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药物量效关系体外监测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元小冬 米振洲 +9 位作者 张文才 袁建新 王燕 裴唤珍 高文静 张萍淑 刘月松 马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研究溶栓治疗时既可有效溶栓 ,又能避免出血并发症的有效用药剂量。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体外血栓模型试验 ,分别测定患者加入溶栓药物和未加药物对照状态下的模型及有关的指标 ,寻找加入溶栓药的体外血栓模型处于溶栓状态时的溶... 研究溶栓治疗时既可有效溶栓 ,又能避免出血并发症的有效用药剂量。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体外血栓模型试验 ,分别测定患者加入溶栓药物和未加药物对照状态下的模型及有关的指标 ,寻找加入溶栓药的体外血栓模型处于溶栓状态时的溶栓药物用量。结果 在脑梗死时自然状态下和生理盐水对照时体外血栓湿重较低 ,临床不宜进行溶栓治疗。当加入尿激酶进行溶栓试验时 ,体外血栓湿重在主干支梗死患者比穿通支梗死患者降低的更明显。结论 主干支梗死时对静脉溶栓更敏感 ,如果加入尿激酶初始量时 ,患者体外血栓处于溶栓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血栓模型 溶栓试验 药物量效关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与纤维蛋白原分子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元小冬 +3 位作者 孔祥庭 裴唤珍 张萍淑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72-674,共3页
1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分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14 3例 ,随机分为非溶栓治疗组 70例 ;溶栓治疗组 6 3例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 TIA) 31例 ;病例对照组 30例... 1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分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14 3例 ,随机分为非溶栓治疗组 70例 ;溶栓治疗组 6 3例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 TIA) 31例 ;病例对照组 30例。在不同时间测定 FMPV、Fg、FMPV/ ODmax血小板粘附率。3结果  FMPV在 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急性脑梗死非溶栓组显著高于 TIA组 ( P<0 .0 1) ,Fg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 TIA及病例对照组 ( P<0 .0 1)。持续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 1周左右 FMPV、FMPV/ ODmax及血小板粘附率。 4结论  Fg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之一 ,持续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分子活性 ,并及时应用抗血小板粘附聚集药物 ,以防再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溶栓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