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等离子体云精细化仿真及传播特性研究
1
作者 谢守志 赵海生 +3 位作者 许正文 任光亮 王成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在电离层中释放钐(Sm)等活泼金属气体,通过光致电离或化学电离,能够人工生成空间等离子体云,以其作为散射体,可开展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和探测研究。本文开展了电离层Sm释放的精细化效应仿真研究,考虑了热层风场、地磁场、Sm释放速度和流... 在电离层中释放钐(Sm)等活泼金属气体,通过光致电离或化学电离,能够人工生成空间等离子体云,以其作为散射体,可开展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和探测研究。本文开展了电离层Sm释放的精细化效应仿真研究,考虑了热层风场、地磁场、Sm释放速度和流量、运载器飞行速度等参量对Sm在电离层中扩散过程的影响。同时,采用射线追踪方法,研究了空间等离子体云的电波传播特性。结果表明释放参数和环境参数对等离子体云的形态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等离子云在不同剖面形态各异,沿地磁场方向及风场方向出现明显拉伸,进一步对等离子体云的传播效应产生影响,导致电波在等离子体云不同剖面传播特性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化学物质释放 空间等离子体云 电波传播
下载PDF
人工等离子体云团与无人机群的散射研究
2
作者 汤炜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电离层中释放的金属蒸气产生人工等离子体云团,其可显著改变无线电波传播。本文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经由天线、人工等离子云团和无人... 电离层中释放的金属蒸气产生人工等离子体云团,其可显著改变无线电波传播。本文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经由天线、人工等离子云团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群组成的传播链路中信号强度计算方法。利用30~70 MHz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 VHF)信号研究人工等离子体云团与UAV群的复合散射特性,得出如下结论:接收功率随着信号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机群由N架UAV构成时,阵因子迭加使机群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出现一定的起伏,同相迭加时,接收功率可比单个UAV高约20lg N dB;利用人工等离子体云团散射可实现VHF频段用于对米级尺度RCS目标进行超视距探测,有助于解决紧急情况下电离层扰动对高频探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几何绕射理论(GTD) 人工等离子体 无人机(UAV)群 雷达散射截面(RCS)
下载PDF
中低纬度低电离层物理模型构建研究
3
作者 朱梦言 徐彤 +2 位作者 胡艳莉 吴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从粒子连续性方程出发,考虑电离、复合、附着等物理过程,初步建立了一个中低纬度地区低电离层(60~120 km)稳态物理模型.该模型涉及145个离子化学反应,能够给出23个正离子、11个负离子、12种中性粒子及电子密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NO^+... 从粒子连续性方程出发,考虑电离、复合、附着等物理过程,初步建立了一个中低纬度地区低电离层(60~120 km)稳态物理模型.该模型涉及145个离子化学反应,能够给出23个正离子、11个负离子、12种中性粒子及电子密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NO^+及水化聚合离子NO^+(H_2O)_n、H^+(H_2O)_n等是低电离层正离子的主要成分;以CO^-_3及O^-_3为主的负离子成分仅在80 km以下高度占优,导致在较低高度电子密度远小于离子密度.以100°E不同纬度(5°N、25°N、45°N)为例,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ionosphere reference 2016,IRI-2016)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物理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中低纬度低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变化、周日变化等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离层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物理模型 光电离 离子化学
下载PDF
极区中层冬季回波在224MHz的统计特性分析
4
作者 李海龙 +3 位作者 徐彤 陈玉梅 王茂琰 蒙林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基于224 MHz欧洲非相干散射甚高频雷达(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very high frequency radar,EISCAT VHF radar)在2003—2014年间所观测的极区中层冬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winter echoes,PMWE)数据,分别从出现率、持续时间、高... 基于224 MHz欧洲非相干散射甚高频雷达(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very high frequency radar,EISCAT VHF radar)在2003—2014年间所观测的极区中层冬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winter echoes,PMWE)数据,分别从出现率、持续时间、高度分布、日变化、季节变化方面分析讨论了PMWE的平均时空特征,并对国际上PMWE与太阳和地磁活动的相关关系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MWE出现的几率非常低且持续时间普遍较短,其平均出现率为3.26%,每次出现的平均持续时间为67 min;高度分布范围主要在62~70 km,且在66~67 km高度范围内出现率最高;PMWE大多出现在白天,极少出现在夜晚,且11月份的出现率较高,12月份的出现率非常低.本文的研究为解释PMWE形成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 极区中层冬季回波 出现率 F10.7 地磁Ap指数
下载PDF
极区中层尘埃粒子的带电效应
5
作者 李海龙 +3 位作者 蒙林 王茂琰 RAUF Abdur ULLAH Safi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4-519,共6页
利用轨道运动限制和尘埃带电理论,分析了在极区中层顶中,尘埃等离子体受高功率无线电磁波的影响下,尘埃粒子的带电效应。此外,利用数值模拟及实验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尘埃粒子带电数由尘埃半径大小、电子... 利用轨道运动限制和尘埃带电理论,分析了在极区中层顶中,尘埃等离子体受高功率无线电磁波的影响下,尘埃粒子的带电效应。此外,利用数值模拟及实验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尘埃粒子带电数由尘埃半径大小、电子温度、离子温度的高低以及离子数密度和电子数密度决定。通过数值模拟及统计分析火箭探测数据得到,平均尘埃带电数随等离子体中尘埃电荷数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尘埃半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仿真及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较一致,当尘埃带电量为0.4e时,尘埃半径值与文献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电荷数 尘埃粒子 尘埃等离子体 轨道运动限制
下载PDF
基于新型数据分析软件的极区中层强雷达回波研究
6
作者 李海龙 +2 位作者 蒙林 RAUF Abdur ULLAH Safi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8-876,共9页
该文利用极区中层异常回波及云粒子数据提取分析软件(PMEC_DEAS)处理雷达回波及云粒子数据集,并进行回波特性研究。以通过PMEC_DEAS分析的短期和长期极地中层夏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PMSE)和极地中层云(polar mesosphe... 该文利用极区中层异常回波及云粒子数据提取分析软件(PMEC_DEAS)处理雷达回波及云粒子数据集,并进行回波特性研究。以通过PMEC_DEAS分析的短期和长期极地中层夏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PMSE)和极地中层云(polar mesospheric clouds,PMC)数据为例,研究了PMSE出现率与PMC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短期的PMSE出现率和PMC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长期的双层PMSE出现率与PM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双层PMSE与PMC密切相关,这与现有的结论一致。以此可以看出,PMEC_DEAS可以有效地适应所研究事件的复杂特征变化,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此外,利用PMEC_DEAS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与目前的主流数据分析软件相比更具便捷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中层异常回波及云粒子数据提取分析软件 极区中层云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 鲁棒性
下载PDF
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及极区粒子沉降对其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徐彬 +4 位作者 李海龙 徐彤 朱梦言 蒙林 吴健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对北极航道短波通信保障需求,搭建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短波通信覆盖区评估理论框架,探究复折射指数射线追踪功率计算方法,进而评估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同时开展了高能粒子沉降等极区电离层扰动对北极航道短波传播效应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短波组网北极航道通信效能评估与站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组网通信 极区粒子沉降 射线追踪 北极航道 东北航道
下载PDF
2004年11月极区中层冬季回波在224MHz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海龙 +2 位作者 徐彤 陈玉梅 王茂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722,共6页
在2004年11月9—13日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利用224MHz雷达研究了连续五天出现的极区中层冬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winter echoes,PMWE),发现电离层D区电子密度增强会增大PMWE的产生几率,PMWE强度越大,其持续时间越长,高度范围越大.由于白... 在2004年11月9—13日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利用224MHz雷达研究了连续五天出现的极区中层冬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winter echoes,PMWE),发现电离层D区电子密度增强会增大PMWE的产生几率,PMWE强度越大,其持续时间越长,高度范围越大.由于白天D区的电离水平更高,PMWE在白天的出现率很高,在夜晚很低.通过深入分析发现,PMWE与宇宙噪声吸收(cosmic noise absorption,CNA)的极大值存在对应关系,表明PMWE与高能粒子沉降导致的电离层D区电子浓度增强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极区中层冬季回波和极区中层夏季回波体反射率对频率的依赖性不同,暗示二者的产生机理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 极区中层冬季回波 电离层 太阳电磁辐射 宇宙噪声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