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巴特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101,共6页
在中西方伦理思想中,德性与德行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伦理学界对德性与德行的具体使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用"德性"这个概念,到了亚里士多... 在中西方伦理思想中,德性与德行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伦理学界对德性与德行的具体使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用"德性"这个概念,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才出现了"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等说法。而中国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则用"德"这个概念,但也出现了"德性"和"德行"等说法并存的现象。名词术语上的这种差别不是没有原因的,它集中体现着中西方伦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问题。在西方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性"(理智德性)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终极目的本身,"德行"(道德德性)则只是完成这种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和手段而已。在中国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或"德性"(理智德性)只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或手段;而"德行"(道德德性)才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目的本身。一个人只知道"德性"不等于他有道德;同样,一个人也不是先成为道德的人然后再去做有"德行"的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而"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内在品质要通过外在品行来表现;外在品行是内在品质的影像。因此,人们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德性与德行的联系及区别,才能够充分认识和找到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德行 中国伦理学 西方伦理学
下载PDF
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巴特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德性就是一种品质,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德性对于人而言视为品质,而对于物而言可视为性质。在休谟以前,西方伦理学家们一般强调德性之"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意义,即德性的内在善。但是休谟的观点... 德性就是一种品质,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德性对于人而言视为品质,而对于物而言可视为性质。在休谟以前,西方伦理学家们一般强调德性之"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意义,即德性的内在善。但是休谟的观点与此不同,他认为德性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外在善,即品质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因而他不再把德性之善,仅仅看作"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东西,而是更喜欢把德性之善看作"因其结果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休谟改变了西方伦理学的传统,把德性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应地分开,从而把讨论的重点引向了德性之"效用"或"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德性 效用 价值
下载PDF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巴特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自由 德性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畜牧业的战略目标及其伦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巴特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为经济和生态发展?还是...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为经济和生态发展?还是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这一问题的深层内涵与当代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发展伦理学的价值观有密切关系。只有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代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经济伦理观和发展伦理观,才能全面落实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战略目标 伦理分析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交往生活方式及其道德意义
5
作者 .巴特尔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9,共2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历史上在这块广袤而丰饶的土地上集聚生息的,还有其他许多少数民族。据统计,我国现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她们都有自己的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交往生活方式。但过去这些少数民族的交往生活方式未得到学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历史上在这块广袤而丰饶的土地上集聚生息的,还有其他许多少数民族。据统计,我国现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她们都有自己的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交往生活方式。但过去这些少数民族的交往生活方式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在政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民族交往 道德意义 中国 少数民族 多民族 统计
原文传递
民族伦理学应如何民族化
6
作者 .巴特尔 《前沿》 2006年第1期189-192,共4页
民族伦理学是专门研究民族伦理道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基本属于描述伦理学类型。民族伦理学要成为真正的描述伦理学,首先必须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描述各民族的伦理道德现象;其次要通过伦理道德现象的综合分析,深入了解各民族的... 民族伦理学是专门研究民族伦理道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基本属于描述伦理学类型。民族伦理学要成为真正的描述伦理学,首先必须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描述各民族的伦理道德现象;其次要通过伦理道德现象的综合分析,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道德关系,正确把握各民族的道德语言、道德思维和道德习惯等民族道德本质化的内容。前者可称为浅层民族伦理学,后者可称为深层民族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学 浅层民族伦理学 深层民族伦理学 民族道德本质化
原文传递
论功用主义伦理思想的演进过程
7
作者 .巴特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6-72,共7页
功用主义伦理学属于目的论伦理学,它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将功用主义伦理学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理论形态,这似乎是在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但这种观点... 功用主义伦理学属于目的论伦理学,它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将功用主义伦理学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理论形态,这似乎是在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但这种观点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它只承认功用主义是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如若承认功用主义是古希腊时期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那么就等于承认了功用主义伦理思想是由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思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历史事实。因此,功用主义本身无论如何改变其理论形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快乐论和幸福论所主张的快乐或幸福等核心概念。因此,将整个功用主义分为前功用主义、古典功用主义和现代功用主义等彼此关联的三个发展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功用主义 古典功用主义 现代功用主义
下载PDF
《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一书评述
8
作者 .巴特尔 《蒙古学信息》 1998年第3期47-48,共2页
由格·孟和完成的《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结题成果。1991年批准立项,1996年底完稿,1997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除序言外,正文15章,47万字。该书以蒙古族的历... 由格·孟和完成的《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结题成果。1991年批准立项,1996年底完稿,1997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除序言外,正文15章,47万字。该书以蒙古族的历史典籍为依据,以成吉思汗的言行为主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哲学思想 古代蒙古族 历史功过 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地位和作用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历史客体 主观条件 成吉思汗箴言
原文传递
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
9
作者 .巴特尔 《中国德育》 2009年第4期94-94,共1页
德性就是一种品质,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德性对于人而言视为品质,而对于物而言可视为性质。在休谟以前,西方伦理学家们一般强调德性之“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意义,即德性的内在善。但是休谟的观点与此... 德性就是一种品质,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德性对于人而言视为品质,而对于物而言可视为性质。在休谟以前,西方伦理学家们一般强调德性之“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意义,即德性的内在善。但是休谟的观点与此不同,他认为德性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外在善,即品质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因而他不再把德性之善,仪仪看作“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价值论 德性 休谟 伦理学家 品质 正价值 普遍 自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