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迁与思考
被引量:9
- 1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7-20,共4页
-
文摘
建国以来 ,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经历了保护鼓励、根本改造、排斥消灭到允许存在、鼓励扶持、共同发展等阶段 ,因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小挫、大挫、减速 ,再到促进搞活等不同作用 ,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考察这一演变历程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 ,对推动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中国
解放思想
市场
公有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民经济
-
分类号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湖南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0-166,共17页
-
文摘
湖南不仅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事变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
关键词
湖南抗战文化
历史地位
作用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求索》
CSSCI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有三 :一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对克服传统社会主义的“僵化”影响 ,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条件 ,对战胜“西化”冲击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是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新发展 ,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际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信念
和平
发展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邓中夏关于收回香港的主张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80,共3页
-
-
关键词
收回香港
邓中夏
省港大罢工
英帝国
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
1926年
政治报告
总工会
工人阶级
-
分类号
D618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湖南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64-168,共5页
-
-
关键词
抗战文化运动
湖南
历史
湖湘文化精神
群众团体
九一八事变
《大公报》
催化作用
游行示威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政治学]
G1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湖南抗战文化的勃兴及其影响
- 6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0期95-101,共7页
-
文摘
湖南不仅是是"九一八"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
关键词
湖南抗战
抗战文化
-
Keywords
Anti-Japanese War in Hunan province, culture of Anti-Japanese War
-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
-
题名海峡两岸民族渊源的历史考察
- 7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2001年第3期120-123,共4页
-
-
关键词
重要基础
共同继承
行使
祖国统一
管辖权
中国
台湾省
中国领土
祖国大陆
海峡两岸
经济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反贪倡廉举措论略
- 8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8-71,共4页
-
-
关键词
反贪倡廉
中国古代
廉政教育
举措
廉政思想
中国历代王朝
考绩制度
反腐倡廉
养廉银
道德教化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战时湖南人口伤亡考略
- 9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抗战史料研究》
2013年第2期95-104,共10页
-
文摘
本文在湖南省政府统计室1946年12月所作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的基础上,对战时湖南人口伤亡作出重大补充修正:首先,认定战时湖南人口伤亡达371.6715万人,较《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的262.2383万人,增加109.43627万人,并指出其原因;其次是对新增直接伤亡62.8947万人的考证;最后是对新增间接死亡46.5415万人的考证。
-
关键词
湖南
抗战
人口伤亡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毛泽东对夺取抗战胜利的主要贡献
- 10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毛泽东研究》
2015年第4期32-38,共7页
-
文摘
毛泽东对夺取抗战胜利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指挥开辟和壮大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倡导建立东方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关键词
毛泽东
抗战胜利
贡献
-
分类号
A84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1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0-15,共6页
-
文摘
刘少奇在建国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探索,不仅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为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有着奠基的意义;而且对今天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有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
关键词
刘少奇
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
-
分类号
F091.9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迁与思考
- 12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3-56,共4页
-
文摘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经历了艰辛和曲折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考察非公制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演变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推动非公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理论政策
变迁
思考
-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
- 13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30-34,共5页
-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意义表现在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创造了各国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条件 ;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际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
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和平
世界发展
-
Keywords
Chinese features
socialism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的新探索
- 14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166-169,共4页
-
文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 ,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工作作风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抗战时期湖南经济损失研究
- 15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抗战史料研究》
2015年第1期37-46,共10页
-
文摘
本文拟在1946年12月湖南省政府统计室制定的《湖南抗战损失统计》和1948年1月湖南省政府统计处根据各地各部门补报材料形成的《全省抗战损失调整表》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查阅各种档案、报刊、党史、文史、方志以及日本、港、台有关资料,对抗战时期湖南经济损失作出重大补充修正。首先介绍日本侵湘与反复破坏概况;其次对全省直接经济损失从15个方面统计出新增直接经济损失17.091019亿美元,使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由1948年1月统计的18.1848亿美元,增加到35.275819亿美元。再次对全省间接经济损失从6个方面统计出新增间接经济损失76.3219316亿美元,使全省间接经济损失由1948年1月的1.0728亿美元增加到77.39473亿美元。总计全省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12.670549亿美元,彻底摧毁了清末以来湖南现代化的物质成果,严重削弱了现代化最基本的人力和资金两个条件,使湖南现代化进程倒退半个世纪以上。
-
关键词
湖南
抗战
经济损失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毛泽东,邓小平与党的两次工作重点转移
- 16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社科院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6-110,共5页
-
-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
发展生产力
工作重点转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阶级斗争为纲
最大的政治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 17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8-181,共4页
-
文摘
抗战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中共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先锋模范作用将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引入科学的轨道,并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铸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全民族焕发出足以战胜强敌,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力量。
-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8
-
-
作者
萧栋梁
-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5期19-22,共4页
-
-
关键词
刘少奇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资本主义
所有制形式
主要矛盾
毛泽东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日本拒赔 法理不容
- 19
-
-
作者
萧栋梁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求索》
CSSCI
2002年第6期160-160,共1页
-
-
关键词
《日台条约》
日本
侵华战争
战争责任赔偿
国际条约
《旧金山和约》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