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对比研究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薛炜 +2 位作者 李登科 朱如杭 孙文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0期1980-1985,共6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肝切除术,80例)和...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肝切除术,80例)和B组(RFA,8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甲胎蛋白(AFP)水平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16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28)。研究证明AFP≥20 ng/mL、肿瘤多发、微血管癌栓、白蛋白<35 g/L、凝血酶原时间≥13 s、Child-Pugh分级为B级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小肝癌采用RFA或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RFA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略占优势。此外,凝血酶原时间、肿瘤数目、白蛋白、微血管癌栓、Child-Pugh分级、AFP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切除术 原发性小肝癌 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多中心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丁雪梅 +9 位作者 姚常玉 宁纯民 国士刚 王向涛 李尚胜 高君 柯山 王劭宏 孔健 孙文兵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肝细胞癌获得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55... 目的探讨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肝细胞癌获得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生存5年及以上组和5年以下组,比较两组年龄、肿瘤最大径及数目、射频消融次数等临床指标,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255例肝细胞癌的总生存期为0.5~15.5年,中位总生存期为4.3年;生存5年及以上患者115例(45.1%);5年以下140例(54.9%)。全组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1.2%、44.8%和34.8%。两组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肝病原因、甲胎蛋白、治疗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hild-Pugh分级、合并肝硬化、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数量和射频消融次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Child-Pugh B级、肿瘤最大径>5.0 cm、肿瘤多发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消融5次以上是影响远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中等体积肝细胞癌和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序贯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及数量、射频消融次数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射频消融 长期生存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子朋 蒋鹏程 +3 位作者 王志会 孔健 唐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癌患者(共40个病灶),分别于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CDFI、SMI技术和增强CT评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并进行分级;以增强CT...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癌患者(共40个病灶),分别于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CDFI、SMI技术和增强CT评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并进行分级;以增强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技术与增强CT评估血管分级及消融效果的一致性。结果PRFA治疗前,SMI技术显示病灶内微血管分级:1级5例(12.5%),2级20例(50.0%),3级15例(37.5%);增强CT显示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7.5%),中度强化19例(47.5%),明显强化18例(45.0%),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2,P=0.00)。PRFA治疗后,SMI技术评估病灶射频消融效果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521);PRFA治疗前SMI技术评估血流分级为3级的病灶完全消融率低于1级、2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70,P<0.05)。结论SMI技术与增强CT对肝癌内微血管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SMI技术微血管分级可有效评估PRFA术后的消融效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增强CT 射频消融 肝癌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预测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子朋 唐华 +2 位作者 蒋鹏程 赵鸿雁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5例(72个病灶)肝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7~68岁,平均56岁。病...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5例(72个病灶)肝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7~68岁,平均56岁。病灶长径21.3~45.6 mm,平均31.2 mm。所有病灶术前均采用SMI技术进行微血流分级(Adler法)和行增强CT检查。术后1个月以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增强CT、增强MRI、超声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完全消融率。Kappa检验分析SMI技术微血流分级与增强CT动脉期强化程度的一致性。结果SMI技术显示病灶内微血流1级12个(16.7%)、2级28个(38.9%)、3级32个(44.4%)。增强CT动脉期无明显强化37个(51.4%)、明显强化35个(48.6%)。SMI技术病灶微血流分级与增强CT明显强化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61,P<0.001),微血流分级越高,强化越明显。SMI技术微血流分级1、2、3级病灶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00.0%(12/12)、92.9%(26/28)、71.9%(23/32)。3级病灶完全消融率明显低于1级、2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MI技术评估肝癌内微血流与增强CT结果一致性较好,SMI技术微血流分级可能成为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微血管成像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主胰管分型及处理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向涛 孔健 +12 位作者 高君 孔新亮 柯山 王强 王劭宏 宁纯民 国士刚 宓立强 李文晓 韩双喜 李敬龙 孙文兵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主胰管分型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朝阳市中心医院、山东莒县...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主胰管分型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朝阳市中心医院、山东莒县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滨州市中心医院和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应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技术的5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胰腺断端主胰管的可视性、位置及直径,将主胰管分为Ⅰ型、Ⅱ型、Ⅲa型和Ⅲb型。观察每个主胰管分型的病例数及相应的处理策略。结果51例患者实施LPD均获得成功。51例LPD中,男性占56.9%(29/51),女性占43.1%(22/51),年龄为31~88岁。胰腺断端主胰管的类型:Ⅰ型7例(13.7%),Ⅱ型39例(76.5%),Ⅲa型2例(3.9%),Ⅲb型3例(5.9%)。根据不同的主胰管分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均成功找到主胰管并插入支撑引流管。结论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根据主胰管分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有助于提高找到主胰管并置入支撑引流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主胰管 胰肠吻合术 支撑引流管 胰颈直线切割闭合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在肝癌射频消融后残留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武世伦 孔健 +3 位作者 姚常玉 薛伟 孙文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不完全射频消融(RFA)后残留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改变及其在残留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裸鼠均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技部。将12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不完全RFA组,每组6只,建立肝...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不完全射频消融(RFA)后残留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改变及其在残留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裸鼠均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技部。将12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不完全RFA组,每组6只,建立肝原位瘤模型。通过小鼠超声监测肿瘤的形成与生长,待肿瘤直径约0.5 cm时行假手术和不完全RFA处理,术后3周处死裸鼠。评估两组中HCC的肺转移情况。免疫荧光试验观察两组肿瘤组织中M2样TAMs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精氨酸酶1(Arg-1)、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假手术组和不完全RFA组肿瘤肺转移率分别为33.3%(2/6)和83.3%(5/6)。不完全RFA组肺转移灶数目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17.0±3.9)个比(7.0±2.0)个,t=2.916,P<0.05]。免疫荧光试验发现不完全RFA组肿瘤组织中M2样TAMs比例较假手术组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RFA组肿瘤组织中IL-12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17.21±2.04)μg/L比(31.06±8.48)μg/L和(23.18±3.73)μg/L比(89.24±26.2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t=4.214,P<0.01)。而IL-10和Arg-1的表达明显增加[(41.90±17.95)μg/L比(37.75±12.70)μg/L和(19.82±4.70)μg/L比(14.65±4.6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0,P<0.05;t=2.976,P<0.05)。结论:HCC不完全RFA可促进TAMs中M1样向M2样转化,可能在残留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极化 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