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辛温解表第一药——麻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7期48-49,共2页
-
文摘
中医习惯把中药按药理作用分为十八类,解表药列为众药之首,麻黄便是辛温解表的第一药。麻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李时珍说其“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又说“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
-
关键词
辛温解表
麻黄
《神农本草经》
药理作用
咳逆上气
目赤肿痛
肺经专药
解表药
-
分类号
R441.6
[医药卫生—诊断学]
-
-
题名肉桂与桂枝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一、肉桂
樟,又称"香樟",是一种常绿乔木。樟科植物大多是具有香气的乔木或灌木。常用中药"肉桂",即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枝皮。干皮去掉表皮称为"肉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称为"官桂"。其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关键词
肉桂
桂枝
常绿乔木
樟科植物
常用中药
干皮
-
分类号
R282.710.3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补中益气首选黄芪
- 3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
文摘
《珍珠囊》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疮,为疮家圣药。五也。”《本草求真》谓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
关键词
黄芪
补中益气
本草求真
珍珠囊
-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因人取名何首乌
- 4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12期40-41,共2页
-
文摘
何首乌是一味常用中药。但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未收载,传说是从唐朝以后,因"何首乌见夜藤交,采食有功,即以采人之名作此药名。"话说在河南省顺州南河县,有一人叫何田儿,生来喜欢喝酒,
-
关键词
何首乌
《神农本草经》
常用中药
河南省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清热利咽板蓝根
- 5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7期42-43,共2页
-
文摘
提到板蓝根,大家可能并不陌生。由于板蓝根颗粒对于常见的扁桃腺炎、腮腺炎等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和消肿的效果,遂成为家庭常备的一种中成药。板蓝根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别名菘蓝根、北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20厘米,直径0.5-1厘米;
-
关键词
板蓝根
保健知识
合理用药
疗效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16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大黄的传说
- 6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7期36-37,共2页
-
文摘
大黄是常用的泻下类中,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三种大黄均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
关键词
掌叶大黄
传说
唐古特大黄
蓼科植物
药用大黄
草本植物
干燥根
多年生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4.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血中气药说川芎
- 7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6期38-39,共2页
-
文摘
川芎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芎。李时珍曰:"人头芎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因为它属四川特产药材,故后人习惯称之为川芎。说起川芎的来历,应源于一段古老的故事。
-
关键词
川芎
《神农本草经》
常用中药
血
李时珍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春风拂面桃花开
- 8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的一首《桃花》.道出了桃花报春的妩媚之态。桃花是春天的使者,当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因花起舞,或扶老携幼,或结伴同行,纷纷去桃园踏青赏花,郊游抒怀。
-
关键词
桃花
植物药
《神农本草经》
中药学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芍药分身 各司其职
- 9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
文摘
芍药为我国传统名贵花卉之一,可和牡丹媲美,在英语中,芍药和牡丹是同一个词Peony。芍药在夏商周时期,即已被中国人作为观赏植物培育,遍布于中国北方。据史料记载。芍药栽种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安徽亳州所产白芍称亳白芍,其色白如玉,质量优良,驰名中外,为安徽四大名药之一。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群花之中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现代诗人赞美芍药:“当年曾拜花国相,今日甘居黎庶门。期盼时芳皆后秀。无须谁记让贤人。”“众芳拥戴立园门,玉韵丰姿秀暮春。只要人间无病痛,赴汤蹈火不惜身。”
-
关键词
芍药
中国北方
植物培育
医药学家
亳白芍
牡丹
李时珍
安徽
-
分类号
R282.710.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127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平平常常一牛蒡
- 10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3期42-43,共2页
-
文摘
牛蒡为药食皆宜之品,李时珍曰其"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其益人"。并在《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公元940年前后牛蒡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
-
关键词
牛蒡
《本草纲目》
十二经脉
优良品种
李时珍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解谜《医改不是‘速效救心丸’》
- 11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今天早晨起晚了。“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我只听了个尾巴,广播员介绍,某某报纸发表评论员文章《医改不是‘速效救心丸’》,这一下勾起了我的兴趣。全民关注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怎么和每粒仅重40毫克的“速效救心丸”连在了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看来,只有先读懂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医改意见》),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
关键词
速效救心丸
医改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
报纸
-
分类号
R259.41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197.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续断的故事
- 12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12期34-35,共2页
-
文摘
传说占时候有一位侠女,因经常为贫民百姓打抱不平,遭到歹徒盗匪的嫉恨。一次,盗贼趁她怀孕身手不便,对她下了毒手,幸亏乡邻们及时赶到,盗贼才仓皇逃窜。但侠女身受重伤,不但筋伤肉损且阴道见血。这时一位走乡串户的郎中给她诊脉开药,侠女服后很快伤愈胎安。
-
关键词
中医学
中药学
《本草化义》
中药材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妇科良药——当归
- 13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9期36-37,共2页
-
文摘
古时候,有个青年名叫王猛,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务农采药维持生活。离家几百里外有座高山,据说山上长有很多神奇的药草,由于山高路险,加上毒蛇猛兽横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王猛年少气壮,很想探个究竟,婚后不久,便决心上山探险采药,妻子依依不舍,泣不成声。王猛说:“我若三年不归,你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上山去了。
-
关键词
妇科良药
当归
采药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2.7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百木之长说柏树
- 14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占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常和松树齐名,孔子崇尚松柏,曾说:“岁不寒,尤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他的老家曲阜孔陵、孔林和孔庙院内,至今古柏林立。在我陶的阔林寺庙、名胜古迹处,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
-
关键词
老年人
养生
健康长寿
心理健康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清热解毒金银花
- 15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7期38-39,共2页
-
文摘
金银花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据统计,以金银花配伍的中成药逾200多种。为什么叫金银花呢?
-
关键词
金银花
清热解毒
《名医别录》
常用中药
中成药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炮制之繁说半夏
- 16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3年第1期40-41,共2页
-
文摘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药材的特性,按一定的操作方法,处理各种不同的药材,以改变药材的形与性,使之符合治疗疾病的需要。古代医家在此方面多有论述,其中,陈嘉谟的《本草蒙荃》对炮制做了精辟论述和概括:“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i: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二:蒸、煮二者焉。造法虽多,不离乎此……”这一理论至今仍在指导着中药炮制的实践。
-
关键词
中药炮制
半夏
中医药理论
古代医家
本草蒙荃
水火共制
药材
陈嘉谟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疟疾与青蒿
- 17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10期42-43,共2页
-
文摘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染。人体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较少见)等。疟疾发作时患者突然发生寒战,继以高热,数小时后汗出热退;随着各种疟原虫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所特有的周期性,一般间日疟每两日发作一次,三日疟每三日发作一次,恶性疟的发作往往不规则,
-
关键词
疟疾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青蒿
卵形疟原虫
发作时
寄生虫病
-
分类号
R531.3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车前草的故事
- 18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10期40-41,共2页
-
文摘
传说在汉代有一个叫马武的将军,他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一年夏天,他率兵征战匈奴,由于地理环境生疏,全军被困在一处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洼地。当时将士们因为行军作战极度疲劳,加之粮草不足,又赶上盛夏酷暑,个个染病不起,病情轻的一些人全身水肿,淋漓涩痛;大多数人上吐下泻,不吃不喝,小腹胀满,尿中带血,就连战马也都撒的是血尿。
-
关键词
车前草
地理环境
全身水肿
腹胀满
血尿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161.7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湿热泻痢用黄连
- 19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3期42-43,共2页
-
文摘
提起“黄连”,正如戏词所说“黄连苦胆味难分”,人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苦。传说黄连的名称也有一段故事。
-
关键词
黄连
湿热泻痢
中医
治疗方法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56.34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寒热往来用柴胡
- 20
-
-
作者
荣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从前,有两个很要好的人,一个姓柴,一个姓胡。他俩同在一富人家干活,形影不离,后来结拜为异姓兄弟,情同手足。
-
关键词
寒热往来
柴胡
中医病理
临床
-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