不浅渊源的新实用主义者,他出生并生活在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幼年罗蒂的双亲与美国共产党人来往甚密。这对罗蒂的人生和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罗蒂最后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但他的哲学观却与马克思的哲学观存在家族相似性。罗蒂被人们认为是后现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的微观领域的改革受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墨菲、拉克劳等人的重视和批判,梳理罗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实用主义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马克思 哲学的终结 宏大叙事 微观革命
下载PDF
启蒙话语探析:普特南和罗蒂的实用主义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山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在普特南看来,西方文化史上的启蒙历经了分别表现为对神和习俗的超越、对理性和民治的推崇以及对民主探究方式的追求三个阶段,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生活不断地走向成熟。普特南、罗蒂以实用主义方法评判了三次启蒙... 在普特南看来,西方文化史上的启蒙历经了分别表现为对神和习俗的超越、对理性和民治的推崇以及对民主探究方式的追求三个阶段,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生活不断地走向成熟。普特南、罗蒂以实用主义方法评判了三次启蒙,细致地检讨了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这对我们重建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理性 民治 实用主义
下载PDF
生产之镜、成本外部化与金融霸权——论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山民 李婵 《理论与评论》 2019年第1期69-79,共11页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意义生产"和"意义摧毁"的悖论。在价值萎缩、意义稀薄的背景下,资本主义面临生产之镜破碎、成本外部化难以为继以及金融风暴多发的态势。新自由主义试图挽救资本主义危机的工具...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意义生产"和"意义摧毁"的悖论。在价值萎缩、意义稀薄的背景下,资本主义面临生产之镜破碎、成本外部化难以为继以及金融风暴多发的态势。新自由主义试图挽救资本主义危机的工具恰恰以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为前提,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其颓势。技术创新使劳动力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速度和比率增加,弹性雇佣制造着新穷人,金融杠杆带来了巨大的资产风险。因此,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面临重构。重建意义世界、恢复价值多元才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危机 生产之镜 成本外部化 金融霸权 新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激进抑或保守——拉克劳、墨菲与理查德·罗蒂政治思想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山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共7页
拉-墨以话语为起点"瓦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罗蒂以反讽为基点建构了最低纲领的自由主义。话语和反讽的哲学基础都是反实在论。拉-墨和罗蒂在此基础上构筑的后现代政治景象异曲同工。前者由多元决定、霸权争夺... 拉-墨以话语为起点"瓦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罗蒂以反讽为基点建构了最低纲领的自由主义。话语和反讽的哲学基础都是反实在论。拉-墨和罗蒂在此基础上构筑的后现代政治景象异曲同工。前者由多元决定、霸权争夺的逻辑走向了"激进民主",后者则从强调民主政治的偶然性滑向保守主义。拉-墨的激进民主扩展了民主的内涵,把民主放在优先于社会主义的位置;罗蒂认为进步依靠不同文化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坚持实用主义的政治观。在何为政治本质的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殊为不同,前者强调对抗的意义,后者推重协同性。其实表面上不同的政治立场预设了同样的目标:放弃总体性革命,退向微观领域的改进。其批判资本主义的力度相比经典社会主义者和杜威皆有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反讽 激进民主 改革左派 保守
原文传递
契约何以可能?——从罗尔斯和布坎南的视角看 被引量:1
18
作者 山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27,共6页
古典契约论者,譬如霍布斯、洛克,通过假设自然状态解释了契约是如何可能的。罗尔斯认为自然状态不能保证形成不受扭曲的契约。他的思路是假设原初状态,让人们在无知之幕下面选择达成契约的基本原则,并认为在此情况下选择出来的契约肯定... 古典契约论者,譬如霍布斯、洛克,通过假设自然状态解释了契约是如何可能的。罗尔斯认为自然状态不能保证形成不受扭曲的契约。他的思路是假设原初状态,让人们在无知之幕下面选择达成契约的基本原则,并认为在此情况下选择出来的契约肯定是公平的契约。而布坎南则不借助假设,直接诉诸现实中人们的策略行为和重复博弈活动,只要界定产权、承认他者的道德平等地位,就可以建构互助的契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公平的契约 无知之幕 囚徒困境 产权 互助的契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主旨 被引量:1
19
作者 山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学术界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的主旨争论颇多, 一般从分析维特根斯坦的两个批判(私人感觉的不可亲近性和私人语言遵守规则的不可能性) 来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学说的主旨。对前者的分析主要落在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传达思... 学术界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的主旨争论颇多, 一般从分析维特根斯坦的两个批判(私人感觉的不可亲近性和私人语言遵守规则的不可能性) 来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学说的主旨。对前者的分析主要落在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传达思想、表达意义, 就是在于人类存在共同体内一致性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语言 记忆 规则 共同体实践
下载PDF
论威廉·詹姆斯对宗教经验的现象学诠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山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2-49,共8页
威廉·詹姆斯从他个人的边缘经验出发对信仰的基础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追问。在他看来,存在一种实在的宗教体验处在科学捕捉之外。然而,科学对实证方法的喜爱已经使得科学过分相信给定证据的知识及其行为,导致人类在面临一些技术装置... 威廉·詹姆斯从他个人的边缘经验出发对信仰的基础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追问。在他看来,存在一种实在的宗教体验处在科学捕捉之外。然而,科学对实证方法的喜爱已经使得科学过分相信给定证据的知识及其行为,导致人类在面临一些技术装置之外的身心体验时陷入精神危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到纯粹经验,融合理智和情感,给予人们在没有充分证据下信仰的权利,让宗教经验帮助个体实现与非人格化对象的沟通,从而缓解或消弭身心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廉·詹姆斯 信仰 情感 宗教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