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间模拟增温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耀鸿 +4 位作者 田思勰 楚岱蔚 谢晓金 刘尔宁 杨世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利用被动式增温系统进行夜间模拟增温,采取常温+翻耕、夜间增温+翻耕、常温+免耕、夜间增温+免耕4种处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增温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翻耕处理相比,夜间增温+翻耕处理下大豆植株... 利用被动式增温系统进行夜间模拟增温,采取常温+翻耕、夜间增温+翻耕、常温+免耕、夜间增温+免耕4种处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增温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翻耕处理相比,夜间增温+翻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P〈0.05),氮磷养分积累量也降低,籽粒产量降幅为25%,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均显著减小;常温+免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光合速率、氮和磷积累量、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各指标都有显著提高,其中生物量在全生育期内增加20%~46%,光合速率在结荚期增幅最大,为26%,籽粒产量增幅为30%;夜间增温+免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氮磷积累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生长中后期大豆株高略有增加,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各指标则无显著变化。总体结果表明,在夜间增温条件下采用免耕措施,将减少增温对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光合速率 氮积累 产量构成 大豆
下载PDF
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预估连云港地区水稻气象产量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瑞翔 +2 位作者 马晨晨 郝玲 史达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612,共7页
根据连云港地区1974-2016年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该地区水稻不同生长期内,气象要素与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构建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气温、积温等热力因子对连... 根据连云港地区1974-2016年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该地区水稻不同生长期内,气象要素与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构建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气温、积温等热力因子对连云港地区水稻气象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分量为“抽穗开花期因子”、“灌浆成熟期因子”和“移栽返青期因子”,可以解释连云港地区85%左右的水稻相对气象产量变化;回归模型组合出3个新的因子,分别对应抽穗开花期的热力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热力条件和移栽返青期的温差,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连云港地区水稻的气象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水稻 气象产量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连云港市小麦拔节期冻害灾损判别指标和风险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任曙霞 郝玲 +2 位作者 李中林 胡冬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70-275,共6页
利用连云港站1986—2016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市初、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数学方法拟合趋势产量,用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偏差率引入灾损率,统计出连云港小麦主要灾害年和丰产... 利用连云港站1986—2016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连云港市初、终霜和无霜期变化特征。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数学方法拟合趋势产量,用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偏差率引入灾损率,统计出连云港小麦主要灾害年和丰产年,找出决定连云港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连云港地区春季小麦返青拔节孕穗期最低气温气象要素对产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大。依据风险分析理论对连云港小麦基地进行春霜冻风险分析,确定小麦拔节期间冻害指标,按照不同权重将春霜冻气候区划因子叠加,绘制连云港霜冻风险分布图,得出其风险的空间分布特点,结论可为指导小麦生产提供气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灾损率 灾损指标 霜冻风险分布
下载PDF
连云港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瑞翔 陈飞 +2 位作者 刘端阳 白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8,共5页
利用连云港酸雨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了2008-2016年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同时讨论了酸雨发生前污染物浓度及其源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统计时段内,连云港南、北部年均酸雨日数分别为33.2、21.3d;酸雨的年均pH分别为4.35和4... 利用连云港酸雨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了2008-2016年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同时讨论了酸雨发生前污染物浓度及其源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统计时段内,连云港南、北部年均酸雨日数分别为33.2、21.3d;酸雨的年均pH分别为4.35和4.46,均达到强酸雨等级;8-9月酸雨日数最多,1月最少,但冬季酸雨频率较高。(2)连云港南、北部酸雨发生前平均连续无降水日数分别为2.8、4.0d,且连续性降水的酸雨酸性并不会因为前一天有降水而明显减弱。(3)酸雨开始前,南部地区大气中SO2平均质量浓度达27.6μg/m3,为北部地区的两倍。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HYSPLIT)模式的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西北和偏南两种路径在连云港南、北两地强酸雨发生前气团轨迹中占比较大,均达60%以上,其源地分别对应华北和长三角两个工业集中、SO2等污染物排放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 电导率 气象条件 轨迹追踪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郝玲 任曙霞 +4 位作者 张佩 朱云凤 何玲 张亚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利用1981─2016年江苏省13个市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水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理特性,构建了适用于江苏地区水稻的温度、日照、降水适宜度模型;根据气候适宜度与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气候... 利用1981─2016年江苏省13个市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水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理特性,构建了适用于江苏地区水稻的温度、日照、降水适宜度模型;根据气候适宜度与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气候适宜指数,进而建立了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苏各市及全省的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检验和预报检验,拟合准确率平均为95.05%,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6.15%,达到了业务工作中准确率95%以上的预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气候适宜度 气候适宜指数 动态预报
下载PDF
水稻保险气象保险指数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银意 +2 位作者 陈江文 郝玲 史达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26-130,135,共6页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近30年水稻单产以及近30年来的气象要素,利用5年直线滑动均值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并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相关性结果选取日照时数作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因子,投保时间选取水稻对日照最敏感的抽穗...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近30年水稻单产以及近30年来的气象要素,利用5年直线滑动均值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并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相关性结果选取日照时数作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因子,投保时间选取水稻对日照最敏感的抽穗开花期与灌浆成熟期,同时建立水稻减产率与寡照时数的关系模型。再依据连云港市各区县日照气象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模拟不同地区发生寡照气象灾害的概率,结合减产率模型确定不同灾害触发等级下保险纯费率。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各区县水稻减产率与寡照时数呈三次函数关系;其中灌云灌南发生寡照灾害概率较高,而赣榆最低;连云港市各区县寡照气象灾害指数保险纯费率呈南高北低的趋势,灌南地区的纯费率最高,在轻度灾害赔付触发等级下,纯费率高达8.32%,而赣榆地区的纯费率最低,仅为2.98%。研究认为在中度或中重度灾害触发等级下纯费率较适宜,研究结果可为连云港市各区县水稻开展政策性气象指数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照气象灾害 气象指数保险 纯费率 WEIBULL分布 连云港市
下载PDF
冬小麦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研究——以连云港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史达伟 +1 位作者 颜佳任 王伟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248,共7页
利用连云港市近30年冬小麦产量数据以及相关年份气象要素数据,使用5年直线滑动平均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研究结果,选取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设计气象指数产品。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内,冬... 利用连云港市近30年冬小麦产量数据以及相关年份气象要素数据,使用5年直线滑动平均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研究结果,选取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设计气象指数产品。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内,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子不同,因此可以设计出多种农业气象指数产品,对冬小麦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处理,计算出不同相对气象产量范围内所对应的气象指数临界阈值。根据长时间序列气象指数的数据,计算出连云港市农业气象指数各等级灾损的风险概率,同时建立关于冬小麦产量的灾损模型,并且分别得出不同免赔额下各气象指数的保险纯费率。结果显示,在免赔率为0%时,各农业气象指数产品保险纯费率在2.35%~5.66%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连云港市冬小麦开展政策性气象指数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指数 相对气象产量 纯费率 灾损模型 连云港 保险纯费率
下载PDF
夜间增温对免耕农田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旸 刘尔宁 +5 位作者 张耀鸿 罗雪顶 杨世琼 刘凤凤 吴雪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8,69,共6页
研究了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对长期夜间增温和免耕的响应特征。试验设置4种处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与对照相比,W处理下土壤中碱解氮和铵态氮明显增加,其中1-... 研究了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对长期夜间增温和免耕的响应特征。试验设置4种处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与对照相比,W处理下土壤中碱解氮和铵态氮明显增加,其中1-2月增幅分别为26%-28%和82%-133%,且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NT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的季节均值分别提高了15%和41%;土壤氮总矿化速率显著高于CK和W处理,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CK和W处理。WNT处理下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NT处理,而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CK和W处理,可见,在夜间增温条件下,采取免耕措施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硝化速率,从而减小了土壤氮素损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有机氮矿化速率 土壤硝化速率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江苏省不同区域短时强降水预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史达伟 沈阳 +2 位作者 马晨晨 颜佳任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1-637,共7页
采用2000—2019年13个地级市气象站地面观测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的C4.5算法对江苏省不同区域是否出现短时强降水建立气象要素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C4.5算法的决策树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直观准确的对江... 采用2000—2019年13个地级市气象站地面观测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的C4.5算法对江苏省不同区域是否出现短时强降水建立气象要素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C4.5算法的决策树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直观准确的对江苏省不同区域是否发生短时强降水进行预测,并且该决策树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决策树模型利用各区域总样本的前15 a数据样本进行自学习,学习准确率在淮北地区为89.70%,在江淮之间地区为87.89%,在长江以南地区为87.88%,利用各区域剩余5 a样本对该决策树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测试,测试准确率在淮北地区为85.73%,在江淮之间地区为83.39%,在长江以南地区为9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短时强降水 机器学习 C4.5算法
下载PDF
连云港市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逸民 +2 位作者 任曙霞 史达伟 马晨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45-3249,3255,共6页
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近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出气候变化趋势,并对应水稻(Orvza sativa L.)气象产量的变化,分析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都呈逐年上升趋... 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近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出气候变化趋势,并对应水稻(Orvza sativa L.)气象产量的变化,分析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照时间和温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气象因子在不同地区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程度不相同。在水稻的6个生育期阶段,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与全生育期基本相同,但在各地区各生育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水稻全生育期,通过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高,由降水在水稻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变化使得水稻产量增加。水稻在移栽返青期的温差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最高气温、温差、日照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最高气温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而温差与日照时间呈减小趋势,将会对水稻造成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vza SATIVA L.)产量 气候因子 气象倾斜率
下载PDF
模拟增温及免耕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达伟 +1 位作者 刘瑞翔 马晨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3期4501-4506,共6页
试验设置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4种处理,研究夜间增温和免耕处理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W处理下冬小麦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为3.2%~12.7%,同时W处... 试验设置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夜间增温+免耕(WNT)4种处理,研究夜间增温和免耕处理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W处理下冬小麦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为3.2%~12.7%,同时W处理的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叶绿素SPDA值、叶面积、光合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幅,产量构成中千粒重与每平米穗数显著增加,且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24.4%。NT处理下,冬小麦的各项生理指标比CK都有一定增加,产量构成因子也都有显著增加,其中每平米穗数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10.7%。WNT处理下,冬小麦受到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W和NT单一处理,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比CK增产53%。由此可知,夜间增温和免耕都能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因此,在夜间土壤温度增高条件下同时采用免耕对冬小麦生长具有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气候更化 夜间增溫 免耕 光合速率
下载PDF
连云港市灌南县葡萄种植气象灾害分析和气候区划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曙霞 郝玲 +2 位作者 胡冬莉 魏怡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8期122-128,共7页
基于连云港灌南葡萄种植区年限2008—2017年17个观测站站点共20年逐旬、逐月、逐年温度、降水、日照资料;1:25万的连云港市基础地理背景数据,运用GIS将1:25万等高线数据转成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数字地形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连云港灌南葡萄种植区年限2008—2017年17个观测站站点共20年逐旬、逐月、逐年温度、降水、日照资料;1:25万的连云港市基础地理背景数据,运用GIS将1:25万等高线数据转成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数字地形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通过结合葡萄主要生育期的气候条件,生育期主要发生的气象灾害,采取的防御措施,得出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葡萄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选取4月葡萄萌芽期气温、5月葡萄果树开花期降水量Rm、8月葡萄果实成熟期雨量值Rm作为灌南葡萄气候适宜性研究指标。经专家打分,权重系数分别为0.4、0.4、0.2。把这些指标分别分3个等级,分别是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确定葡萄商业性栽培的气候生态条件。区划结果表明,灌南县葡萄最适宜栽培气候区,包括中北部地区,主要有张店、北陈集、三口。次适宜区有孟兴庄、汤沟、李集。不适宜种植区新集部分、新安、花园、百禄等南部和东部地区。此研究方法可为连云港各类经济作物安全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葡萄 气候适宜指标
下载PDF
基于国产静止高分卫星GF4-MSS数据的浒苔灾害监测研究
13
作者 石轩硕 +2 位作者 张银意 郝玲 马晨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3期190-196,221,共8页
基于国产静止卫星高分四号(GF4)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传感器大气层顶反射率数据,采用缨帽变换得到的绿度指数实现了对中国近海浒苔(Ulva prolifera)灾害的准确监测。该算法无需大气校正和云掩膜环节,容易操作实施,同时可有效排... 基于国产静止卫星高分四号(GF4)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传感器大气层顶反射率数据,采用缨帽变换得到的绿度指数实现了对中国近海浒苔(Ulva prolifera)灾害的准确监测。该算法无需大气校正和云掩膜环节,容易操作实施,同时可有效排除云像素干扰。将绿度指数应用到2019年多幅GF4-MSS遥感图像上,有效分析了浒苔范围的动态变化,为国产高分卫星系列监测浒苔灾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同时推广国产光学卫星资料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Ulva prolifera) 灾害监测 高分四号 绿度指数
下载PDF
连云港市近40年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瑞翔 +1 位作者 史达伟 马晨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30-134,共5页
为连云港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晚稻生产提供参考,以1975-2014年连云港市5个气象站(点)的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等基础数据为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研究近40年连云港市的日照时... 为连云港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晚稻生产提供参考,以1975-2014年连云港市5个气象站(点)的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等基础数据为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研究近40年连云港市的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其日照时数与当地晚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变化上,连云港市1975-2015年的年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也显著减少,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且1997年是连云港市年日照时数减少的突变点。在空间分布变化上,连云港市的年日照时数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且年日照时数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并以总云量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气温的升高与风速的降低是连云港市日照时数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连云港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不利于当地晚稻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日照 风速 云量 水稻产量 连云港 江苏
下载PDF
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思勰 罗雪顶 +3 位作者 刘凤凤 吴雪亚 张耀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114,共4页
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4个处理:增温(W)、免耕(NT)、增温+免耕(WNT)及常温+翻耕(CK),研究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构成及营养元素(N、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W、WNT处理)促进了小麦叶片生长,叶面积增... 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4个处理:增温(W)、免耕(NT)、增温+免耕(WNT)及常温+翻耕(CK),研究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构成及营养元素(N、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W、WNT处理)促进了小麦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同时地上生物量也显著提高,而籽粒产量却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夜间增温(W、WNT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抽穗期至开花期植株的叶面积,而在灌浆中后期叶片SPAD值却迅速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夜间增温(W、WNT处理)处理下,小麦氮、磷营养元素的转运量显著增加,但是转运率无明显差异。免耕处理(NT)对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氮转运 磷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