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2
1
作者 华维 范广洲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0,共10页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68个测站1973~2007年近35a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呈现东南部较少,逐渐向西北地区增加的特征,近35a青...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68个测站1973~2007年近35a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呈现东南部较少,逐渐向西北地区增加的特征,近35a青藏高原西部、西藏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余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第一载荷向量场反映了全区日照时数较一致的偏多或偏少;第二三载荷向量场分别反映了高原日照时数南北相反变化以及中部与西部、北部相反变化的差异。2.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空间异常区可分为7个,即高原东南区、高原北部区、高原中部区、藏东区、青海北部区、藏西南区和高原西部区。高原北部和中东部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较为显著,高原西部和西南部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3.高原东南区、高原中部区、青海北部区和藏西南区存在显著的16a周期,其他异常区的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年日照时数 时空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四季划分方法探讨 被引量:34
2
作者 范思睿 范广洲 +1 位作者 周定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年第2期1-11,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常用的四季划分方法在高原的适用性,指出各种四季划分方法的不足和局限,并根据四季持续时间的合理性、物候特征、海拔高度、气候(温度)分布特征等...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常用的四季划分方法在高原的适用性,指出各种四季划分方法的不足和局限,并根据四季持续时间的合理性、物候特征、海拔高度、气候(温度)分布特征等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活目的而建立的新四季划分方法。探讨认为:(1)根据高原物候特征和气温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的"物候四季划分方法"即"4℃-12℃-10℃-1℃"对高原农牧业尤为适合;(2)"海拔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旅游和人们衣着尤为适合,海拔季节划分方法把高原分成二个区:海拔4000m以上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4000m以下四季划分方法为"5℃-15℃-15℃-5℃;"(3)"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尤为适合,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将高原分为三个区:Ⅰ区四季划分方法为"6℃-16℃-16℃-6℃",Ⅱ区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Ⅲ区四季划分方法"7℃-7℃"划分春冬和秋冬,不存在夏季。最后,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初步定义"高原普适季节划分方法"即"5℃-15℃-15℃-5℃"为高原总体的四季划分方法,对高原整体的国民经济和政府活动、旅游、人们的衣着、生活生产、季节类产品的销售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划分方法 四季开始日期 四季持续时间 季节分布特征
下载PDF
工业遗存的“遗产化过程”思考 被引量:26
3
作者 侯斌超 《新建筑》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工业建筑遗产或属"无意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尚未得到相应的承认,但是当这些建筑与结构在... 工业建筑遗产或属"无意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尚未得到相应的承认,但是当这些建筑与结构在人们的观念里一旦被认为是值得保存的东西,其就会成为工业建筑遗产。而在具体的遗产化过程中,工业遗存也面临多重利益相关者对它的命运决策,选择遗产的标准则体现了选择主体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序列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存 工业遗产 遗产化过程 价值序列判断
下载PDF
工业遗产价值认知拓展——铁路遗产保护回顾 被引量:22
4
作者 侯斌超 《新建筑》 2012年第2期22-27,共6页
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而火车站是铁路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1960年代,围绕城市历史火车站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展开了论争,英国的工业考古学与美国的建筑保护运动开拓了各自的遗产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从195... 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而火车站是铁路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1960年代,围绕城市历史火车站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展开了论争,英国的工业考古学与美国的建筑保护运动开拓了各自的遗产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从1950年代开始逐步成熟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早期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重点回顾铁路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尤斯顿拱门"事件,分析工业遗产认知的转变,从单纯地认识价值转变为在再利用中延续其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遗产价值 铁路遗产 历史车站 尤斯顿拱门
下载PDF
探究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控制要点 被引量:18
5
作者 《智能城市》 2019年第18期160-161,共2页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做出简单论述,总结技术应用质控要点,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道路建设实践来说,路基路面压实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整体的使用效果,因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技术应用把...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做出简单论述,总结技术应用质控要点,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道路建设实践来说,路基路面压实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整体的使用效果,因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技术应用把控策略。现结合具体研究进行如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 路基路面 压实技术 技术要点
下载PDF
近47年中国夏季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赖欣 范广洲 +4 位作者 华维 刘雅星 郁珍艳 周定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7-1282,共6页
以中国59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47a中国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夏季全国和8个区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序列。按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 以中国59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47a中国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夏季全国和8个区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序列。按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总体夏季除降水频率呈减小趋势外,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在8个区域中的变化相对显著。降水量的增加是小雨级别降水频率和中雨以上级别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北、华北、西北东部降水减少主要是小雨降水频率减少的结果;长江中下游和华南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大雨、暴雨降水频率和暴雨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降水减少主要是小雨降水频率减少的结果。各区及全国夏季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大多在90年代有所增大,在2000年后又有所减小。与1970年代末的气候跃变相对应,各区及全国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的跃变均发生在1970年代末或19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总量 降水频率 降水强度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及环保措施 被引量:16
7
作者 《中华建设》 2020年第31期112-114,共3页
高速公路桥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环保施工方式,不仅能为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也能有效抑制施工为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及环保措施进行分析,希... 高速公路桥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环保施工方式,不仅能为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也能有效抑制施工为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及环保措施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桥梁 环保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 环保施工 生态环境 安全管理对策 施工质量 有效抑制
下载PDF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雅星 范广洲 +3 位作者 周定文 赖欣 郁珍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候诊断 冬季 日平均温度 极端温度指数 极端低温事件
下载PDF
供应链环境下四川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贺盛瑜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产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利用供应链的思想对农产品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信誉机制”是维护农产品供应链良好运作的前提。
关键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模式 供应链
下载PDF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力 刘程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针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之间相互依存和反馈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超级决策软件和专家打分制实现了各评价指标的赋权和评分,并据此对不同煤矿的... 针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之间相互依存和反馈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超级决策软件和专家打分制实现了各评价指标的赋权和评分,并据此对不同煤矿的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应急救援能力 评价 网络层次分析法 超矩阵
下载PDF
川渝地区气候与物候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炳赟 范广洲 +4 位作者 华维 周定文 朱丽华 张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4-681,共8页
利用川渝地区44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2个物候观测站的物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与物候变化特征:最近10 a年均温度比前30多a高0.68℃,年均降水量基本无变化。低温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低温天数、低温积温绝对值都在减少。日均最高温... 利用川渝地区44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2个物候观测站的物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与物候变化特征:最近10 a年均温度比前30多a高0.68℃,年均降水量基本无变化。低温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低温天数、低温积温绝对值都在减少。日均最高温度在高原南部、西南山地减少,其它地区都增加;日均最低温度都在增暖。降水在四川盆地下降,在重庆西部、川西高原增加。降水日数在高原西部增加,其它地区都下降。春始期仁寿略微推迟,北碚微弱提前;秋始期都推迟。展叶期的杏树、刺槐、水杉、紫荆、梧桐推迟,紫藤、毛桃提前。落叶期仁寿刺槐提前,北碚的植物全部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物候 季节起始期 川渝地区
下载PDF
“东外滩实验”——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常青 魏枢 +1 位作者 沈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8-93,共6页
关键词 上海 杨浦区 滨江地区保护 城市改造 城市形象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丽华 范广洲 +3 位作者 王炳赟 华维 周定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本文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近59年来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的分... 本文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近59年来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自1950年以来,青藏高原夏季500 hPa纬向风总体呈现减弱趋势,其中在1950年代西风偏弱,1960年代西风明显偏强,1970年代至21世纪初西风一直处于偏弱阶段;纬向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表现为高原大部分区域上空纬向风呈现减弱趋势,其减弱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原西北部及中部地区减弱趋势最为明显;对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距平时间序列作EOF分解,得出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整体减弱型,其时间权重系数呈现长期正趋势;时间系数的11年滑动平均分析表明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中后期纬向西风整体增强趋势比较明显,196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为西风减弱阶段,且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时间系数的突变分析表明纬向风在1967年发生了一次较明显的减弱突变;时间系数的小波分析表明其具有2~4年的周期,这一周期成分在1950年代前期和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两个时段比较显著。年际、年代际尺度上高原夏季500 hPa纬向风减弱与我国降水关系的分析均表明:高原纬向风减弱时长江中下游以北的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以东北和华北表现明显,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降水场与大气环流、水汽通量散度场都有较好的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纬向风 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铁路建筑的保护与地区再生——以英国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侯斌超 《城市建筑》 2011年第8期25-28,共4页
本文通过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再利用的案例,分析"遗产引导的再生"塑造城市新形象、重建文化认同的具体方式,并反思其对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火车站 工业遗产保护 文化引导再生 借助遗产再生 场所认同
下载PDF
飞机复合材料的NDT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圣林 《飞机设计》 2007年第6期43-46,共4页
剖析了飞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在成型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的缺陷,分析了适于飞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探讨了在实际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实施无损检测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缺陷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英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再生的语境转换——以阿尔伯特船坞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侯斌超 《城市建筑》 2012年第8期34-40,共7页
作为"缩减的城市"之典型代表,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角度保护与推广,利物浦于2004年成为UNESCO世界遗产地和2008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则是利物浦城市再生的旗舰项目。本文通过回顾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历次更新计... 作为"缩减的城市"之典型代表,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角度保护与推广,利物浦于2004年成为UNESCO世界遗产地和2008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则是利物浦城市再生的旗舰项目。本文通过回顾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历次更新计划及保护运动的历史,在历史的语境中考察其保护过程,并分析其最终成功的机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缩减的城市 阿尔伯特船坞 城市再生机制 语境研究 PPP模式
下载PDF
四川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开发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广洲 +2 位作者 华维 周定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62-1776,共15页
利用1948—2008年的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四川地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含量相对变率、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四川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开发性。结果表明:水汽含量的稳定性特征与水汽含量有密切关系,水... 利用1948—2008年的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四川地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含量相对变率、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四川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开发性。结果表明:水汽含量的稳定性特征与水汽含量有密切关系,水汽含量高的东南部,水汽含量稳定;水汽含量相对低的西北地区,水汽含量不稳定。盆地月水汽含量的平均年际变化特点为:夏季小、冬季大,东部小、西部大,1948—2008年以来,区域平均的年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趋势。大部分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主要来自印度季风区孟加拉湾和南海,而对流层中上层,则以中纬度西风带输送为主。春、秋、冬季四川东南地区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结合大气环流和大气湿度分布揭示了区域上空水汽汇聚,可以较好地指导云雨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水资源 水汽含量 四川
原文传递
夹层复合材料舵结构设计与声隐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锡 石勇 +2 位作者 李永清 王晓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39,共4页
从力学和声学2个方面研究了夹层复合材料水下声隐身舵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制作了夹层复合材料舵的局部典型结构模型。通过敞水域声学测量方法,对夹层复合材料舵局部结构模型进行了声隐身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声波在夹层复合材料舵... 从力学和声学2个方面研究了夹层复合材料水下声隐身舵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制作了夹层复合材料舵的局部典型结构模型。通过敞水域声学测量方法,对夹层复合材料舵局部结构模型进行了声隐身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声波在夹层复合材料舵表面的反射波大大减小,入射的声波大部分被舵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隐身 结构设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临时性使用”模式——以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斌超 《城市建筑》 2012年第3期19-23,共5页
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实践中,"临时性使用"(Zwischennuztung)是德语国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实践模式,即在开发机构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启动更新,以及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都还处于模糊期的过程中,鼓励多种多样的临时性使用方式... 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实践中,"临时性使用"(Zwischennuztung)是德语国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实践模式,即在开发机构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启动更新,以及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都还处于模糊期的过程中,鼓励多种多样的临时性使用方式,并从中寻找最合适的长期改造用途。本文以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的再生过程为例,从规划与建筑两个层面回顾该区域20多年的再生实践,通过对其中仓库广场地块施行"临时性使用"过程的分析,认识这一方法在工业建筑遗产再生中的具体策略与意义,反思这一理论模式在中国语境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性使用 历史工业街区 苏尔泽街区 仓库广场地块
下载PDF
暴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国 薛建军 +2 位作者 范广洲 周定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9-1420,1426,共3页
在系统论述暴雨灾害评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类暴雨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如灰色关联法、概率统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实际应用为例总结出它们各自的主要评估原理和优缺点。结果表明,灰色关联法对... 在系统论述暴雨灾害评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类暴雨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如灰色关联法、概率统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实际应用为例总结出它们各自的主要评估原理和优缺点。结果表明,灰色关联法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是比较简便易行的灾情评估方法;概率统计法以历史重现率来描述暴雨灾害等级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多种致灾因子按权重简化成一个综合指标来描述暴雨灾害强度,比较方便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评估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