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改革的起步及其矛盾 被引量:17
1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9,共10页
1978年决策层在酝酿改革时,都聚焦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上。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起步。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的整体束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虽然有些短期成效,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引发出新的矛盾。一些经济学家开始... 1978年决策层在酝酿改革时,都聚焦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上。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起步。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的整体束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虽然有些短期成效,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引发出新的矛盾。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超越放权让利的思路,寻求趋向于建立市场体系的整体突破,但在高层未能取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扩大企业自主权 起步与矛盾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被引量:16
2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共11页
国有企业改革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役。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放权让利和1992年以来制度创新两个阶段。大批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对产权多样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公司化改造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尽管对此仍然存在诸... 国有企业改革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役。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放权让利和1992年以来制度创新两个阶段。大批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对产权多样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公司化改造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尽管对此仍然存在诸多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放权让利 承包制 抓大放小 公司化改造
下载PDF
谈谈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大局关照 被引量:17
3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31,共10页
研究中国当代史,无论做宏观题目还是微观题目,都应当有一种大局观,具备贯通性思维、全球视野和整体史的关照。以政治史为主轴无可厚非,但应立体地展现政治进程而不是局限于表面化的叙事。近年来,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真正突破是课题方向的转... 研究中国当代史,无论做宏观题目还是微观题目,都应当有一种大局观,具备贯通性思维、全球视野和整体史的关照。以政治史为主轴无可厚非,但应立体地展现政治进程而不是局限于表面化的叙事。近年来,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真正突破是课题方向的转变,从专注于高层政治转而眼光向下,搜集民间史料,关注底层社会,重视个案研究,追求一种整体史叙事,从各个层面把握历史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史 贯通思维 全球视野 整体关照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5
4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4,共9页
改革开放史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性,也有其特殊难度。改革史研究应当从广泛搜集资料、拓展阅读范围与开展专题、个案研究入手。当然,也需要宏观观照,史料与史观不能偏废。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轨迹和逻辑作了一... 改革开放史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性,也有其特殊难度。改革史研究应当从广泛搜集资料、拓展阅读范围与开展专题、个案研究入手。当然,也需要宏观观照,史料与史观不能偏废。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轨迹和逻辑作了一些个人的解读。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但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史 改革逻辑 理解改革的维度
下载PDF
中国改革初期对国外经验的系统考察和借鉴 被引量:15
5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32,共11页
中国改革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不只基于自己的经验,也基于对当代现代化趋势和外国经验的新认识。改革之初,决策层就开始了有组织地对外国情况的系统考察。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考察,直接推动了先进经济管理经验的引入,并引发了对当代... 中国改革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不只基于自己的经验,也基于对当代现代化趋势和外国经验的新认识。改革之初,决策层就开始了有组织地对外国情况的系统考察。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考察,直接推动了先进经济管理经验的引入,并引发了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经济学成果的重新认识;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考察,着重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经验的借鉴。这都为反思中国自己的体制弊端,寻找改革的途径提供了外部经验和思想资源。中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有着广泛的国际经验背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初期 外国经验 考察与借鉴 改革路径和模式选择
下载PDF
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从历史视角看农村改革的全局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43,共12页
中国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它的成功凝聚了中共党内和社会对改革的共识,农村商品大潮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中国市场... 中国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它的成功凝聚了中共党内和社会对改革的共识,农村商品大潮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中国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大量廉价农民工成为制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角之一,而不期而至的"民工潮"为解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趋势提供了持续的推力。在某种意义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选择 改革共识 市场化趋势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改革开放史研究需要多学科对话——以解释“中国奇迹”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10,共12页
中国改革开放史是各个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只是观察视角和方法不同。改革开放史研究要深入,必须打破学科界线,进行多学科的对话。在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逻辑方面,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以解释“中国奇迹”为例,国内... 中国改革开放史是各个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只是观察视角和方法不同。改革开放史研究要深入,必须打破学科界线,进行多学科的对话。在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逻辑方面,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以解释“中国奇迹”为例,国内外学者在诸如怎样理解中国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的作用、中国改革的决策模式、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等问题上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历史学者不能无视这些研究自说自话。改革开放史研究既要有国家叙事,也要有民间叙事,呈现体制变革引发各领域的社会变迁。理想的改革开放史写作,应该把“时间序列逻辑”与“结构/机制逻辑”相结合,既要看到历史的自主性,看到历史人物的作用,又要看到其背后的动因和约束。不过,历史学的写作不能落入概念游戏,舍弃其生动、鲜活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史 多学科对话 中国奇迹 历史与逻辑 国家叙事与民间叙事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的缘起 被引量:13
8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41,共16页
对于中国的大转向来说,197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出现历史转轨的机会。"文化大革命"带来两大灾难性后果:一是伤人太多;二是老百姓生活太苦。这两个问题促使党内和知识界对以往所走过的道... 对于中国的大转向来说,197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出现历史转轨的机会。"文化大革命"带来两大灾难性后果:一是伤人太多;二是老百姓生活太苦。这两个问题促使党内和知识界对以往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1977年开始,中国政治和社会出现一连串变化,高层也开始酝酿结束持续多年的政治运动,集中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并为此寻找国家发展的新路子。改革开放的思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1978年最初酝酿改革开放时,高层没有出现太大分歧,说明中国改革有着深刻的内在动力。当然,如果没有大批人员出国考察所感受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领导人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紧迫感,要达成改革的共识也会困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过程 被引量:9
9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2,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缘于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外开放的决策是从扩大引进起步的,但与以往单纯的对外引进不同,1978年的大引进计划包含一个“借钱搞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外资的各种国际...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缘于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外开放的决策是从扩大引进起步的,但与以往单纯的对外引进不同,1978年的大引进计划包含一个“借钱搞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外资的各种国际通行方式逐步被采用,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更受邓小平的青睐。经过一个阶段的观望,外商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其中境外华人资本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机缘 借钱搞建设 中外合资 华人资本的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七十年代末的就业危机与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契机 被引量:9
10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一次严峻的就业危机。为解决就业问题,各城市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体制外,在现有企事业单位之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由此获得发展契机,并推动了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理论突破。
关键词 就业危机 广开就业门路 城镇非国有经济 发展契机
下载PDF
关于改革开放起步时期国际环境的考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6,共12页
现有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史的考察,比较集中于国内政策的演进,对外部条件及其提供的可能性关注较少。然而,无论考察体制转轨还是经济增长,都不能离开对国际环境即战略机遇的分析。当然,所谓战略机遇期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也取决于主观的... 现有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史的考察,比较集中于国内政策的演进,对外部条件及其提供的可能性关注较少。然而,无论考察体制转轨还是经济增长,都不能离开对国际环境即战略机遇的分析。当然,所谓战略机遇期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也取决于主观的战略谋划和策略运用。从全局看,改革开放几十年间虽然摩擦不断,但中国领导人成功地抓住了几个战略机遇期,埋头发展自己。本文将集中考察改革开放起步时期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谋划 战略机遇期 体制转轨 起步时期 改革开放史 策略运用 客观存在
下载PDF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9,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考察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一个重要事件。究竟有哪些因素推动了乡镇企业出乎意料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历史和机制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概括地说,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农民对城乡二元体制的自我突围;财政...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考察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一个重要事件。究竟有哪些因素推动了乡镇企业出乎意料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历史和机制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概括地说,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农民对城乡二元体制的自我突围;财政分权体制下基层政府有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长期短缺的经济和局部市场的形成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机会;计划体制的松动和双轨制的形成为乡镇企业从市场获取生产资料和融资提供了条件;充足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是乡镇企业独有的两大资源优势;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镇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上述各种因素的耦合,包括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结构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成就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城乡体制 资源优势 市场机会 经营机制
下载PDF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一年的经济调整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79,共15页
本文对1979年至1981年间两个阶段的经济调整决策与实施过程进行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改革启动之初为什么要进行一次大的经济调整,调整对初期改革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本文的结论是:经济调整与放权让利式改革有冲突的一面,但前者对后者也有促... 本文对1979年至1981年间两个阶段的经济调整决策与实施过程进行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改革启动之初为什么要进行一次大的经济调整,调整对初期改革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本文的结论是:经济调整与放权让利式改革有冲突的一面,但前者对后者也有促进的一面,初期改革两个方向的突破都与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调整有密切关系。当然,调整本身并不能解决发展问题,推动经济有效增长的动力在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跃进” 经济调整 改革与增长
下载PDF
计划经济时代影响中共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8,共11页
执政党的经济思想不是纯粹理论形态的存在,而是与经济决策和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至少有四个因素影响着中共的经济决策及其演变:一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目标追求,二是赶超意识和赶超型工业化模式,三是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四... 执政党的经济思想不是纯粹理论形态的存在,而是与经济决策和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至少有四个因素影响着中共的经济决策及其演变:一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目标追求,二是赶超意识和赶超型工业化模式,三是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四是经济决策中的战略安全因素。理解中共的经济决策不能离开对具体历史情景的考察,有些决策从经济学逻辑看似乎不合理,从历史角度看却有其合理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把所有决策都合理化,而是要有后见之明的反思,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 经济决策 赶超意识 战略安全
下载PDF
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答《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问 被引量:6
15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3,共13页
萧冬连老师是中国当代史、改革开放史研究专家,近年在本刊发表的相关文章,不少被《新华文摘》《新华文摘网络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以及地方党史刊物转载。而萧老师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专著——《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 萧冬连老师是中国当代史、改革开放史研究专家,近年在本刊发表的相关文章,不少被《新华文摘》《新华文摘网络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以及地方党史刊物转载。而萧老师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专著——《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以一个历史学者的视角,通过揭示重大事件的经纬,对“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越过市场化转轨的临界点,并保持经济超预期的高增长”这个问题作了阐释。作者将1978年至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既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也是对过渡路径的探索。该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凤凰网等媒体作了长篇采访报道,入选《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腾讯华文好书等机构2019年度好书榜,并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优秀原创学术图书奖”。那么,这本书与已有的相关著作有些什么不同?作者对中国经济改革史有哪些自己独特的观察?近期,本刊编辑部就这些问题对萧老师进行了采访,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摘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当代史 历史学者 报刊复印资料 《新华文摘》 《南方都市报》
下载PDF
中国农村改革是如何率先突破的 被引量:7
16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0,共13页
中国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也没有事先设计的改革蓝图。农村改革是农民、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和中央领导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互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开辟着道路,既给农民... 中国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也没有事先设计的改革蓝图。农村改革是农民、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和中央领导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互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开辟着道路,既给农民带来收益,又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同时满足了政府足额收购的要求。因此,从意识形态角度提出的反对意见不足以阻止改革的进程。而80年代前期农业超常规增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随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中国市场化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产到户 政策突破 市场能量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路 被引量:5
17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67,共8页
中国是第一个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成功实行市场化转轨的国家,然而改革初期并没有清晰的路线图。中国改革是一个决策者放手、地方试验和民间突破的互动过程。体制外经济力量的成长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构成,造成不可逆转的形势,观念和政策的突... 中国是第一个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成功实行市场化转轨的国家,然而改革初期并没有清晰的路线图。中国改革是一个决策者放手、地方试验和民间突破的互动过程。体制外经济力量的成长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构成,造成不可逆转的形势,观念和政策的突破往往是对事实的追认,从某种角度说,"与时俱进"也可称之为"顺势而为"。当然,中国的市场化转轨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每一步突破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在历史关节点上,邓小平的决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转轨 改革思路 体制外成长 越过临界点
下载PDF
再议新民主主义的提早结束 被引量:5
18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64,共14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一种过渡性的构想,它的实行对于中共平稳接管政权和恢复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制度存废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意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想法在党内有相当的思想基础,根源就在于社会主义理想与...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一种过渡性的构想,它的实行对于中共平稳接管政权和恢复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制度存废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意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想法在党内有相当的思想基础,根源就在于社会主义理想与新民主主义政策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新民主主义政策很难持久,提早结束反而符合其自身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建国构想 理想与政策的张力 提前放弃
下载PDF
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37,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的起始条件、改革的路径选择、农村改革的全局意义、开放环境促进市场化、地方政府的双重作用以及决策机制的开放性等方面的分析,回答了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最终在观念上和经济结构上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问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改革路径 开放环境 地方政府 决策机制
下载PDF
传统、制度及其适应性转化——关于贯通中国革命史与中共执政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历史的演进是“变”与“常”的统一,“变”是断裂和转型,“常”是延续性和路径依赖。如果不把中国当代史置于整个近代甚至更久远的大背景下,许多问题都不可能讲透。本文对贯通中国革命史与中共执政史研究进行了一些思考,重点是中国革命... 历史的演进是“变”与“常”的统一,“变”是断裂和转型,“常”是延续性和路径依赖。如果不把中国当代史置于整个近代甚至更久远的大背景下,许多问题都不可能讲透。本文对贯通中国革命史与中共执政史研究进行了一些思考,重点是中国革命传统和制度在中共执政时期的延续和适应性转化问题,尤其关注两个时间节点——1949年和1978年,前者是从革命到执政的转轨,后者是从“继续革命”到改革开放的转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 执政史 革命传统 制度安排 适应性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