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与现实维度 被引量:94
1
作者 苏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95,共1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遵循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越来越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增强了世界各国的政治传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遵循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越来越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增强了世界各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对中国政治传播实践与发展的关注度。因此,建构适应政治发展所处的特定国情与时代环境,与中国软实力和政治文明发展相匹配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体系势在必行。其中,客观分析当前国内政治传播研究现状,通过多向度视角作出适当的学理研究与学术评价,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现实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路径
原文传递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 被引量:67
2
作者 段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共8页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在政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中,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历史顺序关系;又有空间意义上的交织交融关系;当然,也有规范价值所诉求的逻辑升华关系。现实政治中,有以政治宣传为核心、以政治沟通为核心与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基本政治传播运行模式。以政治宣传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威权,传播关系基于"主—客"二分;以政治沟通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民主,传播关系基于"主体间性";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竞争,传播关系基于"主—客"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宣传 政治沟通 政治营销
下载PDF
探索中国政治传播的新境界 被引量:47
3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1,共8页
时代的进步,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显现了既有政治传播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提升到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匹配、与人类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其动... 时代的进步,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显现了既有政治传播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提升到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匹配、与人类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其动力在于:在人类新的政治秩序中宣示和交流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契合的国内政治体制的运行;改变现有政治传播覆盖面缺漏和势能弱化的情势。"传播主体"从单一的政党主体到政党主体主导与社会主体补充;"传播内容"从高远的抽象政治议题到具体的民生政治话题;"传播机制"从强化的政治动员到常态的沟通反馈;"传播途径"从单一的组织、人际到组织、人际与新兴媒介的结合;"传播话语"从单纯的官方形态到官方形态与民间形态融合;"传播方法"从理性灌输到感性感染;"传播对象"从普通大众到特殊分众;"传播效果"从关注宏观获知到关注微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文明 新境界
原文传递
社会哲学视野:信仰的两大类型及其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6,共5页
信仰问题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真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信仰的两大类型即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及其关系。指出社会转型期的危机是这两种信仰的综合性危机,只有承认并正确认识这种危机,才能重建信仰。
关键词 个人人生信仰 社会理想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重建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9年第5期60-68,共9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 科学信仰 终极理想性 科学认识 初级阶段
原文传递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颜吾佴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60,共2页
注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第一,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第二,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 注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第一,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第二,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第三,从理论上讲清信仰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教育 方法论 高校
原文传递
国际政治传播中政治文明的共振机制及中国战略 被引量:26
7
作者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9,共14页
政治文明是人类各民族各国家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所积淀的积极因素的总和。政治文明通过各种载体外化和体现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之中。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性、政治价值的层级性以及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国际间政治文明的传播与相融,需要形成&... 政治文明是人类各民族各国家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所积淀的积极因素的总和。政治文明通过各种载体外化和体现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之中。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性、政治价值的层级性以及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国际间政治文明的传播与相融,需要形成"共振"才可能实现。传播中的共振是政治文明由特殊性和民族性上升到普遍性和人类性的有效通道,是政治文明中经验价值上升为普遍价值的必经桥梁。因而,认识和把握国际政治传播中的共振机制,是化解政治发展道路的"国别特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何相融之困境的思想杠杆。基于此,中国目前国际政治传播的基本战略应是:从立足于中国经验的"中国梦"中精准提炼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普遍价值向全世界传播;同时把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一带一路"的普遍价值落实到中国经验上来,从而使中国目前的伟大事业"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成为一种政治文明,让全球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治传播 中国战略 国际化 共振 传播研究 历史与现实 政治现象
原文传递
论信仰的社会文化内蕴——“马克思主义信仰学”论二 被引量:19
8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信仰的本质是人类基于实践基础的一种自我超越。它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但却并不是精神冥思的产物,而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因而它具有丰厚的社会文化内蕴,即蕴涵并展示着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非理... 信仰的本质是人类基于实践基础的一种自我超越。它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但却并不是精神冥思的产物,而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因而它具有丰厚的社会文化内蕴,即蕴涵并展示着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非理性与理性等诸多关系对子。其结构呈现为诸多关系对子的适度张力状态。这种张力使信仰这种独特的超越成为一种人的植根于现实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自我超越 文化内蕴 适度张力
下载PDF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旭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30-36,共7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 科学信仰 价值观念体系 张力结构 终极理想 社会转型期 科学认识 思维方式 “理想”
原文传递
试论信仰危机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30,共6页
关键词 信仰危机 信仰对象 信仰状态 忧患意识 黑格尔 机制运行 终极价值 现实性 思维机制 主体性
下载PDF
道德信仰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9
11
作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5,共8页
道德信仰是一个生成的完整范畴。“道德”是其基础,信仰是其“着力点”。道德信仰是指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一是指道德形成的前提性的精神基础;二是指道德的终极向往即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人性”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信仰... 道德信仰是一个生成的完整范畴。“道德”是其基础,信仰是其“着力点”。道德信仰是指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一是指道德形成的前提性的精神基础;二是指道德的终极向往即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人性”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信仰)是道德形成的精神基础;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是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道德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在于它依赖信仰实现道德中所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人们对“人性”与“人生意义”有相当不同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信仰也据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指向:一是世俗的现实生活指向;一是超俗的宗教生活指向。深化道德信仰研究,有利于明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基础,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凝聚功能,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仰 精神基础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政治传播的公共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苏颖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公共性"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范畴。政治传播是政治信息在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公共性由于其政治品性与政治传播关联。政治传播作为由政治体系、传播媒介与公共舆论三个要... "公共性"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范畴。政治传播是政治信息在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公共性由于其政治品性与政治传播关联。政治传播作为由政治体系、传播媒介与公共舆论三个要素互动所构成的有机过程,其公共性体现在过程、内容和效果三个层面。政治传播过程的公共性是指政治传播是依据公共舆论调整政治活动、谋求公众支持的过程。政治传播内容的公共性强调政治信息在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布、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等政治活动中的公开传播。政治传播效果的公共性强调民意调查等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新时期,中国政治传播面临转型,急需政治传播的新观念、新话语体系、新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公共性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三大进路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进路有三:进路一:持续聚焦高势能运转的政治宣传研究。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是政治宣传,现代政治中政治宣传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来源于人类政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及其张力关...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进路有三:进路一:持续聚焦高势能运转的政治宣传研究。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是政治宣传,现代政治中政治宣传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来源于人类政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及其张力关系。国家的存在,决定着政治宣传永远在国家政治层面"高位势能"运行。中国的以政治宣传为主轴的政治传播模式短时期内不会改变,政治宣传将一如既往地释放巨大的传播能量。因此,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这一领域,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进路二:高度关注方兴未艾的微政治传播研究。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逐步分离和良性互动,"政治"不断地从"国家形态"向"社会形态"回归和迈进,伴随着这种回归和迈进,微观政治越来越凸显出来。微观政治与"微传播"的镶嵌与耦合,迅猛激活了微政治传播。政治传播研究聚焦和着力于方兴未艾的微政治传播领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应是一种理论自觉。进路三:深度融合迅猛兴起的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研究。伴随着政治传播由国家宏观政治向万象丛生的社会微观政治领域的延伸和拓展,诸多学科所聚焦的政治传播的新的学科方向、新的"交叉地带"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微传播 宏观政治 微观政治
下载PDF
政治传播视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析论——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理论基点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彦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0,共6页
本文从政治传播视野,以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为理论基点,重新审视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这一重要问题。国家理念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占据着统摄性的地位。一国的国家形象如何,最终取决于一... 本文从政治传播视野,以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为理论基点,重新审视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这一重要问题。国家理念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占据着统摄性的地位。一国的国家形象如何,最终取决于一国秉持何种国家理念及其在这种国家理念基础上所进行的国家建设实践。从政治学理论上讲,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经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混沌不分、对峙紧张和良性互动三个大的阶段。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理念,应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认识到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合理分野基础上的良性互动,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国家形象塑造只是国家的事情"的观念;有助于发掘市民社会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真实而良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理念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下载PDF
文化困境: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因探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3-9,共7页
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方面的原因,指出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伦理性文化、政治性文化、经济性文化、神圣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后现代性文化的形态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多元并存、交错对接,使得人们的信仰陷入迷... 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方面的原因,指出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伦理性文化、政治性文化、经济性文化、神圣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后现代性文化的形态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多元并存、交错对接,使得人们的信仰陷入迷茫甚至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信仰的文化认同、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文化 后现代性 社会转型期 文化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 古典性 价值选择 文化形态 伦理性 信仰危机
下载PDF
论新时期国际传播的政治维度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5,118,119,共10页
政治与传播在国家行动中的“无缝融合”,书写着国际传播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政治效能”是国家间展现其“政治”的可观察、可体验的实际效果,是现代国家的“政治合法性”从“国内”向“国际化”的延展,是国际传播政治维度的重要... 政治与传播在国家行动中的“无缝融合”,书写着国际传播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政治效能”是国家间展现其“政治”的可观察、可体验的实际效果,是现代国家的“政治合法性”从“国内”向“国际化”的延展,是国际传播政治维度的重要体现。当下国际传播在政治维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把国际传播中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意识形态化”;第二层面是不承认“政治”的国别经验和智慧,不承认政治文明的可传播性和可共享性。两个层面的统合,致使国际传播找不到国家间可以“同频共振”的内容和机制,陷入“空壳”和“空转”。本文认为,摒弃意识形态偏见,通过有效传播国家间的政治文明,实现人类的文明互鉴和智慧共享,这应该是国际传播未来追求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国际传播 政治维度 政治文明
原文传递
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海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7,206,共7页
政治话语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外表性中介。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有霸权、独白、漫谈、妖魔化等特征。当前中国政治传播的政治话语面临一些困境:立场困境,内容困境,形态困境,沉淀困境,传播渠道困境。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 政治话语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外表性中介。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有霸权、独白、漫谈、妖魔化等特征。当前中国政治传播的政治话语面临一些困境:立场困境,内容困境,形态困境,沉淀困境,传播渠道困境。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政治话语。"政治治理"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轴心或统摄性政治范畴。走出政治话语困境,需要诸多基本的对策:转变政治话语立场,转变政治话语口气,转变政治话语用词,改善政治话语传播渠道。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政治话语角度看是一篇彰显新时期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崭新面貌和品质的范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 政治话语 话语困境 基本对策
下载PDF
论实用信仰与道德信仰 被引量:8
18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道德信仰 宗教信仰 超越性 康德 “终极关怀” 《纯粹理性批判》 性道德 实践理性 现实生活 “超越”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信仰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7
19
作者 施惠玲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政治信仰 逻辑演进 马克思 政治维度 政治现实 政治体系 政治理想 理论学说
原文传递
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晓峰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85,共10页
随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深入,政治传播研究作为一个跨越了传播学、历史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旨趣。本文拟对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 随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深入,政治传播研究作为一个跨越了传播学、历史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旨趣。本文拟对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历史脉络、理论流派、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构建等作一梳理和述评,以期为方兴未艾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视界融合 公共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