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
京
娱
黄凡
王登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53-2166,共14页
绿柱石是稀有金属铍最重要的载体矿物,开展绿柱石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查明铍成矿条件和机制从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子探针、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的绿柱石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结...
绿柱石是稀有金属铍最重要的载体矿物,开展绿柱石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查明铍成矿条件和机制从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子探针、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的绿柱石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主要成分BeO、Al_(2)O_(3)、SiO_(2)含量基本相当,还含碱金属元素Na、Li、Cs、Rb和铁镁质元素Fe、Mg、Ca等,两种绿柱石中MgO和Cr_(2)O_(3)含量差异较大。伟晶岩型绿柱石的Al位类质同象置换程度低于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其组分差异与成矿温度、压力和结晶介质等因素有关,伟晶岩型绿柱石结晶于黏度高的熔体,高温高压使Al_(2)O_(3)活度增强,岩浆的固相线温度降低,使得Be以络合物的稳定形式迁移并沉淀,不易携带外来元素;浆热液型绿柱石结晶于粘度低、流动性更好的热液流体中,温度和压力较低不足以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导致体系中元素分散,且热液对成矿元素的溶解度更高,易于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反应产生元素置换。绿柱石中离子类质同象置换产生的Fe、Cr、V和Mg导致绿柱石呈现不同色调和亮度的绿色,其中Mg可能是致翠绿色的原因之一;伟晶岩型铍矿床中更可能形成富铬型绿柱石,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更可能形成富钒型绿柱石,也可能形成富铬型绿柱石,推测是由于岩浆热液易于与围岩发生蚀变反应,使基性岩-超基性岩中的Cr,或变沉积岩中的V进入绿柱石结晶介质而形成祖母绿。本文提供了两种区分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绿柱石的指标,即绿柱石Na/Li值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伟晶岩型绿柱石小于岩浆热液型的特征;Rb-Cs图解中由两条趋势线(岩浆热液型K 1=1.257,伟晶岩型K 2=0.015)限定的I区(K≥1.257)多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Ⅲ区(K≤0.015)多为伟晶岩型绿柱石。绿柱石的Mg-Cr组分多受到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矿床
绿柱石
成矿环境
致色因素
类质同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
京
娱
黄凡
魏娜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大小从5~80μm不等。...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大小从5~80μm不等。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最常见,其次为含液相CO_(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偶见固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其中,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包裹体数量和种类更为丰富,常见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包裹体则相对较少,可见熔融包裹体与富液相CO_(2)流体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CO_(2)和N_(2)为主,液相主要为H2O和CO_(2)以及CO_(3)^(2-)、HCO_(3)^(-)等离子。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常见含石英、云母、钠长石等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由伟晶岩中晶体快速结晶形成;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的有机质气体更丰富,与氧化剂Al_(2)O_(3)活度较低而形成相对还原环境有关。富含CO_(2)、H_(2)O成分的流体更有利于绿柱石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生成机制,认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热液阶段,伟晶岩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热液阶段,绿柱石的形成机制为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液态不混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体
岩相学特征
成分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
京
娱
黄凡
王登红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西安市关键金属成矿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53-216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97)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DD20221695、20190379、DD20160346)
西安市关键金属成矿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300102272502、300102272504)联合资助.
文摘
绿柱石是稀有金属铍最重要的载体矿物,开展绿柱石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查明铍成矿条件和机制从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子探针、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的绿柱石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主要成分BeO、Al_(2)O_(3)、SiO_(2)含量基本相当,还含碱金属元素Na、Li、Cs、Rb和铁镁质元素Fe、Mg、Ca等,两种绿柱石中MgO和Cr_(2)O_(3)含量差异较大。伟晶岩型绿柱石的Al位类质同象置换程度低于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其组分差异与成矿温度、压力和结晶介质等因素有关,伟晶岩型绿柱石结晶于黏度高的熔体,高温高压使Al_(2)O_(3)活度增强,岩浆的固相线温度降低,使得Be以络合物的稳定形式迁移并沉淀,不易携带外来元素;浆热液型绿柱石结晶于粘度低、流动性更好的热液流体中,温度和压力较低不足以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导致体系中元素分散,且热液对成矿元素的溶解度更高,易于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反应产生元素置换。绿柱石中离子类质同象置换产生的Fe、Cr、V和Mg导致绿柱石呈现不同色调和亮度的绿色,其中Mg可能是致翠绿色的原因之一;伟晶岩型铍矿床中更可能形成富铬型绿柱石,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更可能形成富钒型绿柱石,也可能形成富铬型绿柱石,推测是由于岩浆热液易于与围岩发生蚀变反应,使基性岩-超基性岩中的Cr,或变沉积岩中的V进入绿柱石结晶介质而形成祖母绿。本文提供了两种区分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绿柱石的指标,即绿柱石Na/Li值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伟晶岩型绿柱石小于岩浆热液型的特征;Rb-Cs图解中由两条趋势线(岩浆热液型K 1=1.257,伟晶岩型K 2=0.015)限定的I区(K≥1.257)多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Ⅲ区(K≤0.015)多为伟晶岩型绿柱石。绿柱石的Mg-Cr组分多受到碳�
关键词
铍矿床
绿柱石
成矿环境
致色因素
类质同象
Keywords
Beryllium deposit
Beryl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Chromogenic factors
Homomorphism
分类号
P578.953 [天文地球—矿物学]
P618.7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
京
娱
黄凡
魏娜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出处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2007)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DD20221695,20190379,DD20160346)联合资助
文摘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大小从5~80μm不等。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最常见,其次为含液相CO_(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偶见固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其中,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包裹体数量和种类更为丰富,常见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包裹体则相对较少,可见熔融包裹体与富液相CO_(2)流体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CO_(2)和N_(2)为主,液相主要为H2O和CO_(2)以及CO_(3)^(2-)、HCO_(3)^(-)等离子。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常见含石英、云母、钠长石等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由伟晶岩中晶体快速结晶形成;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的有机质气体更丰富,与氧化剂Al_(2)O_(3)活度较低而形成相对还原环境有关。富含CO_(2)、H_(2)O成分的流体更有利于绿柱石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生成机制,认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热液阶段,伟晶岩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热液阶段,绿柱石的形成机制为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液态不混溶作用。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体
岩相学特征
成分特征
形成机制
Keywords
beryl
fluid inclusion
petrography characteristics
ingredient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618.7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董
京
娱
黄凡
王登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绿柱石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董
京
娱
黄凡
魏娜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