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右腹外侧前额叶提高抑郁症患者对社会疼痛的情绪调节能力:一项TMS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莫李 郭田友 +2 位作者 张岳瑶 徐锋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4-504,共11页
负性人际交往经历和负性社会事件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导因素,而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患者通常表现出对社会疼痛的情绪失调。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在负性社交情境中或面对负性社会事件时的情绪调节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颅磁... 负性人际交往经历和负性社会事件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导因素,而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患者通常表现出对社会疼痛的情绪失调。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在负性社交情境中或面对负性社会事件时的情绪调节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考察抑郁症患者在腹外侧前额叶(the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VLPFC)被激活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当右侧VLPFC被TMS激活且患者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时,实验组患者(n=64)比对照组患者(n=63)在社会排斥情境下报告了更弱的负性情绪体验,这说明激活右侧VLPFC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社会疼痛的外显性情绪调节能力。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的首次尝试,实验发现不但支持了VLPFC与认知重评策略的因果关系,还为临床改善抑郁症等社会功能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明确的神经治疗靶点。后续研究还需探讨多疗程TMS刺激方案、改变社会疼痛的诱发方式、对比左右侧VLPFC的治疗效果、尝试使用其他的情绪调节策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优化TMS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腹外侧前额叶 社会疼痛 情绪调节
下载PDF
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莫李 李宜伟 张丹丹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由社会关系破裂或损伤引起的负性情绪体验称为社会疼痛。社会疼痛不但带给我们灾难性的情绪感受,也是诸多精神障碍的主要诱因。揭示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一方面能促进我们完善情绪调节理论,另一方面可为临床缓解精神障碍患... 由社会关系破裂或损伤引起的负性情绪体验称为社会疼痛。社会疼痛不但带给我们灾难性的情绪感受,也是诸多精神障碍的主要诱因。揭示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一方面能促进我们完善情绪调节理论,另一方面可为临床缓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疼痛提供帮助。本文回顾并总结了情绪调节研究在非社会性情绪和社会疼痛情境中的发现,指出目前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疼痛 情绪调节 外侧前额叶 前扣带回
下载PDF
外显和内隐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近红外成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雷震 毕蓉 +2 位作者 莫李 于文汶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5,共11页
准确识别言语中的情绪韵律信息对社会交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探索外显和内隐情绪加工条件下愤怒、恐惧、快乐三种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结果表明,对愤怒、恐惧、快乐韵律进行特异性加工的脑区分... 准确识别言语中的情绪韵律信息对社会交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探索外显和内隐情绪加工条件下愤怒、恐惧、快乐三种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结果表明,对愤怒、恐惧、快乐韵律进行特异性加工的脑区分别为左侧额极/眶额叶、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其中右侧缘上回脑区同时受到情绪和任务的调控。此外,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和颞极在情绪外显任务中的激活明显强于内隐任务。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情绪韵律的层次模型,也对该模型的第三层次,即“额区对语音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需要外显性情绪加工任务参与”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语音韵律 颞上回 眶额叶 额下回 缘上回
下载PDF
婴儿对情绪信息的加工:认知发展特征及脑机制
4
作者 莫李 李奇 张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0-2108,共9页
语音韵律和面孔表情所传达的情绪性信息是人类解读他人情绪并进行人际互动的基础。探究婴儿对这两种载体所传达情绪信息的感知、辨别及评估,有利于加深对婴儿认知发展特征和脑机制的理解。本文系统回顾了婴儿情绪研究,发现颞叶和额叶皮... 语音韵律和面孔表情所传达的情绪性信息是人类解读他人情绪并进行人际互动的基础。探究婴儿对这两种载体所传达情绪信息的感知、辨别及评估,有利于加深对婴儿认知发展特征和脑机制的理解。本文系统回顾了婴儿情绪研究,发现颞叶和额叶皮层在婴儿情绪性语音和面孔表情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婴儿的情绪加工涉及大脑双侧半球,但已初步展现出了与成人类似的右半球优势。婴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即可分辨情绪信息,并表现出对正性情绪的加工偏向。婴儿在6月龄左右对情绪的加工偏向逐渐从正性向负性转变。12月龄时,婴儿的负性情绪偏向基本稳定,且能够理解情绪性语音和面孔中的情绪涵义,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了“情绪偏向发展理论”。此外,视−听跨感官模态信息对于婴儿对特定情绪的辨别和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情绪加工 语音韵律 面孔表情
下载PDF
婴儿面孔和注视方向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5
作者 郭桐阳 莫李 张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0-1679,共10页
面孔和注视方向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社会线索。探讨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对面孔和注视方向的加工,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社交能力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回顾前人研究我们发现:0~28日龄的新生儿普遍表现出对人类面孔和直视的偏好,3月龄的婴儿开始表... 面孔和注视方向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社会线索。探讨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对面孔和注视方向的加工,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社交能力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回顾前人研究我们发现:0~28日龄的新生儿普遍表现出对人类面孔和直视的偏好,3月龄的婴儿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目光的注视追随能力。脑观测研究发现3月龄以上的婴儿对面孔和注视加工具有与成人类似的脑神经表现。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多种脑观测(特别是新型脑磁图)技术进一步考察新生儿的面孔偏好、直视偏好以及婴儿的注视追随现象,揭示婴儿对人类面孔和眼睛注视加工先天优势的神经基础及其受后天经验影响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 注视方向 新生儿 婴儿 社会交往
下载PDF
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神经基础: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钰 莫李 +1 位作者 毕蓉 张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3-1281,共9页
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是语音加工,因此,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使用近红外技术考察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结构检测、偏差检测和母语感知的研究进... 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是语音加工,因此,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使用近红外技术考察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结构检测、偏差检测和母语感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探究新生儿的典型语音感知脑机制以及这三类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异同。结果显示,左侧额下回是新生儿检测语音结构的关键脑区;双侧颞叶在新生儿语音偏差刺激检测中发挥关键作用;新生儿的母语语音加工存在左侧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感知 新生儿 元分析 额下回 颞上回
下载PDF
成人依恋对心理压力的影响:自我批评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莫李 张丹丹 《心理学通讯》 2020年第3期162-169,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对心理压力的影响及自我批评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太原、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被试。选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抑郁体验问卷中的自我批评分量表和压力困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对心理压力的影响及自我批评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太原、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被试。选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抑郁体验问卷中的自我批评分量表和压力困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1160份,回收率为92.8%,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108份,有效率为88.6%。结果表明(1)成人依恋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依恋回避:r=0.175,p<0.01;依恋焦虑:r=0.545,p<0.001)、也与心理压力成正相关(依恋回避:r=0.141,p<0.01;依恋焦虑:r=0.356,p<0.001)呈正相关,并对心理压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F=42.998,p<0.001)。(2)自我批评在依恋焦虑与心理压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0.5%。结论:成人依恋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影响自我批评,间接影响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自我批评 心理压力
下载PDF
经颅电磁刺激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珍莉 莫李 +1 位作者 谢慧 张丹丹 《心理学通讯》 2021年第4期247-255,共9页
社会认知被定义为对社会相关信息进行识别、操纵和行为的能力。社会认知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健康的维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与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社会认知被定义为对社会相关信息进行识别、操纵和行为的能力。社会认知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健康的维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与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为研究者们探索社会认知行为表现与对应脑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支持。文章从社会性情绪调节、社会规范遵守、自我-他人表征等方面对t DCS与TMS在社会认知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建议未来研究应改善无创脑刺激的定位精度以及深度的问题,将其与神经成像技术结合,探讨社会认知的神经机制及其临床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社会认知
下载PDF
0~1岁婴儿情绪偏向的发展:近红外成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丹丹 李宜伟 +3 位作者 于文汶 莫李 彭程 刘黎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0-929,共10页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龄5.2±1.7天, 23名男孩)和45名1周岁婴儿(月龄12.7±1.4月, 21名男孩)对快乐和愤怒语音韵律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脑右半球的额叶、颞叶和顶叶的脑功能连接中出现了情绪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在新生儿组,快乐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度高于愤怒语音条件;在婴儿组,愤怒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于快乐语音条件。此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人类刚出生时情绪加工偏向是正性的,之后才转变成为负性。因此,“负性偏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情绪加工偏向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会发生转变。本研究首次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情绪偏向的变化,该发展规律不但有利于及早发现自闭症等情绪和认知发育障碍,还能指导家长运用恰当的交流和抚养方式科学育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偏向 新生儿 婴儿 情绪性韵律 颞上回 额下回
下载PDF
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10
作者 莫李 李思瑾 张丹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7,共8页
社会疼痛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受到威胁、破坏或失去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社会疼痛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威胁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绪调节是缓解社会疼痛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展开了系列... 社会疼痛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受到威胁、破坏或失去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社会疼痛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威胁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绪调节是缓解社会疼痛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展开了系列研究,发现前扣带回和前脑岛是社会疼痛体验的重要脑区,而社会疼痛的情绪调节依赖前额叶,尤其是腹外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外显情绪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内侧前额叶在内隐情绪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社会疼痛内隐和外显情绪调节还需要社会认知脑网络的参与,重要节点包括后部颞上沟、颞顶联合区、顶下小叶、后扣带回皮层等。我们建议未来研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进一步揭示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开展旨在提高情绪障碍患者社会疼痛情绪调节能力的临床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疼痛 情绪调节 腹外侧前额叶皮层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