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生物样品三维成像的光干涉显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满天龙 万玉红 +4 位作者 张文学 张明华 马腾 张沁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3-83,共21页
远场光学显微成像是获取待测样品三维结构信息及其动态变化不可或缺的技术。非接触无损害的快速光学三维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细胞、生物组织等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和巨大的应用需求。受限于目前的光电器件只能实现光强的... 远场光学显微成像是获取待测样品三维结构信息及其动态变化不可或缺的技术。非接触无损害的快速光学三维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细胞、生物组织等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和巨大的应用需求。受限于目前的光电器件只能实现光强的直接探测,光学显微三维成像技术往往通过扫描技术、编码技术或数值算法等将光场的相位等信息转换为光强信息,再通过探测被待测样品调制的光波场强度的变化解析出原始样品的信息,以实现对样品三维形貌、内部结构或折射率分布等多种信息的可视化。利用光波的相干性,结合适当的分波技巧,实现两束光的互干涉或自干涉,将光波场相位信息编码至干涉图样的强度分布中,然后结合适当的算法对干涉图样进行重建,是实现光学三维显微成像的一个重要技术。本文对基于光的干涉,利用干涉条纹的强度提供成像对比度的三维显微成像技术进行综述,阐明了激光照明的数字全息显微、部分相干光照明的数字全息显微、光学相干断层显微和空间非相干光照明的自干涉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特性,以及该类技术在样品定量相衬成像、三维层析成像、非扫描快速三维显微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对该类技术衍生的新技术以及该类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显微 三维成像 显微成像 干涉 数字全息显微 光学相干层析 非相干全息 荧光自干涉定位
原文传递
非相干相关数字全息术:原理、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万玉红 刘超 +4 位作者 满天龙 马腾 张沁 秦怡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17-140,共24页
全息术最初被设定为一种相干成像技术,通过物光和参考光干涉形成全息图,对全息图进行重建可以实现三维成像和物信息的获取。全息图记录过程要求物体上任意两点的光场具有空间互相干性,这一特性限制了全息术在非相干光领域的应用。空间... 全息术最初被设定为一种相干成像技术,通过物光和参考光干涉形成全息图,对全息图进行重建可以实现三维成像和物信息的获取。全息图记录过程要求物体上任意两点的光场具有空间互相干性,这一特性限制了全息术在非相干光领域的应用。空间非相干光的普遍存在和易获取等优点,使得非相干全息术的提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相干全息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Mertz和Young提出的菲涅耳波带片编码成像理论,是指在空间非相干光照明情形下利用某种编码孔径对图像进行变换,实现全息图记录和再现的技术。Lohmann把这一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基于分波技巧的干涉成像技术(源于同一物点的物光和参考光相干涉),实现了非相干物体的波前再现,从而明确了非相干全息记录时物光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互相干不再是全息图记录的必要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研人员对非相干全息图的记录机制、重建算法、非相干全息术成像性能的提升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聚焦于阐明空间非相干光情形下基于编码相位掩模波前调制的自干涉或无干涉数字全息术的成像原理及其演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技术下一步的发展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数字全息 非相干全息 互相关重建 三维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