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理角度对硬煤冲击倾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磊 李宏艳 +4 位作者 李凤明 齐庆新 孙中学 莫云 刘学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7-994,共8页
冲击倾向性是煤矿井下发生冲击灾害的内在原因,层理角度对其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层理角度对煤样冲击倾向性影响,制备不同层理角度标准煤样,并测试其超声波速,利用GCTS RTR-46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测定力学参数,计算各项冲击倾向指... 冲击倾向性是煤矿井下发生冲击灾害的内在原因,层理角度对其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层理角度对煤样冲击倾向性影响,制备不同层理角度标准煤样,并测试其超声波速,利用GCTS RTR-46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测定力学参数,计算各项冲击倾向指标,收集碎屑进行断口形态扫描电镜细观分析。研究表明:1)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对煤样力学参量影响显著,宏观破坏模式及细观断裂特征存在强烈层理效应;2)当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为90°时煤样冲击倾向性最强,0°时次之,45°时最弱;3)煤样声学特征各向异性明显,轴向垂直层理煤样波速比轴向斜交层理煤样高15.1%;4)同一层理煤样超声波速与弹性模量、单轴强度、冲击能量指数及冲击能量速度指数正相关,且线性拟合优度良好,为煤岩冲击倾向无损检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角度 冲击倾向性 各向异性 破坏特征 超声波波速
原文传递
太瓦飞秒脉冲激光峰值功率测量装置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
作者 朱光毅 金尚忠 +8 位作者 吴磊 薛媛元 莫云 尤越 张云 俞兵 杨鸿儒 董再天 卢飞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4,共7页
超短超强脉冲激光(飞秒强激光)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高能物理、激光微加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飞秒脉冲激光峰值功率是评价超短超强脉冲激光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基于光谱相位相干直接电场重构法的太... 超短超强脉冲激光(飞秒强激光)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高能物理、激光微加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飞秒脉冲激光峰值功率是评价超短超强脉冲激光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基于光谱相位相干直接电场重构法的太瓦量级飞秒脉冲激光峰值功率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组成和工作原理,搭建了一套太瓦量级的飞秒脉冲激光峰值功率测量装置,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太瓦激光峰值功率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和主要因素。测量峰值功率的重复性为2.9%,测量不确定度达到17.6%(k=2),有效解决了太瓦量级飞秒激光峰值功率测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脉冲宽度 脉冲波形 峰值功率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压剪作用下单一闭合裂纹起裂扩展研究
3
作者 徐海铎 李宏艳 +3 位作者 梁冰 孙中学 何适 莫云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5,共12页
构建了压剪作用下单一闭合裂纹尖端应力场方程,应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分析了翼裂纹开裂角,侧压系数k对应力场和翼裂纹起裂扩展的影响,单轴压缩下裂纹倾角α对翼裂纹起裂应力的影响。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及三轴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理论解的正... 构建了压剪作用下单一闭合裂纹尖端应力场方程,应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分析了翼裂纹开裂角,侧压系数k对应力场和翼裂纹起裂扩展的影响,单轴压缩下裂纹倾角α对翼裂纹起裂应力的影响。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及三轴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开裂临界相对尺寸λ→0或裂纹倾角α→45°,T应力对翼裂纹开裂角的影响作用可以忽略;周向拉应力随侧压系数k的升高而降低,翼裂纹起裂所需轴向应力增大;围压对翼裂纹的扩展存在抑制作用,且裂纹面有效剪应力大于0时抑制作用更强;试验观察到预制裂纹尖端出现翼裂纹和少量的反翼裂纹和共面剪切裂纹,翼裂纹的开裂角在预测值附近上下波动;单轴压缩,翼裂纹起裂应力随裂纹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三轴压缩,翼裂纹起裂应力随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与模型预测的变化关系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应力 有效剪应力 翼裂纹 侧压系数 周向应力 单轴压缩试验
下载PDF
牙隐裂的诊断、治疗及修复进展
4
作者 莫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68-171,共4页
牙隐裂是目前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以第一磨牙发生隐裂最为常见,双尖牙也为主要病变区域。病发后轻度可无症状,中度即有酸胀、发痒感,重度可出现裂开、触痛、冷热疼痛、夜间痛等一系列症状。由于隐裂导致牙髓组织暴露叠加各种物理、... 牙隐裂是目前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以第一磨牙发生隐裂最为常见,双尖牙也为主要病变区域。病发后轻度可无症状,中度即有酸胀、发痒感,重度可出现裂开、触痛、冷热疼痛、夜间痛等一系列症状。由于隐裂导致牙髓组织暴露叠加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及细菌感染,造成牙髓组织剧烈疼痛,最终逐渐进展为折裂,牙髓坏死及慢性炎症,并波及至根尖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更对其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但由于牙隐裂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与牙髓炎合并后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因此也给临床诊断鉴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早辨证、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对于抑制该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其他不适感,加快患齿的康复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篇文章中,将简单地对牙齿隐裂症的成因和特征展开了剖析,并对其各种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目的是为了今后能够为临床上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诊断精度,并及早地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及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病因 特点 牙髓炎 诊断与治疗 应用
下载PDF
冠修复与根管同步对隐裂牙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莫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4,共4页
探究冠修复与根管联合治疗对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法及对牙周相关指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至2022年诊治的牙隐裂伴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基础组,每组43例。联合组全冠修复与... 探究冠修复与根管联合治疗对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法及对牙周相关指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至2022年诊治的牙隐裂伴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基础组,每组43例。联合组全冠修复与根管联合治疗,基础组给予经成品带环粘接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填充等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牙周临床指数。结果 联合组治愈有效率为91.94%高于基础组82.26%,且联合组术后一周的疼痛不良反应率为3.23%低于基础组16.13%(P<0.05);联合组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低于基础组(P<0.05);联合组术后一周复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附着丧失(clinic attachment loss ,CAL)相关数据与基础组显示P<0.05。结论 相对于经成品带环粘接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填充等基础治疗,根管联合冠修复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牙隐裂导致牙髓炎牙周相关数据,提高治愈疗效,对于短期内的疼痛症状也可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冠修复 根管治疗 牙隐裂 牙髓病 牙周
下载PDF
简论形成中学办学特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莫云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4年第4期26-28,共3页
我国中学教育在十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涌现了一大批很有特色的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出特色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特以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作为... 我国中学教育在十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涌现了一大批很有特色的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出特色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特以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作为实例来研究.使问题的研讨更富有实践性和针对性.一、从办学目的出发确定改革的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总出发点.但是,就每一具体学校而言,由于学校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育 广州师范学院 生产劳动相结合 发展纲要 教育改革 现代化建设 理科学生 教学试验 办学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关于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及管理技巧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莫云 《低碳世界》 2015年第14期81-82,共2页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在国家工程建设和日常生活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和综合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使用期限和应用安全,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本文就水利工程渠道的维护和综合管理强化技巧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在国家工程建设和日常生活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和综合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使用期限和应用安全,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本文就水利工程渠道的维护和综合管理强化技巧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渠道 维护 管理
下载PDF
ATIP1和ATIP3a对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赵婷婷 冯艳青 +3 位作者 何倩婷 莫云 董恩恩 王安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TUS1/ATIPs对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舌鳞癌(TSCC)细胞UM1、腺样囊性癌组织(ACC)和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中MTUS1/ATIP表达水平及亚型分布。应用含ATIP1和ATIP3a片段的质粒转... 目的:探讨过表达MTUS1/ATIPs对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舌鳞癌(TSCC)细胞UM1、腺样囊性癌组织(ACC)和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中MTUS1/ATIP表达水平及亚型分布。应用含ATIP1和ATIP3a片段的质粒转染口腔恶性肿瘤细胞UM1和SACC-83,48 h后以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ATIP1、ATIP3a、ERK1/2、pERK1/2、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PCR结果显示,ATIP1、ATIP3a、ATIP3b是MTUS1的主要亚型,在口腔恶性肿瘤细胞(TSCC细胞系UM1、ACC组织和SACC-83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转染MTUS1/ATIP1和MTUS1/ATIP3a后,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转染ATIP1后,UM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8.8%(24 h)和57.3%(48 h);转染ATIP3a后,UM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8.1%(24 h)和56.5%(48 h);同时转染ATIP1和ATIP3a后,UM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3.5%(24 h)和88.8%(48 h)。同样,在SACC-83细胞中也出现类似效果(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高表达MTUS1/ATIP1后,UM1及SACC-83细胞阻滞在G1/G0期;而ATIP3a则诱导细胞阻滞在G2/M期(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显示,转染MTUS1/ATIP1和MTUS1/ATIP3a后,ERK表达升高,磷酸化ERK表达下降,Caspase 3表达升高。结论:MTUS1/ATIP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可通过ERK途径,调控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恶性肿瘤 MTUS1/ATIP1 MTUS1/ATIP3a 增殖 凋亡 ERK
下载PDF
让警徽熠熠闪光——博白县城东派出所纪实
9
作者 莫云 阙伟光 程炜 《传承》 2000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派出所 博白县 刑事案件 治安案件 犯罪嫌疑 犯罪团伙 警徽 追踪人 社会治安 “五项工作”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宏艳 莫云 +1 位作者 孙中学 李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8,共7页
基于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井的最新数据,从冲击地压致灾机理、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3个方面归纳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控领域研究现状。综述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致灾机理,并从煤岩介质属性、环境应力以及赋存结构3个方面探讨了冲击地压... 基于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井的最新数据,从冲击地压致灾机理、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3个方面归纳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控领域研究现状。综述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致灾机理,并从煤岩介质属性、环境应力以及赋存结构3个方面探讨了冲击地压防控机理的研究现状。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平台及设备较多,阐述了在现场应用较为广泛的自震式微震监测系统、应力在线监测系统、"震动场-应力场"联合监测预警系统、"全频广域"震动监测系统、电磁辐射监测仪、电荷监测系统等6种系统的应用现状。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浅部冲击地压灾害防控技术体系,重点阐述了主动支护防控冲击地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最后对我国冲击地压防控研究提出了以下认识:灾变破坏的多尺度效应以及多尺度转变机制是揭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新的突破口;从煤岩属性、环境应力以及煤岩结构控制3个方面着手,结合高效率、智能化防控装备是冲击地压防控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煤岩动力灾害的一体化防控是深部开采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致灾机理 监测预警技术 复合动力灾害 深部开采
下载PDF
采动巷道矿压显现特征及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善坤 苏振国 +4 位作者 侯煜坤 赵斌 徐阳 王宏伟 莫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1,共11页
以西北地区典型冲击地压矿井为工程背景,研究采动巷道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对典型厚硬顶板条件下重复采动巷道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及主控因素的分析,采用"点-面-区"相结合的方式对深部厚硬顶板采动巷道应力分... 以西北地区典型冲击地压矿井为工程背景,研究采动巷道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对典型厚硬顶板条件下重复采动巷道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及主控因素的分析,采用"点-面-区"相结合的方式对深部厚硬顶板采动巷道应力分布进行了探测,确定了回风巷冲击地压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区段煤柱侧向覆岩结构破断和采动应力的叠加作用。提出冲击地压防治要从采动巷道围岩结构和应力环境双方面入手,通过调整采动巷道围岩应力环境,人为干预高低位岩层破断位态,增加高低位厚硬顶板破断所释放弹性能量的传递损耗,优化巷道围岩支护参数,提高工作面超前应力峰值附近巷道刚性支护系统瞬时吸能让压能力,并根据采场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结构特征和应力环境不断改变的特点,动态调整各种措施的时空组合方式进而实现采动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控制。通过典型冲击地压工作面现场防冲实际,验证了采动巷道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的有效性,为西北地区深部厚硬顶板条件下采动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力构协同防控 采动巷道 厚硬顶板 深部开采
下载PDF
深孔爆破在小煤柱巷道顶板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毕慧杰 邓志刚 +2 位作者 李少刚 莫云 苏振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91,共7页
为保证深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稳定性,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对巷道顶板进行预卸压。通过小煤柱巷道顶板弧形三角块结构分析,确定顶板预断裂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地质及施工条件,首先分析确定深孔爆破单孔施工参数及... 为保证深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稳定性,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对巷道顶板进行预卸压。通过小煤柱巷道顶板弧形三角块结构分析,确定顶板预断裂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地质及施工条件,首先分析确定深孔爆破单孔施工参数及装药参数,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爆破试验的方法,综合确定爆破孔间距为10 m,进而指导现场爆破方案设计。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微震事件大多集中在回风巷一侧,未采取深孔爆破预卸压措施时,能量大于10^(4) J的微震事件释放能量占总能量的69%,采取措施后,工作面回采区域尤其是回风巷一侧顶板能量以小能量微震事件的形式有效释放,大能量微震事件明显减少;微震层析成像分析表明,断顶爆破作用致使煤岩体中高应力区域向深部转移,避免了对巷道及煤柱的直接影响;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得出,回风巷侧顶板来压周期较短且较稳定,来压步距平均为19.1 m,约为爆破孔间距的2倍,说明断顶爆破对顶板来压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由现场巷道变形观测得出,采取断顶爆破预卸压措施后,巷道两帮变形量及顶板下沉量较未采取措施时减少了78%和80%,未出现严重帮鼓和支护失效现象,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柱巷道 深孔爆破 弧形三角块结构 微震监测 高应力转移 顶板来压控制 巷道变形
下载PDF
预掘双回撤通道稳定性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伟 项敏 +6 位作者 邓志刚 杨超 莫云 王健达 毕慧杰 李少刚 刘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解决预掘双回撤通道贯通时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回撤通道贯通时围岩破坏机理、通道间合理煤柱尺寸、工作面贯通不同位置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主、... 为解决预掘双回撤通道贯通时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回撤通道贯通时围岩破坏机理、通道间合理煤柱尺寸、工作面贯通不同位置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主、辅回撤通道间煤柱理论宽度为20 m,此时煤柱内部应力分布呈现双峰状,辅助回撤通道围岩应力较小;20 m煤柱条件下,工作面进入末采期,主回撤通道围岩逐渐破坏,辅助回撤通道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小,因此确定主、辅回撤通道间煤柱宽度为20 m。工作面末采期主回撤通道采用垛式支架加强支护,现场实测主回撤通道帮部最大变形量180 mm,巷道完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尺寸 回撤通道 塑性区 加强支护
下载PDF
顺序开采工作面小煤柱巷道布置方法研究
14
作者 毕慧杰 莫云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3,共9页
为减小顺序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布置面临的相邻工作面回采扰动及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提出1种“窄煤柱反掘+宽煤柱正掘”的小煤柱巷道布置方式,并分3个阶段分析了巷道布置的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地表岩移观测分析... 为减小顺序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布置面临的相邻工作面回采扰动及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提出1种“窄煤柱反掘+宽煤柱正掘”的小煤柱巷道布置方式,并分3个阶段分析了巷道布置的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地表岩移观测分析,得出了采空区覆岩运动特征及稳沉距离。结果表明:盘区内工作面开采顺序的不同导致采空区覆岩运动特征存在差异性;采空区稳沉距离约为900~1000 m;23104工作面回风巷布置过程中严格遵循反掘巷道滞后采空区的稳沉距离和正掘巷道长度的设置要求,完成了巷道的合理布置,保证了工作面平稳接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开采 小煤柱巷道布置 窄煤柱反掘 宽煤柱正掘 覆岩运动 稳沉距离
下载PDF
基于响应能量和无响应时间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宏艳 莫云 +3 位作者 孙中学 李磊 蒋军军 赵善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73-2681,共9页
煤岩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已有多种静态评价方法指导现场防冲工作。一方面,对于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和影响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掌握;另一方面,伴随着开采活动,煤岩冲击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静态评价方法... 煤岩冲击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已有多种静态评价方法指导现场防冲工作。一方面,对于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和影响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掌握;另一方面,伴随着开采活动,煤岩冲击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静态评价方法不足以解决井下煤岩冲击危险性评价的问题。而基于现场监测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技术对于井下安全生产活动具有更强的参考性。依据统计损伤力学原理,对煤岩受载条件下的能量演化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累积能量释放速率对时间的响应具有临界敏感性,即在煤岩临近灾变时,累积能量释放速率会激增。此外,依据统计学原理,复杂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无危险性)的行为应该占据较大概率,非正常状态(有危险性)的行为应该占据较小概率,故某一时刻系统行为偏离正常状态的程度实际上反映了其自身所处危险状态的变化。基于以上原理,初步建立了以响应能量异常系数和无响应时间异常系数为指标的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的微震技术,对短期预警或临震预警展开尝试。最后在典型冲击地压矿井已有微震数据基础上,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微震累积能量释放速率可直接反映煤岩所处冲击危险状态;缺震时间频次分布规律满足正偏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两个异常系数指标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对现场冲击危险性的实时连续评价;基于统计学原理,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对冲击危险性指标的阈值进行动态修正,保证动态评价结果更为灵敏、准确,这一思想可应用于其他动态评价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 临界敏感性 统计学 能量释放 缺震时间
下载PDF
不同加载方式下强冲击倾向性煤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广辉 邓志刚 +4 位作者 蒋军军 李少刚 莫云 王健达 马斌文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7-982,990,共7页
为探究强冲击倾向性煤在多级循环加载下能量积聚与耗散形态、损伤演化过程,以充分辨识冲击倾向性煤破坏前兆,利用TAW-2000型电液私服试验机对强冲击倾向性煤样进行了多级应变循环加载和多级应力循环加载试验。试验表明:在多级应变和应... 为探究强冲击倾向性煤在多级循环加载下能量积聚与耗散形态、损伤演化过程,以充分辨识冲击倾向性煤破坏前兆,利用TAW-2000型电液私服试验机对强冲击倾向性煤样进行了多级应变循环加载和多级应力循环加载试验。试验表明:在多级应变和应力加载条件下,振铃计数率均呈现加载初期振铃计数较高,临近破坏时振铃计数急剧增加趋势;每级加卸载产生的能量耗散与损伤变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受加载方式的影响,应力加载条件下振铃计数更高,且在载荷转换阶段,煤样有明显声发射现象,煤样内部结构劣化较快,单循环损伤程度严重,煤样累计损伤增长更快;伴随循环级数的增加FR值逐渐降低,且呈现加速下降趋势;循环加载初期煤样变形处于压密和弹性变形阶段,损伤程度低,Kaiser效应显著,上一级循环载荷超过煤样峰值强度的60%后,煤样损伤加剧,在次级加载时Felicity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循环加载 KAISER效应 能量耗散 损伤
原文传递
原生裂隙结构对煤岩物理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莫云 李宏艳 +2 位作者 孙中学 李磊 王健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4,共10页
为量化分析煤岩原生裂隙结构对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不同冲击倾向性矿井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CT扫描和三维重构技术,提出了以长度因子、宽度因子、面积因子、体积因子、倾角因子和分形因子来量化描述煤岩原生裂隙结构的三维特征,... 为量化分析煤岩原生裂隙结构对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不同冲击倾向性矿井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CT扫描和三维重构技术,提出了以长度因子、宽度因子、面积因子、体积因子、倾角因子和分形因子来量化描述煤岩原生裂隙结构的三维特征,并且依据样本相关性分析原理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原理,对原生裂隙结构几何特征与物理力学特性之间关联的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物理力学特性的煤岩介质,原生裂隙结构特征差异明显,发育程度与其冲击倾向性成反比;除泊松比,煤岩物理力学特性与原生裂隙结构特征的几何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的几何因子对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能力以及各个物理力学特性受几何因子的影响程度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裂隙 物理力学特性 三维重构 几何特征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岩纵波波速与应力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志刚 王宏伟 +4 位作者 蒋军军 莫云 孙中学 苏振国 刘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8,共5页
为有效研究煤岩受载条件下纵波波速与应力之间的关系,选取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岩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单轴加载和循环加载条件下各个应力阶段纵波波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单轴加载条件下,应力增长引起波速增加,二者之间存在... 为有效研究煤岩受载条件下纵波波速与应力之间的关系,选取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岩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单轴加载和循环加载条件下各个应力阶段纵波波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单轴加载条件下,应力增长引起波速增加,二者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循环加载条件下,波速与应力同增同减,符合幂函数关系;首次循环加载对波速的影响最大,经过首次循环加载后,波速初值增加,但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波速初值与最大波速值逐渐趋于稳定;应力变化影响纵波波速变化的本质是应力改变了煤岩内部孔隙结构,当应力超过一定范围后,煤岩内部孔隙压密程度达到极限,应力对纵波波速的影响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波速 应力 单轴加载 循环加载 冲击倾向性
下载PDF
千米瓦斯矿井小煤柱巷道滞后解危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毅涛 王健达 +3 位作者 苏振国 李少刚 莫云 毕慧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106,112,共6页
针对千米瓦斯矿井回采过程中小煤柱巷道受相邻采空区侧向悬顶影响的问题,以某矿1208工作面小煤柱巷道为研究背景,在进行工程实践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双端封堵水力压裂技术滞后解危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并对工程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千米瓦斯矿井回采过程中小煤柱巷道受相邻采空区侧向悬顶影响的问题,以某矿1208工作面小煤柱巷道为研究背景,在进行工程实践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双端封堵水力压裂技术滞后解危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并对工程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端封堵水力压裂技术可以规避裂隙存在,能够实现有效保压,是侧向悬顶滞后解危的较好方法;基于钻孔窥视、应力监测、矿压规律分析,切顶后围岩裂隙发育明显,采动影响前侧向悬顶已经破断,表现为钻孔应力计数据明显下降,二次采动影响下工作面下部来压明显减弱,实现了良好的解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柱巷道 侧向悬顶 水力压裂 滞后解危 效果检验
下载PDF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能量响应初始损伤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云 李宏艳 +3 位作者 邓志刚 齐庆新 李海涛 张广辉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5-1212,共8页
为解释不同冲击倾向性煤能量响应特征的差异,研究煤内部初始损伤对能量演化行为的影响。基于统计损伤力学建立了考虑煤初始损伤和细观单元峰后应变的损伤本构模型。开展加载条件下煤样CT扫描实验,获取不同冲击倾向性煤损伤结构演化情况... 为解释不同冲击倾向性煤能量响应特征的差异,研究煤内部初始损伤对能量演化行为的影响。基于统计损伤力学建立了考虑煤初始损伤和细观单元峰后应变的损伤本构模型。开展加载条件下煤样CT扫描实验,获取不同冲击倾向性煤损伤结构演化情况,计算损伤本构模型中的m值。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冲击倾向性煤能量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煤初始损伤和细观单元峰后应变的损伤本构模型可准确描述煤的能量响应特征;强冲击倾向性煤初始损伤发育程度更低,损伤结构受载演化特征更显著;受初始损伤影响,强冲击倾向性煤m值为6或7,无冲击倾向性煤m值为3;不同冲击倾向性煤能量响应特征的差异取决于煤内部初始损伤,初始损伤削弱了煤储存弹性应变能并发生冲击破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统计损伤力学 CT扫描 初始损伤 能量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