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章感情线索分类例谈
1
作者 萧红 《语文知识》 1995年第5期52-53,共2页
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刘勰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理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可见,始终伴随着作者写作过程的情感活动,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阅读文章时,倘若能潜心探索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 思想感情 线索 文章 作者 写作过程 情感活动 轨迹 朱自清 情感发生 鲁迅
下载PDF
修辞新格——凝式
2
作者 萧红 《语文知识》 1995年第8期49-,16,共2页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副省长周铁农同志在谈到青少年教育和成长环境问题时,充满感情又充满忧虑地说:“不能让青少年教育变成‘6+1=0’。”所谓“6+1=0”,就是说六天的学校教育加一天的社会影响,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负数。由此强调了...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副省长周铁农同志在谈到青少年教育和成长环境问题时,充满感情又充满忧虑地说:“不能让青少年教育变成‘6+1=0’。”所谓“6+1=0”,就是说六天的学校教育加一天的社会影响,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负数。由此强调了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紧追感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 数学式子 环境问题 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 黑龙江省 社会影响 教育效果 修辞方式 政协委员
下载PDF
说明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
作者 萧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85-87,共3页
说明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萧红耘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有效的措施,艺术地处理好语文训练与德育渗透的关系,仍然是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同行常说,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写入叙事,绘景状物,有触手可及的形象... 说明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萧红耘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有效的措施,艺术地处理好语文训练与德育渗透的关系,仍然是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同行常说,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写入叙事,绘景状物,有触手可及的形象,能“以情感人”;议论文评古论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德育渗透 社会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德育 人民英雄 自我教育 热爱科学 基础学科 教学过程
下载PDF
挡不住的诱惑——读《语言随笔精品》
4
作者 萧红 《语文月刊》 1996年第11期39-40,共2页
何伟棠先生编辑的《语言随笔精品——王希杰特辑》(以下简称《精品》)一到手,我就忍不住在一周内连续读了三遍:初读一见钟情,再读一往情深,三读如痴如醉。真是挡不住的诱惑啊!奇书——东风红杏第一枝说它奇。
关键词 语言规律 精品 随笔 王希杰 诱惑 语言知识 汉字文化 修辞 编辑 东风
原文传递
青春心理保健
5
作者 萧红 《语文学习》 1996年第2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心理保健 大道 迎接挑战 树立自信 流行歌曲 走出误区 文题 命名 自卑 油瓶
原文传递
“窜改”与“篡改”不同
6
作者 萧红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7年第2期10-10,共1页
“窜改”和“篡改”音同义近,稍有疏忽,就会弄错。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关键词 音同义近 语文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 民族生命 词语 鲁迅先生 萧红 语境 句子 语素
下载PDF
归来吧,童心
7
作者 萧红 《语文学习》 1995年第5期14-14,共1页
学生们对照课文注解,自读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我先后提出了五个不同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议,层层推进,从而把课堂阅读一步步推向高潮。第一个问题: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几乎是异口同声:"那个皇帝脱光了衣... 学生们对照课文注解,自读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我先后提出了五个不同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议,层层推进,从而把课堂阅读一步步推向高潮。第一个问题: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几乎是异口同声:"那个皇帝脱光了衣服去参加游行大典,简直蠢得像猪,最可笑。"讲台下,有些学生甚至忍不住笑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学生 童心 皇帝 不同深度 课堂阅读 归来 游行 课文 同学 高潮
原文传递
一半清醒一半醉
8
作者 萧红 《语文学习》 1996年第1期27-27,共1页
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品味其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和诗一般的意境。第二节课,我独辟蹊径,像教小说一样,着力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醉翁"这个"形象"上。课前,我给学生补充介绍了欧阳修《... 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品味其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和诗一般的意境。第二节课,我独辟蹊径,像教小说一样,着力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醉翁"这个"形象"上。课前,我给学生补充介绍了欧阳修《赠沈遵》中的"我时四十犹力强,自号醉翁聊戏客"和《题滁州醉翁亭》中的"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半清醒 引导学生 中学生 滁州 独辟蹊径 注意力 醉翁亭记 课文 课时
原文传递
“频繁”不可以写作“频烦”
9
作者 萧红 《语文月刊》 1996年第4期11-11,共1页
《中国文坛上的几位"巴人"》(《人民门报·海外版》,《语文月刊》’95年第8期"语文博览"专栏转载)一文在谈到王任叔时说:"1938年,他在‘孤岛’上主编《译报·大家谈》时,迫于险恶的形势,不得不频烦地... 《中国文坛上的几位"巴人"》(《人民门报·海外版》,《语文月刊》’95年第8期"语文博览"专栏转载)一文在谈到王任叔时说:"1938年,他在‘孤岛’上主编《译报·大家谈》时,迫于险恶的形势,不得不频烦地变换笔名,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巴人’。"句中的"频烦"显然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坛 语文 王任叔 海外版 变换 笔名 孤岛 专栏 转载 写作
原文传递
“窜改”与“篡改”不同
10
作者 萧红 《语文月刊》 1996年第7期16-16,共1页
"窜改"和"篡改"音同义近,稍有疏忽,就会弄错。请看下面两个句子:①"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几乎到处可见。首先是洋文大量涌入,中西混杂;第二是随意编造,篡改词语……"(梁衡:《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窜改"和"篡改"音同义近,稍有疏忽,就会弄错。请看下面两个句子:①"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几乎到处可见。首先是洋文大量涌入,中西混杂;第二是随意编造,篡改词语……"(梁衡:《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载’96年《语文学习》第2期第2页)②"请允许我大胆地窜改一下鲁迅先生那副知名的短联: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95年《语文学习》第7期第2页)从语境来看,①和②显然都是指对词语的改易,可前者用"篡改"而后者却用"窜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窜改 篡改 语文学习 词语 音同义近 语言文字 民族生命 梁衡 现代汉语词典 鲁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