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SA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6
1
作者 吴礼襄 黎毅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菌株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方法 (PFGE)进行分型 ,确定菌株亲缘关系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 目的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菌株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方法 (PFGE)进行分型 ,确定菌株亲缘关系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各种呼吸道采集标本中共收集到 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6 8株 ,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89.4 7%,MRSA在我所病区中引起 5 9例医院感染 ,属于暴发形式发病的有 2 3例 ,属于聚集性发病的有 19例 ,散发病例 17例 ,PFGE分型表明 ,绝大多数MRSA属于同一型 (A型 )共有 6 0株 ,其中A1亚型 2 8株 ,A2亚型 14株 ,A3亚型 17株 ,A4亚型 1株。结论 MRSA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十分严重 ,并主要由少数菌株的传播引起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MRSA的流行和播散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 脉冲场凝胶电泳 基因分型
下载PDF
1031例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46
2
作者 刘杨 吴菊芳 +4 位作者 盛瑞媛 吕晓菊 陈燕 张婴元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 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的安全性 ,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 ,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 0 0 2年 3月~ 2 0 0 ... 目的 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的安全性 ,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 ,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共入选病例 10 31例 ,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共 96 5例。 96 5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 8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2 9%。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按高低依次为肾功能损害 ( 4 0 4 % )、肝功能损害 ( 2 38% )和过敏反应 ( 1 76 % )。合并应用其他抗感染药物及年龄≥ 6 0岁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年龄≥ 6 0岁人群中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 <6 0岁患者为高 ,疗程≥ 14d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14d者为高 ,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结论 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少数患者可出现肾、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其程度多较轻微 ,可耐受。老年、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去甲万古霉素 发生率 患者 肝功能损害 观察 注射用 方法观 评价者 结论
原文传递
SARS合并ARDS患者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何为群 陈思蓓 +3 位作者 刘晓青 黎毅敏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6-337,共2页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 ,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以我院中心 ICU收治的 2 5例 SARS合并 ARDS患者为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用 SPSS10 ....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 ,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以我院中心 ICU收治的 2 5例 SARS合并 ARDS患者为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用 SPSS10 .0统计软件作 L ogistic回归 ,筛选和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筛选出年龄、缺氧持续的时间、血小板减少、高血钠、血肌酐升高 5个死亡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2 0 3、1.0 6 7、111.932、2 6 .6 6 7和 111.932。结论 :应重视并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38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远达 黎毅敏 +4 位作者 刘晓青 陈思蓓 何为群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 ICU救治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 38例入住 ICU救治的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 :38例重症 SARS患者中 ,... 目的 :探讨 ICU救治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 38例入住 ICU救治的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 :38例重症 SARS患者中 ,合并有基础疾病者 8例 (2 1.1% )。起病初期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和器官保护治疗 ,发展至重症阶段均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等治疗措施。30例最终病愈出院 (78.9% ) ,其中 11例出院时 X线胸片示有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 (36 .7% ,11/30 ) ;8例死亡(病死率 2 1.1% )。结论 :重症 SARS病情发展迅速 ,除了提倡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外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工通气辅助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人工通气 综合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无创通气辅助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远达 江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数据库中筛选出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27例。在患者达到ALI/ARDS诊断标准时,根据患者通气治疗情况分为未通气组(n=58)...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数据库中筛选出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27例。在患者达到ALI/ARDS诊断标准时,根据患者通气治疗情况分为未通气组(n=58)、无创通气组(n=55)和有创通气组(n=14)。追踪未通气组和无创通气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情况。分别以发展为ARDS和死亡为应变量作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失败患者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达到ALI/ARDS标准时,无创通气组与未通气组患者比较病情较重,发展至ARDS的比例较高(P<0.01);有创通气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1)。58例未通气组患者中,一直未使用通气治疗45例,改用无创通气6例,改用有创通气7例。55例无创通气组患者中,改用有创通气15例。61例使用过无创通气的患者与45例未通气患者相比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P<0.01),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继续无创通气的患者(n=40)与一直未通气患者(n=45)相比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P<0.01),改用有创通气患者(n=22)死亡率较高(P<0.01)。达到ALI/ARDS标准时接受了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55例,15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多因素回归提示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越大无创改有创通气的几率越高。结论 SARS患者达到ALI/ARDS标准时,接受通气治疗的患者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但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大部分能耐受无创通气的患者可避免气管插管,特别是相对年轻的患者,但须把握好从无创转有创的时机和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无创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远达 黎毅敏 +3 位作者 刘晓青 何为群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47-751,共5页
目的 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继发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 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5例不同程度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重症肺炎患者采用CBP治疗,按其转归分 为撤机出院组、死于感染性休克组、远期死于重症肺炎... 目的 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继发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 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5例不同程度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重症肺炎患者采用CBP治疗,按其转归分 为撤机出院组、死于感染性休克组、远期死于重症肺炎组。评价CBP治疗前1 d,治疗后24、48和72 h各项实 验室指标及危重病评分变化。结果 ①25例患者中A组7例,B组9例,C组9例;治愈率28%,总病死率 72%。②B组患者接受CBP治疗时间平均不到48 h被迫终止。单因素分析提示:B组治疗前血糖显著高于 A组[(13.17±5.84)mmol/L比(8.07±2.28)mmol/L,P<0.05],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C组[(5.75± 3.08)g/L比(3.10±1.06)g/L,P<0.05],B组在CBP治疗48 h后纤维蛋白原和所需多巴胺浓度均较A、 C组显著升高[(8.24±3.57)g/L比(5.13±0.94)g/L和(3.01±1.22)g/L,(12.00±6.93)μg·kg-1·min-1 比(1.00±2.45)μg·kg-1·min-1和(2.89±4.37)μg·kg-1·min-1;P均<0.05]。③A组治疗前急性生理学 与慢性健康状况Ⅲ(APACHEⅢ)评分较B、C组低[(89.43±11.28)分比(108.00±15.10)分和(104.67± 13.77)分,P均<0.05];A、C组治疗72 h后与B组比较APACHEⅡ变化率[(-10.43±4.89)分和(-9.11± 3.76)分比(-2.33±4.39)分,P<0.01]、APACHEⅢ变化率[(-21.57±13.53)分和(-14.33±8.32)分比 (2.33±12.18)分,P<0.01]、MODS评分变化率[(-2.14±2.19)分和(-1.00±1.87)分比(0.56±1.88)分, 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①CBP能有效救治部分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继发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 者。③APACHEⅢ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是敏感的评价指标,初步提示APACHEⅢ90-100分的区域是此类患者 应用CBP的指征。③治疗前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潜在风险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持续升高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危重病评分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低剂量内毒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兔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海鹭 +1 位作者 徐远达 罗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对血浆和肺泡灌洗液 ( BAL F)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 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6只 :快速失血持... 目的 :观察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对血浆和肺泡灌洗液 ( BAL F)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 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6只 :快速失血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 40 %为准 ,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组 6只 :以 1μg/ kg的低剂量内毒素 ( L PS)静注 ;3休克加 L PS组 ( 6只 ) :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静注低剂量 L PS;4对照组 ( 4只 )。各组分别在休克前、休克 6 0分钟、休克恢复 6 0分钟、静注 L PS 2小时和 4小时 5个时间点抽血。结果 :休克组和休克加 L PS组动物休克期血浆 IL 1β水平有显著升高 ,休克恢复后回降正常 ;休克加 L PS组在静注 L PS后 2~ 4小时血浆 IL 1β浓度再次持续显著升高 ,且 BAL F中的 IL 1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而 TNFα水平除在 BAL F中有明显升高外 ,在各组动物实验中均未见显著改变。休克加 L PS组动物左肺干重与湿重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0 .17± 0 .0 2比 0 .30± 0 .0 3)。结论 :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提示短时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可能启动了全身的炎症反应 ,增加了机体对低剂量 L PS产生炎性肺水肿的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下载PDF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的监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郑伟浩 《国际呼吸杂志》 2008年第6期368-371,共4页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是一个方便、可靠的方法,它能快速反映危重患者全身氧的供需平衡的瞬时变化,能早期发现组织缺氧,且优于其它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评估组织氧合充分与否的有用的间接指标,也是评...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是一个方便、可靠的方法,它能快速反映危重患者全身氧的供需平衡的瞬时变化,能早期发现组织缺氧,且优于其它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评估组织氧合充分与否的有用的间接指标,也是评估危重患者院内病死率及预后的重要指标;用ScVO2、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来指导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可提高严重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因此,ScVO2的监测对危重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氧监测
原文传递
对重症SARS预警因子和高危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徐远达 江梅 +3 位作者 陈荣昌 方积乾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对2003年12月前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临床数据库采用决策树方法重新评价重症诊断标准,探讨预警因子并筛选高危因素。方法首先选取按国家卫生部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402例,其中358例符合重症标准。358例中,再选取进行有... 目的对2003年12月前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临床数据库采用决策树方法重新评价重症诊断标准,探讨预警因子并筛选高危因素。方法首先选取按国家卫生部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402例,其中358例符合重症标准。358例中,再选取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或死亡者作为明确重症患者,余44例作为明确非重症患者。将氧合指数(OI)按病程中的最差值划分为3个等级,≤200mmHg(1mmHg=0.133kPa)为1;200~300mmHg为2;>300mmHg为3,初步评价OI等级划分对重症SARS患者的预测作用,并进一步筛选临床的高危因素。结果利用OI≤300mmHg作为判别规则对明确重症患者和明确非重症患者进行分类,错判率只有6.800%,由OI≤300mmHg所筛选的重症患者与按国家卫生部重症诊断标准(剔除OI≤300mmHg的部分)所筛选的患者以Logistic回归比较了病死概率和并发症,提示以OI≤300mmHg为标准划分的重症患者临床风险更高、预后更差。结论OI≤300mmHg即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更符合现行重症SARS的诊断要求,可作为重症SARS的预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预警因子 肺损伤 急性 决策树
下载PDF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哮喘治疗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定曾 《新医学》 1992年第1期17-18,共2页
14例“咳嗽型哮喘”患者给予服用中药咳喘定煮散为实验组,另14例服用支气管解痉药作对照,治疗期共2个月。于治疗前,后2~12个月进行吸入组胺支气管激发(支激)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有13/14症状消失,1例转化为哮喘,支激试验转阴者达10/14,... 14例“咳嗽型哮喘”患者给予服用中药咳喘定煮散为实验组,另14例服用支气管解痉药作对照,治疗期共2个月。于治疗前,后2~12个月进行吸入组胺支气管激发(支激)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有13/14症状消失,1例转化为哮喘,支激试验转阴者达10/14,PD_(20)升高3/1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9/14、3/14和4/14。统计学结果表明实验組治疗有效率(93%)和支气管激发试验转阴率(71%)都显著高于对照组(50%和21%),P值为<0.05和<0.01。从而提示中药咳喘定煮散治疗本症比支气管解痉剂有更好疗效,其机制在于能改善气道高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哮喘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粘附分子和白介素-8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远达 +1 位作者 黄海鹭 罗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动物模型中血浆白介素 8(IL 8)、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粘附分子 1(VCAM 1)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血浆 IL 1β水平的关系。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 目的 :探讨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动物模型中血浆白介素 8(IL 8)、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粘附分子 1(VCAM 1)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血浆 IL 1β水平的关系。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休克组 ,6只 ) :急性失血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 40 %为准 ,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 (L PS)组 (6只 ) :以 1.0 0~ 1.2 5μg/ kg L PS静注 ;3休克 + L PS组 (6只 ) :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静注低剂量 L PS;4正常对照组 (4只 )。分别在休克前、休克 6 0分钟、休克恢复 6 0分钟、静注 L PS2和 4小时 5个点抽血测 IL 8、IL 1β、ICAM 1和 VCAM 1水平。结果 :休克 + L PS组血浆 VCAM 1水平于注射 L PS4小时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血浆ICAM 1水平于注射内毒素第 2和 4小时后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休克组、休克 + L PS组血浆IL 8浓度在注射 L PS后 2小时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休克组和休克 + L PS组兔在休克期血浆 IL 1β浓度显著升高 ,而休克 + L PS组于静注 1μg/ kg L PS后 2和 4小时 ,血浆 IL 1β浓度再次显著升高。结论 :低血容量性休克后再注射低剂量内毒素可导致血浆 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粘附分子 白介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的进展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新医学》 2000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症 监护医学
下载PDF
血浆置换辅助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撤机的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远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回顾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伴撤机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5年因撤机困难入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1例,均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接受了血浆置换(PE)治疗7例,称PE组;仅接受常规治疗4例,... 目的回顾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伴撤机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5年因撤机困难入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1例,均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接受了血浆置换(PE)治疗7例,称PE组;仅接受常规治疗4例,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总通气天数、ICU天数、用PE前(后)的机械通气天数,以及PE前和撤机时的许氏临床相对评分。结果血浆置换组用PE前的通气天数(19.7±21.3)d,接受PE后的通气天数为(2.57±5.94)d,总通气天数(27±23)d;对照组的总通气天数(26±22)d,两组的住院天数、总通气天数、ICU天数均无显著差异。PE组治疗前许氏绝对评分平均为44分,4次PE治疗后许氏绝对评分平均为18分,相对计分为0.59。结论对这类撤机困难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用PE治疗4次后,在不增加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能在较短时间内协助患者尽快撤机;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综合治疗前提下,机械通气7d以上仍难以撤机者,可考虑应用血浆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机械通气 撤机
下载PDF
菌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39-441,共3页
关键词 菌毒血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23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礼襄 黎毅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6-828,共3页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在辅助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IVIG治疗23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同时选择常规治疗2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间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在辅助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IVIG治疗23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同时选择常规治疗2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间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清球蛋白随病情发展显著下降(t=9.153P<0.01),治疗组血清球蛋白在治疗后略有上升,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t=1.611P>0.05);两组间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IVIG不能降低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病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因而不建议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呼吸综合征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冼树标 温小智 +2 位作者 徐远达 江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84-2686,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情况。方法:将本院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SAOPP并多器官衰竭患者92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49例(... 目的:回顾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情况。方法:将本院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SAOPP并多器官衰竭患者92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49例(占53.3%),死亡组43例(占46.7%),所有患者均需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两组患者发生衰竭的器官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提示"甲胺磷"中毒较其他农药中毒的病死率高(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中毒的剂量较多、抢救时所用阿托品和解磷定的剂量较多、从发现中毒到抢救的时间较长,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组反而表现为住院的时间较死亡组长且院前洗胃的次数较多(P<0.05);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现中毒到抢救的时间和中毒的剂量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院前洗胃的次数差异虽无显著性,但对生存组是保护性的因素。结论:SAOPP致多器官衰竭的抢救以综合治疗为主,在多器官功能支持的前提下,早期发现患者、早期实施紧急抢救特别是彻底的洗胃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有机磷化合物 多器官功能衰竭 洗胃
下载PDF
生长素释放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衬梨 +1 位作者 莫红缨 赵一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71-2972,共2页
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脑肠多肽,1999年从胃内分泌细胞首次发现可能的内源性GHRP,命名为Ghrelin。它分布在许多组织如胃肠、脑、肺、心脏、肾脏、睾丸、前列腺、胎盘和免疫组织等。其生理作用包括调节垂体生长... 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脑肠多肽,1999年从胃内分泌细胞首次发现可能的内源性GHRP,命名为Ghrelin。它分布在许多组织如胃肠、脑、肺、心脏、肾脏、睾丸、前列腺、胎盘和免疫组织等。其生理作用包括调节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释放.参与能量代谢,影响心血管和其他激素的释放,与肥胖、2型糖尿病、炎症等存在某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释放肽 呼吸系统疾病 垂体生长激素 GHRELIN 胃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 2型糖尿病 GHRP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肺损伤大鼠的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伟浩 莫红缨 +1 位作者 赵英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又分1h、3d和7d组,每组6只。治疗组大鼠在实验前经胃管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0mg/kg(4ml/kg)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又分1h、3d和7d组,每组6只。治疗组大鼠在实验前经胃管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0mg/kg(4ml/kg)治疗1d、3d、7d,每天1次;对照组和LPS组则给予蒸馏水(4ml/kg),每天1次,连续7d。在最后一次给药1h后,LPS组和治疗组大鼠从尾静脉注射LPS5mg/kg(2.5ml/kg),对照组则予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5ml/kg)。观察6h,处死大鼠,取样,比色法测定血清和肺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LPS组血清和肺匀浆NO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则低于LPS组(P<0.05);LPS组血清和肺匀浆iNOS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而cNOS活力则降低(P<0.05),治疗组肺匀浆iNOS活力显著低于LPS组而cNOS显著升高(P<0.001);免疫组化显示:LPS组肺组织iNOS表达强于对照组,而eNOS表达则显著减弱,治疗组的iNOS表达弱于LPS组,eNOS表达则显著增强,与其减轻肺损伤相关。结论辛伐他汀可逆转LPS诱导的肺组织iNOS活性的升高和eNOS活性的下降,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脂多糖类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他汀类药
原文传递
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致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远达 +1 位作者 罗炜 黄海鹭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 :模拟制作一种更接近临床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6只 ) :急性失血后休克过程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 (CO)低于基础 40 %为准 ,回输放出的血并... 目的 :模拟制作一种更接近临床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6只 ) :急性失血后休克过程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 (CO)低于基础 40 %为准 ,回输放出的血并抗休克处理 9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组 (6只 ) :静注内毒素 (L PS)1μg/ kg,再观察 4小时 ;3休克加内毒素组 (6只 ) :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90分钟后再静注 L PS 1μg/ kg;4对照组 (4只 )只接受相同麻醉和手术操作。静脉麻醉后 ,4组动物均置入 3F的导管监测实验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和 5 F的导管在股动脉 (放血用 )。动物苏醒后分基础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期、休克恢复期、静注 L PS 2小时期和静注 L PS4小时期 5个阶段观察 ,实验结束后取肺泡灌洗液测白介素 1β(IL 1β)浓度和右肺干重 /湿重比。结果 :第 1、2、4组的 CO、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肺内分流 (Qs/ Qt)在静注 L PS后 4小时期与基础期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第 3组的 Pa O2 从 (11.2± 1.8) k Pa(1k Pa=7.5 mm Hg)降至 (9.3± 2 .3) k Pa,Qs/ Qt从 1.9%± 0 .5 %升至 2 .3%± 1.5 % ,与其它组比较虽无显著差异但呈下降趋势 ,且血浆 IL 1β在静注 L PS2小时和 4小时后持续升高 ,分别为 (198.9± 5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损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礼襄 袁锦屏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亦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rious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病人医院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4 4例重症SAR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4例重症SARS病人 2 7例发生医院内感... 目的 :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亦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rious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病人医院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4 4例重症SAR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4例重症SARS病人 2 7例发生医院内感染 ,其中 7例表现为持续发热 ,16例表现为体温降低再升高 ,仅 4例体温低于 37 5℃ ;2 7例白细胞超过 10× 10 9/L者 2 6例 ,淋巴细胞分类小于 0 2 0者 2 1例 ;19例X线胸片呈现进展性表现 ,5例无明显变化 ,3例好转 ;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 5 0株病原菌 ,真菌 12株 ,占 2 4 % ;所有病例予以通气辅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菌药治疗 ,35例治愈出院 ,9例死亡。结论 :重症SARS病人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 ,多表现为混合性内源性感染 ,痰细菌培养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应予强力广谱抗菌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病人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治疗 重症SARS 临床分析 持续发热 呈现 目的 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