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边塞诗的广角透视 被引量:2
1
作者 葛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7-29,共3页
对于唐代边塞诗这一诗史奇观,学界多从相关战争性质进行研究。其实,只要超越这一局限,以美为中心对之进行广角透视,就可看出唐边塞诗的基本审美特征是阳刚美。它客观上反映了宏壮奋发的民族精神,创作主体上则源于迅猛崛起的寒士阶... 对于唐代边塞诗这一诗史奇观,学界多从相关战争性质进行研究。其实,只要超越这一局限,以美为中心对之进行广角透视,就可看出唐边塞诗的基本审美特征是阳刚美。它客观上反映了宏壮奋发的民族精神,创作主体上则源于迅猛崛起的寒士阶层。诗中真情的主要基础是大批文士的厕身行伍,亦与政治比较清明密切相关。研究界广泛存在的褊狭道义论应予批评,诗中的从军报国、向往和平、颂扬民族团结、揭露官场腐败等积极内容应予高度评价。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它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 诗史奇观 阳刚美
下载PDF
论晚唐边塞诗的萧飒风格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198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边塞诗的创作在整个唐诗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占有显著的地位。观其自身风格,则又有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初唐郁愤,盛唐豪雄,中唐苍凉,晚唐萧飒,彼此区别而又互相彪炳,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列。由于重视不够等原因,人们对晚唐边塞诗的研... 边塞诗的创作在整个唐诗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占有显著的地位。观其自身风格,则又有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初唐郁愤,盛唐豪雄,中唐苍凉,晚唐萧飒,彼此区别而又互相彪炳,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列。由于重视不够等原因,人们对晚唐边塞诗的研究现在还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应予加强。 晚唐时期,虽然象盛唐边塞诗派那样影响巨大的创作群体没有复出,但边塞诗的创作却仍然是旺盛的。打开晚唐边塞诗的画廊,入目而来的图景是多彩多姿的,而就中的艺术主调则是萧飒。色彩阴郁,景象悲苦,感情压抑,情绪低沉,诸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 晚唐边塞诗最具特色的地方,当推对于战士苦难的描写。这类作品数量多,立意新颖,成就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边塞诗 下曲 诗人们 昭君 戍卒 战士 刘驾 战争 长城 凌烟阁
下载PDF
论初唐边塞诗的郁愤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1984年第6期77-82,共6页
早在《诗经》、《楚辞》中,边塞诗就已出现。只是篇数太少,不大被人注意。汉魏迄隋,渐有增加,出现了一些边塞题材的乐府诗和鲍照、卢思道、薛道衡等以边塞诗见长的诗人。但整个说来,边塞内容仍不过是众多的诗歌题材中普通的一种,还不足... 早在《诗经》、《楚辞》中,边塞诗就已出现。只是篇数太少,不大被人注意。汉魏迄隋,渐有增加,出现了一些边塞题材的乐府诗和鲍照、卢思道、薛道衡等以边塞诗见长的诗人。但整个说来,边塞内容仍不过是众多的诗歌题材中普通的一种,还不足以引起世人的重视。 逮至初唐,边塞诗的创作明显地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作者甚多,其中较重要的计有李世民、虞世南、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张九龄、崔湜、杜审言、崔融、乔知之、刘希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初唐 骆宾王 陈子昂 诗歌革新 《感遇诗》 杨炯 《蓟丘览古》 四杰 虞世南
下载PDF
也谈岑参的西部诗歌──兼论盛唐诗人的出塞风尚
4
作者 葛培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3-80,共8页
有学者认为岑参的边塞诗是中国“最早的西部诗歌”,盛唐时期只有“少数边塞诗人确有短期边地生活经验”,“多数诗人”的边塞诗只是“使事用典,借题发挥”。本文列举事实,证明不少诗人写作西部诗歌都早于岑参;盛唐时期文士出塞人数... 有学者认为岑参的边塞诗是中国“最早的西部诗歌”,盛唐时期只有“少数边塞诗人确有短期边地生活经验”,“多数诗人”的边塞诗只是“使事用典,借题发挥”。本文列举事实,证明不少诗人写作西部诗歌都早于岑参;盛唐时期文士出塞人数众多,乃是一种时代风尚;诗人们的边塞诗大多具有具体生活基础,而非“虚拟想像”。本文还进一步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征作了新的探究,纠正了这方面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西域 边塞诗 岑参
下载PDF
赋与骈文的文学类属辨说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7-61,共5页
在现今流行的文学认知中 ,赋与骈文大都是被作为散文对待的 ,笔者对此提出异议。文章通过文本考察、名词训诂、源流疏理、先贤体认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考辨 ,论定赋与骈文的文学类属应是诗歌 ,而不是散文。在一个并非特别繁难的问题上 ,出... 在现今流行的文学认知中 ,赋与骈文大都是被作为散文对待的 ,笔者对此提出异议。文章通过文本考察、名词训诂、源流疏理、先贤体认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考辨 ,论定赋与骈文的文学类属应是诗歌 ,而不是散文。在一个并非特别繁难的问题上 ,出现如此级别较低而又历时长久的错误 ,关键是在对于中国文学传统观念的现代整合上出现了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与骈文 文学类属 诗性特质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1988年第1期75-79,12,共6页
一、现象描述 我一直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读中国的文学——散文、戏剧、小说,更无论诗歌——常常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与一般的外国文学颇不相同。我好奇地加以验证,发现这并不是错觉。 先看散文。散文,古时曾称文,它包括赋、骈文、... 一、现象描述 我一直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读中国的文学——散文、戏剧、小说,更无论诗歌——常常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与一般的外国文学颇不相同。我好奇地加以验证,发现这并不是错觉。 先看散文。散文,古时曾称文,它包括赋、骈文、古文诸体式。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说:“诗之体与文异……以其有声律讽咏”(《沧洲诗集序》);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滋华斯认为:诗歌“唯一与散文严格对立的是韵律”(《抒情歌谣集》一八○○年版序言)。然而,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中国散文表现出靠拢诗歌的明显倾向。中国散文发达,“诗歌的成分已逐渐减少,而散文的成分有所增加”(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前言》)。魏晋时代,骈体文逐渐成为文章的正宗。骈体文讲究骈偶、平仄、藻饰和用典,具有诗一般的音乐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散文 浪漫主义诗人 汉魏六朝 音乐美 魏晋时代 李东阳 诗歌 小说 戏剧
下载PDF
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 被引量:1
7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61-68,共8页
依据现代文学理论来作历史考察与文本分析 ,可知赋与骈文都不属于散文范畴 ,而属于诗歌范畴 ,中唐以前文学散文尚未形成独立形态。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是在发生了古文运动的中唐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理论的成熟与创作的繁荣。文章围绕散体... 依据现代文学理论来作历史考察与文本分析 ,可知赋与骈文都不属于散文范畴 ,而属于诗歌范畴 ,中唐以前文学散文尚未形成独立形态。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是在发生了古文运动的中唐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理论的成熟与创作的繁荣。文章围绕散体和感情两个重心 ,对韩愈、柳宗元的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有二道等著名理论给予新的诠解 ,并对韩柳“放恣横从”、“快意累累”的美学追求和“舒忧娱悲”、“自嬉”、“自释”的纯艺术观念作出新的分析。最后指出了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说的理论缺失 ,阐发了刘熙载“实集八代之成”说的实质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散文 自觉 文学理论
下载PDF
论诗歌的音乐美 被引量:3
8
作者 葛培 《文艺研究》 1982年第2期41-53,共13页
长期以来,关于新诗形式的论争,促进了对于诗歌本质的探讨。这些论争和探讨对于认识诗歌艺术的特殊规律、光大汉语诗歌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诗歌的艺术经验、创造我们时代的新型诗歌,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它甚至可能产生长远的历史影响。... 长期以来,关于新诗形式的论争,促进了对于诗歌本质的探讨。这些论争和探讨对于认识诗歌艺术的特殊规律、光大汉语诗歌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诗歌的艺术经验、创造我们时代的新型诗歌,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它甚至可能产生长远的历史影响。我很希望这样的论争和探讨能够深入开展下去,所以不避浅陋,也来谈一点自己的管窥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 诗歌本质 汉语诗歌 新诗形式 诗歌艺术 历史影响 艺术经验 优良传统 特殊规律 近体诗
下载PDF
韩愈“古文”含义“与骈散无涉”吗?
9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张安祖先生的《韩愈“古文”含义辨析》一文认为 ,韩愈心目中的“古文”“与骈散无涉” ,这一观点与实情不符。在骈文达到全盛的南北朝时代 ,萧纲就提出了“今文”、“今体”与“古文”的对立 ,实即骈文与散文的对立。唐人继续沿用这对... 张安祖先生的《韩愈“古文”含义辨析》一文认为 ,韩愈心目中的“古文”“与骈散无涉” ,这一观点与实情不符。在骈文达到全盛的南北朝时代 ,萧纲就提出了“今文”、“今体”与“古文”的对立 ,实即骈文与散文的对立。唐人继续沿用这对概念 ,其骈散对立的含义更加突出。初唐杨炯、盛中唐之际的独孤及、中唐李德裕、晚唐李商隐 ,对此皆有明确的论说。北宋欧阳修再次指明与“古文”对立的“时文”特点是“务以言语声偶裂。”五代史家刘亦称“近体”与“韩文”的不同是“多拘偶对”。中唐古文领袖韩愈、柳宗元对“古文”反骈以散的含义曾有多方揭示 ,韩愈弟子李翱及同代名臣裴度也对此有所印证。《辨析》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古文” “今文” 含义
下载PDF
中国诗文化的远古滥觞
10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158,共6页
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的,另一方面是科学的。而在中国艺术之中,则以诗为领袖与核心。诗、乐、舞结合,是世界艺术初起阶段的共同现象,葛天氏之乐是这方面最早的历史资源。在中国古"乐"中,诗、... 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的,另一方面是科学的。而在中国艺术之中,则以诗为领袖与核心。诗、乐、舞结合,是世界艺术初起阶段的共同现象,葛天氏之乐是这方面最早的历史资源。在中国古"乐"中,诗、乐、舞三者的地位之重轻,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最早是舞居主位,继之是乐任代表,再后是诗为核心。葛天氏之乐在中国诗文化发展中,具有开创性地位和巨大影响,文化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天氏之乐 中国诗文化 滥觞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总体研究的开山之作——评陈伯海著《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11
作者 葛培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属于后者,是对文学宏观的总体的研究,具有首创意义。此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特色:它建构了一种与其课题性质相适应的学术框架,注重中西比较和文化内涵,真切描绘... 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属于后者,是对文学宏观的总体的研究,具有首创意义。此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特色:它建构了一种与其课题性质相适应的学术框架,注重中西比较和文化内涵,真切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刻分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动因,并对文学进程和动向作了颇为精彩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陈伯海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理论特色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雄奇壮美的唐代边塞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培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0期8-13,共6页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诗艺提高,边塞诗渐见成长,而仍较稚嫩。是历史偏爱,赏赐唐人以出类拔萃的运会;是唐人精明,及时把握了大显身手的良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中国诗歌 南北朝时期 诗艺 岑参 规模宏伟 无所不及 发展水平 塞下曲 运会
原文传递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13
作者 葛培 《文学评论》 1986年第4期140-142,共3页
一、会议的概况、特点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八日至十三日在洛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和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李珍华先生以及在山东大学进修的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进修生车... 一、会议的概况、特点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八日至十三日在洛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和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李珍华先生以及在山东大学进修的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进修生车淑珊小姐,共一百六十一人。会议回顾了几年来的情况,对学会的工作给予了热情赞扬。代表们一致认为,唐代文学研究在整个古代文学研究中特别活跃,论述派、考证派、诠释派、欣赏派都取得了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研究 学术讨论会 白居易 古代文学研究 新乐府运动 代表 洛阳 学会 考证派 诗歌理论
原文传递
彩笔佳句 幽意浓情——读贺铸《青玉案》
14
作者 郑敏 葛培 《文史知识》 1986年第1期41-43,共3页
《青玉案》是北宋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它一问世,就被人誉为'绝唱',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玩赏原词,的确妙丽: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关键词 青玉案 锦瑟华年谁与度 横塘路 芳尘 词家 月桥 原词 梅子黄时雨 贺方回 首词
原文传递
视野高广 考论精详——《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读札
15
作者 葛培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陶渊明 王守国 卫绍生 诗人
下载PDF
学术动态:“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16
作者 葛培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李商隐 中晚唐文学 学术研讨会 艺术审美过程 文学思想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