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 被引量:115
1
作者 葛兆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83,共10页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对于图像文献的价值一直不够重视。本文通过一组宗教祭祀神挂轴、若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早期互相想象的图画、古代中国刻印的世界地图 ,以及早期译西书中的一组插图、道教典籍中一些地理图转化的神符...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对于图像文献的价值一直不够重视。本文通过一组宗教祭祀神挂轴、若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早期互相想象的图画、古代中国刻印的世界地图 ,以及早期译西书中的一组插图、道教典籍中一些地理图转化的神符图等个案的分析 ,指出图像资料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辅助”文字文献 ,也不仅仅局限于被用作“图说历史”的插图 ,当然更不仅仅是艺术史的课题 ,而是蕴涵着某种有意识的选择、设计和构想 ,隐藏了历史、价值和观念。因此 ,图像资料本身也是思想史应当注意与研究的文献 ,只是目前尚需要有一些不同于文字文献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研究视野 图像 文字 文化
原文传递
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被引量:106
2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2,共8页
直到宋代,由于北方辽、西夏和后来金、元等异族政权的先后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汉族中国人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传统观念和想像,有了实际的敌国意识和边界意识,才有了关于"中国"有限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不同于欧洲近代... 直到宋代,由于北方辽、西夏和后来金、元等异族政权的先后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汉族中国人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传统观念和想像,有了实际的敌国意识和边界意识,才有了关于"中国"有限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不同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它的真正形成,不仅成为宋代士人极力确立"中国"与"道统"的合法性的历史背景,而且成为近世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宋代 正统 道统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7
3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思想与文化的制度化、世俗化和常识化过程 ,将成为研究的重要历史脉络 ;研究思路从关注“创造性思想”的唐宋 ,到关注“妥协性思想”的宋明 ,会刺激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文献资料范围的更大拓展。这种视域或时段的改变 ,能引起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文化史 唐朝 宋朝 明朝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众妙之门——北极与太一、道、太极 被引量:48
4
作者 葛兆光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46-65,共20页
本文詳盡地考證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神話學、哲學及巫術的四個根本性概念北極、太一、道与太極,指出這四個概念在語義上的互通來源於感覺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之所以在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產生乃是由於它們的確有一個共同的淵源,即它們都... 本文詳盡地考證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神話學、哲學及巫術的四個根本性概念北極、太一、道与太極,指出這四個概念在語義上的互通來源於感覺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之所以在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產生乃是由於它們的確有一個共同的淵源,即它們都出自古人對天象的觀察、想象、體驗及模擬,這一奇特的文化現象在中國古代的發生与整合,使中国古代的科學、宗教、哲學乃至巫術等各個本來差異甚大的領域竟有了一個和諧秩序与內在邏輯,並强有力地影響了中国古代思維模式。因此,中國古代對以北極為中心的天象的觀察、想象、體驗与模擬,有可能是使中國文化迴異於其他文化的一個“众妙之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 众妙之门 中国古代人 北極 天皇大帝 紫微宫 泰皇 老子五千文 太乙 《九歌》
下载PDF
道统、系谱与历史——关于中国思想史脉络的来源与确立 被引量:40
5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60,共13页
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叙事脉络,大体来自三个不同的“系谱”,它们仿佛考古中的三个“堆积层”,分别是:(一)古代中国的“道统”,(二)近代日本“支那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史”框架下的中国思想清理,(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马克思... 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叙事脉络,大体来自三个不同的“系谱”,它们仿佛考古中的三个“堆积层”,分别是:(一)古代中国的“道统”,(二)近代日本“支那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史”框架下的中国思想清理,(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叙事。这三重叙事方式,在一种很有意思的结合下,确立了直至如今的中国思想史基本脉络,并且越俎代庖地充当了思想世界的“历史”。在这一思想史叙事逐渐脉络化背后,有一种发掘精神资源和思想传统,为当代重新树立“统绪”的意图。可是,这样的叙事脉络忽略了古代思想世界具体的历史环境、政治刺激和社会生活,也使得中国思想史常常出现后设的有意凸现或者无意删削,并且由于脉络化而线索变得很单一。因此,新思想史研究,应当回到历史场景,而在思想史与知识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人为地画地为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中国哲学史 道统 系谱 历史 脉络化 叙事方式
下载PDF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意象的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葛兆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9-30,共12页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地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中国古典诗歌 李商隐 诗歌语言 黄庭坚 意象 读者 注释 故事 视境
原文传递
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 被引量:38
7
作者 葛兆光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3,共8页
在同样面对图像时,思想史与艺术史有不同侧重选择和不同研究进路。和艺术史主要关注天才的精彩的艺术品不同,思想史家可能更关注落入俗套的反复出现的图像;与艺术史要从审美的角度分析风格、布局、笔墨、技法不同,思想史家可能会更关注... 在同样面对图像时,思想史与艺术史有不同侧重选择和不同研究进路。和艺术史主要关注天才的精彩的艺术品不同,思想史家可能更关注落入俗套的反复出现的图像;与艺术史要从审美的角度分析风格、布局、笔墨、技法不同,思想史家可能会更关注图像背后呈现的观念和知识。但是,由于近年来艺术史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影响下,渐渐趋近追求“历史证据”的历史学,越来越注意讨论艺术背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教等因素,它和同样与社会生活史日益趋近的思想史越来越角色混融。因此,本文特别指出的问题是,艺术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是否要有中国的和艺术的研究立场,以及诸如“风格”、“笔墨”、“气韵”之类的分析方法?同样,这些传统的艺术分析方法又如何可能在艺术史越来越趋向历史学的现代趋势下,使艺术史可以有自己的脉络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思想史 图像 风格
原文传递
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在云南大学的演讲记录 被引量:36
8
作者 葛兆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何为中国"这一话题,在历史上有三个时代成为焦点,分别是北宋、20世纪上半叶以及当下。不过,这三个时代虽然都关注"何为中国"这一话题,但聚焦点却稍有差异。北宋关注汉族中国文化的正统性;20世纪上半叶关注国家、... "何为中国"这一话题,在历史上有三个时代成为焦点,分别是北宋、20世纪上半叶以及当下。不过,这三个时代虽然都关注"何为中国"这一话题,但聚焦点却稍有差异。北宋关注汉族中国文化的正统性;20世纪上半叶关注国家、族群与疆域的统一性;当下则关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内外与认同。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家、疆域和族群,应当承认历史中国的内与外不断变化。现代中国国家、族群与疆域的形成,应当看成是一个曲折、复杂和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这一点,不仅可以回应中国历史学界、中国政治领域和国际学术界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提醒我们,从传统帝国到现代国家的未完成转型中,中国还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一个兼有有限国家形态和天下帝国历史的现代中国,面对棘手的内、外问题如何处理?这既需要史学家寻找问题来源,更需要政治家具有理性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疆域 族群 内外 杂糅
下载PDF
大明衣冠今何在 被引量:26
9
作者 葛兆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1-48,共8页
在17世纪中叶以后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者的旅行记录中,对“薙发易服”后满清王朝的服装有大量尖刻和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批评可以看到,明清易代以后,朝鲜人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巨大变化。朝鲜人对满清服装的鄙夷,其实来自一种文化立场,他们固... 在17世纪中叶以后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者的旅行记录中,对“薙发易服”后满清王朝的服装有大量尖刻和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批评可以看到,明清易代以后,朝鲜人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巨大变化。朝鲜人对满清服装的鄙夷,其实来自一种文化立场,他们固执地认定汉族才是中华帝国的正统,大明衣冠才是中华文化的正宗,而满清却是蛮夷,穿满清服装则是文化沦落的象征。同时,他们想像在戏台演出、使团朝觐以及妇女衣着等方面保存的旧时衣冠,能够再度唤起汉族的历史记忆,这表现了当时朝鲜人坚定的“中华”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后面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对汉族服装的斥责,并没有充分理解一般民众“遵时”和“从俗”的习惯,因此在这种关于中国的批评中,既有正当的朝鲜民族主义感情,也有维护正统的偏见和过于严厉的高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薤发易服 朝鲜 《燕行录》 历史记忆 民族主义
下载PDF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被引量:30
10
作者 葛兆光 《开放时代》 2001年第11期48-55,共8页
关于古代中国有没有“哲学”,儒家是否算一个“宗教”,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却是一个伪问题。但是尽管看上去是伪问题,背后却隐藏有真历史,因为关于学科制度、知识分类、评价标准等等分歧背后,携... 关于古代中国有没有“哲学”,儒家是否算一个“宗教”,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却是一个伪问题。但是尽管看上去是伪问题,背后却隐藏有真历史,因为关于学科制度、知识分类、评价标准等等分歧背后,携带着太多的近代中国以来,思想界和学术界关于融入世界与固守本位的复杂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儒教定义 争论
原文传递
從“朝天”到“燕行”——17世紀中葉後東亞文化共同體的解體 被引量:30
11
作者 葛兆光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1期29-58,共30页
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对于外面的世界,上上下下的中国人大多还沉淀在两千年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里,那时的朝廷曾以清帝国为中心绘制过几次有关周边世界的《职贡图》,还有宫廷画家也画了《万国来朝图》,记录各国人等到北京贺岁的盛... 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对于外面的世界,上上下下的中国人大多还沉淀在两千年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里,那时的朝廷曾以清帝国为中心绘制过几次有关周边世界的《职贡图》,还有宫廷画家也画了《万国来朝图》,记录各国人等到北京贺岁的盛况,人们始终沿袭着古老传统,一厢情愿地描述着想象的天下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17世纪 东亚 嘉庆年间 宫廷画家 世界 想象
下载PDF
《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被引量:26
12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97,共16页
梁启超在 1 90 2年就写出了《新史学》 ,但是中国历史学的根本变化却出现在二十多年之后。本文以 1 92 9年为例 ,叙述那个时代中国历史学界的新变。一方面西方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大量引入中国 ,历史学家关注的领域已经从汉族中国扩展到四... 梁启超在 1 90 2年就写出了《新史学》 ,但是中国历史学的根本变化却出现在二十多年之后。本文以 1 92 9年为例 ,叙述那个时代中国历史学界的新变。一方面西方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大量引入中国 ,历史学家关注的领域已经从汉族中国扩展到四裔甚至世界 ,“新史学”正在日渐试图成为“科学”并与西方“接轨” ;但是另一方面 ,在历史学界种种动向与争论的背后也隐藏了另一个问题 ,即什么才是“中国”的“新史学” ,这一新的问题引起历史学界关于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科学取向与民族认同之间的紧张与焦虑 ,并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1929年 科学 疑古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生态环境 中国历史学界 新变
原文传递
历史记忆、思想资源与重新诠释——关于思想史写法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24
13
作者 葛兆光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1期45-53,共9页
在过去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中 ,“影响” (influence)是一个习惯使用的词语 ,但是它可能偏重过去的知识与思想在后世的延续、外来知识和思想对本土的冲击 ,却可能相对忽略了后世对于遗产的“选择”和本土对新知的“接受” ,其实 ,影响... 在过去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中 ,“影响” (influence)是一个习惯使用的词语 ,但是它可能偏重过去的知识与思想在后世的延续、外来知识和思想对本土的冲击 ,却可能相对忽略了后世对于遗产的“选择”和本土对新知的“接受” ,其实 ,影响和选择应当是哲学史与思想史中的双向过程 ,所以本文指出 ,所谓思想的连续性历史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 ,固有的思想资源不断地被历史记忆唤起 ,并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被重新诠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 思想史 诠释 应当 思想资源 相对 理解 “选择” 本土 过程
下载PDF
洛阳与汴梁: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关于11世纪80年代理学历史与思想的考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37,共14页
11世纪七八十年代 ,北宋逐渐形成一个介于国家 (皇权 )与民众(个人 )之间的士绅阶层 ,他们以思想与国家分庭抗礼 ,以文化权力抵消着政治权力 ,试图使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取得平衡。而这种文化权力为了与政治权力对抗 ,逐渐建构了一种超... 11世纪七八十年代 ,北宋逐渐形成一个介于国家 (皇权 )与民众(个人 )之间的士绅阶层 ,他们以思想与国家分庭抗礼 ,以文化权力抵消着政治权力 ,试图使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取得平衡。而这种文化权力为了与政治权力对抗 ,逐渐建构了一种超越一切甚至是皇权之上的“理” ,作为批评政治的理论根据。他们用重新叙述和解释过的“道统”说、“性情”说以及新的经典 ,建构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温和的文化保守主义思路 ,这就是后来理学兴起的基本背景。由于在位官僚与赋闲官僚的趋向不同 ,现实策略与文化理想的思路矛盾 ,使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统”与“道统”、“师”与“吏”、政治重心与文化重心的分离和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心 皇权 年代 洛阳 汴梁 政统 士绅阶层 政治权力 八十年 国家
全文增补中
文化間的比賽:朝鮮赴日通信使文獻的意義 被引量:27
15
作者 葛兆光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1-62,共62页
從15世紀到19世紀,惟一與日本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朝鮮,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團赴日,這些使團中的文人留下了約四十種類似出使日記的有關文獻,以及相當數量的筆談、唱酬和繪畫。這一龐大的文獻資料是研究朝鮮與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經濟關係... 從15世紀到19世紀,惟一與日本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朝鮮,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團赴日,這些使團中的文人留下了約四十種類似出使日記的有關文獻,以及相當數量的筆談、唱酬和繪畫。這一龐大的文獻資料是研究朝鮮與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經濟關係的重要史料,在日、韓學界很受關注。可是,這些文獻資料至今在中國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看上去只是記録日、朝之間往來的資料,對中國學界的意義究竟是什麽?本文指出,這些文獻資料的意義是雙重的,它既呈現了這幾個世紀日本與朝鮮的政治關係與文化比賽,也讓我們看到在近世東亞的政治與文化上中國的存在,日朝交往中,無論在政治領域的名分、禮儀、文書上,還是在文化領域的衣冠、風俗、學問、藝術上,現實上的"明清"雖然缺席,但歷史上的"中國"卻始終在發生影響。因此,在朝鮮通信使文獻中,儘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與朝鮮之間的複雜關係,但也可以看到中國在通信使文獻中,仿佛是一個不在場的在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
下载PDF
预流、立场与方法——追寻文史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23
16
作者 葛兆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共14页
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本文讨论当下中国文史学界,可以如何通过改变研究视野、研究立场以及研究方法,来开拓传统文史研究的新局面。作者尝试提出:第一,从周边看中国,可以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心想象天下的时代和以西方为唯一镜子的时代的中... 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本文讨论当下中国文史学界,可以如何通过改变研究视野、研究立场以及研究方法,来开拓传统文史研究的新局面。作者尝试提出:第一,从周边看中国,可以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心想象天下的时代和以西方为唯一镜子的时代的中国自我认识;第二,通过对海外中国学的批评和研究,了解他们与中国本土研究者在方法和思路上的差异,可以明确中国文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立场;第三,提倡交错的文化史研究,可以避免研究领域和研究资料的偏狭。以上构想,也许可以拓展文史研究的新视野,追寻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的新资料、新方法和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研究 学术史 从周边看中国 海外中国学 交错的文化史
下载PDF
叠加与凝固---重思中国文化史的重心与主轴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9,164,共15页
"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促使我们在探索并重写"中国文化史"时,必须反思其重心和主轴到底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这包括:第一,即使仅仅是汉族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是由各种源头不同、性质不同的文化杂糅... "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促使我们在探索并重写"中国文化史"时,必须反思其重心和主轴到底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这包括:第一,即使仅仅是汉族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是由各种源头不同、性质不同的文化杂糅起来的,不宜采取"一脉单传"的方式来书写中国文化史。第二,由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历了若干次"叠加"与"凝固",中国文化史的主轴正应当在于书写这一凝固与叠加的复杂过程。第三,由于现代中国继承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帝国复杂的族群血缘、领土疆域与文化传统,因此,什么文化才是"中国的"?这一点需要中国文化史格外重视。第四,由于中国经历了晚清民初的历史巨变,文化传统处在"断续"之间,那么,当前中国"认同"的文化基础是什么,即成为绝大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史特别需要关注"民族"、"疆域"、"宗教"以及"认同"等问题,尤其是需要讨论,在历史中,"中国"如何型塑"文化","文化"如何塑造"中国"这样一个重心,并由此设定其叙述的主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史 中国 认同 重心与主轴
下载PDF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 被引量:19
18
作者 于沛 王子今 +12 位作者 张国刚 杨念群 杨奎松 沈志华 罗志田 茅海建 赵世瑜 徐蓝 桑兵 阎步克 彭小瑜 葛兆光 虞和平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为纪念《历史研究》创刊 5 0周年 ,本刊编辑部于 2 0 0 4年 4月 2 7日召开“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 ,邀请部分在京学者参加。与会者就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其他涉及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诸多问题 ,如历史... 为纪念《历史研究》创刊 5 0周年 ,本刊编辑部于 2 0 0 4年 4月 2 7日召开“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 ,邀请部分在京学者参加。与会者就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其他涉及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诸多问题 ,如历史学的时代特点与学科定位、中学与西学、现代史学与后现代史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史实重建等 ,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这里发表的是 15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建设 史学方法
原文传递
新思想史研究、历史教科书编纂及其他——葛兆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0
19
作者 葛兆光 张瑞龙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0,共6页
一、新思想史研究的尝试 问:您的《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在1998年出版、2001年再版以后,影响很多大,在国内获过奖,在国外,如纽约出版的《当代中国思想》(Contnmporary Chinese Thought)曾连续两期来译介这部著作;
关键词 葛兆光 研究思想 遭遇 思想研究 现实 作者 魅力 沈志华 编纂 中国思想史
下载PDF
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 被引量:16
20
作者 葛兆光 《寻根》 1996年第5期18-21,共4页
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葛兆光1935年春天,一位西方汉学家来到华北的一个乡村进行他的中国宗教调查研究,充满自信的他预备用半个月的时间结束他预先设定的题目。在他看来,他对于中国宗教长达10年的文献研究,已经使他有一... 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葛兆光1935年春天,一位西方汉学家来到华北的一个乡村进行他的中国宗教调查研究,充满自信的他预备用半个月的时间结束他预先设定的题目。在他看来,他对于中国宗教长达10年的文献研究,已经使他有一个不容质疑的思路,现在的事情就只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宗教 秘密宗教 道教 宗教信仰 汉民族 意识形态 佛教 基督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