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发酵菌耐药性变迁及治疗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潘发愤 李庆兴 +4 位作者 郑宇 余一骏 周铁丽 舒雪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分析近两年 12 4 7株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 KI或 GNS- 2 0 1卡测定 17种抗菌药物抑菌浓度 ,按 NCCL SM7解释结果 ... 目的 分析近两年 12 4 7株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 KI或 GNS- 2 0 1卡测定 17种抗菌药物抑菌浓度 ,按 NCCL SM7解释结果 ,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 10种抗菌药物 MIC90 。结果 非发酵菌占临床总细菌分离率 2 8.8% ,其中醋酸钙不动杆菌最多占 4 2 .74 % ;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分别占 35 .2 8%与 6 .89% ;83%感染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 ,96 %患者存在各种高危因素 ;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最高占 6 3.4 % ,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 12 .18% ,泌尿道占 8.2 6 % ;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 (氨苄青霉素 )、庆大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 5 0 %~ 10 0 % ;头孢他啶耐药率较其他三代头孢低 ,但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特治星 )、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特美汀 )、头孢哌酮 /舒巴坦 (舒普深 )、亚胺培南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 )及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对非发酵菌耐药率低 (8.2 %~ 32 .8% ) ,与三代头孢及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非发酵菌耐药率高 ,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治疗 对策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骥 +2 位作者 张慧芳 张友才 王邦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调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该院2003年至2005年43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用17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 目的调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该院2003年至2005年43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用17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以呼吸道感染和创口分泌物感染为主。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耐药率增加与临床广谱抗菌药物用药量增加有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十分突出,应在药敏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该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分布 耐药
下载PDF
158株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迎晓 江宇 +3 位作者 金小亚 石娜 陈永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047-3049,共3页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4-6月常规培养检出的158株肠球菌属,分析其在各种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结果检出粪肠球菌61株(38.6%)、屎肠球菌40株(25.3%)、鹑鸡肠...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4-6月常规培养检出的158株肠球菌属,分析其在各种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结果检出粪肠球菌61株(38.6%)、屎肠球菌40株(25.3%)、鹑鸡肠球菌28株(17.7%),铅黄肠球菌27株(17.1%)、鸟肠球菌2株(1.3%)、肠球菌属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中尿液中检出71株(44.9%)、痰液中检出48株(30.4%);肠球菌属对四环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60.0%,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株,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属感染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鹑鸡肠球菌、铅黄肠球菌比例明显增加,肠球菌属可引起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多部位感染;多药耐药和高耐药现象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0和15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宇 卢明芹 +3 位作者 李骥 叶好好 陈永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3,共2页
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其异常分泌和生成能引起机体许多病理性紊乱,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愈来愈被重视,我... 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其异常分泌和生成能引起机体许多病理性紊乱,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愈来愈被重视,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10及IL-15水平,探讨它们在重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重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5
原文传递
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及治疗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发愤 李庆兴 +4 位作者 郑宇 余一骏 周铁丽 舒雪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2-364,392,共4页
目的 分析近 2年 12 47株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 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 KI或 GNS- 2 0 1卡测定 17种抗菌药物抑菌浓度 ,按 NCCL SM7解释结果 ... 目的 分析近 2年 12 47株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 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 KI或 GNS- 2 0 1卡测定 17种抗菌药物抑菌浓度 ,按 NCCL SM7解释结果 ,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 10种抗菌药物 MIC90 。结果 非发酵菌占临床总细菌分离率 2 8.8% ,其中乙酸钙不动杆菌最多 (4 2 .74% ) ,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嗜麦芽黄单胞菌 ,分别为 35 .2 8%与 6 .89%。83%感染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 ,96 %患者存在各种高危因素。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最高 (6 3.4% ) ,其次为创面分泌物 (12 .18% ) ,泌尿道占 8.2 6 %。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为 5 0 %~ 10 0 %。头孢他啶耐药率较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低 ,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而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巴坦、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嗜麦芽黄单胞菌除外 )及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对非发酵菌耐药率低 (8.2 %~ 32 .8% ) ,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非发酵菌耐药率高 ,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同时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耐药性
下载PDF
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瘦素和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朱碧 +3 位作者 郑宇 王晓东 陈永平 苏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水平和I型胶原。结果内毒素刺激HSC增殖,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增殖,并抑制I型胶原表达和瘦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活化和I型胶原表达。川芎嗪有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肝星状细胞 内毒素 瘦素 Ⅰ型胶原 肝纤维化
下载PDF
25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迎晓 张慧芳 +2 位作者 石娜 陈永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12-813,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 目的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53株,菌株的主要来源为痰130株(51.4%)、血液39株(15.4%)、创面24株(9.5%);菌株主要科室分布前3位是神内科35株(13.8%)、ICU30(11.8%)、脑外科26株(10.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165株(65.2%),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70.0%,MSSA为88株(34.8%),对除青霉素、红霉素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MRSA检出率高,耐药现状严重,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浙南地区甲型副伤寒的耐药变迁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益辉 +2 位作者 郑宇 王邦松 潘发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1期121-122,共2页
目的 了解浙南地区近 4年甲型副伤寒的耐药变迁及临床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地区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的 8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并采用VETIK -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法国梅... 目的 了解浙南地区近 4年甲型副伤寒的耐药变迁及临床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地区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的 8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并采用VETIK -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法国梅里埃公司制造 ) ,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对比分析近 4年的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 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 ,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等。肥达反应阳性率仅为 2 0 % ,近 4年甲型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显著增高 ,耐药率达 71%左右 ,与 4年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氯霉素较敏感 ,其耐药率较 4年前虽有下降 ,但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类、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浙南地区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除肥达氏反应仅 2 0 %外 ,改变不多。近 4年甲型副伤寒对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率显著增加 ,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适合作为常规选药。甲型副伤寒对其他多数抗生素仍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耐药变迁 临床分析 浙南地区 抗生素
下载PDF
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对传染病学教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许烂漫 朱碧 +5 位作者 李骥 卢明芹 金小亚 陈迎晓 陈永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113-114,共2页
通过传染病学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分析评估该教学改革对临床医学生传染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A组(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理论测试成绩及学生评价均显著高于B组(传统多媒体教学法)(P<0.05),... 通过传染病学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分析评估该教学改革对临床医学生传染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A组(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理论测试成绩及学生评价均显著高于B组(传统多媒体教学法)(P<0.05),这种新教学模式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学 教学效果 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及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宇 +1 位作者 朱碧 陈永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13-2615,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瘦素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HSC加不同浓度的川芎嗪50、100、200mg/L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Ⅰ型和...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瘦素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HSC加不同浓度的川芎嗪50、100、200mg/L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Ⅰ型和胶原水平。结果:4组在培养24h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208±0.014、0.192±0.018、0.177±0.016、0.169±0.011。培养48h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411±0.013、0.399±0.016、0.381±0.016、0.365±0.04。其Ⅰ型胶原和瘦素浓度分别为:109.85±18.72、101.84±14.99、91.16±10.80、85.99±10.44(μg/L)和3.488±0.523、2.822±0.529、2.242±0.733、1.534±0.534(μg/L)。川芎嗪抑制HSC增殖,并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和瘦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HSCⅠ型胶原表达。川芎嗪有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川芎嗪 肝细胞 瘦素 胶原Ⅰ型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晓峰 +1 位作者 陈威 洪亮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脂多糖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后,加汉防己甲素分组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脂多糖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后,加汉防己甲素分组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和Ⅰ型胶原水平。结果脂多糖可刺激HSC增殖,汉防己甲素抑制脂多糖刺激的HSC增殖,并抑制瘦素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汉防己甲素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科 肝细胞 脂多糖类 瘦素 胶原Ⅰ型 肝硬化 大鼠
下载PDF
内毒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生松 +2 位作者 苏刚 陈迎晓 陈永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Ⅰ型胶原及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以1×108L-1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加入内毒素使内毒素浓度分别为0.1,1.0,10.0 EIU/mL,同时设对照组,以MTT... 目的观察内毒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Ⅰ型胶原及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以1×108L-1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加入内毒素使内毒素浓度分别为0.1,1.0,10.0 EIU/mL,同时设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检测培养24 h和48 h时HSC吸光度。采用ELISA法检测其培养48 h时瘦素和I型胶原水平。结果内毒素组浓度为0.1,1.0 EIU/mL时HSC的平均每孔吸光度和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毒素组浓度为1.0 EIU/mL时HSC的平均I型胶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内毒素浓度为10.0 EIU/mL时HSC的胶原和瘦素表达水平无明显增高。结论一定浓度的内毒素可以促进大鼠HSC活化,使细胞增殖和I型胶原的表达增加,并促进HSC瘦素的表达,这可能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内毒素 瘦素 Ⅰ型胶原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建建 缪武 +1 位作者 俞富军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及病死率相当高。由于肝癌组织血供丰富,很多患者术前就已存在微转移,术后就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因此,只有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才能改善肝癌患者预后。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prot...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及病死率相当高。由于肝癌组织血供丰富,很多患者术前就已存在微转移,术后就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因此,只有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才能改善肝癌患者预后。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是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肝损害的新指标,尤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改变特别明显,甚至有文献报道GP73可以作为HCC的标志物。本研究探讨血清GP73蛋白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损害严重程度、术后复发及生存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上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蛋白水平 生存预后 高尔基体 血清 CARCINOMA 肝癌患者 早期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微小RNA-29b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建建 俞富军 +2 位作者 白永恒 陈必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29b的表达,探讨miRNA-29b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医院外科96名健康志愿者、87例住院PHC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29b的表达,探讨miRNA-29b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医院外科96名健康志愿者、87例住院PHC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采用定量反转录PCR检测miRNA.29b表达量及ELISA法检测AFP含量,并分析miRNA-29b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PHC组miRNA.29b[0.250(0.124-0.381)]与健康对照组[0.860(0.587-1.338)]及PHC术后7d组[0.890(0.637~1.414)]比较,表达量明显低(P〈0.001)。PHC组AFP含量[65.4(20.1—212.3)μg/L]与健康对照组[13.3(7.1—19.8)μg/L],及PHC术后7d组[23.2(11.6—55.7)μg/L]比较,表达量明显高(P〈0.001)。miRNA-29b表达水平与病程发展相关,分化程度越低及TNM分期越高其表达水平就越低(P〈0.045和P〈0.001)。Kaplan-Meier结果显示miRNA-29b低表达组的生存率远低于其高表达组,其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25.52和36.94(P=0.008)。Cox多变量分析显示miRNA.29b水平是影响PH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相对危险度为0.482(95% CI:0.236~0.985)。当ROC曲线确诊PHC的miRNA-29b临界值为0.38和AFP临界值为23.1μg/L时,PHC组血清miRNA-29b、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5.9%和70.1%,特异度分别为89.5%和92.7%,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88.5%。结论血清miRNA-29b的测定有助于PHC的诊断和预后的估计,联合AFP检测则可有效提高PHC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RNAS 甲胎蛋白类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HBV基因变异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现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宇 金栗名 +2 位作者 陈永平 阮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1-353,共3页
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病情与宿主及病毒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C区编码HBcAg及HBeAg,其调控序列位于前C区及C基因启动子(CP)。由于HBV前C/CP区变异可以通过阻止或减少HBeAg合成和分泌来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
关键词 HBV基因变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EAG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HBCAG 免疫应答 前C区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骥 +4 位作者 金益辉 卢明芹 潘发奋 王帮松 陈永平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26-428,43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维生素D受体 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邦松 李庆兴 +2 位作者 张慧芳 潘发愤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8-148,150,共2页
目的 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1970~2 0 0 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 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 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 5株,其中念珠... 目的 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1970~2 0 0 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 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 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 5株,其中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84 .4 %。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介入诊治,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高达6 4 .3% ,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去除易患因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发生特点 败血症 真菌性 广谱抗菌药物 2004年 医院内感染 感染性休克 防治对策 免疫功能 危险因素 气管插管 医院感染 早期诊断 病死率 医学院 病原菌 念珠菌 长时间 呼吸机 综合征 病原学 经验性 患者 应用
下载PDF
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失败与并发症病例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思平 周晓明 +3 位作者 施惠雅 向永东 蔡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mini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失败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0月353MPCNL例中30例失败和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穿刺失败5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mini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失败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0月353MPCNL例中30例失败和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穿刺失败5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另3例重新穿刺成功手术;斑马导丝脱出5例,肾外打折5例,肾出血导致手术中止5例,均重新穿刺或二期成功手术;导丝、PCN管进入肾静脉2例,穿刺针进入结肠1例,未发生出血、肠瘘等并发症,择期二次手术成功;胸腔积液3例,术后胸穿抽胸水治愈;术后动静脉瘘2例,经介入治疗后治愈;术后5d驾车致PCN管大出血1例,夹闭PCN管、止血治疗治愈;术后3dPCN管不慎被拔出肾外致出血感染1例,开放手术治愈。30例随访1~40个月,平均12个月,无因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后遗症。结论穿刺不成功或斑马导丝脱出、打折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技术不熟练、术后患者不遵医嘱是手术并发症的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微造瘘术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慧芳 王邦松 +2 位作者 朱碧 李庆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441-3442,共2页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2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各科标本中分离出的124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2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各科标本中分离出的124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92%、14.85%、7.94%;亚胺培南为27.33%、38.59%、43.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36.12%、50.52%、52.12%;头孢他啶为42.33%、70.33%、41.87%;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达85%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目前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应该适当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使用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耐药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黄芩苷体内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丰权 戴建义 +2 位作者 李君桦 蔡玉伟 《预防医学》 2019年第10期998-1000,1006,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体内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为耐药结核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40只雄性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构建动物模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别纳入结核组、异烟肼组、NF-κB抑制组和黄芩苷组,每组10只,建模后第... 目的研究黄芩苷体内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为耐药结核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40只雄性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构建动物模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别纳入结核组、异烟肼组、NF-κB抑制组和黄芩苷组,每组10只,建模后第8 d采集肺组织和心脏外周血,采用HE染色观察肺的形态变化,采用抗酸染色镱检和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内结核分枝杆菌数,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单核/巨噬细胞NF-κB和TLR4的表达。结果黄芩苷组小鼠体重高于结核组、异烟肼组和NF-κB抑制组(P<0.05);黄芩苷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NF-κB和TLR4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48.21±30.61和401.01±34.58,均高于结核组和异烟肼组(P<0.05);结核组、异烟肼组和NF-κB抑制组均可观察到典型的结核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而黄芩苷组未见典型的结核病变;黄芩苷组小鼠肺组织内结核分枝杆菌数、CD68+巨噬细胞数均少于结核组、异烟肼组和NF-κB抑制组(P<0.05)。结论黄芩苷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NF-κB和TLR4的表达起到抗结核作用,但加用NF-κB抑制剂后会明显削弱黄芩苷的抗结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黄芩苷 巨噬细胞 NF-ΚB TLR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