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初产妇盆底肌及盆膈裂孔异常 被引量:31
1
作者 阳佩 李基增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应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盆膈裂孔及肛提肌损伤,进行盆底肌力异常分级,比较其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PFD)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盆膈裂孔及肛提肌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表法随机将270例患有PFD疾... 目的:应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盆膈裂孔及肛提肌损伤,进行盆底肌力异常分级,比较其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PFD)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盆膈裂孔及肛提肌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表法随机将270例患有PFD疾病的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每组135例,应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分别检测两组盆底肌力和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盆底肌力异常162例(占60%),阴道压力异常189例(占70%)。盆底肌疲劳度: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127例(占47%),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30例(占11%)。比较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阴道压力及肌纤维肌力的异常率均无差异。经阴道分娩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肛提肌厚度小于选择性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0,t=3.467,t=3.826,t=1.809;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阴道分娩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肛提肌厚度小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四维超声立体成像可直观显示出女性盆膈裂孔的形态学特征,为产后PF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成像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 盆膈裂孔 初产妇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管理效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高素萍 施肇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在规范化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建立高效全面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收集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前(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医院感染防控工...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在规范化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建立高效全面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收集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前(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效率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后手术室、血透室、供应室、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等医院感染相关科室的消毒灭菌物件、工作人员手表面、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指标的合格率均高于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医院感染率为1.58%,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率为1.03%,应用后显著低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为83.62%,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为94.53%,应用后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护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管理效果显著,是一种可推广使用的医院感染预防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医院感染 预防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基增 阳佩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2期48-51,共4页
目的:运用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例)与剖宫产组(135例),分别从正中矢... 目的:运用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例)与剖宫产组(135例),分别从正中矢状面及三维重建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aslva)及缩肛状态下观察膀胱尿道及盆膈裂孔的超声成像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的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膀胱膨出对应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无统计学差异(t=1.133,t=1.165,P>0.05);Valsalva状态下两组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t=5.628,t=3.502,t=4.396;P<0.05)。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0,P<0.05)。结论: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能清晰显示初产妇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超声 盆底 初产妇 膀胱膨出
下载PDF
肿瘤患者同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屈盈莹 罗淑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2期221-223,246,共4页
目的探讨2例肿瘤患者合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CLABS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86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合并发生的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全... 目的探讨2例肿瘤患者合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CLABS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86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合并发生的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全身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感染及骨髓抑制得到控制,局部症状消退,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治疗,一个月后随访无特殊不适;合并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和CLABSI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维护依从性差、自身卫生状况差、皮疹、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有关。结论同时发生CLABSI和CRLVT是一个严重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CLABSI同时应检查有无血栓形成。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应有针对性,规避以上可能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栓
下载PDF
3种方法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佩仲 +1 位作者 陈漫容 江志敏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0期28-29,31,共3页
目的探讨3种方法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135例鼻咽癌并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维生素E涂抹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放射性皮炎;比亚芬组使用比亚芬乳膏涂抹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放射性皮炎;喜疗妥组使用喜... 目的探讨3种方法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135例鼻咽癌并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维生素E涂抹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放射性皮炎;比亚芬组使用比亚芬乳膏涂抹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放射性皮炎;喜疗妥组使用喜疗妥乳膏涂抹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放射性皮炎。比较3组患者在6~8周放射治疗期发生放射性皮炎情况及使用药物的费用。结果涂喜疗妥乳膏与比亚芬乳膏预防放射性皮炎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E(均P<0.05),但在价格上喜疗妥乳膏较比亚芬乳膏便宜6倍。结论喜疗妥用于预防放射性皮炎,疗效好,使用方法简便,且价格较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疗妥 比亚芬 放疗 放射性皮炎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在胆道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伟燚 高素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在胆道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胆道外科疾病患者共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在胆道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胆道外科疾病患者共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分体式"医护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1%(4/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13/7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高达98.65%(73/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2%(62/7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7,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应用于胆道外科病房中,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传统管理模式 胆道外科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彭霞 刘小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8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本院76名护士,比较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操作成绩、合格率及存在问题。结果:76名护士的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术考核成绩平均(86.23±7.75)分,... 目的:探讨护士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本院76名护士,比较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操作成绩、合格率及存在问题。结果:76名护士的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术考核成绩平均(86.23±7.75)分,合格率85.5%,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病人病情评估欠完整、对检验项目知识及根据病情健康教育不足等。结论:提倡双人核对,加强临床护士全面评估的意识及能力,加强关键实施环节,以及检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可提高护士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操作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负压 采血 对策
下载PDF
ICU患者置入Power PICC导管特殊异位原因分析
8
作者 屈盈莹 李宝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置入Power PICC导管后头端反折向上至同侧和对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等特殊异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某三甲医院ICU 520例PICC置管患者,通过胸部X线确定PICC导管头端反折向上至对侧和同侧... 目的:探讨ICU患者置入Power PICC导管后头端反折向上至同侧和对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等特殊异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某三甲医院ICU 520例PICC置管患者,通过胸部X线确定PICC导管头端反折向上至对侧和同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的患者,分析其特殊异位发生因素。结果:胸部X线结果显示25例患者PICC管头端反折向上异位至对侧和同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或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4.8%,不同静脉置管反折异位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PICC置入发生导管头端反折向上至同侧和对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等特殊异位的发生因素较多,包括同时留置CVC或血透管、正在滴注或泵入多种药物、PICC管头端异位的隐匿性、导管材质、自身疾病及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Power PICC 异位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两种湿敷方法对PICC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屈盈莹 +1 位作者 罗淑娟 黎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甲硝唑注射液及安尔碘皮肤消毒剂两种湿敷方法对PICC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7月发生的穿刺点感染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湿敷治疗;2015年8月~2016年7月发生的穿刺点感染46例患者设... 目的:观察甲硝唑注射液及安尔碘皮肤消毒剂两种湿敷方法对PICC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7月发生的穿刺点感染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湿敷治疗;2015年8月~2016年7月发生的穿刺点感染4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应用甲硝唑注射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时间(3.83±1.29)d,短于对照组(5.46±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注射液湿敷治疗PICC穿刺点局部感染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甲硝唑 湿敷
下载PDF
家庭延续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彩研 +1 位作者 高素萍 饶静云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3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延续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观察组联合采用家庭延续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 目的:探讨家庭延续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观察组联合采用家庭延续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PANSS评分、CGL-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与术前对比,2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后3个月对比,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更高, P<0.05.2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2)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对比,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 P<0.05.(3)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6.67%;依从性:80%)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更高,依从性(96.67%)明显更高, P<0.05.结论:家庭延续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延续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小儿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雪贞 屈盈莹 +1 位作者 毛晓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7期2686-2689,共4页
目的 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27日入住本院儿科的535例患儿,均由护士放置留置针,并对其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35例患儿置入留置针在72 h以内与72 h以上... 目的 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27日入住本院儿科的535例患儿,均由护士放置留置针,并对其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35例患儿置入留置针在72 h以内与72 h以上静脉炎的发生率(11.9%比9.6%)、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2.1%比3.2%)、堵塞的发生率(5.2%比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组织内渗出并发症在72 h以内的发生率为17.8%,72 h以上的为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以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1%,72 h以上的为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置入留置针在72 h以内发生的并发症高于72 h以上。结论 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并未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利用不同启动子控制木糖代谢关键酶基因构建可共代谢葡萄糖木糖重组酿酒酵母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怡 王震 +2 位作者 杨秀山 田沈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利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调控木糖代谢关键酶活性,构建稳定代谢葡萄糖和木糖产乙醇的重组酿酒酵母。以本实验室专利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宿主菌,将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 CBS6054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和木糖醇脱氢酶基... 利用不同强度的启动子调控木糖代谢关键酶活性,构建稳定代谢葡萄糖和木糖产乙醇的重组酿酒酵母。以本实验室专利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宿主菌,将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 CBS6054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和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置于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启动子(PGKp)控制下,酿酒酵母Y5内源的木酮糖激酶基因XKS1分别由己糖激酶基因启动子(HXK2p)及其内源启动子(XKS1p)控制。这3个基因连同各自表达元件导入宿主细胞中,打通其木糖上游代谢途径。酶活测定结果显示,HXK2p对木酮糖激酶表现出更强的启动效率。重组菌Y5-X3-1中木糖还原酶/木糖醇脱氢酶/木酮糖激酶(XR/XDH/XK)的酶活比值为1∶5∶4,其木糖消耗量是宿主菌的5倍,最高乙醇产量为24.35 g/L,达到理论值的73%。结果表明,通过调节XYL1、XYL2及XKS1启动子的强度,调控其表达水平,进而改变3种酶的活性水平,对于提高重组酿酒酵母利用木糖发酵产乙醇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酿酒酵母 木糖 乙醇 共发酵 启动子
下载PDF
M6000型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能见度差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华斌 黄小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5-600,共6页
利用阳江气象站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的观测资料,分阶段探讨了M6000型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值特征及其造成原因,并探索了提高能见度仪观测质量的方法。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值主要集中在-2.0~3.0km之间,且差值的绝对值随着能见度... 利用阳江气象站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的观测资料,分阶段探讨了M6000型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值特征及其造成原因,并探索了提高能见度仪观测质量的方法。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值主要集中在-2.0~3.0km之间,且差值的绝对值随着能见度的增大而增大;总体上差值正常的时次占90%,在有天气现象时,自动观测能见度偏小比较明显,能见度小于等于5km时负误差率最大,平均差值为负值且异常率最高。造成两者存在差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工观测的主观习惯性误差外,两者在概念、测量原理上的不同和仪器的维护不当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强能见度仪的日常维护,可以提高自动观测能见度的质量,用自动观测能见度来判断霾天比较接近实际,在雾天通过对自动观测值作适当的正向修正,也能提高两者的一致性,基本能够满足能见度自动化观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能见度 M6000型能见度仪 差值分析
下载PDF
圣愈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能培 韶确 +1 位作者 蔡锋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3期-,共3页
目的:探讨圣愈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常规理疗联合圣愈汤组(A组),常规理疗组(B组).其中A组45例,B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参照Sampath,PrakashMD 颈椎... 目的:探讨圣愈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常规理疗联合圣愈汤组(A组),常规理疗组(B组).其中A组45例,B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参照Sampath,PrakashMD 颈椎病疗效评定方法评分,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自我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3.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值分别为A组14.52±2.43,B组12.91±2.66,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A组有效率为84.4%,B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A组3.82±1.66,B组2.91±0.88,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圣愈汤加减可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中医药治疗 圣愈汤
原文传递
利用Flo1p锚定蛋白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三种纤维素酶的纤维素乙醇发酵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越悦 +2 位作者 陈宁 杨秀山 田沈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1-1413,共13页
为了简化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实现纤维素利用与乙醇发酵的同步进行,通过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以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受体,通过絮凝素(Flo1p)锚定方式,将来自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Ⅱ... 为了简化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实现纤维素利用与乙醇发酵的同步进行,通过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以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受体,通过絮凝素(Flo1p)锚定方式,将来自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Ⅱ(EGII)、纤维二糖水解酶Ⅱ(CBHII)以及来自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的β-葡糖苷酶Ⅰ(BGLI)展示在细胞表面,构建同时表达3种纤维素酶的酵母菌群系统。经过免疫荧光验证展示酶的细胞蛋白定位,酶活测定,乙醇发酵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展示表达的3种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活性;在EGII、CBHII和BGLI协同作用下重组酵母菌株能够水解溶胀磷酸纤维素(Phosphoric acid swollen cellulose,简称PASC)并产生乙醇,乙醇浓度达到最大值0.77 g/L,乙醇产量为0.35 g/g,相当于理论值的68.6%。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利用Flo1p作为锚定蛋白的絮凝素展示系统,初步实现了纤维素利用与乙醇发酵的同步进行,为利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固定并表达纤维素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展示 Flo1锚定蛋白 酵母菌群 纤维素乙醇
原文传递
肿瘤化疗病人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漫容 梁佩仲 +1 位作者 谭兆珍 《全科护理》 2013年第30期2847-2849,共3页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肿瘤化疗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化疗病人PSQI总分为8.17分±...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肿瘤化疗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化疗病人PSQI总分为8.17分±3.45分,PSQI总分>7分者55例。肿瘤化疗病人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PSQI总分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正常成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化疗病人的年龄、对疾病的担心恐惧、化疗副反应、环境噪声、经济负担等因素与肿瘤化疗病人睡眠质量有关。[结论]肿瘤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比正常成人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改善肿瘤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肿瘤化疗病人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用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产乙醇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怡 王震 +2 位作者 吕喆 田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903,共5页
为阐明专利菌种Candida tropicalis Y1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的能力,以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分步糖化发酵(SHF)及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5%(w/v)、纤维素酶15FPU/(g底物)、纤维二糖酶Novozyme 188 20IU... 为阐明专利菌种Candida tropicalis Y1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的能力,以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分步糖化发酵(SHF)及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5%(w/v)、纤维素酶15FPU/(g底物)、纤维二糖酶Novozyme 188 20IU/(g底物)、接种量5%(v/v)及不需添加任何外源营养物质,该菌在SHF过程中的乙醇浓度为38.75g/L乙醇,为理论产率的77.9%,在SSF过程中的乙醇浓度为40.53g/L;同时,SSF与SHF相比,SSF可得到更多的木糖醇,且毒性物质乙酸的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该专利菌株不但有较强的耐发酵抑制剂的能力,而且有较好的代谢葡萄糖和木糖分别产乙醇和木糖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 热带假丝酵母Y1 分步水解和发酵 同步糖化和发酵 乙醇
下载PDF
纤维素酶细胞表面展示酵母菌群的构建及纤维素乙醇的发酵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非 金怡 +2 位作者 杨秀山 田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6-702,共7页
利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以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受体,通过a-凝集素锚定方式,将来自丝状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II(EGII)、纤维二糖水解酶II(CBHII)以及来自Aspergillus aculeatus的β-葡糖苷酶I(... 利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以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受体,通过a-凝集素锚定方式,将来自丝状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II(EGII)、纤维二糖水解酶II(CBHII)以及来自Aspergillus aculeatus的β-葡糖苷酶I(BGLI)展示在细胞表面,构建同时表达3种纤维素酶的酵母菌群系统。结果表明,固定展示在细胞表面的纤维素酶在发酵过程中可保持较好的酶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在EGII、CBHII和BGLI协同作用下使酵母细胞能水解纤维素并产生乙醇。将重组菌株Y5/EGII、Y5/CBHII和Y5/BGLI按1∶1∶1、1∶2∶1和2∶1∶1组合为不同的实验组,发酵结果显示,组合比为2∶1∶1的实验组效果最佳,最高乙醇浓度达到0.76 g/L,乙醇产量为0.33 g/g,相当于理论值的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表面工程 a-凝集素 菌群优化 纤维素乙醇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多西他赛同期放疗时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佩仲 陈洁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1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总结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将5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放疗使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5次/周,2Gy/次。总共60Gy~70Gy。同期化疗采用多西他赛根据体表面积对应的量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目的总结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将5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放疗使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5次/周,2Gy/次。总共60Gy~70Gy。同期化疗采用多西他赛根据体表面积对应的量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于放疗开始使用,每周1次,连用7周。经临床观察,不良反应轻重不一,出现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用药前耐心的解释,放化疗中密切观察,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及心理护理,确保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结果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加用多西他赛,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有所加重,如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反应等,经过我们的细心护理并予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50例患者能按时完成治疗。结论通过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多西他赛同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多西他赛 放射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上唇口轮匝肌的超声解剖及声像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新红 +2 位作者 韦力 韦强 陈宝峰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上唇口轮匝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6名青年志愿者上唇部口轮匝肌进行检查,同时结合人体解剖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解剖学所见的层次结构为皮肤、浅筋膜(口轮匝肌浅层)、口轮匝肌深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等5层,而... 目的探讨上唇口轮匝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6名青年志愿者上唇部口轮匝肌进行检查,同时结合人体解剖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解剖学所见的层次结构为皮肤、浅筋膜(口轮匝肌浅层)、口轮匝肌深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等5层,而上唇部的超声声像由浅到深为连续致密的高回声线、稍低回声、水平走向条索状低回声、稍低回声和稍强回声等表现,与解剖层次一致。结论超声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上唇部口轮匝肌的浅、深层肌肉,可以为临床上评估唇裂修复术治疗的效果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唇 口轮匝肌 超声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