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例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彩霞 毛平 +1 位作者 张玉平 莫文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6期512-513,共2页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CBS(Case Based Study)教学模式在内科见习中的作用。方法以内科学各系统理论课内容为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拟订出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例并编成书。学生在上课前独立思考并完成病例相关问题,通...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CBS(Case Based Study)教学模式在内科见习中的作用。方法以内科学各系统理论课内容为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拟订出内科各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例并编成书。学生在上课前独立思考并完成病例相关问题,通过讨论式教学对病例及作业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考核教学效果。结果病例教学法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在深刻掌握内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摄取和分析所需知识。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有积极作用。结论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此法值得在临床见习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见习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无血清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莫文 毛平 +4 位作者 何秋山 应逸 朱志刚 许艳丽 杜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 ,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 ,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但适用于临床应用...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 ,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 ,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但适用于临床应用的扩增条件至今仍未确立。本课题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使用TPO ,IL 3,SCF ,IL 6等细胞因子进行不同的组合 ,在培养的 0 ,6 ,10 ,14天进行MNC、CD4 1+细胞及CFU MK数的检测 ,以寻找最佳的细胞因子组合及最佳的收获时机。结果表明 :无血清条件下TPO与IL 3,SCF ,IL 6等细胞因子联用可实现脐血巨核系祖细胞有效的体外扩增 ,各因子组中以TPO +IL 3+SCF +IL 6组扩增效果为最佳 ,其CFU MK数于第 10天最多 ,扩增达 6 .8倍 ,CD4 1+细胞扩增达 8.8倍。结论 :在人脐血MNC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TPO +IL 3+SCF +IL 6组为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较佳的因子组合。由于TPO +IL 3+SCF +IL 6组的CFU MK数于第 10天最多 ,CD4 1+细胞数亦为同期最高 ,故培养后收获时间宜控制在其体外培养的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巨核系祖细胞 无血清培养 血小板 巨核细胞
下载PDF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在恶性血液病非清髓性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庆山 毛平 +3 位作者 王顺清 莫文 应逸 许艳丽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病复发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例1~4)或进步(例5)后,进行DLI。移植后的4~5周进行第1次... 目的探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病复发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例1~4)或进步(例5)后,进行DLI。移植后的4~5周进行第1次DLI,首次输注T淋巴细胞数量为(0.5~1.0)×105/kg,以后每隔3~4周逐渐增加输注的淋巴细胞数量,至(0.5~2.0)×108/kg,平均行DLI4.6次(3~8次)。结果例1~4分别经过7、3、2、3次DLI后,性染色体及DNA指纹图由混合性嵌合体转变为完全性嵌合体;例2、3经过DLI后消除了微小残留病,除例5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外,4例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例1、2和例3、4分别出现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广泛/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例2、4出现骨髓抑制。结论DLI可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暂的混合性嵌合体向完全性嵌合体转变,并可清除微小残留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嵌合体 恶性血液病 非清髓性 骨髓移植 微小残留病 血液学 混合性 转变 结论
原文传递
G-CSF预激的小剂量HA方案诱导缓解老年或低增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薇 李庆山 +4 位作者 周铭 王顺清 莫文 陈小卫 毛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初治的老年或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的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和阿糖胞苷(Ara-C)方案(G-HA)诱导缓解的疗效、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年龄>60岁或低增生AML初治患者共25例,采用G... 目的:探讨初治的老年或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的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和阿糖胞苷(Ara-C)方案(G-HA)诱导缓解的疗效、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年龄>60岁或低增生AML初治患者共25例,采用G-CSF预激的小剂量HA方案诱导治疗。在化疗的前12h皮下注射G-CSF200μg/m2。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20×109/L时暂停用,而不停止化疗,待白细胞回落后再继续使用。HHT:1mg/m2,d1~14,每日1次;Ara-C:10mg/m2,d1~14,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完全缓解(CR)者行后期可选择不同标准方案交替巩固化疗,第1年每月1次,第2年每2月1次。结果:第1个疗程后10例患者获得CR,9例获得部分缓解(PR),6例未缓解(NR)。9例PR患者中5例患者经过第2个疗程该方案后取得CR。总有效率76。15例获得CR的患者中11例按计划巩固强化治疗患者未复发,生存期为8~35个月,中位数17个月。有4例复发,经过原方案诱导后1例CR,2例PR,1例死亡。该方案血液学毒性轻,非血液学毒性不明显。结论:初治的老年或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G-CSF预激的小剂量HA方案诱导缓解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高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 低剂量
下载PDF
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一例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9
5
作者 毛平 廖灿 +6 位作者 朱志刚 王汉平 王顺清 莫文 应逸 李庆山 刘斌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33-536,共4页
目的 研究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nrelated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方法 用HLA配型 6个位点全相合无关供者allo CBSCT治疗 1例成人重型再障患者。脐血由广州市脐血库提供 ,输入的单个核细胞 (MNC)数为... 目的 研究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nrelated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方法 用HLA配型 6个位点全相合无关供者allo CBSCT治疗 1例成人重型再障患者。脐血由广州市脐血库提供 ,输入的单个核细胞 (MNC)数为 1.89× 10 7/kg(按患者体重 6 0kg计 ) ,CD34 阳性细胞占 0 .0 0 9,CFU GM为 1.8× 10 4 /kg。预处理方案由环磷酰胺 (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组成 ,CTX总用量为 6 0mg/kg;ALG按 12 0mg/kg给予。用甲氨蝶呤 (MTX)和环孢菌素A(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CsA用至 8个月逐渐减量停药。结果 输入脐血后白细胞最低值为 0 .6× 10 9/L ,血小板最低值为 12 .0× 10 9/L ,中性粒细胞于移植后第 10天大于 0 .5× 10 9/L ,血小板于移植后第 2 0天大于 5 0 0× 10 9/L。移植后 8个月时出现皮肤局限性GVHD。微卫星法DNA指纹图示稳定的供、受体混合嵌合状态 ,但迄今ABO血型仍为受者型。结论 此例为国内首例采用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障 ,并获得成功 ,脐血造血干细胞已长期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成人
原文传递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病治疗中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庆山 毛平 +3 位作者 王顺清 朱志刚 莫文 张玉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563-1565,共3页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庆山 毛平 +4 位作者 王顺清 朱志刚 应逸 莫文 张玉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为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人患者,行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B组为5例SAA患者,行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组...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为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人患者,行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B组为5例SAA患者,行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组为7例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其中3例行同胞供者骨髓移植,4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均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A组和B组应用环孢素A(CsA)和甲泼尼龙预防GVHD,C组应用CsA和甲氨蝶呤预防GVHD。C组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结果A组有4例形成并维持混合性嵌合体状态,1例死于真菌性败血症,1例自动出院。移植后早期,B组有3例供者型嵌合体占94%以上,并在短期内转变并维持完全供者嵌合体状态,获得无病存活,其中1例在移植后8个月发生慢性GVHD;另2例行供者干细胞输注后,1例6个月后死于继发性纵隔淋巴瘤,1例造血功能恢复。C组患者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获得血液学部分缓解,患者DLI前无急性GVHD发生,1例于2次DLI后死于严重感染,1例失访;另5例分别经过4、3、7、5、4次DLI,全部转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并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并发慢性GVHD,2例并发急性GVHD。结论对于SAA患者,NST的临床效果较好,GVHD的发生率较低;而对于肿瘤性血液病,NST后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低,急性GVHD发生率下降,但慢性GVHD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病
原文传递
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庆山 毛平 +5 位作者 王顺清 朱志刚 王汉平 许艳丽 应逸 莫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6,605,共5页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lymphocyteglobulin,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globulin,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T-lymphocyteglobulin,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globulin,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血液病6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纤维化1例,6例血液病于+28d~+30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隔3~4周1次,平均4.2(2~8)次,逐渐增加输注细胞数量,输注的T细胞数由(1.2~9.5)×104/kg逐渐增加至(0.75~2.15)×108/kg。【结果】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1例进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6例血液病中4例逐渐形成供者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骨髓纤维化患者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骨髓抑制2例,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以ATG/ALG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实现混合性嵌合体向供者完全嵌合体的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血液病 治疗 并发症 嵌合体 骨髓纤维化 非清髓性移植 细胞数量 血液学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X线﹑全身MRI及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娜 许力 莫文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7期803-804,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引起[1]。骨病是MM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临床表现多样,需要与骨肿瘤及骨转移瘤,骨质疏松症等相鉴别[2]。现收集多家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引起[1]。骨病是MM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临床表现多样,需要与骨肿瘤及骨转移瘤,骨质疏松症等相鉴别[2]。现收集多家医院经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等明确诊断的34例MM骨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X线,全身MRI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MM骨病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线摄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D3^+ CD4^+ T细胞计数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预示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莫文 孙倩倩 +6 位作者 潘世毅 毛平 陈小卫 张玉平 周铭 许艳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4^+ T细胞计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下载PDF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CD49d和CXC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平 许力 +3 位作者 莫文 应逸 许艳丽 林秀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8-32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O+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细胞因子组合 体外扩增 单个核细胞 CD49D CXCR4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四肢肌肉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文坚 马灵甫 +2 位作者 王志敏 莫文 周睿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999-2004,共6页
背景:肌肉组织在完成运动、保持体位、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肌肉量的评估和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系统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四肢肌肉量,探讨肌肉量下... 背景:肌肉组织在完成运动、保持体位、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肌肉量的评估和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系统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四肢肌肉量,探讨肌肉量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肌肉量,同时收集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脂率、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剂量、HLA配型、移植物来源、白蛋白、前清白蛋白、总蛋白和ECOG评分。以四肢矫正肌肉量为因变量,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该研究通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同意参与此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89例(60.9%)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肌肉量下降,其中男51例,女38例;通过与中国正常人群参照值比较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表现为更低水平的肌肉量、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但体脂率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将患者分为低肌肉量组和正常肌肉量组,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前清白蛋白和总蛋白等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肌肉量单因素比较显示: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预处理方案、ECOG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高体质量指数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量的保护因素(OR=52.804,P<0.05),高ECOG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量的危险因素(OR=0.458,P<0.05);④结果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普遍存在四肢肌肉量下降,且肌肉量比白蛋白等血生化指标能更早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四肢 肌肉量 肌少症 人体成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类型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环孢素浓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汉平 毛平 +4 位作者 许艳丽 莫文 杜庆华 朱志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细胞色素P-450 3A5(CYP3A5)基因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患者外周血中环孢素A(CsA)浓度的比较研究,探讨CYP3A5作为一种预示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应用CsA 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目的通过对不同细胞色素P-450 3A5(CYP3A5)基因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患者外周血中环孢素A(CsA)浓度的比较研究,探讨CYP3A5作为一种预示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应用CsA 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CYP3A5基因型;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监测患者血中CsA浓度。结果在12例样本中,共检测出2 种基因型,其中野生型纯合子2例,杂合子10例。野生型纯合子患者外周血CsA浓度经与杂合子患者相比较,前者谷值浓度(C0)较后者低,相差2.3-6.6倍;服药后2h峰值浓度(C2)亦较后者低,相差1.4-3.8倍。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CsA浓度密切相关,在应用CsA之前,通过对患者CYP3A5基因型的检测,有可能指导临床确定其个体化用药的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造血干细胞移植 环孢素 患者 基因类型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 CYP3A5 聚合酶链反应 CsA 荧光偏振法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基因型 外周血 预示指标 方法应用 谷值浓度 纯合子 野生型 杂合子 检测 服药后
原文传递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顺清 毛平 +6 位作者 李庆山 应逸 莫文 许艳丽 王汉平 杜庆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观察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例42岁MM患者,供者为其胞姐,HLA配型完全相合。动员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10μg·kg-1·d-1×5 d。预处理方案...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观察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例42岁MM患者,供者为其胞姐,HLA配型完全相合。动员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10μg·kg-1·d-1×5 d。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8 mg·kg-1 ·d-1 ×3 d,马法兰(MEL)120 mg/m2×1 d。移植单个核细胞数(MNC)6.5×108/kg;CD34+ 细胞4.4×106/kg。环胞菌素A(CsA)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分别于+41 d、+76 d和+112 d进行3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结果:移植后15 d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21 d血小板计数>50×109/L,24 d性染色体和微卫星法DNA指纹图监测显示为混合嵌合体,随着DLI的进行,逐渐转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骨髓瘤细胞和血清M蛋白均逐渐消失,移植后8个月达完全缓解。在+180 d(第三次DLI后68 d)发生II度急性GVHD,经甲泼尼龙和CsA治疗得以控制。现随访3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MM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敏 莫文 +5 位作者 毛平 潘世毅 张玉平 周铭 张璐 王顺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年内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个月至2015年10个月接受allo-HSCT的受者92例,分为两组,其中... 目的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年内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个月至2015年10个月接受allo-HSCT的受者92例,分为两组,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研究组)受者50例,恶性血液病组(对照组)受者4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2、3、6、12个月的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CD19+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采用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水平。移植后6个月内,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和EB病毒(EBV)DNA拷贝数,每周2次。结果移植后1个月,研究组受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个月,研究组CD19+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检测时点,两组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者CMV、EBV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llo-HSCT后受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有其独特的规律,移植后1个月时的T淋巴细胞及移植后2个月时的B淋巴细胞的重建迟于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且CMV、EBV的感染发生率较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须及早发现与治疗CMV、E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庆山 毛平 +3 位作者 王顺清 朱志刚 应逸 莫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 (DSI)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移植治疗 3例高风险SAA。预处理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联合环磷酰胺 (CTX) ,CTX总量为 60~...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 (DSI)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移植治疗 3例高风险SAA。预处理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联合环磷酰胺 (CTX) ,CTX总量为 60~ 12 0mg/kg ,ALG为 12 0mg/k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 :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甲基强的松龙 (MP) ,CSA和MP分别用至 6个月和 2个月逐渐减量并停药。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 :G -CSF 5 μg/ (kg·d)× 5d。移植细胞数分别为MNC :7 2 4× 10 8/kg ,6 0 0× 10 8/kg ,6 66× 10 8/kg ;CD3 4+ 细胞 :4 2 6×10 6/kg ,8 95× 10 6/kg ,4 66× 10 6/kg。移植后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MC)者 ,进行DSI。结果 移植后 3例白细胞最低值 :0 2 6× 10 9/L ,0 5 0× 10 9/L ,0 10×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12 ,3 ,15天和 0 ,5 ,10天。 3例均获得造血细胞成功植入。 1例形成供者完全嵌合体 (CC)并长期维持造血。 2例MC者 ,1例出现排斥 ,1例巨核细胞植入不良 ,均经DSI ,造血均有恢复。 3例分别存活 10 ,6,3 4个月。结论 非清髓性骨髓联合外周血高剂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的SAA ,增加植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联合治疗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阳雪新 苑召虎 +5 位作者 钟明璐 童欣欣 陈小洁 陈小卫 莫文 魏亚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66-267,286,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随机输注机采血小板515例次的临床资料,利用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分析影响PTR的因素... 目的:总结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随机输注机采血小板515例次的临床资料,利用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分析影响PTR的因素。结果:血液病患者总PTR率为28.74%,再障(AA)、白血病、MDS、淋巴瘤、ITP、MM和其他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0.24%、22.78%、36.84%、36.84%、66.67%、11.11%和22.58%。与本院血液病患者总PTR率相比,只有ITP患者的PTR率明显增高(P<0.01)。再障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和老年患者(≥60岁)的PTR率明显增高(P<0.01)。白血病患者中脾大和移植患者的PTR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ITP患者PTR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液病患者。PTR的影响因素因血液病的病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回收率 血液病 影响因素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逆转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露迷 李庆山 +5 位作者 林秀梅 许艳丽 莫文 杜庆华 王彩霞 毛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928-930,共3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逆转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的效果。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HI-1细胞株对柔红霉素(DNR)、去甲柔红霉素(ID)、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DA)的敏感...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逆转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的效果。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HI-1细胞株对柔红霉素(DNR)、去甲柔红霉素(ID)、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DA)的敏感性及青蒿琥酯逆转耐药的效果。结果 DA、IDA方案与单用化疗药相比,药物敏感性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胞毒性青蒿琥酯联合应用与单用化疗药、DA、IDA方案IC5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逆转倍数呈上升趋势。结论联合应用非细胞毒剂量青蒿琥酯逆转SHI-1细胞株多药耐药作用显著,明显优于DA、IDA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1细胞株 多药耐药 青蒿琥酯 耐药逆转
原文传递
非清髓性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平 王顺清 +5 位作者 王汉平 李庆山 许艳丽 莫文 应逸 朱志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 研究与追踪观察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后 ,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情况及疗效。方法 单份脐血 (3例 )和双份脐血 (3例 )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 6例。输入的脐血... 目的 研究与追踪观察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后 ,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情况及疗效。方法 单份脐血 (3例 )和双份脐血 (3例 )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 6例。输入的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数为 (1.6~ 10 .7)×10 7/kg(按患者体重计 )。预处理方案由低剂量的环磷酰胺 (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组成。CTX总用量为 6 0mg/kg ;ALG为 12 0mg/kg。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状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微卫星DNA指纹法或萤光定量PCR分析。结果  6例中有 5例移植后有供者细胞植入证据 ,均为供、受者细胞混合嵌合状态。 2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者均仅显示单份脐血植入。迄今追踪时间平均 2 1个月 (7~ 5 0个月 ) ,4例造血完全恢复。 2例移植后早期死于重症感染 ,其中 1例曾有早期植入证据。结论 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形成较长期的稳定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脐血可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性脐血移植 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脐血造血细胞 环磷酰胺
原文传递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红系定向扩增和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秋山 毛平 莫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s)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和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以期作为临床输血源的可行性。方法 :10例脐血MNC在无血清无基质的液体培养条件下 ,在含SCF、IL 3、EPO和地塞米松 (DEX)等因子不同组合的A(空白对照 )、B(SCF加... 目的 :探讨利用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s)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和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以期作为临床输血源的可行性。方法 :10例脐血MNC在无血清无基质的液体培养条件下 ,在含SCF、IL 3、EPO和地塞米松 (DEX)等因子不同组合的A(空白对照 )、B(SCF加EPO)、C(SCF加EPO加IL 3)和D(SCF加EPO加IL 3加DEX)四组进行培养 14d。结果 :在第 10天时 ,B组、C组和D组中红系祖细胞扩增数均达到最高点 ,而含有SCF加IL 3加EPO加DEX的D组中红系祖细胞扩增了 4 .6± 0 .4倍 ,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1) ;结论 :①脐血MNC在含有SCF加IL 3加EPO加DEX的因子组合的无血清培养中能使红系祖细胞得到有效的扩增 ,且红系祖细胞扩增数在第 10天时达到最高。②采用分步的培养方法不仅获得更多更纯的红系细胞 ,而且能加速红系的分化 ,获得更高比例的成熟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核细胞 红细胞 无血清 诱导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